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i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本文结合材料学院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因素、投入以及教育方式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研究生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亮点和重点之一就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观,包括系统而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内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与合力的过程。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来源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21 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江泽民同志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上讲到,“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贯彻人才强国战略,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创新的原动力在于教育,人才的出现也在于教育。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最高层次的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量。因而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在此基础上,重庆大学材料学院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以提高我院研究生创新能力为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提出我院研究生工作的理念:尊重学生、培养学生、激励学生、成就学生。不断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营造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关于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早在我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就有所反映。如《论语》中的“见贤思齐”,荀子的“居必择乡”、“孟母三迁”以及晋·傅玄《太子少傅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马克思从人与环境的内在关系出发,提出人与环境是相互依赖和双向建构的关系,并指出,“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由此可见,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学校教育环境起着重要作用。原因在于,学校教育环境具有“可控制性”和“可选择性”,根据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研究生教育可以选择和控制其内部环境条件,有效组织和利用环境中各种有利于创新性发展的因素,调节和控制环境中不利于创新性发展的因素,形成一个有利于研究生创新的环境,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1.1 培育研究生的创新意识
  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营造自由探讨的学术气氛,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树立创新意识,必须养成逆向思维、不断探求新奥秘的愿望和敢于质疑的胆量和勇气,善于发现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提出创新论点尤其是原创性思想,通常要向传统理论或权威提出挑战,这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自信心。在混沌学理论研究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美国气象学家E. N. Lorenz在发现有趣的“蝴蝶效应”时,与当时气象界的权威观点相矛盾,Lorenz以巨大的勇气向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奠定了其在混沌学上的地位,引发了世界性的研究热潮。为了树立研究生的创新意识,由我院研究生工作组牵头,各学生支部书记利用网络资源、校图书馆等,查阅和汇总古今中外众多巨大发明和创造过程中发明者的奇思妙想以及敢于同权威观点挑战的勇气的实例,利用支部组织生活,结合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对此进行深刻的讨论,以此激起研究生对创新的渴求和对传统工艺、理论和方法敢于进行分析及修正的勇气。
  1.2 发挥研究生的主体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不断前进,我国的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为研究生的成才带来难得的机遇。同时,研究生也开始明显感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的压力。难得的机遇和竞争的压力使研究生表现出—种强烈的成才愿望。研究生的这种强烈的成才愿望,是他们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主体作用的内在动力,有了这种内在动力,就能激发研究生学习和科研的主动性。但是,在传统的研究生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导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阻碍了他们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实际上, 在研究生教育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才会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机统一,更能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研究生正处于精力最充沛、思维最活跃、求知欲望最强烈、创新精神最旺盛的人生黄金时期,提高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激起研究生参与科研的主动性和热情,就变得格外重要。为此,材料学院在研究生求知和科研过程中注意为研究生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大力提倡在学术上人人平等的理念,鼓励学生挑战导师和其他学者的学术观点,让学生有自我发挥的余地,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具有驾驭知识的能力、求异思维的能力、多向思维的能力和科学预测的能力。学院鼓励学有余力的研究生积极申请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发挥研究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把成才的强烈愿望真正落实到提高创新能力的实际行动中去。
  1.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研究生培养教育过程中,研究生是研究型人才,导师制是研究生的培养方式。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的敬业精神、治学态度和待人原则。这是导师人格魅力的重要体现,导师尊重科学、求真务实、严肃认真、锐意进取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态度,对研究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第二,导师的培养方式。导师的“点金之术”,能使研究生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及发展动态,有利于他们进行创造性研究。材料学院在研究生教育中,注重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导师严格要求自己,不论在学术研究还是在做人上都应该成为研究生的表率。其次,要求每位研究生应有较强的集体观念,相互之间团结合作,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研究团体。再次,对研究生严格要求和关心爱护并重,善于体谅和理解学生,与学生协商解决个人发展和学习之间的关系。最后,导师应努力为研究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如购买相关图书资料,注册本领域重要数据库的有偿使用账号等。通过以上措施,我院师生关系呈现出良好和谐的新局面。
  2 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加大对自主创新投入,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数量的急剧增加,现有的实验室数量不足,实验设备落后,特别是具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指导教师缺乏,导致研究生不能按时进行实验,不能掌握新型科研手段并得不出准确的实验结果。这些问题均制约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材料学院依托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改善实验室条件、增添先进实验设备,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良好平台。
