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庆节假期后,好多小朋友都说游玩了“双东”“瘦西湖”“茱萸湾”等扬州的景点,小小说:“爸爸妈妈带我到瘦西湖公园玩,我看见了天鹅在湖里游来游去可好看了。”壮壮问:“天鹅是什么颜色的?”小小回答:“是黑色。”豆豆听到后,急忙说:“不对,天鹅宝宝是灰色,和天鹅爸爸、妈妈的颜色不一样。”
他们的讨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七嘴八舌地聊起了瘦西湖,虽然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公园里的一两处景色,但没人能讲清楚公园里究竟有什么,于是大家萌生了要在班级活动区里搭建一座公园的念头。搭建的公园叫什么名字好呢?我提议:“咱们是明月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如叫‘明月公园’吧?”“好!”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明月公园”区域活动就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诞生了。
确定了要创建公园,孩子们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小爱问道:“老师,公园里应该有白塔吧?白塔是用盐堆的吗?”“老师,公园里应该有天鹅吧?天鹅爸爸和天鹅宝宝的颜色一样吗?”小小问。“老师,公园里有竹子,竹子是空心的吗?”小宝问。大家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最后,大家决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讨论,看看公园里应该创设哪些景点。
为了给孩子创建明月公园提供支持,放学后,老师将教室里的展示板分成了照片区、问题区,并用开放式矮柜将展示板与其他区分离,在柜子里放了一些纸盒、彩纸和白纸。还在百宝箱里放了大量的构建公园所需材料,包括两幅公园图片;一些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纸盒、纸板、积木;还有皱纹纸、枯树枝、剪刀、胶带……
第二天,小朋友们将带来的图片资料放在展示板上,并对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了介绍。龙龙为大家介绍了瘦西湖里的白塔,小宝为大家介绍了游乐园,还有小朋友介绍了五亭桥、动物园……最终,大家决定把这些内容在“明月公园”里都搭建出来。
可是在搭建的时候又遇到了问题,许多小朋友将带来的东西放在区域内就直接操作了起来,还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拼搭,导致区域内幼儿和材料越来越多,很快就互相拥挤,乱成一团。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走了过去:“明月公园搭建得怎么样啦?”小小回答道:“我想搭天鹅湖,可是一堆小朋友挤在这里跟我抢着搭。”“这么多小朋友挤在一起搭建公园,方便吗?”我问。“不方便!”小朋友们都看着我。“那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我接着问。“应该给大家分好工。”“应该把公园分区。”“不能大家都搭同样的。”“在公园里画出路线。”“大家可以分组。”……
大家商议给明月公园制作路线图,并按照路线图将各个景点固定下来,孩子们自己按兴趣分好组,各小组完成自己负责的景点。随后几天里,小朋友们积极投入到了明月公园的“建设”工作中。很快,公园的搭建工程就完成了。公园里有白塔、天鹅湖、五亭桥、动物园等孩子们喜欢的景点。看着自己搭建的公園,小朋友充满了成就感。
明月公园搭建完成后,各组都争先恐后邀请老师去看自己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围绕明月公园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在“邀请客人参观明月公园”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分批邀请了家长、园所小朋友来参观,在参观活动中又生发了为游园制定“参观规则”“导游培训”等活动。
在制定参观规则时,孩子们针对来明月公园参观的客人会撞到园中景点、园中装饰品被破坏等情况展开讨论,最后把大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变成了5条公园“参观规则”:1.有票才能玩;2.只能看不能动手;3.要请导游带着玩;4.吃饭注意卫生;5.游乐场的东西玩过要放回去。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大家都积极遵守。就这样,“明月公园”区域游戏在孩子们的自主创设和发展下,变得越来越丰富。
作为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重要场所,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自主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区域活动内容应体现自主。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能捕捉到并支持幼儿的兴趣,就能促进幼儿成长。幼儿对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事、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的内容都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的内容有利于活动的生成、开展、深入,也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产生。
