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淡如菊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l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伯喜欢种花,客堂,阳台,家门前,一盆盆菊花盛开,颜色各异,花形不一。
  阿伯告许我,菊花是名花,有一千多个品种,是品种最多的花卉。按花的大小分大菊系、小菊系;菊瓣形态有单瓣类、桂瓣类、管瓣类;花形有球形、荷花形、垂丝形……我一边听他说,一边伸手轻触纤柔的花瓣。阿伯说:“你喜欢哪盆花就捧回去吧。”那时,我并不大懂得育花之辛苦,只顾乐呵呵地从阿伯家捧回一盆盆菊花,一缕缕花魂。
  说起阿伯,他实在是个“怪才”,人幽默,性情淡泊,特别会说笑话,能把人逗得前仰后翻。在我眼中,他才是个真正的文化人,我非常崇拜他,觉得他有大智慧。
  他开鞋店,能把鞋店开成林徽因那样的文艺沙龙。
  一双双精致的鞋子一排排放着,很整齐,奇的是在这样整齐队伍中还摆着许多盆花,且井然有序,错落有致。
  这些花就引来许多蝴蝶,阿伯的那些朋友们无事就来光顾聊天。年少的我似懂非懂地听他们聊天,觉得这些人有点怪怪的。
  阿伯好交友,听说他年轻时,曾和那帮哥儿们骑着自行车到杭州旅游,他们可真是潮啊。在上世纪60时代,就已经自驾游了啊。除了自驾游,阿伯还玩石头。他窗台上放着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曾经让年少的我看得眼睛发亮,滋生出几许美丽想象。
  我想起阿伯在深夜里打着手电筒,带我去小溪边看鱼的事来,有趣的阿伯多少影响了我。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在家还是外面,我都把自己收拾干凈,衣着齐整,不会一头乱发出现在人面前。即使口袋里只剩下一分钱,我也是一派富足模样,精神的力量给日常生活带来的乐趣让人容易满足。
  平常日子里过出我想要的精致和趣味,过出诗一样的美。感恩阿伯教给我这种感受美的能力,让我在熙熙攘攘的红尘里,始终能用一双干净的眼睛去发现美,享受美,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和灵魂。
  世界并不完美,完美主义者如我难免有心灵孤独。博尔赫斯说:“我就是那紧张的敏感,一个灵魂固执地接近快乐,也固执地偏爱痛苦。”体验美丽和哀伤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妙的人生感受?
  生活的目的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阿伯担忧我这样的孩子一旦留下心灵伤痕,会久久不愈。他用呵护来让我认识生活,愿我成为一个心淡如菊的女孩。他知道我喜欢看书,常常给我零花钱,让我去小书摊租书看,或者去书店里买书。有时坐在阿伯店里,安静地听他们天南海北地聊天。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的好交朋友,多少受到阿伯影响,交友只凭臭味相投,说得来,其他忽略不计。
  阿娘是山河街上的美女,嫁给我阿伯后,她弟弟妹妹常常来递铺。她弟弟天雄皮肤白净,看上去很温和,小妹妹莺莺眼睛大大的,很好看,我们三人一起,他俩成了王子和公主,我倒成了丑小鸭。
  阿伯迷恋种花,这爱好好像与生俱来,这也是他与我当乡长的父亲区别之处。当我父亲退休之后,在小院子种些青菜萝卜时,阿伯还是在种花。他们兄弟俩一个现实一个浪漫,志趣不同,却并不妨碍我对他们的崇拜。
  在阿伯影响下,我也喜欢上种花种草。众多菊花,我又特喜雏菊,曾经在家门口种过一棵雏菊,开一地黄花,像一颗清寂的心,凌乱的岁月碎片里,透着孤傲的气息,便多了出尘之美。能种出这样的菊态,阿伯或许会给我点赞。
  阿伯和阿娘是时尚老小孩,老夫妻志同道合,一向喜欢接受新思想,也是快70岁的人了,有时还趴在电脑上玩游戏,玩得不亦乐乎。阿伯还玩微信,只是潜水,他认真地说:“我只看看,不说话。”他前几年心脏不大好,去搭了支架,每个月都吃药。他对我说:“活一天就是赚一天。”
  阿伯的院子里开满了鲜花,绿树成荫。这些花草就是从他心底开出的诗歌,给俗世里的他带来五彩缤纷的生活,带来安详宁静的心境。这也是我向往的退休生活状态,一份心淡如菊的平和从容。
  初夏午后,一个人坐在他乡的窗前,喝着茶,看蓝天白云,看风中的树,一脉花香里,特别想念故乡。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我被憨厚的一声鸟鸣唤醒。這是高远的夜天中一只独飞的夜鸟。我为这发现喜悦之极。如果描摹那声息,似可写作“嚯尔——,嚯尔——”有一种低音铜管乐器发出的亮丽。同时,让我不无感觉滑稽的是在听到的每一声啼鸣之后,必有地面某处棚户煞有介事地两声朝天的狗吠附丽,像是从善如流的对答。我品味着这鸟兽的歌吟。说实话,我一向敏于捕捉这纯然的天籁。在听腻了歇斯底里的人声喧嚣之后,这样充溢着天趣的音响,让人产生一种认同感。
期刊
