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从口语向书面表达的转型期,应基于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小学低年级儿童想象活动占主导地位这一特征,向下深扎字、词、句等语言基本单位的训练,向上发展学生可贵的想象力,向外打开语言实际运用的通道,形成作文启蒙教学的整体建构,从而为三年级作文起步奠定根基。
【关键词】口语 书面语 语言转换 语言发展规律 作文启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基于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小学一、二年级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形成作文启蒙教学的整体建构,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从口语表达过渡到简单的书面语表达,从而为三年级起步作文奠定根基。
一、语言转换阶段:不得不直面的三种误解
小学一、二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转换阶段。在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时,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几乎都不存在任何障碍。而一旦进入学校,要用文字来表征口头语言,尤其谈到“写作文”时,就显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从三种误解中能略窥一斑。
1.误解一:“作文不用早学,以后再说。”
提起作文,很多人认为这要等到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在学生刚刚踏入小学,大字不识几个的一、二年级,谈学作文太早。殊不知,这一误解让很多学生错过了学习作文的“黄金期”。
2.误解二:“作文不用多学,天赋注定。”
有人认为,能不能学好作文,主要靠天赋。有的人生来情感丰富,善于言辞,自然能写一手好文章;有的人生来性格沉闷,不善言辞,自然不会写文章。不可否认,作文作为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与个人的性格秉性等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的学习却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3.误解三:“作文不用苦学,套点范文。”
尽管作文命题范围广,也仅仅是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说理抒情等几类。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写记事类作文为主。出于功利,有的教师及家长喜欢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到考试时略微改头换面,套用现成,以大篇幅的好词佳句博个高分。这样的做法,极易让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目的产生误解,无法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良好动机。
因此,要抓住小学生刚入学,处于口语向书面语转换的阶段,通过一、二年级两年作文启蒙教学,促进口头语言这一“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文字这一“外界因素”的过程发生。
二、夯实基础,语言发展的“根”要向下深扎
1.扎根第一层:训练要实,但不僵化
作文启蒙教学,从何入手?一直以来,这是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启蒙阶段无需严格要求,兴趣第一,想怎么说,怎么写都不应限制,以免抑制学生兴趣。但是,根据“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在作文启蒙阶段,必须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以一年级下学期“写一句话”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句子写得通顺,语气连贯,即句子成分指代明确、句子结构完整、句子中词语搭配得当;其次要设计序列化的教学步骤,如学生最低限度应该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三种单句的句型,最少掌握连续、并列、因果等句群结构。教师不应明说这些语法知识,但却应该自己心中有数。
当然,对字、词、句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就是理解概念性的知识,而是应该用知识来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重视在运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就目前而言,在语言基本单位字、词、句的训练中,我们不是研究得过多了,相反是远远不够的。在训练上,我们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重科学,讲策略。
2.扎根第二层:积极模仿,但不固化
在儿童语言学习中,模仿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学生学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
(1)仿其文——习优美词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美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诵读、仿写,习得文本妙词佳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2)仿其格——习框架结构
像建筑师造房子,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至为重要。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谈谋篇布局尚早,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句式、结构来初步感受。
(3)仿其法——习写作方法
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传情达意,我们会使用一些写作技巧。虽然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时不便明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词语是拟声词等等,但是有意地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说话、练笔,不失为一种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3. 扎根第三层:由仿到创,形式优化
在作文启蒙阶段,如果一味地进行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千篇一律地模仿写作,会让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会对学生作文训练起到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习范文进行仿写的基础上,还要训练学生的独创思维,鼓励其进行自创。
(1)补一补
根据表达的需要,课文的语言有时会有意留下空白供读者品味。这些空白处正是进行随文写话的训练点。
苏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能进行补白的练习有很多:《青蛙看海》中登上山顶的青蛙会自豪地说什么;《蜗牛的奖杯》中背上重重壳儿的蜗牛会后悔地说什么……
(2)续一续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儿童诗,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爱好,进行续编故事的训练。如学完《狼和小羊》一课,让学生续编故事……
对文本的续编能让学生再次融入课文情境,挖掘、发现教材中有用的材料,为写话提供线索和素材,一定程度上降低写话的难度。
