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再次提及牢记“国之大者”。
不难看出,牢记“国之大者”是我们开启新的征程和治国理政的根本所在。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牢记“国之大者”有何深意?
牢记“国之大者”,
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
2021年4月仲春,在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王德利说的一番话如春风般沁人心脾:“‘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也传递出牢记“国之大者”与坚定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是一脉相承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中央对‘国之大者’的确定,是建立在人民至上的价值选择之上的。”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郝永平看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国之大者”的根本价值选择。因此,牢记“国之大者”,是我们党坚定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动和体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百年前,嘉兴南湖那艘红船开启了我们党伟大航程的起点,从那时开始,党就将人民的利益视为“国之大者”,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行动指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惜代价……一个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使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牢记“国之大者”,真正明确国家为谁建立和为谁服务,全力回答好国家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谁,才能把握好干事创业的“方向盘”、树起履职尽责的“方向标”,从而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牢记“国之大者”,
是立足“两个大局”现实需求的战略指引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时发出如许感慨。
“赶考”远未结束,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勢不断发展变化,而这也不断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环顾当今世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以“国之大者”作为战略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提出的要求,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的落脚点。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从历史层面上看,不同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能认清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明确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会迷失方向乃至“国将不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表象蒙蔽,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从而把准方向、保持定力。
正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由此可见,只有形成对“国之大者”的正确认识,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才能更好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牢记“国之大者”,
是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层面的具体要求
巍巍秦岭,横贯古今、纵分南北,素有“中央水塔”之称。这片本应是生态屏障的一脉青山,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违建别墅严重污染。而随着秦岭违建别墅整治行动的深入,在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地政治生态已严重恶化。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也正因如此,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第一站便来到秦岭,并着重强调:“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无论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做到讲政治,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回响,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醒广大干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期,我们党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昭示我们必须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科员陈郝杰分析称,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均将违反政治纪律放在前面,“有些问题看似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实则是政治上出了问题,是‘根’上的问题,具有极大危害性”。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纵观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个伟大成就都在为一个宝贵的历史经验做注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牢记“国之大者”,把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
不难看出,牢记“国之大者”是我们开启新的征程和治国理政的根本所在。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期,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牢记“国之大者”有何深意?
牢记“国之大者”,
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根本遵循
2021年4月仲春,在广西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习近平总书记对村民王德利说的一番话如春风般沁人心脾:“‘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的幸福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道出了“国之大者”的深刻内涵,也传递出牢记“国之大者”与坚定共产党人初心使命是一脉相承的。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中央对‘国之大者’的确定,是建立在人民至上的价值选择之上的。”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室主任、教授郝永平看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国之大者”的根本价值选择。因此,牢记“国之大者”,是我们党坚定初心使命、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行动和体现。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一百年前,嘉兴南湖那艘红船开启了我们党伟大航程的起点,从那时开始,党就将人民的利益视为“国之大者”,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到党的全部奋斗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行动指南,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障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落一人、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不惜代价……一个个脚踏实地的行动,诠释着我们党不变的初心使命。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只有牢记“国之大者”,真正明确国家为谁建立和为谁服务,全力回答好国家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谁,才能把握好干事创业的“方向盘”、树起履职尽责的“方向标”,从而凝聚全党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努力。
牢记“国之大者”,
是立足“两个大局”现实需求的战略指引
“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参观时发出如许感慨。
“赶考”远未结束,是因为我们所处的国际国内形勢不断发展变化,而这也不断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环顾当今世界,国际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更需要我们时刻牢记“国之大者”,以“国之大者”作为战略指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李毅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牢记“国之大者”,是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提出的要求,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立足于办好自己的事”的落脚点。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从历史层面上看,不同国家在各个发展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如果不能认清国家发展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明确最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就会迷失方向乃至“国将不国”。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才不会被纷繁复杂的表象蒙蔽,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从而把准方向、保持定力。
正是基于对现实的考量,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4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指出,中央政治局的同志是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更应该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明确自己的职责定位。由此可见,只有形成对“国之大者”的正确认识,时刻牢记“国之大者”,才能更好地“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牢记“国之大者”,
是党的政治建设实践层面的具体要求
巍巍秦岭,横贯古今、纵分南北,素有“中央水塔”之称。这片本应是生态屏障的一脉青山,却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违建别墅严重污染。而随着秦岭违建别墅整治行动的深入,在自然生态遭受破坏的背后,暴露出的是当地政治生态已严重恶化。
“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深刻地指出政治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也正因如此,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第一站便来到秦岭,并着重强调:“要当好秦岭生态卫士,决不能重蹈覆辙,决不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要自觉讲政治,对‘国之大者’要心中有数。”
无论是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还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因此,牢记“国之大者”,自觉做到讲政治,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的回响,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提醒广大干部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指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在新时期,我们党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全面从严治党的显著成效,昭示我们必须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主任科员陈郝杰分析称,近年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的党纪政务处分通报均将违反政治纪律放在前面,“有些问题看似经济问题、作风问题,实则是政治上出了问题,是‘根’上的问题,具有极大危害性”。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
纵观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国家取得的每一个伟大成就都在为一个宝贵的历史经验做注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牢记“国之大者”,把讲政治“从外部要求转化为内在主动”,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始终保持正确方向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