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实行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建设财政奖补政策以来,有效发挥村民筹资筹劳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村内户外”公益事业建设,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村容村貌等方面的公益事业建设有了很大改观,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在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如宣传不到位、筹资筹劳难等问题。文章根据浦城县“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
“一事一议”是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过程中筹资筹劳的简称,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三提五统的各项收费,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及所需的资金、劳务用工,由受益村民共同商议,形成村民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一种制度。这里所说的“事”就是指农民迫切需要的直接受益的、愿意筹资筹劳来办的事;“议”就是由农民来商议,让农民自己做主自己决策。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原则
1. 村民自愿、群众急需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一要坚持村民自愿、群众急需为原则,尊重村民的自主权,才能发挥村民自愿参与的积极性。二要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优先解决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而且投资省、见效较快,能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2. 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原则。“一事一议”是村级公益性事业,实施前一定要尊重群众意见,通过民主决策,在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基础上,国家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补助,结合农民筹资筹劳,村集体出资部分,外出经商办企业的捐赠等,共同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
3. 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村级需要建设的公益事业有很多,资金需要量很大,而每年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是有额度的,因此,村级在安排公益事业建设,要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不搞大而全,要兼顾农民、村集体经济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力求取得实效。
4.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需要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村庄广而多,实施财政奖补应因地制宜,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优先支持和鼓励工作基础好、基层组织得力、群众议事积极性高的乡村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5. 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原则。“一事一议”是一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工程,需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公平公正、规范议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实施前要向村民公示,实施中要有村民代表监督,实施后要通过质量验收,公布工程决算审计结果。
二、“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三提五统,村集体集累的资金相对减少,农村需要建设的公益事业缺少资金来源,国家用财政奖补资金来弥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减轻农民和村集体的负担。但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政策宣传不到位
如福建省浦城县就出现这种情况,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取消了农业税、集体提留和乡镇统筹费并三年内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并制发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国办发〔2007〕4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发了《福建省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暂行办法》,浦城县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暂行办法出台了《浦城县农村“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筹劳工日工价为每个工日10元。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村还有部分干部和村民对这些政策不了解,村民认为目前只有享受权,没有应尽的义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停滞不前,农民群众受益面仍不够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项目建管机制不尽完善等一系列薄弱环节,尚有进一步优化和拓展的空间,应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2. 村民意见不一致
由于在某些农村村主任工作责任心存在问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宣传不到位,加之一些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公益意识淡薄,认为“政策是国家定的、事是村里办的、受益是农民的、责任是干部的”。对村内公益事业持本位主义思想,对自己或本片、本组有利的就举手同意;感觉对自己无大利益的事,就大发牢骚,不满意,持反对态度,认为我不举手你就不敢下决定。因此,一件事往往多次反复“议”,意见也很难统一,特别是村与村或乡与乡之间共用的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极易出现公众事业无人管的局面。
3. 工作进展不平衡
经调查落实,全县17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288个行政村,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工作进展不平衡表现在:一是项目申报审批数差距大,少数乡镇项目申报村数不到10%。二是筹资到位率差距大,有的乡镇筹资到位数不到10万元。全县平均筹资到位率是89.7%。三是开工项目数差距大。目前还有个别乡镇开工项目不到10个。
4. 意识淡薄,筹资筹劳任务很难全面完成
在一些农村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是村主干思想上存在“三怕”情绪,一怕麻烦、二怕踩红线、三怕农民负担反弹。筹资筹劳难主要是很多农村劳动力少,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后,农民为增加家庭收入,有智商的农民都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家中一般只剩下老、弱、病、残和一些需要照顾家庭的人员。由于两大原因的并存,村主干存在三怕情绪,在村的农民与外出务工的人员攀比。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自己不在村,公益事业享受不到,不愿意筹资筹劳,而在村的农民则认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是大家的,筹资筹劳全村人人都有份,如果外出务工人员不交,在村的农民也不交,这样就造成筹资筹劳大家都不愿交,最终变成筹资筹劳任务很难完成。
