浅谈农村小学语文的探究式教学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oping6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农村办学条件的局限,教师的总体素质水平,以及先进、科学、适宜的教学教法能否有效运用,都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转化;探究式教学法是较为适宜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法,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具有深远影响,但它的有效运用仍应注意处理好一些问题。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农村 小学语文 教与学
  
  由于农村小学教育环境的局限性,致使农村小学呈现出分布相对零散,规模小、配备差、经费短缺、教师总体素质偏低和观念陈旧等问题,严重制约着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同时,更直接地影响着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于是,如何转弊为利,将探究式教学法有效运用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小学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周边环境、行为方式及思维拓展相结合,以具体的事物或问题作为探究对象;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的方式,自发地挖掘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语文素养乃至人文素养,获取对生命、生存、生活问题的认知,最终以此来汲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从以上含义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其探究过程具有以下特征:
  1、主体性,即探究活动所围绕的目标、学生和教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首先结合学习生活中出现的疑惑,提出问题并提炼为探究目标,再通过调查、整理、分析,进而解决问题。
  2、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是以探究活动和思维拓展为主线进行的;因此,在实施探究教学时,既需要教师在引导上充分发挥主动性,也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现状、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课题与研究方式,自动自发地开展和完成这一学习过程。
  3、开放性。探究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均把探究的目标与学习、生活实际相联系,突破课程教材与教学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填鸭式”束缚,将学习的范畴拓宽,充分利用学习生活的知识与经验,以开放式的思维,跨时空、跨领域地分析问题,从而合理利用学生个性特征,发挥个体优势。
  4、整合性。由于探究性教学过程的综合性,致使绝大多数探究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配合 ,需要参与探究教学的师生都自主自发地参与,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需要对实施时机和流程的严密管控。这一切都可能被单一地运用,而绝大多数情况是被进行整合运用于探究教学。
  二、探究式教学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探究性教学是符合教学改革实际的。农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可以更有效地规避教学硬件匮乏的限制,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利用农村学生对生活的丰富体验及其认知,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质疑,矛盾冲突、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究,以探究学习过程提升综合素养。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要依照先进、科学的现代教学运行机制开展教学活动,转换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组织形式,尽量减少教师对学生的“教授”, 拓宽学习范畴,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谨以笔者工作的云南滇东北地区为例,该边远山区的小学生与城市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的小学生相比,他们较难有机会学习到较为全面的科教文卫知识,他们缺乏先进、完善的教学设备以开展和辅助教学;其次,语文这门学科的人文特征,网络、电视、电话等信息传递的严重滞后,多种因素下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教学实施过程的枯燥乏味。这些因素,导致这些学生几乎只能从教材、生活环境、教学教法单一的教师,以及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的父母那儿获取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地满足其求知欲和成长的需要。
  这一现状,对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更对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提要求,需要他们具备更加深厚的知识储备,掌握更多科学、灵活、多元化的教学教法并运用于教学实际,需要他们从教学资源滞后的局限中抽离出来,结合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按照国家对新课程的改革要求,联系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要素,转弊为利,实施符合农村教育教学实际的,能够打破传统教学中书本、教室、设施壁垒的,与学生的生活、成长紧密联系的现代人本教育理念。
  那么 ,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如何结合当前的农村教育教学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勇于实践,以及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呢?
