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测”到“策”由“法”及“理”——谈“小数除以整数”的前测分析与教学思考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cro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有关“小数除以整数”知识的学前测查,分析与解读学生在计算时的表现及理解状态,构建算理理解的五个水平层次,并提出教学建议:重视学生经验的激活和比较,加强方法间的关联和优化,注重基本方法的归纳与数学原理的感悟.这些做法能够为设计和教学“小数除以整数”提供依据与思路.
其他文献
数学的眼光是可以培养的.以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为例,通过挖掘知识本质、探寻因素关系、体会动态变化等学习策略分层实施,能帮助学生在分类对比、聚焦关系、异形转化、等量重构和临界点创建的过程中,提升与发展审视真实生活和抽象世界的数学眼光.
数的认识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借助数感培养,培育学生的数学眼光.以“10的认识”课堂教学中的三个活动片段为例,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多元列举,建立表征;文化渗透,了解数理;综合运用,完善认知,让“数学眼光”的培育在日常教学中真实落地.
[作业目标]rn1.能找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简要复述课文.rn2.能用批注的方法进行阅读,在想象画面中感受神话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rn3.能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能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的特点.
期刊
引导学生逐步做到“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是当代数学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方向.无论从时代环境、未来人才培养,还是从当前教育改革、学生发展的角度看,数学眼光的培养一直都是数学核心素养落地的抓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持久的生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可以借助经验的抽象、知识的建构和思想的生长等进行系统培养.
写话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让学生喜欢写话,写自己想说的话,继而喜欢上习作?儿童是天生的画家,在接触书面语言之前,涂鸦是每个孩子都拥有的经历和爱好,与他们的精神世界相呼应.基于此,教师可让涂鸦成为写话的支架,架起想象与表达之间的桥梁,通过练习让学生喜欢上写话,让涂鸦成为写话的基石.
期刊
能剥离出真实问题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找到这些元素中存在的数量关系或空间表现形式,是具备“数学眼光”的具体体现.以人教版教材“倍的认识”单元教学为议题,教师可以从梳理教材、表征关系、建构模型三方面入手,借助“形”的可视性、简明性、结构性,引导学生以形转思,用数学的眼光剖析问题,让培养学生数学眼光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落地.
[试卷内容]rn(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rn同学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中,很多仁人志士为祖国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使祖国越来越强大.让我们用笔和古今中外的志士、名人交流,表达我们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情感吧!
期刊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以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为素材,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思考,或建构模型或给出方案或解决问题,是发展学生数学眼光的好素材.以综合实践内容“自行车速度里的奥秘”为例,教师可采用以下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用数学眼光洞察,变“现象”为“问题”,促进数学意识的生长;用数学眼光论证,从“猜想”到“实践”,促进数学思想的形成;用数学眼光创见,能“质疑”会“创造”,促进综合能力的提升.
在学生学习了“角的初步认识”,知道什么是角的大小以后,教师可以设计多个操作活动帮助其理解“角的大小与画出的边的长短无关”的原理.
期刊
“原来有一些物品,拿走一部分后,剩下另一部分,求原来有多少”,是和结构应用问题中,求总数的典型问题之一.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因问题的自然结构与需要解决的问题之间存在逆向关系,需要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进一步加工,因此很多学生会出现“欲加却减”的现象.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类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