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菜

来源 :小小说月刊·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gb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
  木匠好酒。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母女俩面面相觑。
  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動,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其他文献
炎yán热rè的de夏xià季jì,骄jiāo阳yánɡ似sì火huǒ,热rè浪lànɡ灼zhuó人rén,人rén们men会huì想xiǎnɡ出chū各ɡè种zhǒnɡ方fānɡ法fǎ避bì暑shǔ,而ér在zài大dà自zì然rán中zhōnɡ,动dònɡ物wù又yòu是shì如rú何hé抵dǐ御yù酷kù暑shǔ的de呢ne?  兔子靠耳朵排热  兔tù子zi那nà两liǎnɡ只zhī长ch
期刊
武汉协和医院,凌晨两点。  爱馨医生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回到医务室,脱下防护服疲惫地靠在椅背上。  片刻,她听到了耳朵和眼睛的说话声。  耳朵哼哼着,我感觉骨头快散架了,浑身酸痛,天天被口罩绳护目镜带捆绑着,我快不行了。  眼睛白了一下耳朵,你那点伤也好意思说?我都熬两天两夜了,看看我的红血丝,我要靠火柴棍支撑了。  嘴用沙哑的声音说,嘘,你们别说话了,让主人歇几分钟吧。我们这点苦算什么,最痛苦的是
期刊
他从打通的生命通道一直往废墟的深处爬,根据生命探测仪的显示,废墟下面有生命迹象。  周围是浓浓的黑暗,只有手电筒发出微弱的光线,像废墟下的生命般,若有若无。  他快速地向前爬着,低矮的通道让人直不起腰,只能以人类最原始的姿势前行。他不知道自己像这样爬了多久,只觉得胳膊肘和膝盖在地上磨得生疼。大脑被黑暗包裹得久了,就有点混沌。慢慢的,爬行,似乎成了一种无意识的机械运动。  根据经验,他觉得应该已经到
期刊
黄昏,班长带着我们赶到海拔五千三百多米的赛图拉山口。  突然一声大喝:“站住!”山口上出现了一群人,端着枪指向我们。  班长问:“你们是什么人?”  对方不答,为首模样的人反问:“你们是什么人?”  班长说:“我们是奉命到此的边防部队。”  盯着我们的眼睛一亮,瞬间又暗了下去。  那人疑惑地說:“你们不像我们的人。”  确实不像。这些人个个面黑肌瘦,衣服破烂不堪,如果不是端着枪,分明就是一群乞丐。
期刊
【编者按】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伟大的历史时刻,尤为需要一种凝聚人心的榜样精神,一种催人奋进的道德力量。为此,河北省文明办、河北省文联组织文学艺术家深入采访近年来河北大地涌现的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创作短篇报告文学、新故事、散文、短篇小说、诗歌等。本刊特推出“榜样”专栏,刊发“榜样”系列小小说,让社会主义道德的阳光温暖人间,让文明的雨
期刊
青河沿一带是冀东最辽阔的平原,站在田野上,放眼望去,横的竖的,左一堆右一堆全是大白菜窖,就像一头头老黄牛,醒着或者睡去,每看一眼,都能看出这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开了春儿,在地窖里搂了一冬的大白菜就该出手了。这阵子,菜农李二牛总是把脑袋削成尖儿钻进白菜收购站,真真假假地与外地商贩砍白菜价。  无论哪个白菜收购站都不过三两个人,这些人,不单会种菜,也会联络全国各地的人开着大车前来收菜,然后从中赚取差
期刊
这一年,他听出她声音里泛起的秋风了。  眉笔在她脸上笔墨横恣,像春风剪一片柳叶,屋子里仿佛有了一丝风。他这样给她画眉很多年了,不唱戏的时候也画,他怜爱地嗔她,老想活在戏里头呀!她也嗔他,又给我梳小辫,你当我是小姑娘哪!不等她说完,他偏在她鬓角插一朵花,左右端详着说,给看官来一段吧!她眼里就来了神,拈指蹙眉地唱一句:一轮明月呀,照西厢啊……  边上放着一只妆匣,里面有一副不值钱的头面。妆匣不知传了多
期刊
她站在观景台上看超级月亮。月亮周边繁星点点,闪烁如眸。  兴之所起,她双手摘向星星。每摘下一颗,她都极其温柔地码放在身边。在摘下第三千三百三十三颗星星时,星星墙已在她身边码了一整圈,墙的高度正好高过她的头顶。这时,月亮也正好移到她的头顶,抬起头,正好从圆形的星墙看到圆形的月亮,月球表面连绵不绝的山脉都看得清清楚楚。  星月的光芒将她照得近乎透明,她伸向天空的手突然停住。事实上,她整个人都怔住了,一
期刊
尚汝良来到辽左,在一家银匠铺当了小伙计。  店里还有个伙计,比尚汝良大几岁,人们都叫他小马。尚汝良和小马住在店铺的后院,一道高墙,外边是条胡同。夜间小马时常翻墙出去,很晚才回来,回来给尚汝良买点儿零食吃,求他保密。  这天吃罢晚饭,小马神秘兮兮地说:“今天哥带你去个好玩儿的地方。” 说罢俩人翻过高墙,拐弯抹角来到了一条街上。街上家家门前站着油头粉面的女人,见了男子就扭着腰上来招呼,尚汝良从没来过这
期刊
军校即将毕业,她便有点儿恨海。  这天,她终于告诉海,说要去看帆,让海送她。  海来时,她正在拾掇衣物,便问:“决定要走了?”  心里涌起一阵苦涩,她摇了摇头,但马上又连连地点头。  她与帆的故事,海知道。她爱帆,读高中时就爱了,爱得惊天动地,死去活来,可帆总把她当小孩,她就一直默默地等……  海是她的同班同学,很阳光。她知道海对她有点儿意思,可那意思有多深?她猜不透,尤其是那淡淡的笑,不冷不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