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习作中巧妙插入景物描写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成功的景物描写能够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起到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表现中心、深化主旨、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当下中学生作文中对景物描写存在诸多问题,学生对于如何巧妙插入景物不甚明了。本文就以课文中写景的例子,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導学生学习景物描写的插入技巧。
  一、从插入的位置角度考虑写景
  景物描写不是随意地放在文章的任何一个地方,它必须和文章的整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才能达到更好的写作效果,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置于开头
  开篇的景物描写可以给文章定下感情基调,为下文的内容做好铺垫,使得行文更为流畅。人物的活动,故事的发生,总是离不开当时的社会背景、自然环境。在叙事中穿插必要的环境描写,能为事件的发生、开展做好铺垫,或者为人物行为、心理做出一定的暗示。鲁迅《故乡》开头,既交代了季节、地点、天气,还描绘了当时故乡的景物,又渲染了萧瑟悲凉的氛围,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也为下文故乡的变化做出了暗示。
  2.置于文中
  行文中间的景物描写,或展现时空的转换,或推动故事发展,或情景交融,映衬人物形象,突出人物性格。有时行文中对具体的景物反复描写,还能达到前后呼应,一气贯串的效果。
  例如,《百合花》关于“月亮”的描写,都是在行文中间的,前后照应,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月色的皎洁本让人愉悦,但是战争给文中人物的错觉让读者体会到了度日如年的感觉,暗示战争的惨烈,就为下文小通讯员的牺牲做了巧妙的铺垫。所以,看似淡淡的几笔,却给文章增添许多内涵,不得不佩服作家的机智与巧妙。
  3.置于文末
  教科书上不乏有许多课文在文末加入景物描写,起到深化中心的作用,以景结情(理),余韵无穷,有时能和开头呼应,浑然一体。“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宗璞《紫藤萝瀑布》这个语段中,作者用浅紫色的光辉进行清新淡雅的视觉构图,又用浅紫色的芳香调动嗅觉与视觉的联通,沉静而不忧伤,为“我不觉加快了脚步”提供活动的背景,也显示出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呼应开头“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使得本文主旨得到进一步深化,带给人们无穷的回味。
  由此可见,寻找恰当的位置插入景物对文章的表现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位置,对提高学生写作有很好的效果。
  二、从表达需要角度考虑写景
  茅盾曾经说过,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品,而是密切地联系着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借景抒情是景物描写最主要的目的,从古至今,在文章中,穿插景物描写一定能起到很好的表达效果。所以在指导学生写作过程中,根据学生表达的需要考虑插入景物描写。
  1.用在时令、时段,地点交代处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须要交代时令和地点等,就可以通过景物描写去实现。例如,鲁迅《孔乙己》“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 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前的一段描写,文字不多,交代时间“中秋过后”“将近初冬”,天气“一天凉比一天”,为后文孔乙己穿着破夹袄,坐着用“手”走来喝酒做铺垫,暗示他境遇的悲惨。
  2.用在气氛浓烈或情感激荡处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就是肯定了“景”与“情”不可分割的关系。人将自己的感情移之于物,物便著上人的情感。所以须要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时,比直接描写气氛、抒写情感更好的方式是,用景物含蓄地去营造、去渲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恰当地进行景物描写可以使文章表达得更充分,思想更深刻。鲁迅《社戏》用“豆麦”“水草”“月色”等景物,通过调动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渲染了乡间夏季夜晚的温馨欢快的氛围,烘托了“我”历经几次波折之后终于能看社戏时有轻松和愉悦的心情。又通过起伏的连山向船尾跑去暗示船速之快,与后文“慢”来凸显急切的心情。
  3.用在情节发展处
  有的景物描写还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让情节的演变变得自然、顺理成章,有时直接写情节容易显得突兀、生硬,而借助景物的描写则能让情节的变化于不露痕迹之中。如鲁迅《社戏》回望戏台,充满留恋与不舍,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自然引出后文“偷豆”,表现出乡间少年的天真烂漫。
  4.表看法,议论处
  学生在写作中须要发表议论和看法时,可以选择插入景物描写,由“景”生“情”再生发“议论”,过度自然,行文流畅。而且可以借助景物升华情感,使后文的议论更显深刻。鲁迅《故乡》结尾的景物描写对夏夜海边沙地的描绘,沙地上已经没有了少年闰土的小英雄形象,那是对现实故乡感觉失望后对未来故乡的想象,传达出和平宁静,美丽和谐的气息。这段景物描写深化了文章主旨。
  三、课堂实战演练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到:“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对于写作课堂教学,教师通过以上对名作的学习,探究景物描写的插入技巧,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在课堂上当场练习,以巩固所学。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下步骤指导写作。
  1.寻找适合学生练习景物插入的习作
  针对练习插入写景,笔者选择了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这样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其次,对象是初中生,篇幅不宜过短或过长,整体在600~800字以内为佳。另外,所记叙的内容贴近生活,符合初中生心理特点,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如:
  月若有情月长吟
  我心急如焚地奔走在狭窄的村巷间,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我焦急地挨家挨户去筹钱为我妈治病。
  走吧!现在的世道还会有多少人情?
