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淇水意象的爱情象征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w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经》中多次出现的“淇水”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化内蕴。它可以是爱情的场所、爱情的同义语、也可以是爱情的某种“阻滞”以及爱国精神的借代语。从《诗经》对“淇水”的描绘中,可以领略到淇水风光,倾听到郑卫之音的某些美妙的旋律,以及华夏男女对故国的情思,等等。探讨《诗经》对淇水的描写,解读古代的“淇水文化”,可获得多方面的精神享受和美的启迪。
   一、淇水——恋爱的伊甸园
   《竹书纪年》卷上“帝辛”条云:“冬,王游于淇。” 这里的“王”帝辛,即殷纣王。周灭商后,分封其国都为卫、邶、鄘三个诸侯国,卫的国土就位于汲郡朝歌。由此可见殷纣游玩的淇水正是《诗经·卫风》中经常出现的淇水,是卫国的主要河流。殷纣“游于淇”,表明淇水这个地方风景秀丽,开了后世青年男女在此谈情说爱的先河,使淇水这个地方充满了诗情画意。古代的青年男女喜欢在水边寻找自己的爱情,如,《诗经·郑风·溱洧》描写的就是男女青年在水边嬉戏恋爱的情景。岸边往往水色秀丽,风光迷人,有一种浪漫气息,爱情意识也往往易于萌动,因此水边往往是青年男女们约会的场所。和溱水与洧水一样,淇水也是古代著名的男女自由恋爱的场所。
   二、淇水——爱情的“阻滞”
   爱情有“阻滞”, 其故事才会耐人咀嚼寻味和撼人心魄,古今中外的爱情故事莫不如此。《诗经》有6篇18次咏及淇河,其中《桑中》《氓》《有狐》三篇直接描写爱情。在这些爱情故事里,淇河不仅是恋爱故事赖以发生发展的环境场所,也还担当着“阻滞”的角色。例如,《桑中》篇三章末尾全用“期我乎桑中,要(邀)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淇水显然就是热恋中的士女们的地理方位的阻隔。
   《氓》中“淇水”出现三次:“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这是女子对“氓”的热恋阶段,女子依依不舍穿过淇水送情人,这“送子涉淇”的举动就有了冲破种种阻碍的意义。“淇水汤汤,渐车帷裳”,这是被“氓”抛弃的阶段,女子伤心不止越过淇水回娘家,“汤汤”的“淇水”仍是两人之间的感情阻滞,是一条横亘在他们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淇则有岸,隰则有泮”,这是女子的自省阶段,女子斩钉截铁地走向决绝。淇水,见证她的痴情,也见证她的悲哀。
   三、淇水——爱情的同义
   魏源《诗古微》云:“三河(汉代指河内、河东、河南三郡,今河南洛阳黄河南北一带)为天下之都会,卫都河内,郑都河南,据天下之中,山河之会,商旅之所走集也。商旅集则货财盛,货财胜则声色辏。”《汉书·地理志》云:“土陿(古同“狭”)而险,山居谷汲,男女亟聚会,故其俗淫。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西周时期的郑卫处于商业中心,交通便利,文化心态较为开放,男女交往自由,相与咏歌,各言其情。故郑卫之风尤多情诗,善于即景生情,委婉细腻,情真意切。重利轻义、游媚富贵的风习,又使郑卫犹多弃妇、冤妇之调。
   四、淇水——爱国精神的借代语
   许穆夫人是春秋卫国(今河南省淇县)卫宣公昭伯与卫宣姜的女儿,卫国君主卫懿公的妹妹。她是一位淇河的女儿,历代诗歌中“卫女”中的一位代表。因远嫁许国的国君穆公,故称许穆夫人,她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名著史册的爱国女诗人,是淇河的骄傲。《载驰》记载了祖国卫国蒙难,她自己冲破阻力,奔赴国难的决绝和拯救祖国的远见卓识,是一篇充满爱国激情的不朽诗章,见证了她是一位淇河养育的烈女。正因为此,“卫女”便成了坚贞不渝的爱国者的代名词,“淇水”便成了爱国者心目中祖国家乡的象征。
   几千年来,淇河不仅以诱人的自然风光吸引过无数迁客骚人,也曾使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历代士女留连忘返,历史上不知发生过多少与淇河相关的爱情故事。因此,淇河不仅是谈情说爱的最佳场所,也曾是爱情的阻滞和见证,又是士女相恋相思的爱情符号和隐语。从《诗经》中的卫国忠烈之女许穆夫人的《泉水》《竹竿》《载驰》起,历代吟及淇河的诗歌中,淇河又成了爱家乡和爱祖国的人的精神情操的代名词,多少爱国爱家的忠良之士,以“卫女”自况,将淇河当作颂君怀国的倾诉象征。
其他文献
或许大家还没忘,“老北京的传说”又臭又长,至今还未讲到结尾,这就是曾经的语文。或许教师还在一而贯之地“填鸭”,践行照本宣科,学生味同嚼蜡,这也是曾经的语文。或许,春风吹过,满池冰凌纹丝不动,面对教学改革,固步自封者抱着旧式套路,在课堂上僵硬地挥一套拳脚,40分钟流水而逝,这也是曾经的语文。   可是,面对承载丰富情感、充满诗意的汉语,面对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精深思想的中华文化,如果仅仅把语文学科当
期刊
高中语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古今中外的经典篇章,无不渗透着作者思想情操、品德人格的灵光。教师必须抓住这一点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追寻正确的理想信仰,求真务实,坚毅执著,拥有敬畏心。教师绝不能把这作为一个流于形式的“教育目标”,要认识到它同语文知识一样重要,应平分秋色。崇高的追求、超越世俗的理想、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见解,可以说是决定一个人一生有所作为的最重要的因素,它们决定了一个人的境界,
期刊
