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半日读科幻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tong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漫游未来的“小灵通”吗?叶永烈先生在《小灵通漫游未来》里塑造的小记者,是我童年时代最羡慕的人物。然而在目前的现实压力下,读科幻,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于是我就把高物价、交通拥堵、气候变迁暂且抛开,用晚饭后的休闲时光,翻开《流浪地球》,隐藏在心中那个好奇的小孩又开始探头探脑了。
  《流浪地球》是2011年世界华语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的精选集,跟随那一篇篇风格迥异却同样耐读的中篇科幻小说,可以领略一幅又一幅超现实主义的胜景。
  自从1918年,玛丽·雪莱(Mary Shelly)成功创作了《弗莱克因斯坦》(Frankenstein),科幻文学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同时期的《海底两万里》和《八十天环游地球》,如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传世之作。科幻文学经过黄金时代的蓬勃、新浪潮时期的求索、80年代初期的辉煌,在中国,新生代的身影开始在科幻文学的舞台上活跃起来。
  本书开篇的同名小说《流浪地球》,相信关注科幻的读者都不会陌生。这篇文章出自新生代科幻“四大天王”之一刘慈欣之手,最早得见于2000年的《科幻世界》杂志。历经十年,虽然中国的科学事业日新月异,但文章读起来仍有种惊心动魄之美。
  想一想吧,太阳面临爆炸的危机,人类为了自救,安装 “地球发动机”,强制地球停止自转,加速逃逸到太阳系之外,以免受到太阳爆炸的侵害。多么宏伟的构想!这样的生存现状,导致人们的价值观、婚恋观突变,远远不同于我们这些活在21世纪的“老人家”。
  刘慈欣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宇宙长卷,有亲情,有爱情,有对故土的眷恋,有对未知的担忧。难怪《科幻世界》主编姚海军这样评价他:“刘慈欣用旺盛的精力建成了一个光年尺度上的展览馆,里面藏满了宇宙文明史中科学与技术创造出来的超越常人想象的神迹。进入刘慈欣的世界,你立刻会感受到如粒子风暴般扑面而来的澎湃激情——对科学,对技术的激情。”
  与刘慈欣一同被称为新生代科幻“四大天王”的韩松、王晋康和何夕,也都有经典作品收录在这本精选集中。
  韩松的《宇宙墓碑》,用水波不兴的笔法讲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故事。“我”痴迷于火星上林立的墓碑,那些墓碑属于首批登陆火星的拓荒者,他们都有着独特的、不为人所知的秘密。或者说,墓碑本身就是一个参不透的谜。为什么要用这么古老的方式纪念呢?谁又会来祭拜这些先驱者?读韩松的文章,很难置身事外。你难以自控地跟随主人公做宇宙飞行,那一片宇宙碑林,也在你眼前拉开“全息图像”,苍凉,充满魅力。
  机器人与人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越生物智能?答案潜藏在王晋康的《生命之歌》中。教授家的机器人儿子小元元,突然意识到应该“繁衍机器人种族”,着实让人倒吸一口凉气。一旦人工智能拥有了生存渴望,并能够自我繁衍,人类社会是不是岌岌可危?这篇小说的情节跌宕,如行云流水般一气呵成。故事到结尾戛然而止,序幕却刚刚拉开。
  《盘古》是何夕的作品。何夕取“今夕何夕”之意,这个名字,“抒发自己面对时间这个永恒命题时的困惑”。“盘古”是个婴儿,却是120亿年后的婴儿形态。120亿年!恐怕想衡量也找不到参照物。何夕借助故事中的主人公,创造了漫漫无垠时空中的神话。
  如果你是一个科幻迷,这本书在给予故事之外,还能让你看看科幻作家是怎样炼成的。作为世界华人科幻协会的会长,董仁威为刘慈欣、韩松、王晋康分别撰写了评传,让读者一睹知名科幻作家的心路历程。董仁威从理论高度,评鉴了几位大家的不同风范,对于专业读者来说也是有益的观照。
  收入到此书的文章,大多是科幻悲观主义的调调。当然了,现在科幻似乎发展到了悲观主义风格占主流地位的时代。合上书本,我们得重新面对高物价、交通拥堵和气候变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不愉快是科技的副产品。科幻小说在当下是一种声音,一种力量,让人们思索科技发展的可能性及其代价。《流浪地球》中的歌声仍在耳边回响,以此祝福全人类。
  “我知道已被忘却
  流浪的航程太长太长
  但那一时刻要叫我一声啊
  当东方再次出现霞光”
其他文献
九月底,我很兴奋地告诉友人:“我最近在编新的《福尔摩斯探案》!”  友人一脸茫然地说:“蛤?你说电影喔?那个福尔摩斯好丑好肥耶!新的《福尔摩斯探案》是福尔摩斯自己写的吗?他还活着喔?”  相信只要稍微了解侦探小说的人(更别说福尔摩斯的粉丝),都会觉得友人的问题匪夷所思,简直就像在问:贾伯斯(编注:Steve Jobs,大陆译为“乔布斯”)是不是《苹果日报》的主编?  这让我忍不住怀疑是不是很多没看