  我的眼睛有点湿,我推开窗,多美好的夜!多明亮的月!多明智的选择!人与人之间比金钱更珍贵的是友爱!
  2.在课堂教学中交流讨论
  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在本文中插入景物描写,并谈谈插入景物描写的位置及作用,然后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针对这篇文章,学生认为在第1段中间、第4段和结尾第8段插入为宜。
  1段前学生的写景:入夜,乡村分外宁静,如水的月光倾泻而下,如朦胧的白纱亦真亦幻。
  讨论:根据“无心欣赏大自然的赠赐”这句话判断,应该描绘美丽和谐的景物,对下文进行反衬,才能与行文保持一致。
  4段前学生写景:月亮孤零零地挂在天空中,发出暗淡的光。
  讨论:选择4段前插入是由于这个段落最能表现人物情感激荡和波动,又能与题目和前文的月亮相照应,还能暗示时间的推移,也为“我”的沮丧心情做烘托。
  结尾第8段后写景:月若有情月长吟,这如水的月光映照朗朗乾坤,分外皎洁!
  讨论:篇末点题,具有象征意义,以景结情,韵味无穷。
  3.修改后展示并点评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修改,可以采用同伴互助的方式,完成之后展示交流。教师也可以出示原作,分析写景的巧妙插入。
  总之,只要教师能强化学生写景的意识,教会学生何时何处可以穿插景物描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增强,让景物描写为自己的作文添光加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中学校(215153)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取推拿按摩、针灸理疗、艾灸拔罐、腰椎牵引等保守治疗的同时,制定适
目的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盐酸二甲双胍中的残留溶剂。方法Ⅰ以DB-624毛细管柱为色谱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顶空进样。结果在此色谱条件下,甲醇、甲苯、N,N-二甲基甲酰胺
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受到的精神滋养。《白鹭》这篇352字的散文短小精悍,文质兼美,韵味十足,诗意横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就像一股清风吹散了教坛陈腐的教学理念。笔者认为,如果多媒体技术能科学合理地在文言文教学中得以运用,将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点亮文言文课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口若悬河的讲,学生埋头苦记,当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丰富的声音、图像、文字、颜色等
残疾人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由于他们残疾的种类的不同,在医院就诊及治疗护理中与健全人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尤其是护理服务更为重要。现将
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对我国环境风险防控工作至关重要。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情况,分析了我国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及
通过医学留学生全英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从师资培养,教材选择,教学改革和学生成绩评价体系,学生管理等方面介绍体会和认识,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意见和参考。
目的:减少血液透析感染的发生,保证透析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方法:将“治未病”理论运用于预防和干预血液透析感染中,针对常见感染发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操作规范,严格
串联、并联本是物理学名词,用在此处类比,指在语文教学中对文本内容,传统文化,各科内容之间的交叉、渗透。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前后内容的融会贯通。体现出综合性学习优势。说明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内外、课堂内外的联系,形成“渗透”的学习。  一、注重学科内容之间的交叉联系  1.在积累中“并联”,在“比”中理解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语文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我们运用思维、交流沟通的工具,它承载了人类文明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任。教师要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把情感放在首位,只有乘情感的“方舟”,才可遨游語文的海洋,领略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风韵。  一、导语融情于景,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根据教材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导语环节融情于景,让学生陶醉其中,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感悟文中蕴含的真情与哲理。  导语是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