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是特级教师、八桂优秀乡村教师、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按照这样的条件,她有很多机会到条件更好的学校工作,而她却选择留在农村学校,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她说:“因为我的根在这里。”
她就是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那陈镇中心校)教师吴冰。
前进的脚步不停歇
1991年8月,刚从中师毕业的吴冰回到自己的家乡——良庆区那陈镇,成为华郡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华郡小学是那陈镇的一所村级完小,当时办学条件比较差,只有一层钢筋混凝土教学楼,其他的都是瓦房,而且没有自来水供应,住校教师的生活用水需要到一公里外的水井去挑。“那时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我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晚上睡觉时就会很害怕,必须开着灯才行。”吴冰回忆说。
虽然条件艰苦,但吴冰从来没有打退堂鼓,因为在这里她获得了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东西:快乐和充实。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她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看书学习、练习书法。她还经常组织寄宿学生玩游戏、打乒乓球,给学生讲故事。吴冰回忆说:“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感到满足和幸福。虽然那时比较艰苦,但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1995年8月,吴冰调到了那陈镇中心校任教,从此便扎根在那里。
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带来新的压力。“中心校有很多优秀老师,我刚从村小上来,与这些老师有很大差距,我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换了新环境后,吴冰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将更多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每月都会安排一笔“专项经费”,用于订阅教育类刊物,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并做好笔记。“纸上得来终觉浅”,吴冰没有死读书,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从书上学到的教学方法加以调整、改造,然后付诸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吴冰注重研究生情、注重总结反思,一方面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课后的反映,一方面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根据学情和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她还善于给自己的课堂加“调味料”,例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她会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奇闻轶事,或是讲一个相关的笑话,或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觉得要提高课堂趣味性,学生才会喜欢这门课。”吴冰说。
“我每天都很期待吴老师的课,因为这不仅是一节语文课,还是历史课、故事课、活动课。吴老师的每节课都有不一样的、新鲜的东西,我们都觉得非常有趣,常常是到下课时间了还不想下课。”吴冰的学生谢柳颜说。
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作为特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吴冰重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当好年轻教师成长的“引路人”。主动向她请教的,她会毫无保留地予以指导;没有主动找她的,她也会主动询问、关心。在她的引领下,那陈镇中心校的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该校教师陆姗姗就得到了吴冰的帮助和指导。2017年3月,陆姗姗参加南宁市良庆区中小学习作教学比赛,当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既缺乏教学经验,又是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不免有些紧张焦虑、不知所措。这时,吴冰放弃了休息时间与她一起磨课、讨论教案。比赛当天,陆姗姗表现优异,获得了城区比赛一等奖,还代表良庆区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其实不仅是比赛,吴老师平时也很关心我的成长,在备课、上课、课堂管理等方面对我进行细致的指导。对我来说,吴老师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让我不断成长。”陆姗姗说。
