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雷“洋教头”陈代荣

来源 :华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90年代初,他曾参加过中越边境扫雷行动,最近几年又先后3次作为中国援外扫雷专家组重要成员,赴国外实施援外教学扫雷。他是目前我军参加援外扫雷次数最多、示范排雷数量最多、培训外军学员最多的扫雷专家。
  ——他编写了世界上第一部《国际人道主义援外扫雷手册(教材)》,与专家探索出26种科学排雷方法和手段,取得20多项技术成果,研发6项新装备,填补了我军多项扫雷技术的空白。
  ——他组织实施的扫雷,与其他国家扫雷部队相比,速度最快、质量最高、成本最低、安全系数最大。他所带的扫雷队伍至今无一人伤亡,被国际同行叹为“奇迹”。
  ——目前,他作为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中国工兵营排雷连连长,在黎巴嫩南部地区执行战后排爆任务,在异国继续书写辉煌。
  他,就是成都军区某工兵团副团长兼工程师陈代荣。
  走进雷场,命悬一线。扫雷,体现的是技术,考验的是忠诚。
  20年行走生死线,100余次排除重大险情,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陈代荣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铸就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过硬技术捍卫祖国荣誉
  
  中东之国黎巴嫩地处美丽的地中海沿岸,经过黎以冲突的战火之后,南部地区到处都是遗留下来的各种爆炸物。这些弹药因为已经发射过,虽然没有爆炸,但已处于无法预料的战斗状态,稍有触动就可能引发爆炸。
  陈代荣带领中国维和官兵深入雷场、未爆弹区,在危机四伏的生死线上排除各种地雷和未爆炸物5714多枚,清排雷区5万多平方米,展现了中国扫雷专家过硬的专业技术。
  此前,陈代荣曾三次走出国门,执行援外教学指导扫雷任务。陈代荣和他的战友,凭借过硬的扫雷技术一次次为五星红旗增辉添彩。
  2002年9月,陈代荣奉命随队远赴非洲厄立特里亚执行教学指导扫雷任务,这是陈代荣第一次走出国门。这也是我国政府第一次援外教学指导扫雷,包括厄政府在内的世界各国对此十分关注。
  2002年12月9日,联合国发展计划署和一些国外扫雷部门等机构专门组织人员到陈代荣所在的雷场参观见学。200多平方米的雷区,陈代荣和其他6名战友,仅仅2小时就一扫而光。
  面对眼前的景象,参观团成员不解地问:“陈中校,你们扫雷为何如此快速高效?”陈代荣自信地回答:“靠的是管用的器材和过硬的技能。有器材,我们就能找到地雷,有技能,我们就能排雷。”
  2005年9月,陈代荣参加援助泰国的扫雷行动。在一次分割雷带时,一名曾多次参加排雷并接受过外军扫雷培训的泰方学员十分自信地说:“依我的经验判断,这里肯定没有地雷。”说完,他一步跨进雷区,准备进入下一个目标区。
  陈代荣及时拽回这名学员,操起探雷器开始搜排。不到10分钟,他就发现并成功排除一枚跳雷,那名泰国学员目瞪口呆,半晌说不出话来。
  过去,当地组织扫雷时常出现遗漏现象,对此大家十分头痛,但一时又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陈代荣经过反复琢磨,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门型框标示搜排法”,使搜排空间更加紧凑规范,有效解决了排雷中的“漏雷”难题。
  