  三、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探究是一种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其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既是人类的一种天赋,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激发潜能的所在。潜能的激发在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运用和创造。
  因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农村教育实际,找准教学问题的切入点,注重课堂气氛的创设,选择适宜的教学方式;进而,避免填鸭式的知识教学造成学生被动学习,使学生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呆板记笔记,甚至死记硬背课本内容,忽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一) 以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挖掘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1、重视学生思考资源的储备
  语文是一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与人文素养的学科,因而缺乏知识广度和深度的储备就难以进行思维拓展和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若没有足够的思考资源——语文课程知识和生活感受的积累,则难以展开有效的启发,难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重视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资源的积累,熟练运用多种启发方式,进而促进学生探究性思维的形成,对探究新鲜感和持续力度的保持,以及思维能力的提升和探究结果的促成都将有极大帮助。
  2、注重启发方式的运用
  由于农村教学有时难以借助多媒体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将语文课程中涉及的抽象概念或难以理解的内容以形象、生动、通俗的方式展现出来,难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吸引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
  因此 ,教师在有疑难处的直接点拨解答,在无疑处的设疑探究,或课程深化时的背景介绍,表情朗读,或切合课题的名言、寓意深刻的寓言、流传千古的诗词,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感悟,在字里行间阐释作品的喜怒哀乐和悲苦酸甜等,这些启发方式的运用,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升对生活的认识水平。
  3、注意启发时机的把握与运用
  对启发时机的把握,不仅需要教师注意所提问题的逻辑联系和顺序安排,更需要对学生思考的深度及时把握,以便相机诱导。通常,一些教师提出问题便要求学生短时间内作答,或一些问题的提出、情景的创设没有充分考虑可操作性,更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进行启发,学生也没有经过深刻的思考,这些都会导致最终的答案较为肤浅。例如,对《捞月亮》的学习,如果按照这样,那么学生得出的答案可能会局限于“因为猴子好奇”、“它们可能觉得这样挺好玩”、“小猴子真傻啊”等等——这些答案的获得,并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对此,良好的启发时机应是教师在结合课程背景和日常生活知识,对该寓言故事中的主角,以及其捞月亮的心理过程和捞月亮的活动过程进行全面分析后,将类似于“我们在这个故事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做为启发学生的总纲,并将其预留为作业,在后期创设的情景中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后作答。
  (二) 合理创设情境,激活学生开放式探究思维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在学习新知识点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和个体特征的差异,针对性地创设认知情境,把学生的思维带入探究中,让他们在感受和满足求知欲的同时,理解开放式探究学习是解决新问题,提升综合思考与分析能力的需要,从而诱发探究意识,激活探究思维。
  1、创设认知的情境
  再以《捞月亮》的寓言教学为例。按常规,若引导不当,猴子将会将会成为学生们嘲笑的对象。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
  a. 猴子和人在同做一件事时,可能会有哪些差别?
  b. 猴子们为什么要捞月亮?
  c. 如果不团结合作,猴子们能不能搭着“人梯”去捞月亮?
  d. 假如没有积极努力地尝试,猴子们会知道最终的结果?
  通过思考、分析、讨论,学生会对猴子们的行为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同时,在此类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学生能力。
  2、创设实践的情境
  根据多个疑惑,教师也可针对性的提供选择答案,或引导学生将自己“换位”为问题中的某一角色,以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基础,使学生在答案和角色的启发下找到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不致使学生对问题感到茫然和无从着手,从而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譬如,利用农村学生对生态生活环境认识相对丰富的优势,让学生思考:将学生自己假设为《捞月亮》寓言中的猴子,并设立问题“你会怎么做?;会不会也去捞月亮?”。与此同时 ,引导他们回想日常生活中,水里有月亮,或水中的月亮被荡起的水波击破的情景。
  (三) 激发学生自主选择与自主探究的兴趣
  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情境引导下,学生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并从不同地视角,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探求问题;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体悟,结合所遇到的具体问题与困惑,自主选择探究主题并自行探究。
  1、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目标
  由于不同学生的家庭环境、成长条件、知识结构与基础、个人爱好的不同,学生的个性、智力、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以致学生在作业量、作业难度、作业形式上也存在着不同的层次的要求。因此,围绕一堂课或一项探究活动的目标,教师应在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情况下,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自主选择,自主确立探究的主题或目标。但教师应把握好“度”,避免过于自主而脱离教学中心。
  2、让学生自主选择合作伙伴
  实施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与外界合作、协调的过程;他们更愿意和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探讨,以便获得目标和心理上的同一性及彼此的认同感。因此,即便探究的内容相同,但探究的主角可能是学生个体,也可能是临时组成的小组,共同合作。这样,每堂课或每一探究内容的伙伴都可能会不同,也就有了多元的优势互补,同时融合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探究兴趣的激发和保持。
   (四) 科学引导,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探究性学习,尤其开放程度较高探究主题,教师如果引导和掌控不当,一方面可能使学生感到茫然无措;另一方面 ,也可能使学生过于自主化,进而放任自流。因而,教师要相机诱导,巧妙点拨,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适宜的自主探究方法。
  l、围绕矛盾或质疑的核心
  引导学生围绕主要矛盾或核心问题大胆质疑,是寻找探究切入点的方法之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以故事形式阐述现象,而对想象本质的分析却需要深度挖掘的课文。如:《丰碑》这类课文,标题和文章内容的逻辑联系不是很直白的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读课文题目,预先以猜想式分析文章:a. 写物,b. 写人,c.既写人也写物,d表面写物实则写人。使学生的认知产生悬疑、好奇和冲突,并在冲突中引导学生探究,并深层次、全面地剖析课文,使学生理解文章描写的核心,进而得到答案。
  2、紧扣情境,换位思考
  课文是作者对事物认识的阐述和思想意识的展现,我们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紧扣兴趣点,通过换位的思维方式,或引入相关角色,或以自己换位某些角色,将自己与文中所描述的情境相结合进行分析、探究。如教授《司马光》—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
  a.如果你是司马光,你会如何救那位小朋友?
