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心书画作品辨伪

来源 :东方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e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市场上,在高额利润驱使下,书画作伪横行,造假者用尽各种手段作伪,让人防不胜防。而作为“南张北溥”的溥儒,近年来市场行情直线上升,致使书画赝品层出不穷,就连拍卖行也不可幸免,让藏家们吃尽苦头。因此,如何正确地辨别真伪,是藏家进入市场前的当务之急。
  不同题材的赝品特征
  溥儒的画,目前市场上的赝品特多,让人望而却步。据说溥儒对造假很纵容,笔单多时,他难以应对,干脆叫门人代为操刀,自己落款钤印,以应付客户。其实这种半真半假的“门里货”并不多见。市场上充斥的大多是彻头彻尾的假货,它实实在在影响了溥儒的市场行情。现笔者从不同题材来分析其真伪的特点。
  花鸟画
  溥氏的花卉、花鸟画有很高的造诣,多为工笔设色,间有写意的。所画花卉,画风工丽清新,高华脱俗。论其渊源,双钩工笔师宋人的折枝花,用笔工整细密,设色清丽和谐。没骨师恽寿平,猿猴学易元吉,但都不离书法用笔自家特色。如他画的《梨花蝴蝶图轴》,绘明媚春光照耀下,梨花盛开,彩蝶翩翩起舞,丛竹青翠的繁茂景象。用笔精工秀美,简洁明快,设色清丽和谐,画风学宋人双钩而又有自己细腻简淡的特色。又如《墨荷图》信笔画墨荷一枝,横空取势,荷叶扶疏,荷花或盛开,或含苞欲放。图中荷秆用书法的飞白法,荷叶用泼墨法,笔墨酣畅、意境深远,画风从恽寿平变出。画中自题:“翠盖摇明月,涂香散碧空。乐平东山见,方题此为赠。”其文人画情调十分明显。溥儒绘的梅花,用笔兼工带写,顿挫有法,寓意深邃。
  另外,曾在市场上流通的一幅《红叶猿戏图》,从风格上看类似溥儒晚年的作品。另外一件《猿戏图》,应是溥儒上世纪40年代的作品。这两件作品,树与猴子的画法完全雷同,但二者的水平天差地别。通过对比,后者马上露出马脚,肯定是赝品无疑。伪品用笔达不到溥儒的火候。溥儒用笔极有特色,他很强调笔锋,通过笔锋的变化,完成不同形态的线条;在行笔过程中时时有折笔顿挫的动作,形成一个个锐利的角,线条非常爽利流畅,这种行笔方法,力度、节奏要恰到好处,笔要放得开又要收得住,造假者根本模仿不了。我们再看树的枝干虽模仿真迹的画法,但行笔抖抖索索,作机械的提按,笔下呈现齿状的线条,显得又造作又细碎。山石的皴笔松散凌乱,行笔的方向几乎一样,线条呈平行状,山石前后的空间关系也交待不清。两只黑色猴子的渲染还算到位,但细细观看,就可以发现,笔触较细的地方,它的用笔不够松活,难以表现猴子毛绒绒的质感。猴子的黑颜色也染得太过均匀,墨色没有浓淡的变化。
  对于伪作的题跋的章法,也显呆板,每个字均匀排列,状如算子。而用笔更为蹩脚,每个点画的入笔处,处理出锋的动作太生硬,带出的锋毫要么疲软乏力,要么单薄刻露;转折的地方,护不住笔,所以圭角妄露,笔画偏锋居多。而真迹的用笔,迅疾爽利,八面出锋,线条虎虎有生机。
  同时,溥氏画的大雁、飞鹤、白头翁和牛马等,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画风清新活泼,富有内蕴和韵味。如《沙场骏马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绘一匹骏马驰聘于荒野上,形神毕肖,画中自题“沙场战罢鼓声沉,老去空徐伏杨心。只有昭王怜骏骨,峻嶒犹得折黄金。”诗中流露了作者对怀才不遇的愤懑心情。与此相反,一些仿造的花鸟轴,多数造型把握不准,笔法琐碎,格调低俗,缺乏书法的笔力。即使摹得很好的作品,也只有表面的形似,笔墨呆板生硬,像动物的标本,用更形象的话说,如同“死猫瞪眼”,有形无神。
  这是市面上流传很广的一类赝品,这类赝品,笔触较为工细,题材涉及有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大都来自台湾,并以回流的名义出现在大陆大小拍卖会上,常有高价成交记录。谬种流传,害人不浅!
