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和防治

来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肠道传染病,这种地方流行疫病多在冬季和春季发生,本文介绍该病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诊断方法、预防的原则和治疗,以供参考。
  关键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规律;临床症状;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1-0769(2016)12-0024-03
  每年一进入冬季猪传染性胃肠炎就开始发生,有时饲养者在该病发生的初期,管理稍一疏忽,防制不到位,半天或者一夜之间整栋猪舍全群感染,几天内波及到整个场内的猪只,发生的让人措手不及,严重影响猪的成活率、增重率和生长率,饲料报酬率低,总结近几年在临床中对该病的防治,与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1 流行规律
  1.1 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是由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肠道疾病,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其呕吐物、母猪乳汁、粪便、尿液、眼鼻分泌物及呼出的气体携带病毒,污染饲料、水源、垫料和圈舍等,造成易感猪只接触而感染。部分康复猪只长期带毒,长达15 d~60 d,这种处于亚健康的猪遇到外界一些大的应激时,开始发病,同时引起场内二次发病,这就是养殖户遇到的一个发病季节发生两次传染性胃肠炎疫情的原因所在,流行病学称为周期性地方流行。
  1.2 流行
  传染性胃肠炎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每年的1月和2月是高发流行时期。首先发生在养殖密集和、频繁购入和出售猪只的地方,当进入冬季气候骤变时,这种地方就开始首先发病,往往在雨雪来临时暴发,能持续发生3个月,成为疫点,随着风向和车辆、人员、猪只的流通,不断向周围传播病原。
  1.3 感染猪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能感染各日龄的猪,首先侵袭哺乳仔猪,出生10 d内的仔猪感染后,可造成100%死亡,随着哺乳仔猪消化器官的发育健全和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症状越重,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
  2 临床症状
  呕吐、腹泻、脱水是该病的临床特征。
  刚出生仔猪吮吸感染母体乳汁后,先呕吐,后腹泻,粪稀如水,呈白色、绿色或黄色,呕吐物和稀粪中都带有未消化的乳凝块,1 d~2 d内全窝死掉。
  怀孕前期和后期猪感染后易发生流产,流产后母猪自然地趋于正常。
  保育猪和育肥猪首先出现精神沉郁,群体减食,接着个别垂头呕吐大片未消化的食物,渴欲增加,喜喝脏水,体温正常,偶尔有偏高的,但不超过40 ℃,随着腹泻症状的出现,体温正常,治疗不及时,严重脱水体温低下死亡,死亡的多是20 kg以下保育舍内抵抗力低下的弱猪,20 kg~50 kg内个别死亡的多是混合感染有其它疫病的猪,50 kg以上的育肥猪很少出现死亡。腹泻似水样喷射状,排便似排尿一样,粪便呈灰色或灰褐色,气味特别腥臭。病程7 d左右,耐过幼猪个别体瘦毛乱,生长不良。
  3 解剖症状
  外观尸体脱水,体后驱腹下、肛周发红,肛门松脱。剖检,胃底黏膜充血、出血,肠系膜充血,淋巴结肿胀,小肠扩张,肠壁薄而透明,肠内充满黄绿色、白色或灰褐色等液状、半液状内容物。急性死亡的哺乳仔猪,除胃内充满乳凝块肠内充满混有气泡的液体外,无其它肉眼可见病变。
  4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剖检症状可做出初步诊断,但要与临床中的大肠杆菌病、流行性腹泻病、轮状病毒病加以鉴别,需经实验室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确诊。
