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马酸衍生物内服治疗:可能是银屑病的一种新疗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hen_lu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20年,富马酸(FA)在西欧日益成为治疗银屑病的一种大众化疗法.FA口服疗法最初由Schwechendiek提出.后来,由于FA在胃肠道吸收不佳,即改为口服富马酸二甲酯(DMFAE)和富马酸单乙酯(MEFAE)的几种盐类.随后,Schafer将其规范化,即富马酸复合疗法(FACT),结合局部用FA(1~3%MEFAE软膏或FA浴油)及饮食疗法.Schafer宣称,他治疗的900例患者中70%获明显好转,20%完全缓解.

其他文献
在英国的一些地方,皮肤科病床过多,而门诊皮肤科病人基本治疗的设备却不足。鉴于在北欧和美国开设皮肤科门诊病人治疗服务部有成效,作者决定把一个病区用作门诊病人治疗服务部。本文描述了医护人员如何改变治疗策略和如何建立服务部以适应新的需要。
期刊
新生儿狼疮综合征(NLS)是见于婴儿的一种暂时性胶原综合征.表现为环状红斑、盘状损害、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白细胞减少、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以及在出生后数周抗核抗体阳性.患儿母亲常患胶原脉管性疾病,有或无症状.近年报告NLS患儿血清抗SS-A、SS-B及RNP抗体阳性,当皮损自行消退后,自身抗体阴转.Franco等曾假设经胎盘传递的自身抗体与NLS有关.本文报告1例NLS.患者女,6周,生后第3周于
作者报告6例未成熟的毛发上皮瘤患者,其中4例男性,2例女性,年龄20~69岁,皮损大小为2~10mm,发生部位2例在颏部,2例肩部,1例腿部,1例腹股沟。皮疹均经切除活检,用常规HE染色观察。其中有4例随访1~8年无肿瘤复发。组织病理示,所有病例均表现出相同的组织学改变,肿瘤具有清楚的界限,但无包膜,在疏松的细胞和纤维基质内小基底样细胞聚集而形成肿瘤。
期刊
经皮释药系统适用于许多简单有效的、<1000 道尔顿的药物分子.它经皮连续持久的给药,减少了给药次数;可获得稳定的血药浓度而没有口服给药的高峰浓度,有助于减轻全身性的副作用;避免了胃肠道及肝脏的首过代谢,胃部的不适感也较口服为低.半衰期很短的药物也可连续释放.
本文报告1例用氯苯吩嗪治疗后取得显著疗效的顽固性坏疽性脓皮病.患者为23岁女性,1983年9月初,颜面出现痤疮样皮疹及境界清楚的圆形溃疡,之后泛发全身,可见红斑、糜烂、脓疱及溃疡,诊断为坏疽性脓皮病.
本文报告4例口周角化棘皮瘤,除有广泛的神经周围侵犯外,3例还伴有静脉内侵犯。患者男、女各2例,年龄为27~80岁。3例皮损发生于上唇,1例发生在右颊近口唇处,大小约1~4cm。2例伴剧烈疼痛,2例有局部破坏。3例的肿瘤被切除后,很快又复发。再次切除后,随访24~44个月未复发。
期刊
在消化道粘膜、乳腺及其他外分泌腺中IgA含量比IgM和IgG高,它是在局部抗原刺激下由粘膜下的浆细胞产生,并选择性地分泌的,是局部免疫的主要免疫球蛋白。血清中IgA约90%是单体,但分泌液中大部分分泌型IgA以二聚体存在。由粘膜下固有层的浆细胞合成的IgA以二聚体的形式和一分子的J链结合,构成(IgA)2J链复合体并分泌到细胞外,与粘膜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小体结合,进入上皮细胞内,然后再分泌到消化道
期刊
SLE患者中约有5~10%伴严重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最初用糖皮质激素,无效者行脾切除术,如上述治疗均无效,再使用细胞毒类药。炔羟雄烯唑(danazol)是一种雄性类甾醇制剂,对妇女的男性化副作用甚小,该药已成功地用于常规治疗无效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艾滋病(AIDS)是一种性传播性疾病(STD)。来STD门诊就诊者多数有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高危行为,所以,提出将这些门诊作为HIV监测和监视异性恋间可能传播HIV的场所。
期刊
银屑病的病因尚不明,30%的病例有家族史,很多研究已提示本病可能有遗传缺陷。经研究证明,不仅银屑病的真皮细胞(诸如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而且非培养的红细胞均有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的缺陷(PKA系cAMP作用的细胞内介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