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个玩具”的教研

来源 :学前教育(幼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a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玩具简介
  “五颜六色”是一个投放在益智区的高结构玩具。它由三部分组成:底座、不同形状的18块透明方板、一本要求由低到高的闯关书。
  玩具的玩法:按照闯关书上的图示,游戏者需要从18块透明方板中挑选出适宜的图形,确定这几块方板图形之间的遮挡关系后,放在底座上。要求底座上呈现出的结果和闯关图的图示一样。
  “五颜六色”玩具是集图形认知、图形转换、遮挡关系、空间关系、透视关系等为一体的挑战性玩具。玩具题卡分为初级、一般、中等和复杂四个层次,大班初期幼儿的游戏主要围绕初级和一般阶段进行,个别幼儿能挑战到中等或复杂阶段。
  青年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会遇到很多困惑,我园青年教师近期遇到的困惑之一是:不知道区域中投放什么材料才能够有效帮助幼儿主动探索、自主发展;不知道如何回应区域游戏中幼儿的表现。这些困惑问题的解决,对于提升老师们日常带班质量和有效引导幼儿自主发展,具有关键的意义。因此,帮助老师们解决在实践中的困惑,就成为我们教研引领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当我们把老师们在区域中的若干困惑收集、整理、归因分析后发现,要想帮助老师们解决当前专业上的困惑,其实涉及到三个“真问题”:
  1. 什么是幼儿区域活动?区域活动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不同区域中幼儿可以获得的关键经验有哪些?
  2. 什么样的材料能够引领和支持幼儿实现不同区域游戏中的核心价值?
  3. 如何实现教师在区域游戏中的价值?
  针对这三个困惑或问题,我园决定开展切实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教研活动。我们分析发现,教师的困惑或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益智区、科学区、室内体育等不同的区域,它们有共性但又有不同特点。这些困惑或问题绝不是通过一次教研活动就能完全解决的,必须从不同角度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这样,一个以“做个善于和孩子一起玩的老师”为总题目的系列教研活动的想法就产生了。
  在这个系列教研中,我园根据困惑或问题的特点,确立了“区域(益智)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学习”“室内体育游戏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科学区材料支持幼儿自主探究”等教研主题,带领老师们逐一解决他们在不同区域材料投放、指导中的困惑。老师们从研究、寻找、发现什么是孩子喜欢玩的玩具,什么样的玩具能够支持孩子们自主游戏获得发展,逐渐迈进了对“观察分析和回应幼儿的方法和策略”等问题的研究。下面所要介绍的“针对‘一个玩具’的教研活动”,就是“区域(益智)材料支持幼儿自主学习”主题教研中的一次教研活动。
  初步分析玩具:玩一玩这个玩具,你觉得难吗?难点在哪儿?
  教研一开始,教研主持人请老师们一起来玩“五颜六色”这个玩具,带领老师们真正体验在操作这个玩具时可能遇到的难点。对玩具难点的认识、了解,能够帮助教师对幼儿游戏中的行为感同身受。
  玩的时候,有的老师闯关的速度快而正确;有的老师为了提高闯关速度,直接跳过找不到答案的关卡;有的老师反复调整手中的卡片,努力拼摆出对应的图形。游戏时间结束时,主持人问:“你们觉得这个玩具难吗?”所有的老师一起点头说“难”。主持人接着追问老师:“难点在哪里?”老师们的回答各不相同,有的说,难在遮挡关系上,越往后越难判断谁遮挡谁;有的说,难在遮挡后原来的图形发生了变化,需要对图形非常了解才行;有的说,难在图形摆放的方向不同,遮挡出来的结构就不一样……这是老师们在动手操作时候的感受,觉得孩子可能遇到的困难,那么孩子们到底在游戏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带着问题观看幼儿游戏视频
  在观看视频前,主持人提出了三个问题:
  1.视频中的孩子遇到困难了吗?是什么困难?
  2.老师需要介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3.如果需要介入,介入的时机和方式是什么?
  ● 视频1:凯凯玩五颜六色
  凯凯看一眼闯关书上的图形,飞快地在图形板中寻找他认为适合的图形板,找到了就马上放在底座上,然后一拍手,接着闯下一关。有的关卡图形是错误的,他也没有发现。直到在第13关遇到了一个明显的问题,怎么也闯不过去的时候,他说:“怎么这么难呀!”
