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今,知识迅速积累和膨胀,使得读书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学生在中学阶段必须学会独立阅读,独立获取知识信息,以滋养自己成长。因此,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学习和工作的需要。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去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读书读文章时,首先,要翻查各种工具书来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了扫除阅读文字的障碍要查字典、词典。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查字典与词典方法的传授,遇到生字词都有要提示学生去查字典与词典,并在设计预习题时有意设计一些字词题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查,使学生们养成自己查工具书的习惯。其次,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写眉批或旁批或用圈点标示法把自己的心得或问题标记在书上,以备上课听讲,或复习时用这种方法边读、边想、边标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写读书笔记,对于初中学生写读书笔记主要是摘记或写读书随笔。我经常要求同学们把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整理,把书本上自己认为美妙的文句等到摘抄下来。每节课坚持写读书随笔,或阐发或欣赏,这样一方面促进了阅读,提高了阅读质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写作,积累了材料,扩大了写作范围,增强了写作机会 。
语文科训练阅读,读法不能强求一致,在实际训练中,我注意了训练学生围绕文体进行阅读的方法。如读记叙文就要把抓住它的六要素来读,找出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点,然后再综合在一起去分析人物性格及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在今后读相同文体时能有意识地去应用。在教读《故乡》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并体会作用。同学们迅速地阅读课文,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抓住特点,能很快地掌握文章内容,抓住要害,一方面节省了了解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阅读时有的放失,方向明确。我想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在切实的训练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指导学生探幽发微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说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我的教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仔细体会“落”、“迎”与“敲“几个动词的好处,“落”用力小,速度慢,“迎”、“敲”与“落”相呼应,于是激发学生们的想像力,让学生们用手比划一下,体会出老师的“打”是假的,这一次“打”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换词练习加以鉴别,“落”改成“打、抽”不能表达出速度慢这一特点,更不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使学生们明确,透过简单的几个动词,不仅体现出师生之间那种融洽的气氛,还体现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一片挚爱深情。要让学生们自己学会读书,必须让学生们自己入门去探幽揽胜,通过字面展开想像,引导全心全意积极思维,深入分析,了解文章主旨。语文课必须上成思维训练课,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思维设置条件。比如当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为让学生理解造成孔子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从文中第一自然段可看出怎样的阶段状况?2.从文中各种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怎样的世态人情?3.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进行总结,同学们理解接受地非常容易,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我又引导:孔乙己在笑声中来,又在笑声中离开酒店,结局如何呢?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展讲座,在讲座的基础上要求写《孔乙己走后》。这样做,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受束缚地发挥想像力,积极地去思考,我想这就是新课程的更高层次 。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在课堂之上教的阅读方法,只属于“知”的范围,而真正要紧的是“行”,是把有效的读书方法付诸实践,把具体的方法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技能。这正如叶老所说:“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培养阅读习惯这一点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千万不能去做“代替学生装读书”的蠢事。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读书习惯,我的做法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材料以每单元的欣赏课为主,把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并指导学生尝试着去读,自己尝试着用教师教给的方法,教师指导的门径认真踏实地去读,把自己的所得在课堂之上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一方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及时得到了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外阅读采用教师布置与学生自学选学为主。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要注意适合学生的水平,过难过易都达不到训练目的。另外还要注意选择不同文体进行练习,而且所选取材料是最好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样会增强自觉性阅读。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利用课堂上时间来训练,给学生时间,静下心来读。无论目标完成的成功与否,我想能让学生尝试着应用学会的方法用心来读,使学生能得到运用“自己的心”去读的机会,这一番苦心决不会白费。任何能力都不是教出来,必须经过日久天长地锻炼。对于学生自己选学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敢放开,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更加广泛地应用所学内容,久而久之,这便会形成习惯,达到真正的“会读书”的目的。
