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阅读能力之我见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ia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在初中语文试题中阅读题所占的分值相对较高,而不少学生在这一部分容易丢分,丢分的原因与阅读能力不够强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值得大家探导的问题。作者从对词语、句子含义的理解;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等几个方面谈了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生 语文阅读能力 层级训练
  
  阅读是积累知识,理解、鉴赏评价文本,构建认知的过程。《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是: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们要对初中生的阅读进行层级训练,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一、从理解词语开始
  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的句子组成的,而一个个的词语又组成了句子,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得含含糊糊、似是而非,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甚至造成误解。所以我们要理解文章,首先要从理解词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养成勤查字典、词典的习惯,碰到不理解的字词要通过查工具书加以掌握。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解释词语的方法,以便学生在课外阅读或考试时手边没有工具书的情况下,能较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文章的内容。解释词语的方法有:(1)语境联系法。凡多义词都有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因此词义与所处的语言环境关系密切。有些词语不能单从字面上去理解,要联系上下文,结合特定的语言环境来解释词义,即它们的引申义和比喻义。(2)配成双音词来解释,即组词法。(3)用同义词(或近义词)来解释词语,即近义词替换法。(4)从反面来解释,即反义否定法。(5)描绘法。即对所要解释的词语加以具体描绘。(6)定义法。即用简明通俗的语言,对该词所反映概念的本质特征作确切的解释。当然,解释词语的方法不止以上几种,还有很多。但无论哪种解释词语的方法,既要遵循一定的规则,又不能墨守成规,要灵活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对词语作出恰如其分的解释。除了告诉学生词语解释的方法外,还要告诉他们,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不变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它们会发生变化。了解了词语的这一特点,才能更准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对于寓意深邃、意在言外的句子,我们首先要着眼于全文的思想内容。例如,《社戏》的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哈欠”“破口喃喃地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很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的美好童年的回忆,充满了一种浪漫的理想色彩,表现了对人生理想境界的渴望和追求。这从全文着眼才能体会到。其次,要从文章的社会背景入手。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说:“先生有一条戒尺,但不常用,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懂得文章写的是清末私塾教育,当时盛行打手心、罚跪的社会背景,就知道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是说这位先生比较开明。理解句子,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在句中的作用很重要,有的能使文章生辉,有的用得很精妙。最后,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这也是很必要的。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个句子是相互联系着的,理解句子的意思,就得联系上下文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三、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结构,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反映,要理清结构,首先要理清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思考事物的,是怎样恰当地安排顺序的。结构是文章内部的组织和构造。结构包括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揭示文章的中心意思,确定文章的基调,显示文章的风格。结尾往往揭示和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启示读者作更深层的思考。理解文章、品评余味,就要注重研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是使文章脉络畅通、线索分明的一个重要手段。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与转换,照应指前后内容的关照与呼应。一般用过渡段、过渡句、过渡词语来表示过渡。理清结构要找出这些表示过渡的段、句和词。理解了文章的过渡与照应,才能更好地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内容。段落,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子的集合体。它是文章思想在表达时由于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停顿,习惯上称“自然段”,具有换行另起的标志。它清晰地反映文章的内在层次和文章构成的顺序。层次有时与段一致,有时一个层次包括几段,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阶段性、矛盾的各个方面或人们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具体表现。它体现了文章内在线索展开的步骤。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并着眼全文分析文章各个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联系紧密,意思相近的段划在一起划分层次,概括它们的意思,就能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
  四、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感受,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由于生活的年代不一样,生活环境的不相同,在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只有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身感受,才能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上《藤野先生》一文时,我问:“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启发学生:如果你经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好的成绩,证明了你并不比别人差,却被一向看不起你的人怀疑你的成绩是作弊而得的,你会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学生联系实际,结合切身感受,理解了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一些日本学生的怀疑和歧视十分不满,表达了受到凌辱后极为愤慨的感情。
  五、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在指导学生做阅读题时,我常对学生说:“做阅读题一定要看懂原文,第一遍看不懂,再看第二遍,第二遍不懂看第三遍……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嘛!”但在有限的考试时间里,要多次反复阅读,没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是不可能做得到的。即使在平时也要多次地看,阅读速度慢,就需要花很长时间。此时人会产生怠惰的情绪,精力就不会那么集中,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会跟着下降,要很好地回答阅读题,是不可能做到的。而且没有阅读量,阅读能力肯定提高不了。因为阅读量越大,积累的知识越多,理解分析能力也就会相应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快,看的书报就会很多,积累的知识也会越多,他们通过阅读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也越多,这会更进一步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的阅读速度,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不止以上几个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们还需要更加深入地探导和实践。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指出,教育具有对话性,教学即对话.对话教学本质上是师生平等参与、共同活动的过程.现代对话理论认为,教学行为的存在意味着对话是教师、学生与读本三
本文阐述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二氧化硅介孔固体,通过改变前驱体与其它组分的比例,催化剂用量,胶凝温度等因素,获得3~10nm孔径的二氧化硅介孔固体;添加稀土元素和PEC有机物,控制
本文用直接合成方法制备了含Al的SBA-15介孔分子筛,通过XRD、N吸附方法、NH-TPD、NMP、TEM等手段对其结构与稳定性进行了表征,并以异丙苯裂解为探针反应考察了它的酸催化性能
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这有利于教师增加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开拓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无疑,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语文自身的特点,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教育的特点一
该文报告了采用超声引导下经腹壁穿刺抽吸的方法,对50例妇科囊性肿块(50个囊)的患者进行诊断和治疗。认为此方法在诊断方面较单纯经腹部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性高。治疗上则可根据囊肿的
新课程改革本着为新世纪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人才这一宗旨,在过去“听、说、读、写”四线并行中的“听、说”两条线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新的突破,整合出一种新的课型——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是面对面地你来我往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动态语言实践活动,根据口语交际课程目标的要求,我们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可以选择以下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说”  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教师是学
摘 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的“热心”于课改的语文教师一味地模仿一些特级教师的风范,教学理念虽然发生了很大转变,但是因盲目地追“星”而忽视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对文本和课堂生成进行有效处理。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语言学习,通过潜心解读文本,创设多种方式,优化训练手段,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读,大胆地诉说,在画中想象体验,在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