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地区港城互动发展的思考

来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cia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理论与实践表明,“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是世界范围内港口城市发展的共同战略。在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通过加快推进沿海三市港城互动发展,将江苏沿海地区打造成我国东部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扳,对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和江苏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力意义重大。由于三市资源、区位、经济基础不同,因此在推进港城互动发展战略定位中,沿海三市应在整体性中体现出差异性。其中,南通市应以成为江苏沿海地区核心增长极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的战略定位,努力推进其港城互动发展。
  关键词:江苏沿海开发;港城互动;南通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1-23-03
     一、国内外港城互动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沿海港口城市是港口和城市的有机结合。国外发达国家在沿海开发过程中,非常注重构建特大门户城市与远洋深水大港双重“引擎”,同时,围绕港口与城市、区域互动关系的研究也是现代港口城市国际研究的主题之一。塔夫等(Taaffe etal.,1963)以发展中国家为背景,从交通网络的构建对拓展港口腹地的意义等角度人手,构建了港城发展的单因子动力模型“塔夫一莫里尔一顾尔德模型(Taaffe-Morrill-Gould mod-e1)”,开创了现代港城发展动力模型研究的先河。英国地理学家伯德(Bild,1968,1971)提出的“港口通用模型”,即Any-port模型,从港口设施扩张的视角揭示了港口一城市空间逐步分离关系,堪称关于港城空间关系的最早探讨。1970、80年代,西方学者主要以发达国家为背景,结合某一特定港口,从历史轨迹或横断面角度,对港口、港口工业化与城市、区域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大部分收录在霍伊尔、平德(Hoyh and Pinde,1981)编著的《港口工业化与区域发展》和霍伊尔、希令(Hoyle and Hillin,1984)编著的《海港体系与空间变化》两本著作当中。1980年代中后期以来,学者们着重对城市滨水区的再开发与港口一海岸带关系进行了研究。城市滨水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对“港口通用模型”加以发展,后者只关注港口逐渐远离城市核心区的趋势,前者则以港口和工业活动为导向或以商业、游憩等开发为导向。对位于城区内的一些不再适用于港口生产而遭到废弃的港区再开发给以重视,并揭示其对改变城市社会生活面貌的重大意义。1990年代以来,部分研究者开始将关注重点转移到了港口一海岸带的关系之上,与研究尺度较小的滨水区开发研究形成了对照。霍伊尔(Hoyle,1996)的《港口、沿海地带与区域变化》一书总结了这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近些年来,地理学者对海岸带管理的探讨不断深入,海岸带越来越被看作是沿海城市、海港和工业区融为一体的空间,同时,以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现已成为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础,从而将港口与城市、区域发展关系的研究推向了新的高度。
  国内理论界对港城关系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黄盛章(1982)较早地系统论述了我国近2000年来沿海港口城市的布局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罗正齐(1991)较全面地阐述了港口的形成与发展、港口类型及港口城市规划布局,并提出了我国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方向;郑弘毅(1991)结合一般城市发展的共性和港口城市发展的个性,首次系统阐述了港口城市规划问题;许继琴(1997)指出。港城关系演变大致可分为港城初始联系阶段、港城相互关联阶段、港城集聚效应阶段、城市自增长效应阶段4大阶段;李王鸣(2000)提出,在设计新的港城关系时除了考虑功能和空间方面的协调外,还应考虑环境和社会文化方面的协调;张萍等(2006)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构建了港城系统包含的5个子系统,并从总体上揭示了我国港口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客观趋势;罗萍(2006)指出了我国港城互动发展的多样性、不均衡性的主要特征以及过于追求港口发展规模、单纯着重港城互动的经济性等几个误区。近年来,随着港城互动发展理念的不断增强,国内学者纷纷结合个案,从定性或定量的角度,对我国沿海有关港口城市港城互动发展状况展开了广泛探讨。实践上,随着港口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乘数效应的认识逐步深刻,我国东部沿海港口城市在港口实施属地化管理后,纷纷提出并实施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港城互动发展现已成为沿海港口城市发展的共识。
  