5. 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村出现了劳动力过剩,有智商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经商办企业挣钱贴补家用,留在家中的一般都是年龄偏大或智商较低的年轻人,很多村干部只能从矮子中选高,因此,村干部的素质就出现文化水平低,理论素养不高,理解政策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不强等自身素质不高问题。 三、“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福泽万民的民生工程,需要建立财政奖补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和完善财政奖补政策的正确实施,这就必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民主管理,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上下工夫,求实效。
1. 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行“一事一议”
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要做到议事在前,奖补在后。要把政策交给群众,要让群众深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党和政府给农村、农民一项惠民工程,只有农民深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发挥起来。因此,要围绕如何把政策交给群众这个问题来开展工作。要开会,要宣传,要做工作,乡、村两级都要组织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好处。
2. 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质
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要着重把文化水平高,政策理解能力强,能为群众贴心办事的年轻人选配到村两委班子,特别是要配置好支部书记。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搞得好的村,都必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可以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建好新农村。提高村干部自身综合素质,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政策理解和办事能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农村管理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二要广泛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学习切合农村工作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了解党的农村政策,熟悉农村工作技巧,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头脑。三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经验,从实践中提高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严格执行公开透明政策
认真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要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让群众说了算;在资金筹集上要填写监督卡,开据到户;在项目实施上要召开村民代表会,公开发包,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公示;在质量验收上,乡镇要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人员,从严把关验收,要充分发挥村质量监督组成员的作用,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能验收。乡镇是工程质量验收的责任主体,所有工程必须经乡镇验收合格后才能申报兑付财政奖补资金,县综改办只能对乡镇验收后的工程进行抽查,乡镇千万不能认为有县综改办来把关验收工程质量,我们可以放松要求了,工程质量的好坏最终要接受群众的考验,群众没有举报,工程质量反映良好说明群众较为满意。
4. 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新机制。实施促进农村公益事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三要完善对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参考文献:
[1]倪寿白.对完善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
[2]张筱彦,姚践.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4(09).
[3]邓海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建言[J].农村经营管理,2015(1).
[4]罗敏.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政研究,2012(03).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镇人民政府)
关键词:“一事一议”;村级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
“一事一议”是兴办农村公益事业过程中筹资筹劳的简称,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三提五统的各项收费,村内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及所需的资金、劳务用工,由受益村民共同商议,形成村民筹资筹劳进行建设的一种制度。这里所说的“事”就是指农民迫切需要的直接受益的、愿意筹资筹劳来办的事;“议”就是由农民来商议,让农民自己做主自己决策。
一、“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原则
1. 村民自愿、群众急需原则。“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一要坚持村民自愿、群众急需为原则,尊重村民的自主权,才能发挥村民自愿参与的积极性。二要考虑村民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优先解决村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而且投资省、见效较快,能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2. 民主决策,筹补结合原则。“一事一议”是村级公益性事业,实施前一定要尊重群众意见,通过民主决策,在农民自愿出资出劳的基础上,国家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补助,结合农民筹资筹劳,村集体出资部分,外出经商办企业的捐赠等,共同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的建设。
3. 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村级需要建设的公益事业有很多,资金需要量很大,而每年财政安排的奖补资金是有额度的,因此,村级在安排公益事业建设,要分轻重缓急,量力而行,不搞大而全,要兼顾农民、村集体经济和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重点支持农民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受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力求取得实效。
4.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需要进行公益事业建设的村庄广而多,实施财政奖补应因地制宜,按照轻重缓急,分步实施,优先支持和鼓励工作基础好、基层组织得力、群众议事积极性高的乡村重点推进,以点带面,分类指导,稳步推进。
5. 规范管理,阳光操作原则。“一事一议”是一项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工程,需要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坚持公平公正、规范议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实施前要向村民公示,实施中要有村民代表监督,实施后要通过质量验收,公布工程决算审计结果。
二、“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国家对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解决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三提五统,村集体集累的资金相对减少,农村需要建设的公益事业缺少资金来源,国家用财政奖补资金来弥补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减轻农民和村集体的负担。但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 政策宣传不到位