  ● 视频2:贝贝玩五颜六色
  贝贝共进行了13个关卡的尝试,其中有两关在遇到困难不能通过后选择放弃,但继续进行下一关的尝试。贝贝主要通过目测的方式来游戏,有着固定的操作模式:先选择题卡中最为明显的图形并找到相应的色板拿在手中,然后再观察题卡中剩下的图形,找到后在手中摆放调整,与题卡达成一致后摆放在玩具台中检查。这样的操作模式让贝贝在遇到遮挡关系相对明显、色板原有形状改变不大的关卡时,能很快完成。她一直闯到第13关的时候,出现了问题,反复操作、调整,怎么也不能够解决困难,她决定放弃。
  视频中的孩子遇到困难了吗?
  如果遇到了,是什么困难?
  观看视频后,主持人提出了问题:两个孩子遇到困难了吗?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 凯凯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的老师认为,凯凯遇到的困难是对图形遮挡关系不清楚; 有的老师认为,凯凯是空间关系出现了困难,因为他几次都找到了正确的两块图形板,遮挡关系也是正确的,就是放进底座的时候,总是放错方向。有的老师观察到,视频中凯凯拼摆得太着急了,认为,凯凯的问题在于他缺乏细心和耐心……老师们各自说着各自的理由。对幼儿困难的判断,是接下来教师是否介入和介入方法的依据,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分析凯凯遇到的困难,我们再次观看视频。再次观看视频后,老师们对凯凯的困难逐渐形成统一意见:凯凯遇到的困难不是操作玩具的技术问题,而是因为不细心、缺乏学习方法。
  ● 贝贝遇到了什么困难?
  由于有了之前的讨论,老师们很快就从贝贝视频中的行为表现开始了她们的梳理和判断。有的老师说,贝贝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她知道每次拼摆后,对照闯关书检查;有的老师说,视频中贝贝很安静,不急躁,在出现问题后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老师们首先从幼儿的学习方法、学习品质上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接下来,老师们从幼儿学习经验的角度来谈,并在主持人的引导下逐步聚焦:贝贝遇到的是图形的分割和组合的问题。   教研收获:如何分析识别孩子们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孩子们游戏中遇到的困难,需要从技能、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多角度去分析识别。
  经过研讨,老师们认为,孩子遇到的困难是不一样的。例如,有的孩子的困难产生于对玩具的空间关系、遮挡关系不理解;有的孩子出现困难是由于缺乏踏实、耐心的学习品质,表现出慌慌张张的状态;还有的孩子存在困难则是因为缺乏恰当的学习方法。这些不同的因素虽然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游戏水平,但影响的性质是不同的。只有在全面、客观分析幼儿行为表现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够做出适宜的判断,识别幼儿可能遇到的困难是什么,节点在哪里,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出适宜的、支持幼儿发展的回应。
  老师需要介入吗?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解决了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顺势而来。主持人提出了新的问题:在日常游戏中,我们往往看到孩子遇到困难就理所当然地介入帮助,现在我们分析,凯凯、贝贝遇到了困难了,老师需要介入吗?依据是什么?
  ● 凯凯需要帮助吗?
  对于凯凯的困难,老师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老师需要介入了,因为凯凯在游戏中发出了邀请,他对老师说‘怎么这么难呀’。”
  ● 贝贝需要帮助吗?
  这个问题成为了老师们的争论点。
  教师1:不应该介入,因为孩子虽然遇到了困难,但是没有向老师发出请求,老师就不必介入。
  教师2:虽然孩子没有发出请求,但如果是因为这个孩子胆子比较小,不敢找老师帮助,老师的不介入可能让孩子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影响自信心。
  教师3:介不介入应该看“孩子是放弃了这一关”还是“放弃了整个游戏”。如果孩子放弃的是这一关,说明她并没有产生挫败感,只是暂时的放弃,转移一下。如果是放弃整个游戏,那才说明孩子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此时介入能避免孩子带着挫败感结束游戏。
  ……
  主持人从区域游戏的核心价值来帮助教师梳理观点:区域游戏的核心价值是愉悦的游戏体验;关注孩子的游戏结果还是关注孩子自主探索的过程,决定了教师支持幼儿区域游戏的适宜行为。那么贝贝需不需要教师介入呢?激烈的讨论之后,大家的观点有了聚焦:老师首先要关注孩子接下来的表现,如果是放弃这一关,老师继续关注,特别是关注她的情绪;如果是放弃了整个游戏,再根据孩子遇到的困难,回应她。
  教研收获:如何处理教师的介入问题?——教师介不介入需要根据幼儿游戏中的情绪状态及下一步的行为表现进行判断。
  通过研讨,我们认识到,当孩子遇到游戏困难的时候,教师不要盲目介入。当幼儿主动向老师发出请求的时候,教师可以介入;当幼儿遇到困难但并没有向老师发出请求的时候,教师需要观察并关注幼儿接下来的行为,同时需要从幼儿心理需求上判断教师是否介入幼儿游戏。如果幼儿虽然因困难放弃了某一步的探索,但兴趣没有转移,依然是在此游戏中,教师就不必马上介入,再继续观察,如果幼儿遇到困难,放弃整个探索游戏了,教师就可以介入。
  当然,作为教师,我们还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的情绪情感。有的孩子虽然遇到困难,并没有因为困难而影响情绪,不断尝试解决的办法,依然能够愉快地游戏;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虽然没有直接表达出来,但是我们能够从他的肢体动作或者表情上判断出来。因此,面对不同情绪状态的孩子,教师的观察和判断就更为重要了。
  如果需要介入,教师的回应策略是什么?
