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深度学习的对比实验探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lsh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合理利用好对比实验,能较好的突破实验难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关键词:对比;实验;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3-031-1
  物理实验教学中,对比实验的方式通常被教师采用。对比就是将相近、相关的事物或现象放在一起,对照着进行观察,通过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的比较,突出事物或现象的本质特征,使事物的性质、状态或特征更鲜明突出,便于理解和巩固。而“对比实验”就是将“对比”和“实验”这两种认识事物的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实验进行对比,或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实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引发学生深度学习。
  一、对实验现象产生质疑时,对比实验助推学生深度学习
  课堂实验教学中,学生有时对实验现象会提出疑问,或者对现象的解释产生怀疑,一般情况下,教师往往想自圆其说,但是又很难说服学生,于是草草收场。但是,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疑虑,不仅失去了实验的可信度,不利于学生在本节课上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更违背了物理学科素养的宗旨。如在用实验演示大气压是否存在时,“覆杯实验”是教师常用的一个实验:在一次性纸杯中装满水,用硬纸板盖住杯口,倒置过来发现硬纸板不掉下来,水也不从杯中流出。教师解释说硬纸板不掉下来是因为大气压强的作用。可是有学生认为,纸板不掉下来是因为水粘住了纸板的缘故。显然,学生对老师的解释产生了怀疑,引起了认知冲突和思维障碍。
  这种情况下,教师若坚持自己的结论,并把结果强加给学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思维的涟漪瞬间消失,此时,我们可以做一个对比性的实验:在将杯口倒置过来之后,用大头针在纸杯的底部或侧壁上扎个洞,就会发现硬纸板和水立即掉下来。这时,学生才会确信硬纸板和水不掉下来并非是水粘住了纸板,而是大气压强作用的结果,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了一层。
  二、认识实验现象的本质时,对比实验强化学生深度学习
  在《升华和凝华》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干冰来探究升华现象:将一小块干冰放在干燥的量筒内,让学生观察量筒内壁和外壁有什么现象,听听看有什么声音,手摸感受一下温度的变化,并做好记录向全班同学交流。这个实验中,干冰的升华其实质是没有进过熔化的过程,固态的干冰慢慢变小,直接变成了二氧化碳气体,而且量筒的外壁逐漸形成一层霜,表明升华吸热导致周围温度迅速降低。
  如何揭示这个实验的本质,此时应该用对比实验效果十分明显。我们可以用另一只相同的量筒,里面放置一小块冰块,同时,在两只量筒的口上分别套上一只气球,实验中,学生可以观察到,干冰升华的量筒上的气球在慢慢变大,相当于在给气球吹起,而冰块熔化的量筒上的气球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从而揭示了升华现象的本质,突出了思维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强化了学习的深度。
  三、新建物理概念时,对比实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每一章节的开始往往要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通常要通过问题或现象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建立物理概念的首因效应。如在速度的教学中,通过观看运动员百米赛跑录像片,引导学生比较运动员的前后位置,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等到终点结束后让学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通过两次的比较从而建立速度的基本概念。让学生觉得顺其自然的同时,也让生活走向物理。
  又如,引入“比热”的概念时,可以取两只相同的空易拉罐,分别装上质量相同的水和沙,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并分别用同样的温度计进行测量,比较加热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各自温度升高了多少,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的温度相同,吸收的热量不同。”的认识,进而建立“比热”的确切概念。此外,关于“热值”的概念的引出,教材中的“做一做”中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对比实验:用天平分别测量出来质量均为10g的酒精和碎纸片,将其分别放入两个燃烧皿中,分别点燃它们,给装有相同质量水(约200g)的两个相同烧杯加热,直至酒精和纸片完全燃烧,然后记下两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验的结论显然得出“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不同”,进而得出热值的概念。
  此外,在引入压强的概念时,学生用两食指分别挤压一支铅笔的笔尖和尾部,让学生体验指头疼痛的感觉和比较指头上凹陷的深度,再得出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作用效果越明显,即压强越大。
  四、探究影响物理量的诸多因素时,对比实验优化学生深度学习
  物理量概念得出后,离不开定性或定量的分析,因此必须要探究影响物理量的可能因素,通常让学生通过猜想、设计实验、实验验证等关键环节去体验探究的乐趣。由于影响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因此用“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可以更好的观察实验现象,比较结果。如探究“电热器产生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将导线把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电流表、两只电阻圈、开关等元件串联起来,再将火柴棒分别插入电阻圈中,观察比较哪只电阻圈中的火柴先被点燃,以及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等因素探究得出焦耳定律的定性规律。
  此外,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影响音调的因素、物体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等等的许多实验中,对比方法同样可以有很好的效果。
  精心设计对比实验,有利于创设思维的台阶,分化教学中的难点和疑点,逐步突破思维障碍,让学生感受到,上物理课不再是抽象、迷糊、听概念、记公式、做习题等乏味的行为,可以帮助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其他文献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明天的太阳,学生体质健康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家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名族的走向。若教师只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体质的发展只能将现代化素质教育隔离化。近些年,学生体质下降已经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因此我们应当从教学管理入手,做好学生体质测试,反馈优化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学生;体质;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1-005-
摘 要: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我们重视介绍西方文化的同时,也要重视中国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学会使用英语介绍中国的文化与国情,在比较中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中国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中国文化渗透;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4-049-1  上
摘要:主问题驱动的语文阅读教学,是指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为主线,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从整体层面把握课文内涵的教学方法。主问题驱动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课文内涵,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究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主问题驱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073-2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中,
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度,让学生能够更专注于教师的讲授内容,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反思;激发;信息技术;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3-124-1  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励他们保持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技术教学效率,才能够让学生想学习、会
摘 要:初中英语教学中,为了激活学生思维,课堂活动形式应多样化,为此,本文从课内活动中的每日报告(daily report)、接龙、猜谜、猜人和物、绕口令、拼词游戏、情景表演;课外活动中教唱英语歌、办英语板报、分层英语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形式,探讨了如何开展英语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初中英语;活动形式;多样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高中教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地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学科之一。传统地理课堂理论性极强,教学内容与形式相对枯燥,学生的兴趣不强,教学效率不高。为了改善这种情况,微课被应用到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工作中,文中将对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微课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微课;高中地理;开发;运用  中图分类号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它通过优等生带动学困生,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本文从优等生的特征入手,探讨了如何发挥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作用,并提出了加强优等生在小组合作中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小组合作;优等生;作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12-036-1  班级中的优等生,是学习上的优胜者,同时也应该是思
摘 要:在素质教育理念发展的带动下,高中地理课堂积极开展的调整与改革,以努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随着教育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学手段被应用到地理课堂上,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思维導图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文中将对思维导图的意义与作用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地
摘 要:学生主体性通过教师“放”手课堂得以解放,而“放”的时机与策略是“放”的两个重要维度,在“放”手课堂的同时,教师的主体性在“控”与“收”的策略上得以体现,通过定向控制、定度控制、定式控制,以及把握“收”的最佳时机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收”,使课堂自由而不散漫,使学习快乐而有成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放”的艺术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
摘要: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千百年来,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并吸引人们不断探索开拓,逐渐形成了一门博大精深、气象万千的艺术。作为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文化遗产,掌握和书写好汉字,当成为义不容辞的责任。书法教学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的形成以及对学生性格的养成有着巨大影响。笔者对在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