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段落的技能规范与习得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这里讨论的“段落”,主要指课文中的“自然段”。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外在标志(通常是首行缩进两格),一看便知,无须辨析,所以习惯上又称“自然段”。
  一、 读好段的规范要求
  1. 读懂内容
  对一段话的内容准确理解,是朗读好一段话的基础,同时,读的过程也是有效理解内容的过程。如——
  怀素写字非常认真。他总是先看清字的形状,记住字的笔顺,再一笔一画照着写。这样,怀素的字进步很快。(苏教版一上《怀素写字》)
  读这段文字首先要理解内容。怀素写字非常认真,具体表现在怀素练字的过程中。“他先……再……”——步骤清晰;“看清形状”“记住笔顺”“一笔一画照着写”——态度认真,方法科学;“进步很快”——效果显著。将“先”“形状”“笔顺”“再”“照着”等词语重读,就把这段话的内容理解了。
  2. 读清层次
  一个段的篇幅有长有短,特别是稍长一点的段落,作者写作时都有他的思路,有他的层次。理清了段的思路,朗读时通过适当的停顿、重音等处理就能读出段的层次。从小学课本来看,段的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举几个最为常见的:
  第一,“总分”。具体地说包括“总—分”,“总—分—总”,“分—总”等几种模式,如——
  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她拥有难以计数的珍贵的海洋生物,┃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贮存了用之不竭的海洋动力。‖仅曾母暗沙,就以丰富的石油储量而享有“第二波斯湾”的美誉。(苏教版三下《美丽的南沙群岛》)
  这段话用了总分结构的写法,围绕“南沙是祖国巨大的蓝色宝库。”这句总起的话,分别从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动力三方面具体描写了南沙物产丰富。为了清晰地体现这种思路,朗读时就要:一、在第一句之后作较长的停顿。将“蓝色宝库”重读,突出该句的总领作用,引起下文。二、在几个层次之间作不同的停顿(“‖”和“┃”),分别将“难以计数”“极为丰富”“用之不竭”等词语重读。这样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好像就一层一层揭开了南沙的神秘面纱,由表及里地了解南沙的物产丰富。
  第二,“并列”。主要特点是:句与句之间紧密联系,并列相连。如——
  广场北端是天安门。天安门红墙黄瓦,雕梁画栋,显得雄伟壮丽。‖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横跨着五座汉白玉石桥,这就是金水桥。‖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上面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苏教版四上《天安门广场》)
  这段话按照方位的顺序,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河、汉白玉华表,并进行了描写。为了清晰地体现这种思路,朗读时,在方位转换之后作较长的停顿。(“‖”)将描写景物的词语重读,突出景物特点。边读边勾勒画面,朗读语气平缓,中等语速,语调饱满。
  第三,“递进”。主要特点是:句与句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如——
  面对这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谈迁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可是,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见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从此,这部珍贵的书稿就下落不明。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更何况此时的谈迁已经是体弱多病的老人了。┃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并没有打垮谈迁,他很快从痛苦中挣脱出来,又回到了书桌旁,下决心从头撰写这部史书。(苏教版五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这段文字犹如一部微电影,层层递进,峰回路转,读来犹如坐上过山车,随着文字,在主人公的厄运中跌宕起伏。通过朗读可以了解谈迁的遭遇并体会人物的心情。在每一次出现转折时,重读“可是”“从此”“但”。语速随着文字的内容在快慢上前后有所对比读,语调的重音放在段落的后面,读出层层递进感,读出谈迁被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3. 读出特点
  从写作方法、技巧角度说,一个段落有它语言表达的特点。学生朗读段的过程,也是领悟表达方法,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这里的思考,不仅仅理解文字的内容,还包括学习、领悟语言表达的方法和技巧。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要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表达的方法和技巧的,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如——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一大早,大街上便热闹起来。人们扶老携幼,兴高采烈地去登高游玩。‖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苏教版三上《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段文字写王维思念家乡,是通过写别人的热闹来衬托王维内心的孤独。在朗读的时候,语调、语速要有变化。在句与句之间做不同的停顿,(“‖”和“┃”),分别将“热闹”“扶老携幼”“兴高采烈”“更加”等词语重读。二三两句写热闹团圆的情景,可读得轻快些,第四句写王维思乡,语速和语调可以轻慢些,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感受异乡异客的思乡情。这样的映衬描写学生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段落中去。