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的,一切智慧、热情、欢乐、忧愁、见解、学说都在书面结晶成形,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意义重大。语文教学就是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在今天,想到明天。
一、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阅读是借助具有客观意义的文字符号去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的活动,在读书读文章时,首先,要翻查各种工具书来解决相关的疑难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为了扫除阅读文字的障碍要查字典、词典。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意查字典与词典方法的传授,遇到生字词都有要提示学生去查字典与词典,并在设计预习题时有意设计一些字词题要求学生们自己去查,使学生们养成自己查工具书的习惯。其次,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写眉批或旁批或用圈点标示法把自己的心得或问题标记在书上,以备上课听讲,或复习时用这种方法边读、边想、边标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三,写读书笔记,对于初中学生写读书笔记主要是摘记或写读书随笔。我经常要求同学们把教师的课堂提问进行整理,把书本上自己认为美妙的文句等到摘抄下来。每节课坚持写读书随笔,或阐发或欣赏,这样一方面促进了阅读,提高了阅读质量,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写作,积累了材料,扩大了写作范围,增强了写作机会 。
语文科训练阅读,读法不能强求一致,在实际训练中,我注意了训练学生围绕文体进行阅读的方法。如读记叙文就要把抓住它的六要素来读,找出文中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信息点,然后再综合在一起去分析人物性格及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在今后读相同文体时能有意识地去应用。在教读《故乡》一课时,为帮助学生抓住文体特点,我设计了这样几个思考题:1.文章的主人公是谁?2.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3.找出文中环境描写的地方,并体会作用。同学们迅速地阅读课文,很快地把握了文章的主体内容,抓住特点,能很快地掌握文章内容,抓住要害,一方面节省了了解信息的时间,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们阅读时有的放失,方向明确。我想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在切实的训练中让学生逐步掌握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
二、指导学生探幽发微
德国文学家歌德曾经说过:“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说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我的教师》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仔细体会“落”、“迎”与“敲“几个动词的好处,“落”用力小,速度慢,“迎”、“敲”与“落”相呼应,于是激发学生们的想像力,让学生们用手比划一下,体会出老师的“打”是假的,这一次“打”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最后让学生们进行换词练习加以鉴别,“落”改成“打、抽”不能表达出速度慢这一特点,更不能表现老师对学生的喜爱之情。使学生们明确,透过简单的几个动词,不仅体现出师生之间那种融洽的气氛,还体现出一个老师对学生的一片挚爱深情。要让学生们自己学会读书,必须让学生们自己入门去探幽揽胜,通过字面展开想像,引导全心全意积极思维,深入分析,了解文章主旨。语文课必须上成思维训练课,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激发学生探索求知动机,引导他们谈看法,摆见解,培养他们创造思维的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思维设置条件。比如当学习《孔乙己》这篇文章时,为让学生理解造成孔子己悲惨命运的原因,我提出了几个问题:1.从文中第一自然段可看出怎样的阶段状况?2.从文中各种人物对孔乙己的态度可以看出怎样的世态人情?3.丁举人对待孔乙己的的所作所为,可以看出什么问题?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学生们积极性很高,都争先恐后的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观点后进行总结,同学们理解接受地非常容易,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接下来,我又引导:孔乙己在笑声中来,又在笑声中离开酒店,结局如何呢?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开展讲座,在讲座的基础上要求写《孔乙己走后》。这样做,学生能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不受束缚地发挥想像力,积极地去思考,我想这就是新课程的更高层次 。
三、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教师在课堂之上教的阅读方法,只属于“知”的范围,而真正要紧的是“行”,是把有效的读书方法付诸实践,把具体的方法转化为扎扎实实的技能。这正如叶老所说:“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培养阅读习惯这一点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千万不能去做“代替学生装读书”的蠢事。为了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读书习惯,我的做法是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课内阅读材料以每单元的欣赏课为主,把时间交给学生,组织并指导学生尝试着去读,自己尝试着用教师教给的方法,教师指导的门径认真踏实地去读,把自己的所得在课堂之上互相交流。通过交流,一方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及时得到了反馈信息,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课外阅读采用教师布置与学生自学选学为主。教师选择的阅读材料要注意适合学生的水平,过难过易都达不到训练目的。另外还要注意选择不同文体进行练习,而且所选取材料是最好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这样会增强自觉性阅读。课外阅读材料也可以利用课堂上时间来训练,给学生时间,静下心来读。无论目标完成的成功与否,我想能让学生尝试着应用学会的方法用心来读,使学生能得到运用“自己的心”去读的机会,这一番苦心决不会白费。任何能力都不是教出来,必须经过日久天长地锻炼。对于学生自己选学的内容,教师一定要敢放开,让学生自由地发挥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更加广泛地应用所学内容,久而久之,这便会形成习惯,达到真正的“会读书”的目的。
书是和人类一起成长的,一切智慧、热情、欢乐、忧愁、见解、学说都在书面结晶成形,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意义重大。语文教学就是要立足于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在今天,想到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