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切实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现实选择。学校工作以安全為保障,以德育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纵观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教学质量高的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德育工作成效明显,以优质的德育工作,保障良好的教学秩序,确保教学落到实处,从而达成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质量。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不够。顶层设计不够,主要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德育重视不够。一是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和德育工作要求,没有作深度的学习研究领会,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结合和细化,存在念文件、学习要求来贯彻落实工作“虚假”现象。二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题调研、深度思考,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学生德育问题层出不穷。三是抓德育队伍建设不力。不论是对德育职能部门的检查督促,还是全员育人责任的落实考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队伍缺少活力与创新精神。四是与外围社会环境协调不够,如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2.德育专项工作落不到实处。德育专项工作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这些教育是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这些教育时,有的学校以一次学习会议、以一场活动、以一次报告,甚至把上级的有关文件学习传达一下,就认为落实了相关工作,使上述专项教育工作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德育科研滞后。德育科研以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为导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以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根本。目前,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主要原因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找不到管理的有效方法,形成“怕管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是德育科研滞后的后果。当学校的教学科研已形成常态,有效推进教学工作,受到教师欢迎的同时,有的学校德育科研一年都不搞一次,严重滞后于教学科研,势必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4.创设不了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由于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细化等工作做得不够,在对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不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出现“学习文件,视为贯彻”“唱高调,忽悠学生”,结果是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创设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德育工作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的成长,有时甚至会引起教师、学生的反感。
5.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工作是一项细心、细致,入心入脑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到春风化雨。这就需要有长效机制的支撑。但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往往存在上级发文要求做、上级要来检查才做,遇到学生出现突出的违纪问题才抓的现象。在德育工作“管的制度、管的标准、管的过程”出现缺项,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持之以恒推进,德育工作出现忽冷忽热、学生违纪现象忽多忽少的情况。
6.校园生活单一枯燥。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当教师缺少换位思考,又被教学所累,就往往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设计、安排学生的校园生活,单一枯燥的校园生活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一是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量行走在宿舍、教室,玩游戏成了一种奢望。二是德育方法简单粗暴,说教、批评、学生犯错后的惩罚,这不准、那不行成了常态。三是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厌学也就成为必然。
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有效规划德育工作。学校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创设育人的有效载体。以整体规划、系统衔接、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加强制度建设和德育科研,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本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贯穿于日常工作中,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发展。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或文件精神,要在抓结合、抓细化、抓载体上下功夫,做到在解决问题中与时俱进。三是要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明确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职责,制定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全员育人等机制建设,“完善管的制度、明确管的标准、落实管的过程”,健全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协调德育工作的外围环境,加强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协作,定期召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五是着力在德育的制度和做法上创新,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2.抓实德育专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专项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德育载体,也是德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有方案、有教材、有教师、有课时、有考核、有总结”,有效落实上述德育专项工作,使其在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以德育科研为抓手,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主要的原因,是德育科研滞后。如何開展德育科研?一是要以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导向,即以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作为德育科研的切入点,通过德育科研,集思广益,为广大教师提供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和“德育困惑”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有效减轻因“管学生难、难管学生”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负担。二是德育科研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实施,每月进行一次科研活动。三是加强检查指导考核评比,使德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健全分层次地对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级和教师的德育指导检查工作,幷使工作常态化,取得实效。四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总之,只有德育科研和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平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开发德育活动化课程,打造德育工作有效载体。德育科研的作用是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那么德育活动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创设德育载体的方法与策略。制度最大的作用是“教化”,而实践活动的作用是“育化”。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学科教育以明确的任务、有序的组织、适切的实施、可靠的检测,保证其高效有序的实施。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就是将以往的德育活动组织,上升到课程开发,有助于解决学校德育有效性问题,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育化”作用,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必须在课程化建设上下功夫。