除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吴冰看来,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她总是积极带领教师搞研究、做课题,如今那陈镇中心校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们平时注意收集研究素材,还会经常聚在一起研讨各类教育教学问题。在吴冰的带领下,2009年该校语文教研组获评为南宁市优秀教研组,2012年该教研组又获评为南宁市第一批示范性教研组,她也多次受聘担任良庆区语文兼职教研员、良庆区乡镇协作片语文教研组长。
生活中,吴冰是很多同事心目中的“好姐妹”“好朋友”。那陈镇中心校教师黄凤媛与吴冰共事多年,得到过吴冰的不少帮助。2016年,黄凤媛家里因故欠下了不少债务,而就在此时她哥哥又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这让黄凤媛一家陷入了困境。吴冰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万元钱交到黄凤媛手上。“这是我最困难的一年,但幸好有吴老师,是她全力帮我渡过了难关,太感激吴老师了!”黄凤媛动情地说。
用爱温暖学生
在学生眼中,吴冰像妈妈一样给他们以温暖。生活中,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给单亲家庭学生送换洗衣物,给留守儿童买文具,给寄宿学生支付医药费……已从那陈镇中心校毕业多年的学生林翠莲,至今仍因吴冰对她的关爱而感动不已。一次,林翠莲在插秧时被扎破了脚,伤得比较严重,连走路都困难。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吴冰每天将她从宿舍背到四楼的教室,放学后又从教室背回宿舍,一连好几天。“趴在吴老师背上,那种感觉就跟趴在妈妈的背上一样,特别特别温暖。”说起这件事,林翠莲的眼眶红了。
吴冰管理学生有一个“妙招”,就是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不作规定,可长可短,哪怕写得琐碎一些也没关系,但每篇日记都要有主题,而且要坚持写。学生写好的日记交上来后,吴冰会认真阅读每一篇日记,并写上评语,指导学生修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养成热爱观察、热爱思考的好习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吴冰说。
久而久之,写日记成了学生向吴冰倾诉心事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不敢或不愿意當面说的话,学生都会在日记里告诉吴冰。一次,内宿生小梁(化名)在日记中提到一件事:舍友明明(化名)经常指使他洗衣服、打饭,这让小梁很苦恼,甚至想转学。知道这件事后,吴冰分别找到小梁、明明谈心,既安抚了小梁的情绪,也让明明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向小梁道了歉。在此之后,吴冰发现明明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小梁也找回了往日的快乐,再也没有说过“要转学”的话。
“在乡镇学校工作多年,我的根已经扎在了这里。多年来,我所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让乡镇学生爱上学习,二是让他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爱上生活。我以后要把这两件事做得更好。”回首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吴冰坦言自己“依旧在路上”。
她就是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中心学校(以下简称那陈镇中心校)教师吴冰。
前进的脚步不停歇
1991年8月,刚从中师毕业的吴冰回到自己的家乡——良庆区那陈镇,成为华郡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华郡小学是那陈镇的一所村级完小,当时办学条件比较差,只有一层钢筋混凝土教学楼,其他的都是瓦房,而且没有自来水供应,住校教师的生活用水需要到一公里外的水井去挑。“那时学校是没有围墙的,我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晚上睡觉时就会很害怕,必须开着灯才行。”吴冰回忆说。
虽然条件艰苦,但吴冰从来没有打退堂鼓,因为在这里她获得了比物质条件更为重要的东西:快乐和充实。除了做好日常教学工作,她会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提升自己,看书学习、练习书法。她还经常组织寄宿学生玩游戏、打乒乓球,给学生讲故事。吴冰回忆说:“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我感到满足和幸福。虽然那时比较艰苦,但我每天都过得很快乐!”
1995年8月,吴冰调到了那陈镇中心校任教,从此便扎根在那里。
新的学校、新的环境带来新的压力。“中心校有很多优秀老师,我刚从村小上来,与这些老师有很大差距,我必须加倍努力,才能追上甚至超过他们。”换了新环境后,吴冰并未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她将更多精力用在了学习上,每月都会安排一笔“专项经费”,用于订阅教育类刊物,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研读,并做好笔记。“纸上得来终觉浅”,吴冰没有死读书,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从书上学到的教学方法加以调整、改造,然后付诸教学实践。