  艰苦条件彰显顽强作风
  
  2002年9月,陈代荣赴厄立特里亚执行教学指导扫雷任务前,大家早把困难预想足了,可到那儿后才发现,现实条件比预想的还要差。
  厄立特里亚气候恶劣,白天平均气温都在40℃以上,穿胶鞋在地上站不到10分钟,鞋底就发烫。如此高温酷暑,用水却极有限。他们的饮用水要从100多公里外的首都阿斯马拉拉运,来回需六七个小时,一周一次,一次只有12小桶。为节约用水,陈代荣和战友们“探索”出节水方法:喝水时,先拧开军用水壶,倒小半水壶盖的水,伸出舌头在盖里舔一舔,再用嘴唇贴在盖里湿润一下,用嘴抿七八次,才把小半盖的水喝下去。每天洗脸时,将毛巾一角润湿后,擦一擦就算完事。
  在雷场上,19公斤重的扫雷服穿上不到5分钟就大汗淋漓,加上缺水,有时一个月也洗不上澡,官兵们很快患上烂裆病,痛得走路都困难。面对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陈代荣没有半点抱怨,他带头给大家鼓劲:“我们代表的是中国军人,在雷场的一举一动,只能给五星红旗增辉,决不能抹黑。”
  一次,陳代荣正带领大家组织实施爆破排雷作业,厄方翻译格罗麦恳切地对陈代荣说:“陈中校,你看前面那几棵树尽管不起眼,可它们已经生长了近20年。这里严重缺水,这些树能活下来非常不容易,你们在排雷时能不能不伤害它们?”
  面对格罗麦期盼的眼神,陈代荣一晚未合眼。第二天,他决定实施“人工分标段搜排法”:扫雷队员每三人分成一组,根据地雷最大杀伤半径,每组间距25米,一字排开向前搜排,作业完毕后统一向一个方向移动。
  这样一来,尽管对作业进度影响不大,又可避免两个相邻小组同时展开作业时造成误伤,但加重了扫雷队员的劳动强度。战士们弓着背弯着腰在雷场一站就是五六个小时,一天下来,腰都伸不直。格罗麦看到陈代荣和大家如此的劳累,十分感慨:“我与意大利人合作过,与美国人一起工作过,和中国人共事还第一次。在我看来,中国人是真正干活的人(workingpeople),就像能负担7倍体重的蚂蚁一样,忙忙碌碌,不知辛苦。”
  