  大肠杆菌引起的黄痢只发生在出生10 d内的仔猪,仔猪白痢发生在出生10 d~30 d内的仔猪,可采用抗菌治疗,黄痢病死率低,白痢基本能耐过,很少发生死亡。
  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极相似,都只感染猪,但流行性腹泻在猪群中的传播速度较缓慢,引起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也低于传染性胃肠炎。治疗采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毒药作为首选,抗菌药只能防止继发感染和并发症。
  轮状病毒能感染多种幼龄动物和婴幼儿,成年人和成年动物呈隐性经过,仔猪病程短,病死率低。
  了解了各种相似病的区别性特征,在疫情来临的紧急状态下,没条件和来不及通过血清学诊断时,可迅速做出有把握的判断,制定有效的防控治疗方案。
  5 预防
  5.1 环境措施
  改善饲养环境,降温之前,做好猪舍防寒保温措施。把仔猪的保暖工作放在首位,主要是保护仔猪腹部不受凉,采用水循环的地暖是最好的方法,没有条件的用电加热板和专用取暖灯,只在保温箱内用取暖灯照而不用电热板的方法不可取。刚出生仔猪温度不低于30 ℃,保持在33 ℃左右为好,仔猪初转入保育舍时,温度保持在26 ℃~28 ℃,准备向育肥舍转之前,慢慢降到20 ℃。在保暖的同时定时通风换气,降低舍内湿度,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一些病原体的繁殖和传播,因此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很重要,并定期消毒。
  5.2 营养措施
  供给营养均衡的饲料,尤其在仔猪断奶时,不要为了长速追求过高蛋白的全价料,蛋白过高易引起仔猪营养性消化不良腹泻,再遇上传染性胃肠炎疫病,无疑会加重病情,加大治疗的难度。
  添加维生素电解质,降低转群、分圈、换料等各种应激。
  5.3 生物安全措施
  规模猪场实行全进全出,小型场能做到自繁自养更好,需购进猪只的,避开传染性胃肠炎流行区和本地发病期,购进后消毒、隔离、观察,无恙后入舍并群。售卖圈舍内部分猪只的场,严格消毒入场车辆、人员及剩余猪只和空圈栏。对空圈栏用3%苛性钠喷洒地面,紫外线灯照射消毒空间,可有效灭活病毒,能保护好再转入的猪只。
  在10月底11月初对妊娠母猪、种猪、仔猪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价苗。同时对母猪做好大肠杆菌疫苗的预防接种。   病死猪要装进密封袋放置在固定位置等待无害化处理场专用车的运输。
  6 治疗
  没有特殊的药物治疗,采取对症治疗,主要以抗病毒、提高免疫力、防脱水为主。
  6.1 敏感季节
  在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的敏感季节,提高对该病的重视,当发现群体中一头两头,接而几头出现先呕吐继之腹泻时,这是传染性胃肠炎来临时发出的警报前奏,此时就要立即采取防治行动。群体减料,饮水加电解多维、葡萄糖,投喂提高免疫力、补气、抗病毒药和抗菌素药,临床采用100 kg水加70 g黄芪多糖、10 g黄芪甲苷、10 g牛磺酸、5 g灵芝多糖、3 g胸腺肽、2 g免疫因子,抗菌选用硫酸黏杆菌素或痢菌净或乙酰甲喹或环丙沙星等,连用5 d~7 d。
  6.2 合圈感染时
  当圈舍内每栏中都出现有病状,发病猪只占40%时,就全群停料,把方法1中的药全部加入清洁的饮水中,再加口服补液盐,保持体内电解质平衡,缓解酸中毒。其中黄芪多糖和抗菌药每天定时集中投喂两次,其它的全天饮用,连用7 d,在第4天时抗菌药停掉,开始逐渐少量饲喂,料内按0.5%量加微生态酶制剂,饲喂量由日正常采食量的三分之一开始,1周内慢慢添加到正常采食量,1周后微生态酶制剂按0.3%量添加继续长期饲喂。 刚断奶的仔猪不主张全部断料,要少量饲喂,除按上述方法治疗,同时添加温脾暖胃中药(五味石榴散)效果更好,哺乳仔猪和不喝水猪也可灌服此中药,对脱水猪先强心再进行静脉补水、补能量。这些治疗方法在多次临床病例中应用,实践效果非常好。
  6.3 病情不太严重的猪