  二、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地区港城互动发展的意义
  
  理论和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以港兴市,以市促港”已成为世界港口城市发展的共同战略。作为地处我国沿海中部的江苏沿海地区,区位优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但在港城互动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如沿海深水海港资源优势和临港产业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沿海的南通、盐城、连云港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还存在着城市规模小、首位度低、城市极化不显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心城市与海港之间的交通联系还不够畅通、产业联系还不够协调。这些问题如不尽快加以解决,必然会制约沿海“洼地”的快速崛起。因此,在江苏新一轮沿海开发已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形势下,以产业、基础设施建设等为纽带,统筹推进江苏沿海三市港城互动发展,加快培育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对于全面贯通我国东部沿海经济流、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中西部开发开放、加快苏北地区振兴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工业、城市集聚区是一种社会经济的空间集聚形态,利用这种集聚形态组织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建立城市经济区或都市经济圈。以工业、城市集聚区为主体构建都市圈,作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平台,是今后进一步改善我国社会经济空间结构、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以香港、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其中的长三角经济圈是当前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带动作用。今后,长三角地区能不能实现其经济的长期快速增长,并继续居于三大经济圈领先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由江、浙、沪所辖的长三角能否高水准的联动发展,构建起一体化的港口和城市战略群。江苏沿海地区地处长三角北翼,加快推进江苏沿海地区港城互动发展,有利于加速构建长三角北翼经济中心和航运组合枢纽。为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和整体实力提升提供战略支撑;有利于加速形成以上海为中心、宁波和南通为两翼的长三角沿海“一体两翼”发展新格局。从根本上改变长三角南强北弱的不均衡发展格局,全面提升长三角地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有利于提升江苏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力   江苏沿海地区依江傍海,外有大洋之广,内有腹地之袤,区位优势独特。在我国生产力国土构架中,沿海是南北主轴线,长江流域和新亚欧大陆桥是东西两条主轴线,与沿海地区相交,形成“3.14”型格局。在地理位置上,江苏沿海北、南两端的连云港和南通,正好处于我国沿海与沿桥以及沿海与沿江的两个结合部,是我国生产力国土布局中沿陇海线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以及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相联结的两个重要节点。从该地区出海可通达中国沿海和世界各港,由南通溯江而上可通苏、皖、赣、鄂、湘、川、渝及滇、黔、陕、豫等地,经连云港沿陇海兰新线向西则可横穿欧亚大陆腹地,直达荷兰鹿特丹港。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港口资源使得江苏沿海地区在实现我国东、中、西部协调发展和江苏区域经济共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港城互动的开发理念,联动推进江苏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建设和深水海港资源开发,支撑江苏沿海地区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经济增长极,有利于发挥以点带面效应,将江苏沿海洼地打造成辐射功能强大的沿海经济带,进而带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更上一个台阶;有利于大幅提升江苏沿海港口作为中西部地区重要出海门户的功能,使江苏沿海地区成为撬动中西部开发的重要支点,有利于增强江苏沿海地区梯度传递上海辐射、带动苏中苏北发展、实现长三角北向拓展的枢纽功能。
  
  三、江苏沿海的南通市港城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
  
  虽然江苏沿海三市地域相连、行政隶属关系相同,但由于三市在在港口和城市的资源条件、地理区位和开发水平上都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沿海三市在推进港城互动发展过程中,在致力于地区整体性港口、城市功能提升的同时,还应结合自身实际,努力寻求差异化的发展战略,在坚持错位发展中,实现共同繁荣。其中的南通市,随着2008年苏通大桥的正式通车和洋口、吕四海港的初步通航,其靠江、靠海、靠上海的良好区位优势全面凸显,再加上其在江苏沿海三市中的中心城市功能和港口运输功能相对较好(见表1),所以应本着打造成江苏沿海地区核心增长极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的战略定位,加速推进其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和深水海港资源开发的良性互动。
   (一)制定完善港城互动发展规划  “建港兴城,城以港兴;港为城用,港以城兴;港城相长,衰荣共济”是世界范围内沿海港口城市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港口与城市发展之间存在的互动共进关系,决定了港口城市发展中必须将港口和城市的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加以规划考虑。南通市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在大力提升江港能级的同时,强势推进深水海港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并依托江海港口优势带动城市经济和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所以,在城市发展规划中,南通市应以成为江苏沿海开发主力军和核心增长极的战略要求,坚持将港口规划纳入到城市总体规划中,使得港口建设能够很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同时,城市规划也要充分考虑好港口未来建设的需要,要从沿海中心城镇建设、港城交通设施完善等各方面做好前瞻性规划安排,从而为提高城市对深水海港建设的服务效率做好铺垫。
  
  (二)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联动发展
  现代化的港口城市离不开现代化的港口,港口以其强烈的外向性,发挥着强有力的资源集聚、扩散和辐射功能。城市是一国或地区经济走向现代化的关键,是工业化的依托和载体。城市化建设的速度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地区间产业转移的进程。而区域经济的发展,首要的应是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优势,首先表现在产业竞争优势上。以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为主要标志的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港口、产业和城市在互动发展过程中持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因此,要将南通建设成江苏沿海地区核心增长极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北翼重要组合强港,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深水海港开发建设为龙头,以中心城市功能提升为依托,以港城产业互动协调为核心,以交通等基础设施为支撑,统筹推进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的联动开发,并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着力将南通沿海地区打造成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沿海新型工业基地、重要的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区和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富足的宜居区。
  
