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培养与渗透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13148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教育,简言之即美育,是指以陶冶人的情感,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它反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就是要求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并使学生具有发现美的意识,促成学生自觉的爱美意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在促进学生身心各方面良好的、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审美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熟读精思,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美
  教材作为审美的客体,它所蕴含的美首先需要学生感受出来,而熟读精思是学生感受美的主要途径之一。人的审美情趣发自对审美对象——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的感知,这种感知的初级阶段往往是通过听觉和视觉来完成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思考,不仅感受到抑扬顿挫的语言艺术美,而且还感受到字里行间的自然美和人情美,从而得到美的熏陶。正如叶老所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紧紧抓住描写漓江和桂林的山的两个优美的排比句让学生进行反复地诵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其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使学生仿佛畅游其中,亲身感受那美好的山山水水。
  2.剖析玩味,让学生在教学中鉴赏美
  通过诵读思考,学生所感受的美,还只是一般的审美感受,还仅仅停留在情感的初步感性阶段,加之有的课文写景物、写场面、写事件、堪称是一幅幅饱和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文辞优美,结构精巧,注意深刻,寄寓着深刻的思想、深厚的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着意引导学生剖析准确而富有新意的语句,鉴赏含蓄而富有深意的字词,使学生审美感受得以升华,从而得到美的感受和美的陶冶。例如,《瀑布》这首诗按照观察顺序,由远及近,从声到人,描绘了瀑布雄伟壮观的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深厚感情。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懂并体会这种崇高的美,进而领会这种情感的呢?首先,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作者的视点,顺着作者的视线,去发掘文中的景物特点,领略瀑布的壮丽神奇,让学生从“还没看见,先听见。”“山路忽然一转”“站在瀑布脚下仰望”等体会到从远到近的描绘,突出了景物的伟大。接着引导学生理解比喻句——“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等,品味瀑布的雄伟壮丽,同作者一道观赏瀑布的美。最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在吟诵中欣赏景物,揣摩语言美;在吟诵中扩展想象,领略意境美;在吟诵中陶冶情操,塑造美的心灵。
  3.加强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创造美
  学生从课文中获得了大量的、丰富的审美感受,同时也进行了充分的审美鉴赏,必须希望通过某种方式去感受美,并在此基础上去用自己的实践来创造美。在教学中,首先注意课堂训练,如指导学生描述人物、情节、场面和意境。其次,重视作文指导,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写作训练。除配合课文教学练习各种文体的文章外,教师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使学生从以教材为审美客体的局限中走出来,锻炼他们一颗能感受美的心,一双能鉴赏美的眼睛,一张能表现美的口,一双能创造美的手。例如,要求学生写《每当我唱起“ ”的时候》这篇作文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既可以从大的方面去写,也可以从小的方面去写。但总的一点就是应该让学生通过内心去抒发出对生活的“美”来。可以去写“唱《国歌》”时,就应感受到祖国伟大壮丽的美;可以去写“唱《朋友》”时,就应体会到朋友亲切和睦的美;可以去写“唱《听妈妈讲过去的故事》”时,就要对过去、现在生活中所蕴含的美进行阐释。要让学生明白,作文要从美学的角度,去立意和析理,要认识到作文的美,就是真实,就是和谐,就是人的愉快、人的和美……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就有利于学生塑造形象、净化心灵,就有利于学生的自我知识结构能力的提高,就有利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就能够提高学生的洞察力、感受力、鉴赏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能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就能够将学生塑造成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和仪表美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因而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实施审美教育,语文教学才更具开放性、更具接受性,所以说,语文教学实施美的教育,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必然需要。
其他文献
建模相关论述中指出:建立数学模型是学习《解决问题》的关键,根据孩子不同阶段的学习分为四个不同层次的建模:根据公式的直接建模及根据现有的数学模型直接建模、多重建模、假设建模。小标题策略主要针对低段向中段过渡的孩子在“解决问题建模”学习中的方法探讨。小标题是解决问题的引子,所谓“引子”就是引入正题的话。在这个特定的阶段,不同层次的孩子,小标题都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对于已经知道方法的孩子
期刊
【摘要】多年教学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兴趣 激发 总结 反思  要想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
期刊
【摘要】小学生数学学习中厌学是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已成为困扰老师、家长、学生的一个大问题。本文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等方面对小学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 厌学  厌学并不是与生具有的,更多的是由于多次或长期受到学习生活的失败和学习压力造成的。具体来说有以下原因。  1.学生自身原因  1.1 学习动机的缺失和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动机往往和学习的积极性
期刊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写好日记是关键。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好日记呢?下面说一下我个人的做法:  1.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很多学生写日记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的学生纯粹是为了应付差事,日记成了“补记”、“抄记”。为了能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做一个有毅力的人,每个学期初我都要给学生讲苏格拉底布置学生每日甩手臂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
期刊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经典名著《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整本书既有生动的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并且针对教师在工作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向教师提出诚恳的建议。从头至尾没有生硬的理论概念,没有刻板的说教,读着此书,仿佛与一位和蔼可亲的智者谈话,倍感亲切而且深受启发。  书中第五十二条建议“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引我深思。现在孩子们获得的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不是变得越来越轻松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如何提高学生的化学能力?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我认为,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渠道和最具有化学学科特色的方式。如何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所必需具备的能力得到提高;二是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自觉地利用有关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化学教师,就要抓住化学学科的特点,应用科学的教学方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它的每一项研究是离不开实验,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将实验教学请进课堂。  1.化学实验能激发兴趣,课堂教学中要巩固兴趣的持久性  很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实验时仅仅是因为色彩斑斓,出乎异常的化学现象的独特魅力而引发的感官兴趣,而接下来的学习需要耐心仔细操作,观察的探究性实验,往往不得要领。化学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期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人类的春天”,怎样才能把握好“人类的春天”,培育好春天的花朵呢?班主任工作至关重要。一个好的班主任,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应教会学生做人,像慈母一样去关心、爱护你的每一位学生。  小学生,自制力差、理解力差,难免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发现学生犯了错误,生气是难免的,但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大发雷霆。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自尊心和荣誉感恰好是前进的动力,是一种积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我院大一新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一新生总体思想状况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着迷茫、松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入学教育上好四堂课”“关注特殊群体”等应策与建议,对大学新生教育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野生菌 中国 调查  1.现状  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