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大都偏重语言技巧、谋篇布局方面,致使学生作文水平长期难以提高。甚至有这样一些学生,高考前索性去背一些范文,考试时无须花太多时间,只是将事先背好的作文生硬往里套。前些年,在作文教学中就存在这样的误区:过分重视传授类似八股文的作文技巧,怎么开头,如何点题,怎样以分论点式展开,如何结尾,注重在文章显眼位置套用排比句。这样做的结果,是高耗能,低产出,大多数学生作文水平基本原地踏步。其实,
期刊
在语文教学科研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备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氛围,消解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1.努力发挥语文教师的正面影响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还应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同
期刊
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并且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感触很多。深深体会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有几分疲惫,有几许收获,也有几分成功与失败。班主任工作是一项神圣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不仅仅让人感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当然还有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   一、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发挥学生的特长   学生是班工作的主要对象,学生刚由小学升入中学,还带着很多的小学生气息,因
期刊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高中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质和增强学生的自学意识,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高中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已有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自主、主动地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整理知识的语文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独立的阅读能力与灵活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培养和调动学生学
期刊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人们,要组织一个成功的班集体,班主任除了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班集体组织管理能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一个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的班集体离不开班主任的科学管理。班主任要努力去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使每个学生将这个班当作自己的家,人人都爱它,时时都想着它,与它共荣辱,同忧患。   现在对教师个人素养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人格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说老实话。”作文就是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地飞翔,应该提倡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当前学生“虚假”作文的主要表现   真实是作文的生命,不造假,是对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但纵观学生的作文,敢于说真话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了,学生一提笔就开始“造假”,写的事
期刊
生本教育是学生为本的教育,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新课标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新课程要求把过去的“讲堂”变为真正的学堂,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自己的思考有所得。教师的要放手发动学生,不能越俎代庖,要让学生自主体验,在自主尝试中去获得知识,去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   一、教学方法的运用   转化教师自己的角色
期刊
审题的准确程度,直接决定了作文的等级,也决定了高考考生的命运。那么,评卷教师是如何对审题进行判分的呢?   评卷教师有一套作文快速阅读法,即“作文看三眼”。第一眼是看审题是否准确,角度切入是否恰当,立意是否明了。若审题错误,再好的文章也要被判“死刑”。   教师的“第一眼”很快很短,不可能反复阅读琢磨你的观点。因此,高考作文不宜写得太含蓄、深沉,故弄玄虚。他们的“这一眼”,一般习惯性放在这几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