依据课程的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德育活动化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形成文本。明确活动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组织实施的程序、参与组织活动人员的分工等。二是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活动后反思。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四是学校评价。学校就文本的形成、组织活动的开展、活动目的的达成度(即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等作出评价,并明确是否可以向外推广。
5.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要实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根本。一是健全完善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管理、年级组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长协助配合等方面制定完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用制度规范,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二是明确管的标准,学生违纪到达什么程度应受到怎样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必须给予教育,检查考核标准必须趋于一致等等,这是营造德育“公平公正,人人抓德育”良好氛围的基础,明确管的标准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三是落实管的过程,学校要按照“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反思”四个步骤,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公示,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根本。
6.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意义。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那就是“作业少、活动多、成绩好”,学生的校园生活意义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学科知识的意义,学生喜欢的是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喜欢的是动手实践的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故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探究、合作学习。二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基于此,学校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将少数民族的歌舞贯穿于大课间或课余活动之中,要创设体育、音乐等硬件设施,让学生课余能自主开展活动。要创建学生社团,让学生能跨班级、年级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存在感。三是体验自身成长的意义——多元的评价。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丰富校园生活,是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实践环节的需要,更是满足了学生心智成长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德育的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只有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载体,突出实践环节,探索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书育人”。
一、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顶层设计不够。顶层设计不够,主要是学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对德育重视不够。一是对上级的文件精神和德育工作要求,没有作深度的学习研究领会,没有进行因地制宜的结合和细化,存在念文件、学习要求来贯彻落实工作“虚假”现象。二是对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进行专题调研、深度思考,德育工作缺少针对性,学生德育问题层出不穷。三是抓德育队伍建设不力。不论是对德育职能部门的检查督促,还是全员育人责任的落实考评,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队伍缺少活力与创新精神。四是与外围社会环境协调不够,如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协调不到位,不能形成德育工作的社会合力。
2.德育专项工作落不到实处。德育专项工作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这些教育是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实施这些教育时,有的学校以一次学习会议、以一场活动、以一次报告,甚至把上级的有关文件学习传达一下,就认为落实了相关工作,使上述专项教育工作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3.德育科研滞后。德育科研以学生存在的行为问题为导向,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主线,以形成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为根本。目前,教师不愿当班主任,主要原因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找不到管理的有效方法,形成“怕管学生”的心理负担。这是德育科研滞后的后果。当学校的教学科研已形成常态,有效推进教学工作,受到教师欢迎的同时,有的学校德育科研一年都不搞一次,严重滞后于教学科研,势必影响学校整体工作的开展。
4.创设不了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由于在落实上级文件精神细化等工作做得不够,在对学校德育问题研究不到位,学校德育工作就会出现“学习文件,视为贯彻”“唱高调,忽悠学生”,结果是名义上“加强德育”,实际上“淡化德育”。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没有创设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德育工作不能有效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引导学生的成长,有时甚至会引起教师、学生的反感。
5.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德育工作是一项细心、细致,入心入脑的工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做到春风化雨。这就需要有长效机制的支撑。但目前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往往存在上级发文要求做、上级要来检查才做,遇到学生出现突出的违纪问题才抓的现象。在德育工作“管的制度、管的标准、管的过程”出现缺项,不能形成长效机制,不能持之以恒推进,德育工作出现忽冷忽热、学生违纪现象忽多忽少的情况。
6.校园生活单一枯燥。 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当教师缺少换位思考,又被教学所累,就往往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设计、安排学生的校园生活,单一枯燥的校园生活往往无法吸引学生。一是学生在校的时间大量行走在宿舍、教室,玩游戏成了一种奢望。二是德育方法简单粗暴,说教、批评、学生犯错后的惩罚,这不准、那不行成了常态。三是课堂教学采用填鸭式、灌输式,教师讲得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昏昏欲睡。长此以往学生厌学也就成为必然。
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方法和策略