  “洋教头”展示中国爱好和平诚意
  
  在国内,陈代荣为我军培训了450余名扫雷骨干,有着丰富的教学培训经验。然而,当陈代荣第一次走出国门到厄里特里亚当“洋教头”时,却困难重重。
  语言不通是最大的难题。60名学员只有6人懂英语,其他人只会当地提格尼里亚语,这给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翻译首先把教学内容译成英语,再由这些懂英语的厄方学员把英语译成提格尼里亚语。经过两次翻译后,语意发生了变化,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结果是陈代荣讲得费劲,学员听得没劲。这样下去不仅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且还会影响自身形象。陈代荣暗下决心:一定要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
  陈代荣在要求大家学习当地语言的同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想出了一招:先教会懂英语的学员,再由他们去教其他学员,专家组成员则在旁边指导。
  教学中,陈代荣认真分析当地雷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植被特征,针对学员的体型和不同雷场、不同地雷的情况,摸索出英语、汉语、当地语言加“肢体语言”的教学方法,帮助学员准确掌握排雷方法。后来,陈代荣把这套教学方法运用到赴泰国培训教学中,并不断总结完善,终于克服了援外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问题。
  在泰国援外扫雷教学中,有一位名叫里番给的学员,领会动作要领慢,还经常出错,他几次想放弃学习。“不能让一个人掉队”,陈代荣告诉大家,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陈代荣要求教员仔细观察里番给的动作,找准他动作不规范和不到位的地方,然后逐个动作抠,耐心细致地教。最后,里番给结业考试成绩优秀。
  “多教一名合格学员,就等于多展示一份中国军人爱好和平的诚意!”援外教学扫雷中,陈代荣始终这样要求自己:再难教的学员也要让他合格!他先后总结出“室内理论教学,室外仿真雷场教学,实地雷场示范、指导教学”等一整套被称作“中国培训模式”的系统且行之有效的援外扫雷教学方法。他所培训的150名外国学员,经过仿真考核,90%达到优良水平,得到受援国高度赞扬。生死瞬间见证人格魅力
  排雷,世界公认的高危作业。雷场,被人们喻为生死线。
  2005年10月26日,陈代荣指导泰国学员实地扫雷作业时,在一处诱爆弹坑里发现一枚设有“诡计装置”的地雷,一名泰国学员排除时不小心引发了另一枚延期引信。陈代荣眼疾手快,一把夺过这枚“哧哧”冒烟的引信甩出十多米远,化解了一次险情。陈代荣清楚,延期引信只有3秒左右的“延期”,一旦在自己手中爆炸,至少也会付出一只手掌的代价。
  雷场上,陈代荣时刻面临这样的生死瞬间。而每一次,他总是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
  2005年底,陈代荣赴泰国执行示范教学扫雷任务时,在尖竹文府喃隆县芭嘎村附近的雷场,泰方学员散亚目发现一枚设有诡计装置的防步兵地雷,属重叠设雷,危险性大,他无从下手,当时在场的我方专家张正军正要前去排除,陈代荣挡住了他:“是诡计雷,让我来。”陈代荣命令所有人退出到安全区域后,自己才动手排雷。
  由于埋设时间长。雷体已锈迹斑斑,拉火栓锈蚀容易断,稍有碰撞就会爆炸,随时都有危险。陈代荣轻轻插上保险销,剪断绊线,将地雷引信取出分解……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汗。30分钟后,当陈代荣站起来时,汗水已经把他浇成一个“水人”。
  陈代荣与地雷打交道20年来,10余次与死神擦肩而过,100余次排除重大险情。他亲手排除的大多是危险性大的“险情雷”和“诡计雷”。
  在雷场上,陈代荣总是身先士卒,用自身的模范影响着官兵们,影响着所培训的每一名外国学员。
  一次,厄方官员前来勘查雷场,饱受雷害之苦的厄方官员摊着双手,耸耸肩,只摇头。陈代荣笑笑说:“不用怕,跟着我走,踩着我的脚印!”
  说着,陈代荣走进了雷场,而厄方官员还是站在场外,眼光里带有几分怀疑。
  “进来,你们顺着我的脚印走,就是踩到地雷,第一个被炸的也是我,不用怕。”陈代荣用实际行动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心理,厄方官员随之进了雷场。
  雷场勘查完毕后,厄方一名官员问陈代荣:“你不怕被地雷炸吗?”
  “我就是干这行的,我要为你们的生命负责。”
  他的回答令厄方官员惊叹地翘起大拇指:“中國军人不怕牺牲。”
  第二次援厄扫雷时,当地塞坝村附近的2号雷场,埋有数以万计的地雷,是4个雷区中范围最大、布雷最多、种类最杂、时间跨度最长的雷场。
  扫雷当天,厄方扫雷队员心里害怕,不敢进雷场。陈代荣第一个踏进了那片死亡地带,扫出第一枚地雷,为他们增强了信心。
  不到两个月时间,陈代荣就带领中国扫雷官兵和30名厄方扫雷队员,圆满完成这片近5万平米雷场的扫雷任务。
  

其他文献
香港佳士得2010年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与中国20世纪艺术”夜间拍卖于5月29日晚7点举行。其最大的亮点无疑是藏家对陈逸飞作品的竞夺.作品《弦乐四重奏》以300万港元起拍,几次叫
英伦风格以自然、优雅、含蓄、高贵为特点,体现绅士风度与贵族气质,个别带有欧洲学院风的味道。初夏来临,艳阳高照,众多男士都会选择英伦风格的服饰来装扮自己。除了英伦风格
期刊
2011年7月9日,由《富世》杂志旗下高端会员制俱乐部“富世会”主办的“实业投资生活——企业家游走平衡人生”圆桌讨论会在上海九间堂会所拉开帷幕。近百位企业家、有限合伙人
如果用篮球比赛来比喻2009年的秋拍的话,中国书画、古董无疑是最佳得分后卫和小前锋,红色经典油画可能就是让人惊喜的最佳第六人,而当代艺术是不是也做好了让人放心的后场防守了
加入WTO,给中国农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谋求发展,需要采取多种措施,其中加快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是治本之策.发展农业高新技
期刊
综观2015年高考数学北京卷试题,呈现出四个特点:试题的素材贴近社会生活实际;考查的重点贵在通性和通法;试题的亮点落在数学实验与数学思维之中;试题的选拔功能在综合与创新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