  遇到的困难各不相同,面对不同的需求,我们的回应策略应该是什么?经过研讨,我们梳理出以下几点。
  ● 针对对玩具的空间关系、遮挡关系不理解造成的游戏困难
  1.询问、了解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有什么需要老师帮助的吗?”
  2.鼓励继续尝试:“你可以转一转,试试别的方法。”(针对空间方位问题)“你刚才选的这两张,再试一试。”(针对图形遮挡关系)
  3.提供方法建议:“这一关里都有哪些颜色?把这些颜色的图片都拿出来,试一试。”(排除法)“你可以把这张卡片放在书上比一比。”(重叠法)
  ● 针对缺乏踏实、耐心的学习品质造成的游戏困难
  1.询问、了解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继续尝试:“慢一些,我们一起来游戏。”(陪伴)“再试一试。”
  3.跟进指导:在幼儿日常其他环节、游戏中关注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
  ● 针对缺乏学习方法造成的游戏困难
  1.询问、了解幼儿遇到了什么困难。
  2.平行游戏:在幼儿旁边游戏,遇到和孩子一样的“困难”;采用“比较”“对应”“重叠”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引发幼儿关注到老师的操作,并尝试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
  3.分享其他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
  4.鼓励和称赞幼儿:当幼儿通过努力,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闯过了一关时,及时鼓励。
  教研收获:如何确定教师的回应策略?——教师的回应要针对幼儿的游戏困难。
  在梳理回应策略的时候,我们认识到,无论面对哪一种困难,教师首先要询问、了解幼儿,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意图,与教师最初的判断进行对接。其次,回应幼儿的策略应根据幼儿的表现、水平,逐渐调整难度,给予幼儿更多的自己解决问题的空间。
  针对“一个玩具”的教研,让我们以一个玩具为例,聚焦如何观察幼儿、如何识别幼儿、如何回应幼儿;激发教师“举一反三”的能力,将获得的识别、回应幼儿的策略应用在更多的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最终改善教师的行为,成为一名善于和孩子一起玩的老师。
其他文献
直肠脱垂在临床上并不常见,但却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严重影响着他们的生存质量。本院近几年采用结扎法治疗直肠部分脱垂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诱导公式的难点是公式多有6组,每组4个共24个.其符号根据函数名称及角所在象限来决定,符号也有24种不同的情况.因此,使用者倍感复杂!本文介绍一组新的公式,可以替代原来四组
针对远程网络管理存在的问题,实现了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管理体系结构,在各个被管的远程网段设置次管理站,中心管理站使用网络管理过程NMP(NetworkManagementProcedure),将管理任务委托给次管理站执行,次管理站将执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论强调认识的主体性,它认为学生的学习并非是被动吸收的过程,而是“一个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
超声引导下肝包虫囊肿穿刺抽洗治疗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271000)宋树良,刘来村,陈玉荣,高英俊近期我们以超声引导下穿刺抽洗治疗肝包虫囊肿两例。其中一例囊肿完全消失。例1,男,64岁,10年前查体发
〔本刊讯〕《世界建筑》杂志创刊 2 0周年暨水晶石杯 2 0 0 0年度学生建筑设计竞赛获奖作品颁奖活动 ,于 2 0 0 0年 10月 2 0日下午 16时在清华大学建筑馆举行。建设部叶如棠
北京燕化公司工会召开改制单位座谈会 日前,燕化公司工会召开了参加改制分流单位工会主席座谈会,交流改制分流中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并就即将下发的《关于在企业改制分流工
叶澜教授在其“新基础教育”研究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
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美国教育家华特:“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
Cystatin 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我们在应用递减cDNA克隆测定大白鼠脊髓背侧各种表达基因时发现编码Cystatin C的转录产物在外周炎症时升高。故假设并验证了持续的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