与往日书  乌鸦是有神性的  在冬天我们应该提前准备好卦爻  相机和微信,提前将往日加入朋友圈  将乌鸦的行踪  用小纸条,提前透露给巫师  它们上下翻飞,聚集,有着定数  或神谕。它们的叫声像助词  加重了人世沧桑与荒凉  它们站在雪地上  犹如钉子钉住大地冰冷的一角  避免村庄,被寒风吹走  似乎黑,压住白,邪压住正  它们跳跃的背影  恍惚一页图文并茂的檄文  抑或忏悔的家书  时光立此存照
期刊
细雨国清寺  全部挑檐和风铃 都在细雨中静默  在连绵的天台山 这一座隋代古刹  仿佛已经与群山融为一体  今日没有僧人的吟唱 只有游人的絮语  在一座殿堂和一座殿堂之间  轻轻响起——此地真的不敢高声语  就连那座高耸的隋塔 也保持沉默  在远处肃立 而我此时面对这棵1400年的  梅树 还能够说些什么呢  雨水已经湿润照壁 以及那几幅碑刻  黝黑的虬枝 如同龙的筋骨  从泥土深处 探向天空  
期刊
安静的上午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  我的心  在尚且安好的时光里沉寂下来  彼时,安静一直远离我  作为一台生活的发动机  我总是不停地开动着  即使遇到再安静的时光都要避开  以免这部机器  在火热的生活里,熄火  如今,这台热得发烫  与生活和解的机器  将在这样的一个上午  进行一次,间歇性的冷却  给香菜浇水的早晨  许多个早晨  我都看到香菜弯腰破土而出的姿势  看到一棵棵弱小的生命在伸腰
期刊
在赤道,一位小学老师努力地给儿童说明“雪”的形态,但不管他怎么说,儿童也不能明白。  老师说:雪是纯白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盐一样。  老师说:雪是冷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冰淇淋一样。  老师说:雪是粗粗的东西。  儿童就猜测:雪是像砂子一样。  老师始终不能告诉孩子雪是什么,最后,他考试的时候,出了“雪”的题目,结果有几个儿童这样回答:“雪是淡黄色、味道又冷又咸的砂。”  這个故
期刊
今年十一月初三,是叔叔三周年祭日。叔叔是一位极普通的退休工人,三年前因病离世,享年75岁。按老家规矩,办办三周年,五花八门的纸扎和高亢的唢呐再唤醒我对叔叔的回忆。  母亲说,叔叔救过我两次命。  叔叔是工人,虽然没有文化,但见过世面,经的事多,处事有方。我很小的时候,感冒了,发烧,农村没什么办法,灌点姜汤,被子盖上,发汗。当小孩的我不懂事,光哭,父母用被子捂住我,强制执行,慢慢地,乱哭乱蹬的我,渐
期刊
一门新的技能取走了月下的影子,对于这个陌生的时间期限,不需要剪刀,今天依然是在冬季。  1  印有特殊图案的,用蓝色的笔,写黑色的字,蹿同黑色的影子,在半卷残光的月白下,更确切点,在门口的桂花园区里,分不清苍老又或强壮的大树桩旁,静静坐着。  誓词是一种审判,巨响复归于沉寂之后,把凌晨四五点的星空冰冻在黎明前夕,一页写上当天的景色,一页叙述着旧物,踩过的碎石灰尘,那一突然飘过的落叶,飞过鸟兽,路过
期刊
人的生命有时比草木还脆弱短暂。这不是口头上轻飘飘说说而已。  生命的消失,往往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遥不可及。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路艰难走来却又一晃而过。我们都应加倍珍爱生命,加倍珍爱家人,加倍珍爱亲朋好友,加倍珍爱所有与你相遇相识的人,让爱绽放在生命的全过程。  冰心老人对此说得很透彻:“爱在左,同情在右,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林拂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
期刊
上高中那年,我14岁。  我家离校近30公里,只能“寄宿”。往返校之路,成大问题。现在想,我艰难的人生之路,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县城往校所在地的班车,经我的乡镇,每天一趟。我相邻生产队有个叫“宁师傅”的长者,是该线的班车司机,吃“商品粮”,每月领工资。在当地,那时,对多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祖辈辈农民来说,这宁师傅,算“有本事”的“名人”,他儿子在同一趟车上当临时售票员。父亲通过关系,让我认识
期刊
与远在欧洲的女儿聊天,常常问漂泊在外的女儿,最想念家乡的哪样美食?丫头不假思索地答曰:“扬州包子!”吃惯了精致的扬州早茶,味蕾又怎能一下子适应异国他乡的比萨、汉堡的粗糙?故乡在游子的心中,常常反刍的就是家乡舌尖上的美味。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能吃上包子,那可是一件隆重的大事。年关岁底,过了老年根儿,父母便开始择日年蒸,选一个好日子,劈柴、剁馅、和面……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忙得不亦乐乎,在年蒸里庆祝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