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奶奶和悠悠的快乐围棋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_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能幼儿园的小同伴在学围棋吧,孙子悠悠向爸爸妈妈提出要学围棋。围棋有点难,悠悠学得会吗?作为奶奶,我不表态。
  悠悠妈很慎重地让他去试听了一次,回来后,悠悠居然说:“我听得懂。”那么就让他去学学吧,反正每周只上一个小时的课。
  第二次又去听了。悠悠回来学着老师的样子问我和爷爷:“这两颗子是不是在一条线上?请爷爷小朋友回答!”
  “这颗白子有没有气了?请奶奶小朋友回答!”
  好为人师的孙子来“将”我们“军”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我和爷爷对围棋一窍不通呢。
  这下可有点麻烦呢,于是赶快“临时抱佛脚”,买了本围棋书硬啃,我自忖这方面的思维肯定不行,于是“讨好”爷爷:“下棋你肯定比我强!你快好好研究研究,以后好陪悠悠玩,你可要认真读懂啊!”
  哈哈,爷爷和我“八十学吹打”,跟着悠悠“长进”了!挺好,预防“老年痴呆”。
  上了几次围棋课的悠悠,张口闭口都是“专业术语”,竟然像老师一样对我说:“围棋可以让人变得聪明,是培养人的思维习惯的!”
  “说得真好,老师说的?”我问。
  “围棋碟片上看来的!”悠悠说。看来这小东西开始真的用心了。
  “悠悠老师,你还知道什么,再说给我们听听。”我“虚心”地向悠悠老师求教,悠悠老师开始“滔滔不绝”:“围棋是两个人玩的游戏,你和爷爷可以玩玩。”
  悠悠学着老师的语调指着棋盘很“直观”地对我说:“你看,棋盘上有19行,19列,这是个正方形的网格……黑子呢,有181颗,白子呢,有180颗。棋子应该走在两条线的交叉点上,不能放在空格上……”
  我觉得很惊讶,这小东西平时很怕困难的,这么费神的玩意儿居然学得比奶奶快。
  “奶奶小朋友,你看看,这颗子有几口‘气’?”悠悠老师又指着棋盘在考我了。
  “四口!”
  悠悠一边摆子一边问我,“现在呢,还有几口气?”
  “还有三口,还有……”还好我看了几页书,启蒙了一点点,可以稍稍招架一下悠悠老师。
  “奶奶小朋友,你看,这颗白子还有没有气了?没有了!全让黑子围住了,把这没气的子拿出来叫‘提子’,奶奶小朋友跟我说———‘提子’!”
  别说,悠悠当老师还真像模像样。爷爷悄悄地去“侦察”过悠悠听课的状态,觉得他上课听得很专心的,旁边小朋友很闹也不影响他。可能教爷爷奶奶也是一种“责任动力”吧!
  爷爷确实比我强,能坦然地捧着书与悠悠摆谱,悠悠呢,也挺好学的,让爷爷讲给他听,爷爷和孙子在围棋盘上可以“磨”上一个多小时!磨得爷爷晚饭都吃不上,孙子命令说:“下完棋再吃!”
  真不错!我心里乐滋滋的。退一步说,就算是悠悠围棋没有学好,这“鹦鹉学舌”的表达能力也是一大收获吧!
  不过,也有我烦心的时候。
  那天,我在电话里随口问悠悠爸:“悠悠今天围棋课上得怎么样?”
  悠悠爸说,和悠悠下棋的小朋友得意地说:“我赢了悠悠八盘!”而悠悠只胜了人家一盘。我听后心里很不舒服。
  第二天,我一见到悠悠就问:“悠悠,和你下棋的小朋友很厉害吗?下得很好吗?你怎么输了八盘呀!”
  不料悠悠淡淡地说:“人家是小孩子,我让让他,他那么小……”悠悠边说边大度地一笑。
  “他很小?”我不解地问。
  “是啊,他是中班的。我都大班了,我想我应该让让他的。”悠悠说。
  我有点不好意思了,觉得自己的“心胸”没有悠悠“宽广”了。
  说实话,听到悠悠爸转告这个消息后,我心里一直“搁着”:首先想到的是悠悠生病缺课了,跟不上别的孩子了,输得这么惨,会没有自信的。再想到的是应该去提个建议,让老师安排个水平相仿的孩子对弈,否则,孩子会没兴趣的。自然这都是从悠悠的角度思考。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悠悠是让着小伙伴的,正如我们和他下棋时允许他偶尔“赖皮”一样,孩子能拥有这份宽容和大度,可能比棋艺更重要吧!
  我后来想想,即便悠悠真的是惨败,又有什么关系呢?漫长的人生路上难道会一路凯歌吗?孩子间的事原本很简单,很正常,是我们大人将它弄复杂了!