1.加强顶层设计,有效规划德育工作。学校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和“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强顶层设计,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工作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为目标,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题,以培养高尚道德情操为重点,以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基础,探索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规律,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创设育人的有效载体。以整体规划、系统衔接、全员育人、家校社会有机配合为根本策略,加强制度建设和德育科研,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着力培养学生以爱国主义为主的民族精神、忠于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精神追求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是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研究本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这些方法贯穿于日常工作中,通过解决问题,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内涵发展。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德育工作的要求或文件精神,要在抓结合、抓细化、抓载体上下功夫,做到在解决问题中与时俱进。三是要抓好德育队伍建设,明确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等部门职责,制定德育工作年度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落实全员育人等机制建设,“完善管的制度、明确管的标准、落实管的过程”,健全管理机制,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四是积极协调德育工作的外围环境,加强与社区、村委会、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的协作,定期召开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五是着力在德育的制度和做法上创新,打造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2.抓实德育专项工作,以点带面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公民意识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创新教育”等专项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形成“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培养公民美德,发扬社会公德。养成遵纪守法、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德育载体,也是德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校要以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方法与策略,做到“有方案、有教材、有教师、有课时、有考核、有总结”,有效落实上述德育专项工作,使其在学校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3.以德育科研为抓手,引领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找不到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主要的原因,是德育科研滞后。如何開展德育科研?一是要以问题和解决方法为导向,即以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探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作为德育科研的切入点,通过德育科研,集思广益,为广大教师提供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和“德育困惑”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有效减轻因“管学生难、难管学生”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负担。二是德育科研一般以年级组为单位实施,每月进行一次科研活动。三是加强检查指导考核评比,使德育科研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要健全规章制度,健全分层次地对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年级组、班级和教师的德育指导检查工作,幷使工作常态化,取得实效。四是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总之,只有德育科研和教学科研齐头并进,互相促进,平行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为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4.开发德育活动化课程,打造德育工作有效载体。德育科研的作用是找到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载体,那么德育活动化校本课程的开发,则是创设德育载体的方法与策略。制度最大的作用是“教化”,而实践活动的作用是“育化”。学校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两大组成部分。学科教育以明确的任务、有序的组织、适切的实施、可靠的检测,保证其高效有序的实施。学校德育活动课程开发,就是将以往的德育活动组织,上升到课程开发,有助于解决学校德育有效性问题,从而提高实践活动的“育化”作用,推进德育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德育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进一步深化,必须在课程化建设上下功夫。
依据课程的四个要素: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德育活动化课程的开发一般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形成文本。明确活动主题、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重难点、组织实施的程序、参与组织活动人员的分工等。二是组织开展活动。三是活动后反思。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四是学校评价。学校就文本的形成、组织活动的开展、活动目的的达成度(即取得的效果)、存在的问题、改进的方法等作出评价,并明确是否可以向外推广。
5.完善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德育工作的发展。德育工作要实现“内涵发展、均衡发展、持续发展”,建立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是根本。一是健全完善德育工作的规章制度,要从学校管理、年级组管理、班级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家长协助配合等方面制定完善制度,做到用制度管理、用制度规范,这是建立长效机制的基础。二是明确管的标准,学生违纪到达什么程度应受到怎样的教育,教师发现学生有违纪现象必须给予教育,检查考核标准必须趋于一致等等,这是营造德育“公平公正,人人抓德育”良好氛围的基础,明确管的标准是构建长效机制的关键。三是落实管的过程,学校要按照“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检查考核、评价反思”四个步骤,加强检查、督促、指导,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考核公示,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这是构建长效机制的根本。
6.丰富校园生活,让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意义。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生活,那就是“作业少、活动多、成绩好”,学生的校园生活意义基于三个方面。一是探究学科知识的意义,学生喜欢的是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喜欢的是动手实践的活动化的课堂教学。故教师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改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为探究、合作学习。二是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基于此,学校要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大型活动,将少数民族的歌舞贯穿于大课间或课余活动之中,要创设体育、音乐等硬件设施,让学生课余能自主开展活动。要创建学生社团,让学生能跨班级、年级进行互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找到乐趣、找到存在感。三是体验自身成长的意义——多元的评价。教师要做到三个转变,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从单一的学习成绩评价转向综合素质评价,从结果评价转向过程评价。丰富校园生活,是健全育人机制,优化育人环境,突出实践环节的需要,更是满足了学生心智成长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突出德育的主体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德育工作会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只有加强顶层设计,规划德育体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德育载体,突出实践环节,探索有效实施德育的方法途径,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