  对出现呕吐、腹泻症状,但精神状态可以的不要急于注射治疗腹泻的复方药物,为了一针见效,大多数复方药物中添加的有抑制肠道蠕动的药,易造成肠毒素被滞留在肠道内,最终引起病情加重病程延长。临床中好多人一发现病状,也非常重视,急忙打针,腹泻立马止住,非常高兴,可停药1 d~2 d后,满圈又开始腹泻,甚至拉的更严重,他们不知道这是自己造成的。因此帮助消化,排空肠胃很重要。
  7 总结
  在大的规模养殖场,由于场舍构建合理,资源配备标准,生物防控管理安全,传染性胃肠炎发生率和病死率低,频繁发生该病的主要在小型养殖场和庭院化养殖模式的场内,养殖环境差,粪物到处排,不能防患于未然。其实传染性胃肠炎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总结经验查找原因,不改变淡泊的防控意识和陈旧的饲养观念。不改变思想,养殖的道路会走的更艰辛。
其他文献
2.4呕吐毒素对营养素肠道吸收的影响在饲喂呕吐毒素污染饲料的鸡中首次观察到D-葡萄糖等多种关键营养素的肠道转运和摄取受到影响,这种影响也与动物生长速度较差有关。不过,
摘 要:同维康是以酶制剂、芽孢杆菌、维生素、氨基酸组成的功能型复合饲料添加剂。酶制剂、芽孢杆菌的有效组合可改善肠道健康,提高饲料利用率。本试验旨在研究在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中添加同维康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添加0.1 %的同维康。试验分前期(0~21 d)和后期(22 d~42 d)两个阶段。结果表明,试验前期0~21 d,与对照组相比,
分子影像学与蛋白质组学都是目前最前沿、最热门的医学研究领域。分子影像学通过先进的影像技术“在体”显示与疾病相关的分子改变,而蛋白质组学通过灵敏的体外检测技术分析与
用于商品鸡肉生产的肉鸡是经过选育的,以便能尽快达到上市体重。然而,这种快速生长可能会加重对骨骼系统的要求,造成肉鸡运动功能受损。家禽的跛行和步态异常是非常严重的病症,不
摘 要:为了解鄂西山区猪群中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情况,应用ELISA方法对鄂西山区2013-2015年间的1260份不同年龄段的猪血清进行PCV2抗体检测,同时检测了PRRSV、PRV gE及CSFV抗体,结果表明PCV2抗体检测平均阳性率为56.75 %(715/1260),不同猪群的检测结果表明,公猪的PCV2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0 %(4/20),保育猪PCV2抗体阳性率最高为66.67 %(
摘 要:将360羽28周龄罗曼褐壳蛋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羽鸡,分别接受4种日粮处理,即:Ⅰ——正对照(钙3.32 %,非植酸磷0.30 %)、Ⅱ——负对照(钙3.21 %,非植酸磷0.15 %)、Ⅲ——Ⅱ 植酸酶200 FTU/kg、Ⅳ——Ⅱ 植酸酶400 FTU/kg。结果表明: 与正对照组(Ⅰ)相比,负对照组(Ⅱ)的入舍母鸡产蛋率和入舍母鸡产蛋重显著降低,而料蛋比和死淘率
场发射俄歇电子能谱的显微分析是一项新的分析技术,可对微尺度样品进行点、线、面的元素组分及元素化学态分析.本文简要介绍这项新技术的功能原理和在微电子器件检测等方面的
坏死性肠炎和球虫病是影响全球养禽业的重要疾病.在日粮中添加丁酸可以作为控制这2种疾病的一个解决方案本文我们将介绍有关此方面的一些最新认识和研究进展。
摘 要:本试验旨在评估不同品质玉米-豆粕-杂粕型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及养分消化利用的影响。采用4×2二因子试验设计,包括4种不同品质玉米配制成的日粮(A1-优、A2-中等、A3-中等偏下、A4-劣)和两个复合酶添加水平(0、100 g/t)。研究结果表明:饲喂不同品质玉米日粮处理组间肉仔鸡体增重、平均日增重和料肉比间差异显著(P<0.05);A2组粗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A3组(P<
扩散光层析技术是新近发展的一种生物医学无损成像方法,可用于组织和血氧水平的可视化实时探测,对脑成像和肿瘤监测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该技术在实验方法和仪器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