“明月公园”活动就来源于幼儿假日后的谈话,教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区域活动的形式拓展幼儿的兴趣,并随着活动不断生发新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区域活动情境创设需突显自主。有了来源于生活的活动内容,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根据内容去创设和操作,成为活动和游戏的主人,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幼儿解决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明月公园”活动中,公园里需要哪些布置、如何布置是幼儿共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付诸实施的,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第三,活动的开展形式应自主选择。参与“明月公园”区域活动的都是对内容感兴趣的小朋友,小朋友们自行分组,在同一兴趣的引导下,组内小朋友们配合更加紧密,合作沟通也更加顺畅,伙伴之间信息互相碰撞,活动内容不断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不断由表面向纵深发展。
重视幼儿自主性,需真正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深入到幼儿中去,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促进幼儿自然成长。
他们的讨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七嘴八舌地聊起了瘦西湖,虽然每个小朋友都能说出公园里的一两处景色,但没人能讲清楚公园里究竟有什么,于是大家萌生了要在班级活动区里搭建一座公园的念头。搭建的公园叫什么名字好呢?我提议:“咱们是明月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如叫‘明月公园’吧?”“好!”大家纷纷表示赞成。“明月公园”区域活动就在孩子们的讨论声中诞生了。
确定了要创建公园,孩子们却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了。小爱问道:“老师,公园里应该有白塔吧?白塔是用盐堆的吗?”“老师,公园里应该有天鹅吧?天鹅爸爸和天鹅宝宝的颜色一样吗?”小小问。“老师,公园里有竹子,竹子是空心的吗?”小宝问。大家七嘴八舌,问个不停。最后,大家决定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资料,带到幼儿园来和大家讨论,看看公园里应该创设哪些景点。
为了给孩子创建明月公园提供支持,放学后,老师将教室里的展示板分成了照片区、问题区,并用开放式矮柜将展示板与其他区分离,在柜子里放了一些纸盒、彩纸和白纸。还在百宝箱里放了大量的构建公园所需材料,包括两幅公园图片;一些形状和大小不一的纸盒、纸板、积木;还有皱纹纸、枯树枝、剪刀、胶带……
第二天,小朋友们将带来的图片资料放在展示板上,并对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了介绍。龙龙为大家介绍了瘦西湖里的白塔,小宝为大家介绍了游乐园,还有小朋友介绍了五亭桥、动物园……最终,大家决定把这些内容在“明月公园”里都搭建出来。
可是在搭建的时候又遇到了问题,许多小朋友将带来的东西放在区域内就直接操作了起来,还邀请别的小朋友一起拼搭,导致区域内幼儿和材料越来越多,很快就互相拥挤,乱成一团。看到这个情景,我赶紧走了过去:“明月公园搭建得怎么样啦?”小小回答道:“我想搭天鹅湖,可是一堆小朋友挤在这里跟我抢着搭。”“这么多小朋友挤在一起搭建公园,方便吗?”我问。“不方便!”小朋友们都看着我。“那大家觉得应该怎么办呢?”我接着问。“应该给大家分好工。”“应该把公园分区。”“不能大家都搭同样的。”“在公园里画出路线。”“大家可以分组。”……
大家商议给明月公园制作路线图,并按照路线图将各个景点固定下来,孩子们自己按兴趣分好组,各小组完成自己负责的景点。随后几天里,小朋友们积极投入到了明月公园的“建设”工作中。很快,公园的搭建工程就完成了。公园里有白塔、天鹅湖、五亭桥、动物园等孩子们喜欢的景点。看着自己搭建的公園,小朋友充满了成就感。
明月公园搭建完成后,各组都争先恐后邀请老师去看自己的作品。在老师的引导下,小朋友们围绕明月公园陆续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比如,在“邀请客人参观明月公园”的活动中,小朋友们分批邀请了家长、园所小朋友来参观,在参观活动中又生发了为游园制定“参观规则”“导游培训”等活动。
在制定参观规则时,孩子们针对来明月公园参观的客人会撞到园中景点、园中装饰品被破坏等情况展开讨论,最后把大家的意见汇集在一起,变成了5条公园“参观规则”:1.有票才能玩;2.只能看不能动手;3.要请导游带着玩;4.吃饭注意卫生;5.游乐场的东西玩过要放回去。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定的,大家都积极遵守。就这样,“明月公园”区域游戏在孩子们的自主创设和发展下,变得越来越丰富。
作为培养幼儿自主意识的重要场所,利用区域游戏培养幼儿自主性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区域活动内容应体现自主。兴趣是幼儿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师只要能捕捉到并支持幼儿的兴趣,就能促进幼儿成长。幼儿对熟悉的生活,熟悉的人、事、物有着特殊的情感,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的内容都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的内容有利于活动的生成、开展、深入,也更有利于幼儿自主意识的产生。
“明月公园”活动就来源于幼儿假日后的谈话,教师捕捉到幼儿的兴趣点,通过区域活动的形式拓展幼儿的兴趣,并随着活动不断生发新的内容和主题。
第二,区域活动情境创设需突显自主。有了来源于生活的活动内容,教师应该放手让幼儿根据内容去创设和操作,成为活动和游戏的主人,教师作为支持者,协助幼儿解决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明月公园”活动中,公园里需要哪些布置、如何布置是幼儿共同讨论,最终得出结论并付诸实施的,教师只是活动的参与者和支持者。
第三,活动的开展形式应自主选择。参与“明月公园”区域活动的都是对内容感兴趣的小朋友,小朋友们自行分组,在同一兴趣的引导下,组内小朋友们配合更加紧密,合作沟通也更加顺畅,伙伴之间信息互相碰撞,活动内容不断由单一向多元发展,不断由表面向纵深发展。
重视幼儿自主性,需真正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深入到幼儿中去,成为他们的亲密伙伴,了解和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有的放矢,促进幼儿自然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