期刊
徐誉庭常说:创作是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  编剧作为影视创作中最根基的一环,这句话大概道出了这个行业最大的感慨和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无奈和期盼。  去年访问她时谈到剧本出版的可能性,她说:“电视剧本很少被出版。但我觉得还是会有一些读者存在,不管是想学编剧的,本身是学院出身的,还是纯粹想欣赏剧本的。”她想出版自己的剧本,甚至愿意自费出版。(见本刊2010年7月号)在不太具备剧本的阅读传统和出版意愿的
期刊
地沟油、彭宇案等问题频传,一般认为“金钱至上”是道德危机的起因;但事实恰好相反,爱钱仅是结果。  新书《这样work才work!》提到,宾州大学从事暴力研究四十年的詹姆斯·吉利根教授发现,攻击、杀人犯案动机,答案不约而同都说“因为对方不尊重我”。甚至持械抢劫的动机,“想得到尊重”的比例居然比“夺财”还高。“为了尊严、尊重和自尊。为了这些,我谁都可以杀。失去尊严,我就一无所有。”  我们还没杀人,但
期刊
2005年,台湾绘本界的历史被狠狠地改写。当年最红的不是朱德庸也不是幾米,而是80后女孩弯弯。轩然大波的掀起,始于弯弯的第一本绘本《可不可以不要上班》,绘本画风清新,内容充满自嘲精神,又直观反映平凡人的现实心态,深受年轻人及上班族喜爱。这本小小的绘本为当时疲软的书市注入一股新鲜的空气,首刷12000本一周内售罄,让众多畅销书团队叹为观止,无论是出版社还是作者都看到新的机会,“弯弯风潮”一时兴起。 
期刊
上海文化出版社(下文简称文化社),成立于1955年5月,曾作为上海新文艺出版社第二编辑室,后逐渐发展为独立出版社。文化社始终秉承着巴金老人“把心交给读者”的出版理念,在实用生活和大众文化领域辛勤耕耘着。  王刚,现任文化社社长。在1999年正式进入出版界之前,中文系出身的他办过报纸,在研究所里做过研究。后来,广泛的兴趣又将他的事业引向了出版界。从他的口中,我们得以了解文化社曾经的辉煌、现今的挑战,
期刊
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明,她与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两河流域、爱琴海等地的先民首先奏响了人类文明的乐章。不同的是,这些地区在一度兴盛之后,由于种种原因,文化中断,文明之光从此衰落沉寂。惟独中华文明数千年来虽经历坎坷,却连绵不绝,博大精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最系统、最完整的一脉文化体,为人类文化宝库留下了丰厚的遗产。而在这文化体中独特的美术系列则是最为耀眼的一幕。我们常常感叹
期刊
苏西·罗托洛(1943~2011),美国艺术家。她是鲍勃·迪伦的第一位真爱,迪伦1960年代在纽约格林威治村发展期间的女友,迪伦众多传世情歌中的女主角,迪伦政治意识的启蒙者和他成为抗议歌手的推动者,间接而深远地影响了迪伦歌词创作的女人。自他们的恋情在1965年彻底结束之后,苏西一直对他们的过去守口如瓶,此间众多的流言和传闻在坊间传递,《放任自流的时光》则做出了回应。  苏西1943年11月出生于纽
期刊
活在今日香港,饮食似乎是耗费多于需要,例如大部分人往往吃剩许多食物,这或关乎饭菜量或胃口。不过,在婚礼喜宴中被浪费的食物往往更多,而且大都很完整。另外,香港茶餐厅数量之多也是惊人的,这么多人从事饮食业,每天未被消费的食物谅必十分可观。《剩食》作者就在书中说明,堆填区超过三分之一的垃圾本来就是食物,它们因为成为餐厅眼中的“厨余”、“剩食”而被抛弃,结果因腐烂而变成真正的垃圾。  由于这类题材一直不被
期刊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有时候我们会生气,有时候我们会烦躁,有时候我们会发火,有时候我们会抓狂。然而,这样的冲动往往会使我们做出平时不易做的决定,从而酿成让自己悔恨终生的大错。人人内心都有按照自己意志出牌、满足自我的欲望。这种欲望如果不经过理智的过滤网,就会滑入冲动的陷阱。  本书通过历时6年的研究(2002-2007),在国际终端营销协会(POPAI)和国际便利店协会(NAC
期刊
中国有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有情人终成眷属。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它只说了一件事的前一半,有情人终成眷属,成了眷属之后还有漫漫的几十年人生路,能不能偕老而终,还真不是说得准的事。笔者藏有上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老杂志《万象》,上面有周璇与严华的“分手告白”,我另收藏周璇严华蜜月时的图片,两相对照,一声叹息。周璇严华,世纪情人,虽成眷属,未能偕老。  央视《百年歌声》栏目是一档极具水准的回顾性节目,音画结合得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