  孙子学围棋,我也一直跟着快乐地“折腾”着、享受着、长进着……
  编辑 朱璐zhulu83@126.com
其他文献
左芷津,北京人民警察学院院长,法医学博士,被誉为“警界神探”。在家教方面,左芷津有着自己的独特体会,他与儿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堪称典范。    “狠心”,培养儿子缜密思维    左芷津曾凭现场一缸洗澡水锁定命案真凶,靠一抹焚烧后的人油痕迹破获谜案,先后参与美国“911”恐怖袭击、印尼巴厘岛爆炸等重大案件的国际援助,人称“警界神探”。除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外,左芷津在家中的父亲角色同样优秀。  左芷津对儿子
期刊
去年年底山东省教育厅发文,要求规范传统文化课程教学,各地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时不可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如《弟子规》《三字经》等内容,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此消息立即引起全社会热议。本刊也特地组来两篇文章:一位中学特级教师的深度思考和一位母亲教子读经的真实经历。读经与否?怎么读?读什么?各位父母一定有自己的想法,欢迎参与讨论。    围绕读《三字经》,最近又有新闻。有评论称发现《三字经》也有不合适
期刊
不爱理人的陆陆    4岁的陆陆是个爱笑爱热闹的宝宝,只要他在家,家里的气氛就十分欢快。可是最近不知道怎么了,陆陆喜欢一个人发呆,不太爱说话,对于聚会、出游这样热闹的事情,兴致也不高。  爸爸妈妈担心陆陆是不是病了,可是去医院检查,陆陆的身体状况一切正常。爸爸妈妈十分困惑,也十分头疼:怎样才能让陆陆“好”起来呢?  宝宝的性格再开朗,难免也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不爱理人,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这时
期刊
孩子不愿把试卷拿回家,怎么办?  四川绵阳一家长来信咨询:一天,我接到女儿同学打来的电话,当时女儿不在家,所以我和她同学聊了一会儿,才发现女儿最近的测试试卷都没有拿回来,而且都是需要父母签字的,不知道她是怎么处理的?我该怎么跟女儿提这件事呢?能不能问问老师呢?  答:1、建议你可以这样问:“今天你同学来电话了,我们聊了一会儿,她说最近你们做了几次测试。不知道你测试的结果怎么样?”孩子应该会沿着话题
期刊
别看我年纪小,我什么事都知道。我还知道好多你以为我不知道的事,那些你不想让我知道的事,我也不会让你知道我知道。    “孩子,你要多举手发言哦!”“宝贝,你要是得了第一名,妈妈带你去游乐园玩”“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啊,怎么那么不听话!”我们总是在这样对孩子说话,可是,亲爱的大人们,你们懂得孩子的忧伤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小屁孩能有什么忧伤啊,我天天供他吃供他喝的,能有啥愁啊?  我曾经悄悄地问过
期刊
3岁的凡凡上幼儿园以来,从来不画画,每次画画时连蜡笔都不愿意拿,作业纸都是“白卷”。而画画是开发孩子想象力、创造力的最佳方式之一,我一直希望能让凡凡爱上画画。  今天的绘画内容是“小鱼吐泡泡”,比较简单,作业纸上已经画好了鱼,只要小朋友在鱼嘴上画圆表示泡泡就行了。我示范讲解后,孩子们兴高采烈地画起来。只有凡凡坐在小椅子上一动不动,小手用力搓着衣角,眼睛看着地板。  我提醒他:“今天凡凡可要画画了。
期刊
第零个  每次吃饭,儿子笨笨总是全家最后一个吃完,可他小嘴巴里总说着:“我第一。”  我问他:“所有人吃饭都比你快,怎么还说自己第一呢?”  笨笨回答:“爸爸第零个吃完,妈妈第零个吃完,我是第一个吃完!”  请客  家里没水果了,笨笨和爸爸一起去超市买水果。  笨笨对爸爸说:“爸爸,你挑吧,今天我请客。”  爸爸说:“好啊,你有钱吗?”  笨笨挠挠头说:“爸爸,给我钱!”  坚强地长大  周末,笨
期刊
上一期,大脚熊在百鸟鸣叫的季节,拥有了一件百鸟衣,他躺在床上,梦见百鸟衣变成了一双翅膀,带着他飞向世界的每个角落……后来,他又为自己做了一双木鞋。可是有一天,大脚熊不小心将木鞋丢失了。  “今天天气真不错,我到河边去捉鱼吧!”大脚熊穿着一双崭新的木鞋,走出了家门。  这双木鞋又轻快又舒适,大脚熊感觉不像是在走路,而像是在天上飞。  到了河边,大脚熊小心地脱下木鞋,放在岸边,然后跳到水中捉起鱼来。 
期刊
凡是见证过我家宝宝成长的朋友都这样评价她———“这孩子小的时候特别爱笑”“这孩子小时候一点也不认生,任凭谁抱都行”“这孩子小的时候我们都叫她‘甜甜公主’”……为啥大家都夸奖的是我家宝宝小的时候呢?难道长大后变了吗?没错,的确变了!宝宝今年5岁半,聪明、懂事、可爱,就是有一个小毛病———怕生。以前的“甜甜公主”,如今变成了“怕怕公主”,只要家中来了陌生人,她就会很害怕,躲在我身后,任谁怎么哄,就是不
期刊
我是孙女  一天,女儿丫丫从幼儿园回来说:“妈妈,老师说祖国母亲有很多儿女,还说所有小朋友都是她的孩子。”  我说:“是呀,妈妈也是祖国母亲的孩子!”  女儿接着说:“那老师讲错了。”  “嗯?哪儿错了?”我问。  女儿解释说:“你是女儿,我就是孙女了!”  园长怕她偷吃  保育员老师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口罩,正挨个儿给小朋友发小儿麻痹糖丸。  蒙蒙和女儿坐在一起,她问:“老师为什么戴这么大的口罩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