如福建省浦城县就出现这种情况,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推行农村税费改革,2003年取消了农业税、集体提留和乡镇统筹费并三年内逐步取消农村义务工和劳动积累工;并制发了《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办法》(国办发〔2007〕4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制发了《福建省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暂行办法》,浦城县人民政府根据省政府暂行办法出台了《浦城县农村“一事一议”实施办法》,我县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确定筹劳工日工价为每个工日10元。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农村还有部分干部和村民对这些政策不了解,村民认为目前只有享受权,没有应尽的义务,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停滞不前,农民群众受益面仍不够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较低、项目建管机制不尽完善等一系列薄弱环节,尚有进一步优化和拓展的空间,应在实践中加以完善和提高。
2. 村民意见不一致
由于在某些农村村主任工作责任心存在问题,“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宣传不到位,加之一些村民文化素质不高,公益意识淡薄,认为“政策是国家定的、事是村里办的、受益是农民的、责任是干部的”。对村内公益事业持本位主义思想,对自己或本片、本组有利的就举手同意;感觉对自己无大利益的事,就大发牢骚,不满意,持反对态度,认为我不举手你就不敢下决定。因此,一件事往往多次反复“议”,意见也很难统一,特别是村与村或乡与乡之间共用的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极易出现公众事业无人管的局面。
3. 工作进展不平衡
经调查落实,全县17个乡镇和2个街道办事处,288个行政村,自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以来,工作进展不平衡表现在:一是项目申报审批数差距大,少数乡镇项目申报村数不到10%。二是筹资到位率差距大,有的乡镇筹资到位数不到10万元。全县平均筹资到位率是89.7%。三是开工项目数差距大。目前还有个别乡镇开工项目不到10个。
4. 意识淡薄,筹资筹劳任务很难全面完成
在一些农村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是村主干思想上存在“三怕”情绪,一怕麻烦、二怕踩红线、三怕农民负担反弹。筹资筹劳难主要是很多农村劳动力少,农村土地实行承包经营后,农民为增加家庭收入,有智商的农民都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家中一般只剩下老、弱、病、残和一些需要照顾家庭的人员。由于两大原因的并存,村主干存在三怕情绪,在村的农民与外出务工的人员攀比。外出务工人员认为自己不在村,公益事业享受不到,不愿意筹资筹劳,而在村的农民则认为,村里的公益事业是大家的,筹资筹劳全村人人都有份,如果外出务工人员不交,在村的农民也不交,这样就造成筹资筹劳大家都不愿交,最终变成筹资筹劳任务很难完成。
5. 村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农村实行了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后,农村出现了劳动力过剩,有智商的年轻人大部分都外出经商办企业挣钱贴补家用,留在家中的一般都是年龄偏大或智商较低的年轻人,很多村干部只能从矮子中选高,因此,村干部的素质就出现文化水平低,理论素养不高,理解政策水平偏低,法制观念淡薄,不能依法办事,工作方法简单,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不强等自身素质不高问题。 三、“一事一议”实施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实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是一项得民心,顺民意,福泽万民的民生工程,需要建立财政奖补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规范和完善财政奖补政策的正确实施,这就必须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民主管理,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上下工夫,求实效。
1. 加强政策引导,大力推行“一事一议”
要把政策交给群众,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要做到议事在前,奖补在后。要把政策交给群众,要让群众深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党和政府给农村、农民一项惠民工程,只有农民深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就会发挥起来。因此,要围绕如何把政策交给群众这个问题来开展工作。要开会,要宣传,要做工作,乡、村两级都要组织召开现场会进行动员,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效益和好处。
2. 加强农村两委班子建设,提高村干部自身素质
在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方面,要着重把文化水平高,政策理解能力强,能为群众贴心办事的年轻人选配到村两委班子,特别是要配置好支部书记。无论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是政治文明搞得好的村,都必定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支部。有了坚强有力的党支部,就可以带领群众走上致富路,建好新农村。提高村干部自身综合素质,一要不断努力学习,提高政策理解和办事能力。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农村管理培训,不断充实自己。二要广泛学习各类文化知识,既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又要学习切合农村工作的各种文化知识和法律法规,了解党的农村政策,熟悉农村工作技巧,掌握1~2门农村实用技术。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头脑。三要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理论指导实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能力。在工作中要注意积累经验,从实践中提高自己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切实加强民主管理,严格执行公开透明政策
认真组织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在项目选择上要充分征求广大农民群众的意见,要召开村支两委会、村民代表会让群众说了算;在资金筹集上要填写监督卡,开据到户;在项目实施上要召开村民代表会,公开发包,签订工程施工合同,并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公示;在质量验收上,乡镇要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人员,从严把关验收,要充分发挥村质量监督组成员的作用,对不合格的工程坚决不能验收。乡镇是工程质量验收的责任主体,所有工程必须经乡镇验收合格后才能申报兑付财政奖补资金,县综改办只能对乡镇验收后的工程进行抽查,乡镇千万不能认为有县综改办来把关验收工程质量,我们可以放松要求了,工程质量的好坏最终要接受群众的考验,群众没有举报,工程质量反映良好说明群众较为满意。
4. 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
为适应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加大农村公益事业投入。一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农村公益事业稳定健康发展。二要建立健全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稳定增长新机制。实施促进农村公益事业改革发展的财政政策,继续加大农村公益事业财政投入力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三要完善对农村“一事一议”公益事业财政奖补政策,逐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参考文献:
[1]倪寿白.对完善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4(20).
[2]张筱彦,姚践.完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的对策建议[J].农业经济,2014(09).
[3]邓海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管理建言[J].农村经营管理,2015(1).
[4]罗敏.村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建议[J].财政研究,2012(03).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莲塘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