在实践中,吴冰注重研究生情、注重总结反思,一方面认真观察学生在课堂、课后的反映,一方面对每一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并根据学情和反思结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她还善于给自己的课堂加“调味料”,例如讲到某个知识点时,她会穿插一些相关的历史故事、奇闻轶事,或是讲一个相关的笑话,或是分享自己的生活经历,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我觉得要提高课堂趣味性,学生才会喜欢这门课。”吴冰说。
“我每天都很期待吴老师的课,因为这不仅是一节语文课,还是历史课、故事课、活动课。吴老师的每节课都有不一样的、新鲜的东西,我们都觉得非常有趣,常常是到下课时间了还不想下课。”吴冰的学生谢柳颜说。
年轻教师的“领路人”
作为特级教师、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吴冰重视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当好年轻教师成长的“引路人”。主动向她请教的,她会毫无保留地予以指导;没有主动找她的,她也会主动询问、关心。在她的引领下,那陈镇中心校的许多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该校教师陆姗姗就得到了吴冰的帮助和指导。2017年3月,陆姗姗参加南宁市良庆区中小学习作教学比赛,当时她刚参加工作不久,既缺乏教学经验,又是第一次参加教学比赛,不免有些紧张焦虑、不知所措。这时,吴冰放弃了休息时间与她一起磨课、讨论教案。比赛当天,陆姗姗表现优异,获得了城区比赛一等奖,还代表良庆区参加市级比赛获得了二等奖。“其实不仅是比赛,吴老师平时也很关心我的成长,在备课、上课、课堂管理等方面对我进行细致的指导。对我来说,吴老师犹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让我不断成长。”陆姗姗说。
除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也是教师所必须掌握的技能。在吴冰看来,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教学能力同样重要。所以,她总是积极带领教师搞研究、做课题,如今那陈镇中心校形成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们平时注意收集研究素材,还会经常聚在一起研讨各类教育教学问题。在吴冰的带领下,2009年该校语文教研组获评为南宁市优秀教研组,2012年该教研组又获评为南宁市第一批示范性教研组,她也多次受聘担任良庆区语文兼职教研员、良庆区乡镇协作片语文教研组长。
生活中,吴冰是很多同事心目中的“好姐妹”“好朋友”。那陈镇中心校教师黄凤媛与吴冰共事多年,得到过吴冰的不少帮助。2016年,黄凤媛家里因故欠下了不少债务,而就在此时她哥哥又因心脏病住进了医院,这让黄凤媛一家陷入了困境。吴冰知道后,二话不说就把自己平时省吃俭用攒下的两万元钱交到黄凤媛手上。“这是我最困难的一年,但幸好有吴老师,是她全力帮我渡过了难关,太感激吴老师了!”黄凤媛动情地说。
用爱温暖学生
在学生眼中,吴冰像妈妈一样给他们以温暖。生活中,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爱学生,给单亲家庭学生送换洗衣物,给留守儿童买文具,给寄宿学生支付医药费……已从那陈镇中心校毕业多年的学生林翠莲,至今仍因吴冰对她的关爱而感动不已。一次,林翠莲在插秧时被扎破了脚,伤得比较严重,连走路都困难。为了不影响她的学习,吴冰每天将她从宿舍背到四楼的教室,放学后又从教室背回宿舍,一连好几天。“趴在吴老师背上,那种感觉就跟趴在妈妈的背上一样,特别特别温暖。”说起这件事,林翠莲的眼眶红了。
吴冰管理学生有一个“妙招”,就是要求学生写日记,日记内容不作规定,可长可短,哪怕写得琐碎一些也没关系,但每篇日记都要有主题,而且要坚持写。学生写好的日记交上来后,吴冰会认真阅读每一篇日记,并写上评语,指导学生修改。“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养成热爱观察、热爱思考的好习惯,积累丰富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能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动态,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吴冰说。
久而久之,写日记成了学生向吴冰倾诉心事的一个重要途径,很多不敢或不愿意當面说的话,学生都会在日记里告诉吴冰。一次,内宿生小梁(化名)在日记中提到一件事:舍友明明(化名)经常指使他洗衣服、打饭,这让小梁很苦恼,甚至想转学。知道这件事后,吴冰分别找到小梁、明明谈心,既安抚了小梁的情绪,也让明明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诚恳地向小梁道了歉。在此之后,吴冰发现明明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小梁也找回了往日的快乐,再也没有说过“要转学”的话。
“在乡镇学校工作多年,我的根已经扎在了这里。多年来,我所做的只有两件事,一是让乡镇学生爱上学习,二是让他们在老师的关爱中爱上生活。我以后要把这两件事做得更好。”回首二十多年的教学历程,吴冰坦言自己“依旧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