  二、 读好段的练习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根据段的特点,适当进行段的朗读训练。
  1. “看到”。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中想象“看到”描写的景物,从“目击白纸”到“目击其物”,让朗读为其搭建桥梁。如——
  早春,寒气还没有退尽,满山的梅花就开放了。盛开的梅花,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像蓝天下的片片彩云。那一朵一朵的梅花,晶莹透亮,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苏教版一下《春到梅花山》)
  这段文字描写了春天的梅花。让学生朗读,抓住关键词“晶莹透亮”“淡淡的清香”,看看梅花的样子,读读作者打比方的句子,重读“挨着”“片片彩云”想象满山的梅花盛开的美丽景象。
  2. “听到”。描写声音为主的段,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听到”。如——   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宁静的。那么,海底是否一点儿声音没有呢?也不是。海底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只是我们听不到而已。如果你用上特制的水中听音器,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像人在打呼噜……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的时候还会发出警报。(苏教版三下《海底世界》)
  “波涛汹涌”描写水的声势,朗读起来通过想象,读出汹涌澎湃的气势。边读边听,“窃窃私语”海底动物在小声地说着悄悄话,“嗡嗡”“啾啾”“汪汪”“打呼噜”“警报”。朗读时的“听到”,是声音的变化,字里行间表现的复合音响。
  3. “尝到”。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朗读段落中描写味道的文字,好像尝到滋味一样。如——
  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子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苏教版三上《石榴》)
  石榴在作者的笔下,“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果态逼真,“酸溜溜”“甜津津”果味十足。读这一段文字,各种感官受到文字的启迪,语音的刺激,互相补充,互相丰富,融为一体,朗读者就经历了一个垂涎欲滴“尝”的过程。
  4. “说到”。段落中主要描写了人物的语言,引导学“说到”。如——
  小鹰飞到了大树的上面,它高兴地喊起来:“我已经会飞啦!”
  ……
  小鹰飞到了大山的上空,它又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
  ……
  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呀,飞呀,大树看不见了,大山也变得矮小了。小鹰急促地喘着气,对老鹰说:“现在……我总算……会飞了吧?”(苏教版二上《小鹰学飞》)
  读这几个自然段,主要是读好对话,引导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小鹰的经历和心理活动。“高兴”“又高兴”“急促地喘着气”情感在加强,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欲扬先抑的朗读技巧。最后一个自然段比较特殊,有两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象情景:“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飞了很久,飞得很高,飞得很累,但是依然强烈地盼望着飞得更高。可以让学生像说话一样,想象自己就是小鹰,用说的语气来表达。也可以表演读,分角色读,注意语调自然,读出趣味。
  5. “触到”。所谓“触”,是指因某种刺激而引起感情变化。(《现代汉语辞典》)段落中描写行为活动的内容,就让学生读读,做做,想想。如——
  “不,你不知道的,还是让我切给你看吧。”说着他把苹果一切两半。我们通常的切法是从顶部切到底部,而他呢,却是拦腰切下去。然后,他把切好的苹果举到我面前:“大哥哥,看哪,里头有颗五角星呢!”(苏教版四下《苹果里的五角星》)
  这段话描写切苹果的场景。全段写了两种切法。朗读时,首先抓住关键词“从顶部切到底部”“拦腰切下去”读清楚两种切法,边读边想,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动手切一切苹果,再读一读课文,对比自己做过的和自己从课文中读到的内容,学生享受着探究、发现的惊喜,重读“五角星”,读好叹词“看哪”“呢”,与课文中的“我”产生情感共鸣。
  6. “想到”。一段话中,重点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朗读时就要“想到”。如——
  太阳出来了,路边的小草更显得生机勃勃。孟郊抚摸着身上的衣服,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苏教版二下《母亲的恩情》)
  这一段,写孟郊“睹物思人”,两句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读来让人动容:一句是反问句,一句是感叹句。读的时候要通过读好反问句中的“吗”和感叹句中的“啊”,表达出句式的特点。两句联系起来读读想想,理解作者把母亲的慈爱比喻成温暖的阳光,情景交融。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课文特点,挑选一、两个有特点的段落进行朗读的重点指导,也就有了“亮点”!