  山水画
  从传世作品看,溥儒所作的山水画,多为临古之作,很少有写实的,他所画的山石丛林,或高岩深壑,巨木长松,或雪景寒林,烟云迷漫。所画楼阁,一般不用界尺,但连天接云,有一股皇家气派。他的多数山水画上有大段的题诗,或抄录古人的佳句,但画论很少,所题之字,以行草为多。其实这类山水画多是其送给朋友的,故创作极为认真,几乎都是真迹。与此相反,一些代笔,即半真半假的作品,一般为大青绿,间有楼阁人物,形式多为大立轴,有的画幅甚至有十余尺之巨。他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风格,特别是溥氏四十多岁以后,翻刻的伪印几乎可以做到丝毫不差,因此对印章的辨伪必须慎之又慎。
  《江云石壁》是溥儒十分精彩的一件大青绿,尺幅不大,所以布局委婉含蓄:截取山水一角,用平远的视角,吸纳近景远山;那露出一角的楼阁,究竟有怎样巍峨的气势,让人浮想联翩。勾勒的线条细劲挺拔,丝丝入扣。色彩让人赏心悦目,溥儒的色彩,与众不同,他很少整片平涂,整体局部都有浓淡深浅的变化。
  此外,他所用的颜料极为考究,据说全是宫里的御用珍品,朱磦、赭石、石绿,这些颜料的色泽,也只有在他的画里才能见到。
  相形之下,《蓬莱仙境》无论是色彩还是线条,都显得拙劣不堪。勾勒山石的线条因为机械顿挫而形成的一个个密集的尖角,非常造作,也使线条显得细碎短促,这样的线条布满一幅画,格外刺眼。而色彩黯淡无神,敷彩不得法,颜料又低劣,所以呈现这般模样。书法有些接近溥儒的晚年风格,但结字拘谨;用笔侧锋居多,笔画单薄;溥儒的书法以出锋起笔,以出锋收笔,锋芒是他非常在意的,这件作品在这些环节根本处理不好,露锋之处,都不够轻灵锐利,而是显得软弱疲塌。然而,这种水平的赝品居然也能高价成交。
  而溥儒的赝品大都介于浅绛与小青绿之间的工细类山水最为多见,以色彩浓重的青绿山水卖得最好。有些赝品则有些迷惑性,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尽管题材多数为青山绿树老翁之类的山水画,但画面构图繁复壅塞,缺少山水、人物间的相互呼应与结构的整体感,大多数技巧较差,行笔板滞生硬,韵味低俗,仅仅略有一些形似而已。
  人物画
  对于其人物画而言,市场上流传的赝品伪作也不少。如2008年11月北京某拍卖公司2008秋拍会上,以13.44万元成交的《一棍打出穷鬼去》,也可怀疑是伪作。另外还有上世纪50年代《神圣一票》,漫画中面貌丑陋似小鬼者擎起一摞钞票,此即为一票之价格,“神圣”一票即“神圣”在此,而非民主权利的行使,极端讽刺当时贿选成风的地方政治。也并非真品。   对《一棍打出穷鬼去》和《神圣一票》的真伪确认,如果依据以上的“说明”和著录,当是合情合理的。问题是鉴定一幅画的真伪,我们既要强调合情合理,也要强调合法。上面这二幅作品中,人物造型的动态还是比较生动的,缺陷是其笔墨结构不精到,线条的勾勒有凌乱之嫌,有衣不附体的感觉;尤其是人物面部的笔墨处理,线条不够洗练,多补笔,因而使得人物的面部五官呈现出污浊的墨相,有黑气而无墨气;发须、胡须的笔墨更是污浊至极,了无蓬松的质感。其于衣服和人物肌体的赋色,用的是平涂法,而不是按照衣纹和人的肌体结构来赋色,不仅失去赋色的意义,而且平添作伪的痕迹。《一棍打出穷鬼去》款识书写得很拘谨,笔提不起来,也撒不开,这是笔力软弱的必然;《神圣一票》的款识,书写得很呆板,“神圣一票”四个字都呈孤立状,之间缺乏相互呼应的意趣。两图所钤的白文“溥儒之印”、“溥儒”印章,形似神亏,印泥也劣。
  了解溥儒人物画风的都知道,他的人物画大致有两种风格:一是取法元之赵孟頫一路的,二是取法明之唐寅一路的。但不管取法赵氏抑或唐氏,最基本的要素是依据人物的身体和动作结构来勾勒衣纹。