  b.如果文中的人物就是你和你的小伙伴们,你们会在那样的地方玩吗?为什么?等。
  3、抓住模糊点探究
  对课文的理解可以是多层面、多角度的。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抓住文中的模糊点去探索;甚至,引导学生透过课文去学习和认识更深层次的东西。如《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课文相对较为容易,但透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引出“母爱”、“家庭”、“成长”等要素,从而开展学生的亲情教育,实施重要的“三生”教育。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4、总结定势与辩证规律
  在探究性学习中,要引导学生挖掘教材中带有规律性的,具有思维定势和辩证特征的关键点,跨越时空局限,整合性思考,进而获得启示,引发创造。例如,在教授课文《骆驼和羊》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a.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多少类似的情况呢?请列举而几个例子。
  (视情况学生思考深度,还可以提出:
  请列举出“与此本质相同而形式不同的例子”。)
  b.到底是骆驼的高好呢,还是羊的矮好?为什么?
  c.我们应该如何在不同的情况下,用不同的侧重点去分析问题呢?
  在日常的教学中,以类似的方式或其他启发方式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辩证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农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农村小学语文探究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地学习,自发地挖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语文素养、人文素养乃至综合素养,加强对生命、生存、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并最终以此来获取知识并形成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
  它的有效运用与否,直接影响到农村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升,影响到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和语文教学效果的高效转化;但它的有效运用仍应注意处理好以下方面的问题。
  综而言之,农村小学教育背景下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有别于发达地区和次发达地区小学。因此,结合农村的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教育发展水平与小学教育实际,我们在开展农村小学语文的探究式教学时应该注意的是,探究学习应面向学生全体并注重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应充分考虑所探究的问题在时间、空间和教学资源局限下的可操作性;应营造和创设民主、和谐而又相对开放的学习和探究氛围;应以开放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主题进行探究性学习培训;分析和处理探究结果时,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同时均注重启发性和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2]、王素:《科学素养与科学教育目标比较》,东北师范大学主办《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第2期。
  [3]、靳玉乐主编:《探究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这个过程,从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来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这与以培养创造型人才为目的的素质教育完全一致。现在处于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本文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建立
问题  小朋友,你们说,杰克还会变回大灰狼的样子吗?如果变回去了,他还会和小兔子们做朋友吗?
期刊
期刊
2月份,国际原油价格坚挺上扬,月底WTI价格再度接近52美元/桶,为近4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天气因素、以及有关欧佩克可能在下次部长级会议上减产的言论促使原油价格保持坚挺。另
一、充分认识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  非智力因素一般是指个体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一些心理特征。这些特征参与在学生认识活动中,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同一班级的同学,他们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但这种差别不大,可是学习成绩差距却较大。就是对某一个学生来说,他的成绩,在不同的阶段也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非智力因素引起的。所谓的勤能补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就是这个道理。  二、端
小学阶段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知识的积累从这里开始,习惯的培养从这里关注,人格的塑造从这里起步,也有人曾说“六年影响一生”,可见小学教育在孩子一生的成长中起多么重要的作用!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过,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一点一滴的积累好习惯,就是一砖一瓦的堆砌自己的好品德,习惯成自然,品质在其中,养成一个好习惯,受益一生。在如何抓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方面,我
摘要:  语文从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与生俱来地决定了语文在自身学习中的整合性和实践性。所以说,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不是缺乏有关资料,而是缺少具体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科学习  《新课标》关于综合性学科的设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和合作学习方式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当前各科的教学,促使了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迅速改革,可以说,研究性学习已经引发了当前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也激发对学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一、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是实践活动的核心任务。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指
从第21届中国国际自行车展览会(下简称为中国展)开始,展会主办方委托上海创意产业中心对创新示范展进行策划和布展,致力于把创新示范展打造成为一个集产品展示、互动体验、时尚演
上旬购销两旺3月伊始,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一路上扬,国际油价的再度上涨,使得国内炼油企业利润下降,为了平衡炼油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利益,3月1日中国石油90号汽油、0号柴油出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