  (作者单位:南京市中央路小学)
其他文献
一、 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5课——(生齐读课题)“咏华山”。  2. 我们一起带着这些词语宝宝爬华山吧。复习生字新词:寇准、沿着、艰难、山顶、吟诵、称赞。(出示课件:华山简笔画及词语)  3. 用上这些词语,连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课堂气氛的营造至关重要,良好的气氛更能让学生入情入境。课始,在复习词语的基础上“说说课文主要讲
期刊
黄河,孕育了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以其雄浑、凶险的特点闻名于世,不仅历代文人墨客对她常怀敬畏之心,就是每一个看见黄河的人,也都会心惊胆战。现在,我们跟随作者袁鹰一起,去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的动人风采。  一、 险象环生  1. 黄河的凶险。“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文章开篇总说黄河的气势之大。“黄河滚滚”仅仅四个字独立成句,瞬
期刊
一、 复习导入  1.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黄河的主人》。(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 听写词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沉着、镇静、谈笑风生、从容。  3. 课件出示听写的词语,生对照订正并齐读。  4. 这六个词语都是写人物心理、神情的,课文中“胆战心惊、提心吊胆”的是谁?“沉着、镇静”的是谁?“谈笑风生、从容”的又是谁?(板书:我、艄公、乘客)  【设计意图】“提领而顿,
期刊
有幸欣赏了薛法根老师《水》一课的教学,薛老师准确而透彻地解读作品,引领学生透过言语现象把握言语表达的艺术,直抵文本的“言语秘密”,令我回味无穷。现摘引三个教学片段进行赏析。  一、 概括场景,点明文本的言语内容  【教学片段一】  师:课文的第一句话谁记得?  生: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师:(板书:缺水)课文的哪些句子、语段写出了缺水?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
期刊
近年来,马建明老师一直在自己的课堂中探索“言意互转,浑然一体”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言意转换”的阅读教学主张,形成了“虚静、体悟与升华”阅读教学的审美结构。教学《理想的风筝》一课,让他的教学主张及教学风格更得到了精彩的演绎与提升。下面对此课教学片段作一赏析。  【教学片段一】  师:这种写法在这篇文章中多次出现,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不想跟别人说的事情,但是刘老师将
期刊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此处深情话离别  白居易的诗,平实如话,浅近易懂。据说,他每次写好诗后,总是要念给不认识字的老婆婆听。只要老婆婆们有听不懂的地方,他就认真修改,直到她们听懂为止。  当然,自己的作品仅仅能让老婆婆们听懂还不行。想在科举考试中获得成功,还需要将自己的作品在
期刊
一、 定格画面,感受“名”之文化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水》。(生齐读课题)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课文了,老师来考考大家。(师出示三幅图画)仔细看图,想想三幅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哪些内容?能不能给这些画面分别起个名字?  生:第一幅图片是文中第1自然段,讲村民挑水的画面,我想到的名字是“挑水”。  师:村里人挑一担担水的画面,印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板书:挑水 一担水
期刊
读好句子,从基本的规范和技巧来说,主要是指在句子的停顿、重音和语调等几个方面达到基本要求。  一、 句子的停顿  所谓停顿,是指夹在一串音节中的空隙,这个空隙有长有短。“停”(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的断;顿(本文中用“∧”表示),指语音间稍长一点的停留(语音不断)。  1. 停顿的种类  (1) 标点符号标示的停顿。标点符号是语句停顿的标志。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停顿的相对
期刊
近年来,在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中尝试着进行了共同备课技术的实践,主要包括内容、工具、路径等,下面按照共同备课基本的路径做具体的阐释。  一、 运用工具,共同备课  我们采用的是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设计的备课模板:  模板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教学起点,是备学生,是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有困难的地方、不懂的地方,因为学生懂的就不用教了。二是教学终点,是阅读这篇文章理解、感受的关键处,备的是教材,
期刊
体现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在诸多“情商”特征中“自制力强”以及“对人、事、物的热情”是每册教材中较为突出展现的,说明这两个特征是低年级学生容易理解并相对需要培养的部分。其次,教材中某一特征的展示较为直接和可操作性强。从各个数据统计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各数字的分布是比较均匀的,在低年级培养学生某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情商”,建议给予一个相对统一、稳定的周期。  三、 运用教材中的优势,培养学生的良好“情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