  由于作伪者功力稍逊,气韵轻薄无厚重感,更少书卷气。其实这一类仿品还是比较容易辨识的,它们带有一般仿作的特征:技巧低劣,人物头部、手部线条疲软无力,衣纹描绘造作。山石囷皴法杂乱无章,层次含混,气韵轻薄,无厚重感,更无书卷气可言。画面也因缺少深厚的文化素养而乏溥心畬原作的意趣和境界。
  书画作伪手段及代笔
  溥儒谢世以后,书画润格激增,于是一些好利之徒,不惜损害其名誉,制造字画,以谋取暴利,造成真伪杂揉的混乱局面。无论作伪如何逼真,但是只要掌握鉴定知识,就可知道真有真的规律,假有假的规律。弄清作伪手段,就是摸清作伪规律。现将溥儒书画作伪的几种手段概括如下:照原摹制、凭空臆造、旧画改款、旧纸新墨、以真托假、赝品真跋、新仿做旧、真名假画。这也是大多数赝品使用的手段。前面几种相信大家都了解,但大多数人对于“真名假画”的意思却有些模棱两可。所谓真名假画,指的是用移花接木手段,从别的方面弄到名人签字款和印章真迹,再配上另外一幅与名人风格相似的无名氏画作,冒充真品。例如上海有一个叫“王百万”的画商,在他家里署名齐白石、张大千、吴冠中、徐悲鸿、黄宾虹等大名家的画应有尽有。有一次他在书市上见到一册宣纸印的画册,上面有张大千的亲笔签名和印章,灵机一动就以高价买下画册。回到家里他找到一张与画册纸色相近的旧宣纸,请张大千的徒孙辈临摹张大千经常画的《松下高士图》,然后花几千元请善于装裱的高手,把画册上的张大千亲笔款与印章巧妙地与伪品结合一体,做到天衣无缝。随后在古玩市场上抛售,买者经反复观看,对照印鉴图章,以为真品,用20万元买走此画。
  虽然作伪手段多样,但是对于代笔,还是要进行区分。 溥心畬在北京书画市场多以代笔闻名。他是皇族,许多人冲着这一身份而来。订单日多,他又是个懒散之人,疏于笔耕,不得已专门雇请代笔。颐和园听鹂馆是远近闻名的“溥家作坊”。 据记载:有一位客商到溥先生家要画,问他所求之画不知画成了没有?溥氏手指另一间房屋说,“问他们(指门人或姬人)画得了没有?”这些记载都说明,溥氏之画,确有代笔,至于为牟利而模仿的赝作那就更多了。
  上世纪30年代,众多门生如宁砥中、吴咏香皆为此中主力。通常溥心畬的北宋山水因笔力雄健还易区分代笔,过于刚狠和过于靡软都易于露出代笔马脚。但一旦遇到工细的重设色的青绿山水,几于真伪难辨。而且溥氏几乎不掩饰自己的代笔行为,有订单久不报,访客来催促,他竟会对客抱怨门生代笔不力,即着仆人去催画,即命速速送来加题。如此坦然自若,令访客无不愕然!直至今日,拍卖会上见到溥心畬画作,许多人不敢贸然下手,因为有伪作、有代笔、有真迹,牡牝不辨,让人煞是为难。故溥心畬画价一直不高,但其王孙公子身份又必然是收藏界热捧对象,未来升值潜力乐观。书画鉴定要搞好辨伪,除要掌握上述规律外,平时要多看实物,不然纸上谈兵,难免受骗上当。
  印章与题跋规律
  书画中钤的作者印章,是此画为自己所作的凭证。但后人可利用前人留下的印章作伪,一些代笔书画则出现印真画伪的情况,故印章只能作为书画鉴定的辅助依据。据统计,溥儒的印章共有206方,其中有的印文相同,而篆法、刀法、形状、大小、朱白不同的印章,比如“心畬”有29方,“溥儒”有26方,“溥儒之印”15方,“旧王孙”、“寒玉堂”各有14方。这些印章既是鉴定其书画的依据,也是研究其生平、籍贯、艺术思想的重要史料。如“旧王孙”,说他是清王朝后裔。“俯仰之间”取王羲之《兰亭序》中“俯仰之间,以为陈迹”,以慨叹清王朝的灭亡,昔日王孙贵族的荣华,已成过眼烟云。