(3)编一编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过:“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自编故事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他们在创新的思维过程中又向神秘的写作跨近了一步。
教材中的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用来改编。如学完《狐假虎威》后,引导学生以《狐狸和老虎又相遇了》为题续编故事……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阶段,也是作文启蒙教学的关键时期。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有效、整体建构的序列化研究,必能使作文启蒙教学取得实效,从而为三年级起步作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耿会芳.遵循认知规律 提高引导水平.读与写(上,下旬),2014(12)
【2】顾正文.鼓励自由表达 注重语文基础—探索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策略.小学作文辅导,2012(10)
【关键词】口语 书面语 语言转换 语言发展规律 作文启蒙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基于语言发展规律,抓住小学一、二年级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形成作文启蒙教学的整体建构,能让学生较为顺利地从口语表达过渡到简单的书面语表达,从而为三年级起步作文奠定根基。
一、语言转换阶段:不得不直面的三种误解
小学一、二年级是儿童语言发展的转换阶段。在运用口头语言交流时,绝大多数的学龄前儿童几乎都不存在任何障碍。而一旦进入学校,要用文字来表征口头语言,尤其谈到“写作文”时,就显得困难重重。究其原因,从三种误解中能略窥一斑。
1.误解一:“作文不用早学,以后再说。”
提起作文,很多人认为这要等到小学三年级才开始学。在学生刚刚踏入小学,大字不识几个的一、二年级,谈学作文太早。殊不知,这一误解让很多学生错过了学习作文的“黄金期”。
2.误解二:“作文不用多学,天赋注定。”
有人认为,能不能学好作文,主要靠天赋。有的人生来情感丰富,善于言辞,自然能写一手好文章;有的人生来性格沉闷,不善言辞,自然不会写文章。不可否认,作文作为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与个人的性格秉性等先天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后天的学习却是起到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
3.误解三:“作文不用苦学,套点范文。”
尽管作文命题范围广,也仅仅是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说理抒情等几类。在小学阶段,主要以写记事类作文为主。出于功利,有的教师及家长喜欢让学生抄范文,背范文,到考试时略微改头换面,套用现成,以大篇幅的好词佳句博个高分。这样的做法,极易让学生对作文学习的目的产生误解,无法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良好动机。
因此,要抓住小学生刚入学,处于口语向书面语转换的阶段,通过一、二年级两年作文启蒙教学,促进口头语言这一“已经形成的认知结构”去“同化”文字这一“外界因素”的过程发生。
二、夯实基础,语言发展的“根”要向下深扎
1.扎根第一层:训练要实,但不僵化
作文启蒙教学,从何入手?一直以来,这是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有的专家认为,启蒙阶段无需严格要求,兴趣第一,想怎么说,怎么写都不应限制,以免抑制学生兴趣。但是,根据“从动机走向目的”的心理学规律,在作文启蒙阶段,必须切实抓好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
以一年级下学期“写一句话”的教学内容为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把句子写得通顺,语气连贯,即句子成分指代明确、句子结构完整、句子中词语搭配得当;其次要设计序列化的教学步骤,如学生最低限度应该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三种单句的句型,最少掌握连续、并列、因果等句群结构。教师不应明说这些语法知识,但却应该自己心中有数。
当然,对字、词、句等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并不意味着语法教学就是理解概念性的知识,而是应该用知识来指导学生正确规范地运用语言,重视在运用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技能。就目前而言,在语言基本单位字、词、句的训练中,我们不是研究得过多了,相反是远远不够的。在训练上,我们要遵循语言发展规律,重科学,讲策略。
2.扎根第二层:积极模仿,但不固化
在儿童语言学习中,模仿起着重要作用。大量的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儿童主要靠模仿来丰富语言。学生学语言的过程就是语言模因复制、传播的过程。
(1)仿其文——习优美词句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大量的美文,教师要鼓励学生诵读、仿写,习得文本妙词佳句,内化为自身的语言。
(2)仿其格——习框架结构
像建筑师造房子,一篇文章的谋篇布局至为重要。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谈谋篇布局尚早,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模仿范文的句式、结构来初步感受。
(3)仿其法——习写作方法
为了使文章更加生动,传情达意,我们会使用一些写作技巧。虽然我们在低年级阅读教学时不便明说: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个词语是拟声词等等,但是有意地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来说话、练笔,不失为一种丰富语言积累的有效方法。
3. 扎根第三层:由仿到创,形式优化
在作文启蒙阶段,如果一味地进行字词句的基本训练,千篇一律地模仿写作,会让学生失去习作的兴趣,会对学生作文训练起到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在着眼于引导学生学习范文进行仿写的基础上,还要训练学生的独创思维,鼓励其进行自创。
(1)补一补
根据表达的需要,课文的语言有时会有意留下空白供读者品味。这些空白处正是进行随文写话的训练点。
苏教版小学一、二年级语文教材中能进行补白的练习有很多:《青蛙看海》中登上山顶的青蛙会自豪地说什么;《蜗牛的奖杯》中背上重重壳儿的蜗牛会后悔地说什么……
(2)续一续
教材中有许多生动有趣的童话、寓言、儿童诗,学生喜闻乐见。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爱好,进行续编故事的训练。如学完《狼和小羊》一课,让学生续编故事……
对文本的续编能让学生再次融入课文情境,挖掘、发现教材中有用的材料,为写话提供线索和素材,一定程度上降低写话的难度。
(3)编一编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过:“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自编故事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大的创造空间,他们在创新的思维过程中又向神秘的写作跨近了一步。
教材中的寓言童话故事也可以用来改编。如学完《狐假虎威》后,引导学生以《狐狸和老虎又相遇了》为题续编故事……
小学一、二年级是学生从口语到书面语的转换阶段,也是作文启蒙教学的关键时期。遵循儿童语言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有效、整体建构的序列化研究,必能使作文启蒙教学取得实效,从而为三年级起步作文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耿会芳.遵循认知规律 提高引导水平.读与写(上,下旬),2014(12)
【2】顾正文.鼓励自由表达 注重语文基础—探索小学作文有效教学策略.小学作文辅导,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