  2.1 打造具有高水平学术及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当前,我国的学科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小型、封闭、分散等问题,学术力量没有形成有效的凝聚和整合。这种封闭、自成体系的格局不仅束缚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而且限制了研究生获取新思想、掌握新方法的通道,从而阻碍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材料学院对学院内部各专业的教师进行了整合,形成了以专业学术带头人及系主任为首的课题组。并依托国家镁合金工程中心,引进国际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打造具有高水平学术及科研能力的研究生导师队伍。
  2.2 实现先进实验设备的共享
  由于材料学院自身的专业特色,具有多种先进的电镜分析设备,为了达到实验设备的管理及共享,学院成立了中心实验室机构,并且选聘优秀研究生担任助理实验员,负责实验设备的操作及实验样品的分析。这种由学生轮流值班的方式,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第一,研究生长期从事实验设备的操作,会逐渐了解和洞察该设备每一环节的检测原理及构造机理,并发现设备的优缺点,实现设备的不断更新和改进。第二,研究生长期对不同的实验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有助于了解和掌握各种材料性能的特点,促进各种轻合金材料的制备和探索。
  2.3 丰富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本途径,可以通过参与教学、专题讨论、撰写学位论文等教学活动和社会调查、实习等实践活动多途径、多渠道进行。主要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在研究生中选聘助教来丰富研究生的教学实践,研究生在教学中介绍背景资料、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运用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培养其分析归纳、推理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第二,安排研究生在西南铝业、重庆镁业以及重庆钢铁公司等企业从事毕业论文实验,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并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学校吸纳企业资金合作办学,培养企业需要的特殊型人才,与企业建立“产学合作”关系,建立长期的、有效的产学研结合运行机制。
  3 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
  在营造了有利于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及加大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投入后,合理优化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是重中之重,是人才成长的重要过程。
  3.1 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
  世界科学技术已逐渐向综合化、集成化发展,经典的分门别类进行分析的时代正在向学科交叉与综合的时代转变。近百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34项成果中,近半数的项目是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取得的。可见,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必须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为此,材料学院目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完善研究团体中交叉专业知识的结构:首先,导师选择研究生时就有意选择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生来充实本学科领域,比如冶金工程专业的导师就招收来自计算机、化工、电气等专业的学生,这样容易将其它学科知识和冶金结合起来。其次,充分利用重庆大学专业门类齐全的优势,鼓励研究生在一年级选课时注意跨专业选择课程,以此来拓宽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第三,研究生所从事的研究课题大多数为需要综合利用多门学科领域知识进行研究的课题,如材料科学、机械设计和计算机交叉的研究课题等,促使研究生在研究过程中继续学习交叉学科领域的知识。第四,在学院内部也鼓励研究生进行学科交流,定期举办各种形式的“硕博论坛”报告会等。
  3.2 课题组内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
  为了适应当前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和提高研究生表达问题的能力,以课题组为单位,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报告会每次以研究生科研中某一问题为主题,由研究生主讲,最后集体展开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大家各抒己见,导师平等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产生问题的这一循环过程中,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又会激发许多新观点、新方法,从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3.3 为研究生提供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机会
  十七大报告指出,“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下转第29页)(上接第25页)源。”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以及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来传统的封闭式教育越来越阻碍研究生的发展及其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了开阔研究生的眼界、活跃创新思维,材料学院积极开展在研究生培养上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第一,积极邀请国内外相关专业著名大学教授、博士来我院考察交流。为研究生介绍当前学科前沿知识及研究动向。第二,建立良好的国际合作关系,设立合作培养方案,推荐优秀研究生到国外著名大学进行学习深造。第三,为研究生提供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活动的机会,以开阔视野,提高知识水平。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材料学院在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过程中,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投入以及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之路,为学院研究生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汽车行业是这一趋势的领军者。国外的汽车公司更是走在了前沿,他们陆续出版了许多针对新能源在汽车制造领域
利用白玉蜗牛的内脏废弃物,以蜗牛纤维素酶为主要提取酶类,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蜗牛酶的提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蜗牛纤维素酶的提取时间约为10h、pH为5.0、提
你见过油菜花吗?这句话其实有点“欺负人”的味道,但有此一问,确实是仗着家乡满山遍野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这家乡的油菜花,美丽得让人有点自豪。
【正】 物资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物质条件,是国家财政,信贷平衡的物质基础。物资供应工作的调整和改革对于我国当前国民经济调整和今后四个现代化的实现都有重大的意义。
本文对1988年1月至1989年1月在本科住院的165例病毒性腹泻患儿进行了临床及病原学研究,其中60例粪便标本采用了核酸免疫电泳和直接电镜法检测病原。病毒总检出率为75%,以轮状
通过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调查,探讨父母教养行为、教养类型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采用矛盾型、专制型教养方式的大学生更害怕失败,为避免失
【正】 国营工业推行经济责任制以来,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具体办法正在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对这个问题的理论研究也在逐步深入。但是,目前对经济责任制的一些与实践密切联系的
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 DDeficiency Rickets,简称佝偻病)是一种小儿时期的常见病。虽然佝偻病不能直接危及生命,但患佝偻病以后,机体的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许多严重
2005年3月30日上午,包头市召开了2005年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这是包头市国土资源局自2001年组建以来,首次以市政府名义召开的全市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体现了包头市委、市政府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