  除以上印章鉴定外,作者的款题和他人的题跋都是绘画作品中的文字材料,前者指作者本人署的名款和所书的自题,它是书画鉴定的重要依据,也是伪手下功夫最多的地方。后者则是他人所写题记、观款和标签等,在无作者款印的情况下,有时能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溥先生的款题和画中的他人题跋也是如此。从传世作品看,溥先生的题款多为平头款,多署“心畬”、“溥儒”、“西山逸士溥儒”、“心畬画并题”等款,书体多为行草书,楷书极少。
  总之,溥氏的书法,运笔爽利,结体紧密,书风健劲挺拔,清逸凝练,画面流露出之清雅真气是绝难模仿的。而伪书虽有表面的形似,但做作,功力低下。
  溥儒生前用料十分考究,他爱用一种日本绢和熟纸;日本绢厚密而有弹性,熟纸表面有毛感,这两种原料作画难度大,笔墨不易控制,故现在伪溥画的假手,一般不用此料,如果见到既稀且薄的不好的绢或皮纸的溥画,则大多是靠不住的伪作。
其他文献
谢颖苏(1811—1864),清代画家,福建诏安北关人,初字采山,20岁后改为管樵,30岁后又更字琯樵,号北溪渔隐、书画禅、懒云山人。谢颖苏出身书香世家,家学渊源及优越的环境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使之能专心学艺,并打造了扎实的笔墨基础,少时即师事诏安名画家沈锦洲,后成为“诏安画派”的代表画家。咸丰七年(1857)起,谢颖苏四次东渡台湾传授国画技艺,对台湾画坛的影响十分深远,被誉为“台湾美术的开
期刊
苏轼曾说:“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  竹,作为中国人的“气节”的象征,向来有着无与伦比的精神性。文人士大夫借以反观自照,映现出自身追求的精神与品德。诗词歌赋、丹青翰墨。古往今来,以竹为题的文学艺术作品如恒河沙数……虚怀、直节、坚贞、素洁,千载以还,已不知是竹之比德于君子,还是君子比德于竹了。  与诗文、书画中,以人格化之竹的形而上之象征意义与外在
期刊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桃花象征着春天、爱情、美艳与理想世界,自古以来,描写桃花或以桃花寓意、抒情、讽喻的诗很多。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曹雪芹借林黛玉之手写了一首《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黄花瘦……”全诗回环往复,低回哀怨。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把人们带入了一个无限神往的美好世界。同样
期刊
唐宋是中国封建社会两个高度发展的阶段,社会、经济、文化都呈现出一个空前繁荣的景象。文化的繁荣推动了文房用具的发展,中国砚的制作也自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两汉、魏晋时期以陶瓷制砚为主的局面得到了改变,端、歙、红丝、洮河等一批石质专用砚材被广泛使用,砚的造型艺术风格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制砚史也由此揭开了一个新篇章。  岩石结构的特性使石质砚的可塑性较陶瓷砚差,所以以动物式、多足辟雍式为代表的立体砚式
期刊
傅抱石(1904—1965)是中国现代画坛杰出的书画大师。他为推动中国画的改革、创新和发展,为中国画的艺术创作倾注了毕生心力。大师在绘画上能够融合中西画法,同时师法自然,崇尚革新。艺术创作尤以山水画成就最大,特别是他绘画生涯中的“金刚坡时期”作品,其作品善用浓墨、渲染等法,章法新颖,画意深邃。  今年是傅抱石大师诞辰110周年。因南京博物院为国内收藏大师的画作最丰富和集中的机构,故笔者特精选部分该
