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确实不尽人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尽管高中学生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但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学生; 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 ;教师 ;阅读能力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20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确实不尽人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尽管高中学生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但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尽管教师尽职尽责,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堪忧:1.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不能完全摆脱应试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重梳理词法、句式,忽略文言文也是一篇文章(言与文的分离)。2.当前的文言文考查重语法,轻文学,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替代了学生的想象、感悟。3.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不能学以致用,学过就忘。4.学生在课堂上依赖各类教学参考书,懒于思考、感悟文言文的文本。5.社会上文言文学习无用论的误导,让文言文学习成为一种迫于外力而进行的机械活动,学习的效率必然是不高的。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从最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来看,对文言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对文言文文章内容和鉴赏评价的考查。由此,多数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应付考试中的文言文试题,学生会做题了,似乎就功德圆满了。于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只是把经典文言文作品当作可以梳理各种文言知识点的依托,把文言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完全抛诸脑后。一切围绕考试的教学观念使得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失去了活力,也使得学生失去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章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字字珠玑的优美篇章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去发掘、感知它的美,才能汲取民族的智慧,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我们执教者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文言文当作一篇文章来上,强调文言的“文”而不仅仅是着眼于一个“言”字。
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话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文言文教学正是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而让学生亲近文言文本,感知文学魅力。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文言文音韵和谐,意蕴悠久,篇幅短小,便于记诵。而记诵的结果,不仅可以拿到高考默写的满分,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所谓语感,包括对记诵名篇的形式、内容、意境的整体感受。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整体感受,才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假如他们熟读或背诵课文,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只要课文中已出现过,学生就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这样阅读能力就提高了。文言文的章法、修辞、思想等通过诵读可以深入骨髓,这样他们提笔写作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些佳作借词、借意、借境、借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从而大大提高自己作品的表达效果。诵读还可以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三、设疑激趣,让学生讀出自己的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在学完一篇古文后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生只会大而化之地为作品贴上一些标签。这样的阅读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灰色阅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评价的切入口,以“倾听”的姿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愿意说。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尽心读出新意。要形成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才能显示出应有的深度。
四、创设活动,挖掘文言之趣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翻译和教师串讲为主,疏通文意后再简要地把文章的艺术特点介绍一下,这就导致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单一。学生翻译有教辅,教师串讲有教参,虽然课堂上也有师生对话,但这“对话”缺少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更缺少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课堂的有效生成少之又少。
把文言文当成文学作品来上,我们就会发现每篇文言文都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就可以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很多语文活动。如传记类文言文我们就可安排学生编演课本剧以探求文本的人物形象美,赋文类文言文我们可多设计诵读以感知文本的语言美。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若能把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要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浅见陋识,在此抛砖引玉,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讨,以期有效地实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晓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理解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8(26):51-52
[2]杜娜娜.浅谈文言听力训练法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49
关键词:高中文言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学生; 文章内容; 中学语文教学 ;教师 ;阅读能力 ;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 学习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1-203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效率确实不尽人意。《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而实际上,尽管高中学生经过了中学六年的学习,但他们阅读浅易文言文依然困难重重。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尽管教师尽职尽责,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堪忧:1.当前的文言文教学,教师不能完全摆脱应试的束缚,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是重梳理词法、句式,忽略文言文也是一篇文章(言与文的分离)。2.当前的文言文考查重语法,轻文学,客观化、标准化的练习替代了学生的想象、感悟。3.学生缺乏学习文言文的语言环境,不能学以致用,学过就忘。4.学生在课堂上依赖各类教学参考书,懒于思考、感悟文言文的文本。5.社会上文言文学习无用论的误导,让文言文学习成为一种迫于外力而进行的机械活动,学习的效率必然是不高的。那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从最近几年语文高考试题来看,对文言文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所占的比重远远超过对文言文文章内容和鉴赏评价的考查。由此,多数教师文言文教学的目标是应付考试中的文言文试题,学生会做题了,似乎就功德圆满了。于是,我们大多数教师只是把经典文言文作品当作可以梳理各种文言知识点的依托,把文言文的人文性这一特点完全抛诸脑后。一切围绕考试的教学观念使得我们的文言文教学失去了活力,也使得学生失去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教材中所选的文言文篇章可谓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些字字珠玑的优美篇章需要教师引领学生一起去发掘、感知它的美,才能汲取民族的智慧,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所以,我们执教者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文言文当作一篇文章来上,强调文言的“文”而不仅仅是着眼于一个“言”字。
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话来说,“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而文言文教学正是要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而让学生亲近文言文本,感知文学魅力。
二、加强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反复诵读自古以来就是学习文言文的主要途径。文言文音韵和谐,意蕴悠久,篇幅短小,便于记诵。而记诵的结果,不仅可以拿到高考默写的满分,还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所谓语感,包括对记诵名篇的形式、内容、意境的整体感受。只有具备了这样的整体感受,才能举一反三,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源头活水”,假如他们熟读或背诵课文,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只要课文中已出现过,学生就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这样阅读能力就提高了。文言文的章法、修辞、思想等通过诵读可以深入骨髓,这样他们提笔写作时,便会自觉不自觉地向这些佳作借词、借意、借境、借法,融入自己的作品,从而大大提高自己作品的表达效果。诵读还可以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诵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水平的根本途径。
三、设疑激趣,让学生讀出自己的体验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的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在学完一篇古文后评价作品的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学生只会大而化之地为作品贴上一些标签。这样的阅读只能是流于形式的“灰色阅读”。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人生阅历与心路历程,面对同一文本,会产生各自不同的阅读期待。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寻找评价的切入口,以“倾听”的姿态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有话可说,也愿意说。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要让学生读出自己的体验,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置入文本,尽心读出新意。要形成文言文课堂的有效教学,只有教师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并将这种理解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才能显示出应有的深度。
四、创设活动,挖掘文言之趣
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能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基于这一教学目标,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翻译和教师串讲为主,疏通文意后再简要地把文章的艺术特点介绍一下,这就导致了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模式单一。学生翻译有教辅,教师串讲有教参,虽然课堂上也有师生对话,但这“对话”缺少学生与文本之间思想的碰撞,更缺少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课堂的有效生成少之又少。
把文言文当成文学作品来上,我们就会发现每篇文言文都有它自身的文体特点。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教师自然就可以在教学环节上设计很多语文活动。如传记类文言文我们就可安排学生编演课本剧以探求文本的人物形象美,赋文类文言文我们可多设计诵读以感知文本的语言美。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若能把具体的生活情景引入课堂,必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快乐中锻炼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要提高高中文言文教学效果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浅见陋识,在此抛砖引玉,希望与各位同仁共同努力,共同探讨,以期有效地实现教学大纲的基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晓庆.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传承与理解策略探索[J].华夏教师.2018(26):51-52
[2]杜娜娜.浅谈文言听力训练法对高中生文言文学习能力的提升[J].中国校外教育.2018(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