  (三)进一步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改革开放是沿海地区港城互动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在新的起点上,南通在推进港城互动发展中应进一步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加快实现南通沿海地区区位、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首先,要在认清南通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沿海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港口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强江、海港口资源整合,使南通沿海港口尽快成长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有力的侧翼。其次,要从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长三角地区产业优化升级的大局出发,加快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动员经济发展的内源与外生推动力量,按照“大项目带动、集群式发展,园区式布局、节点式开发,特色化推进、保护中开发”的科学发展思路,高起点推进沿海产业带建设和滩涂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第三,要以通州撤市设区为契机,进一步破除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区划不合理的体制性障碍,加快推进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第四,要加快推进地区品牌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地区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其他文献
“玫瑰白糖伦教糕!”......  “虾肉馄饨面!”......  “五香茶叶蛋!”......  未到上海,却先听到了上海弄堂里的声音,虽然感性,但无庸置疑地可以带来人们各种各样情感或者神经上的震触。这样的声音,犹如这座城市特有的声线,让陌生于这座城市的人们遐想着、期待着,使驻留过这座城市的人们回味无穷。事实上,貌似平常的里弄叫卖声里,蕴含的却是这座城市的个性和记忆。  上海,在1990年代后的
期刊
过去:影响中国建筑设计格局的力量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中,阿特金斯是一家工程咨询公司,事实上,我们在建筑设计领域也具有很高的水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在顺应全球不同区域和多元文化的过程中,阿特金斯悉心设计了大量建筑作品。目前世界上100栋最高建筑中就有6栋是阿特金斯设计,其中不乏迪拜阿拉伯塔酒店和度拉巴林岛度假酒店这样的为世人熟知的经典之作。  1997年,阿特金斯进入中国。其在中国的建筑设
期刊
(一)“经历”Namba Park    Namba Park(难波公园1),一处位于大阪传统热闹商业区的现代建筑,并非传统意义的公园,其实是一个购物中心与办公楼的综合体。从远处看去,Namba Park是一个斜坡公园,从街道地平面上升至8层楼的高度,层层推进、绿树茵茵,仿佛是游离于城市之上的自然绿洲,与周围线形建筑的冷酷风格形成强烈对比,成为嘈杂背景下的一处生动、温馨的街景。  入口处,呈现在眼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从商业精神与城市演进的内在关系入手,深入地阐释了这一城市发展史上的永恒命题。既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指出了商业精神乃至商人阶层在现代城市形成中所起的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及其机理;也从驯服原始商业精神的角度,点明了怎样的商业精神才能对城市发展起到良性的作用。同时文章认为,一个完整的城市是由空间形态、文化准则与治理秩序三者构成的,这样的大城市观是我们制定有效的城市发展、规划政策的前提。  关
期刊
走近碧云虽已黄昏,但借着残阳极目远舒,可见宽阔的沥青马路、清晰的斑马线与路面标识,还有低密度的花园洋房。就在这际天极地的背景下,我开始探寻这个被称作“Green City”的高档国际社区的商业容貌。  沿着碧云路,南面是碧云花园二期,干净的白墙黑顶和摇曳在阳台栏杆上的鲜花,无不透露着国际社区端庄、高贵的气质;在其对面则是碧云社区商业中心,这里汇集了家乐福、欧贝德与碧云体育休闲中心等三大社区商业设施
期刊
张国言(Cheung Kwok Yin)先生:哈佛大学建筑设计硕士,美国建筑学会会员,深圳地王大厦设计师,在美国、香港及中国大陆有超过30年的服务经历,并于1999年加盟英国ATKINS顾问公司,现任ATKINS中国区董事、亚洲地区首席建筑设计师。  本文中“张”代表张国言先生,“视”代表本刊记者。    地标内涵——城市文脉的灵犀    视:您在30多年的从业经历中,创造了很多为人所熟知的“地标
期刊
编者按  本文作者在景观设计领域历练多年,在融汇丰富的实践经验后,提出“全局化景观思维”概念,旨在探索高品质景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  所谓全局化景观思维,是指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始终从项目的整体性出发,以全局性的眼光审视项目所在区域的定位、项目本身的定位以及项目中各个区域的定位和他们之间的联系性与整体性,从而摒弃局部的过度关注及图案化的填空游戏,确定景观设计的主题定位和设计手段。  全局化景观思维提
期刊
翟辉:博士,昆明理工大学教授,曾师从建筑大师、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见地工作室主持建筑师。曾主持的重要项目有:《滇西北传统民居的保护与更新》;《云南历史文化城镇形象设计研究》《丽江束河茶马古镇》、《茶马驿栈》。主要设计成果有:《99世博会观景塔》、《绍兴瓜渚湖及周边地区规划设计》、《峨山文化中心》、《中甸独客宗古城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等。    “既保护又发展”、“既文化又商业”虽然是个两难的命题,
期刊
摘要:本文从品牌是一种企业与顾客之间的心理契约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品牌的金字塔式三层结构并讨论了其对品牌培育的指导作用及其注意点。旨在对我国企业创建优势品牌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心理契约;品牌金字塔;品牌培育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0)01-40-03    一、前言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发展之路,从产品的供不应
期刊
摘要:客户忠诚可以划分成客户对公司的忠诚和客户对员工的忠诚,许多企业更多存在的是客户对员工的忠诚,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张,这种忠诚成为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怎样促进客户对公司的忠诚,避免客户对员工的忠诚?怎样把客户对员工的忠诚转化为客户对公司的忠诚?是我国企业面临的两个现实问题。本文在客户忠诚强度和忠诚方向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客户-员工忠诚、客户-公司忠诚形成和转化机制模型。  关键词:客户-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