期刊
瓷器装饰方法一般说来宋代以前基本以刻花、划花、印花、贴花等为主要装饰方法。瓷器用彩装饰虽早在宋代之前就出现,但一直未形成主流,据考证瓷器装饰用彩最早出现在西晋晚期,在当时南方的许多青瓷上出现了由褐色斑点组成的简单图案,到了隋代便开始用墨彩点画人物的发冠、五官和衣纹。唐代的长沙窑开启了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有了较成熟的绘制纹饰。而笔墨酣舞、自由奔放的宋代磁州窑白釉褐花瓷器则又使彩绘瓷器更进一步。金代、
期刊
产自福建永春的漆篮,以竹篾为载体,以天然大漆为绘画原料,辅以桐油灰粉、金银箔等,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作而成,集书法、绘画、工艺为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时至今日,永春漆篮已是家喻户晓的民俗物件。笔者在这里介绍几件永春漆篮作品:  清代彩绘漆圆形果盒(图1),高17、直径40厘米。盒竹胎,圆形,通体浸润桐油,子母口,器盖表面髹红漆,又用黑漆在盖面中央作六瓣莲花形开光,上下子母口沿及器身底足以粗竹片抠
期刊
中国写意画具有独特的民族审美和艺术特征。它不同于照相机拍照式的再现,而是依据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和宇宙的主观审美认识,在“形与神”、“主观与客观”间进行艺术的提炼和概括,通过传统笔墨符号与创作者特有的艺术语言组合搭配,赋予其笔情墨趣,再现事物的特征和本质,揭示本源的深层意境。  景德镇明清民窑瓷器画片在含蓄内敛的传统文人雅士参与之下,画片代表着社会思潮,展现了多元化文化色彩。他们借助客观的“景”
期刊
爱新觉罗·溥儒(1896—1963),初字仲衡,入民国以其行辈为姓,称溥儒,后改字心畬并以字行,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等。对于溥心畬而言,显赫的身份对他一生中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溥心畬生于北京的恭王府中,是道光皇帝的曾孙;祖父恭亲王奕訢是晚清咸丰、同治、光绪三朝政局中的关键性人物;溥儒出生五个月后,便由奕訢抱着谒见道光皇帝,“儒”这个名字就是道光皇帝所赐予,这一荣
期刊
晋江,山川毓秀,地灵人杰,自唐开元置县以来,一直是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首邑、“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曾有“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盛景,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元时期,泉州港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明清以降,“千艘渡海隅”,晋江更成为著名侨乡、台湾同胞主要的祖籍地。璀璨的历史,丰富的文化积淀,富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内涵,现今尚存的大量宗祠、碑刻就是最好的见证。  乡贤祠即祭祀乡贤的场所。乡贤,即出生在当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