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的歌者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dx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傻瓜吉姆佩尔是美籍犹太作家艾·辛格笔下的一个著名的人物形象。他因为“傻”而出名,因此经常受到周围人的捉弄。事实上,吉姆佩尔只是为了生存假装傻而已。作者通过描绘这一形象反映了受压迫颇深的犹太人的艰难处境,从而使读者对吉姆佩尔和他被压迫的民族深感同情。
  关键词: 《傻瓜吉姆佩尔》 吉姆佩尔 民族精神
  
  一、引言
  
  《傻瓜吉姆佩尔》是美籍犹太裔作家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的一篇非常著名的短篇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个犹太小人物的形象。文中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宁愿做一世“傻瓜”也不愿做恶一时的傻瓜——吉姆佩尔的故事。辛格笔下的傻瓜吉姆佩尔虽然经受着各种不公平的待遇,忍耐着所有人对他的欺骗,却仍然坚持对上帝的信仰,怀有一颗别样的仁恕之心。从傻瓜吉姆佩尔的身上,我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他的民族所遭受的不幸的悲悯之心,以及在遭受重重打击之后的坚定信念。
  纵观历史,犹太民族一次又一次被迫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至今也没有自己的故乡;而发生在二战时期的那场大屠杀更是让犹太人经历了丧家丧亲的噩梦。也许历史上的哪一个民族都没有过像犹太民族这样惨痛的经历,而这种经历使犹太人形成了坚强和永不屈服于命运的性格。他们既害怕人们对他们的仇恨情绪,又害怕自己会在恐惧中被同化。所以他们始终坚持在犹太人聚居区共同居住,建立起犹太教堂,听从拉比的教诲,坚守着自己独特的宗教和生活方式。
  在多次逃亡的经历中,犹太人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他们称自己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这些记忆不仅仅有民族的伟业和荣光,还有苦难﹑离散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并警示了后人。这种独特的民族意识使犹太民族能够在经历了那么多的磨难之后仍然屹立于世界。
  作为犹太文化的一部分,犹太小说是反映犹太人生存境遇的一面镜子。面对古老传统和现代文明的冲突,犹太裔作家用他们的笔描绘出了犹太民族的艰难处境,给世界文坛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给辛格的颁奖词中说,他的作品表达了人类共通的东西,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普遍处境。
  辛格从小就接受了犹太式的教育。他对犹太家庭,尤其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犹太人的生活方式极为熟悉。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经常是那些生活在美国、波兰底层社会的讲意第绪语的犹太小人物。犹太人的性格特点和生存方式在辛格的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且给辛格的创作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二、人物性格分析
  
  在《傻瓜吉姆佩尔》中,吉姆佩尔是人们眼中的傻瓜。“我是傻瓜吉姆佩尔。不过,我并不认为自己就是个傻瓜,相反,我倒觉得自己应该是个聪明人。可十里八村的人都把我叫做傻瓜。还是个学生的时候,人们就给我起了这么个绰号。算起来我一共有七个绰号:低能儿、蠢驴、亚麻头、呆子、苦人儿、笨蛋和傻瓜。最后这个绰号就永远成了我的名字”。所有的人都随意捉弄、羞辱吉姆佩尔,人人都想在他那里占到便宜。他们骗吉姆佩尔娶了一个名声十分糟糕的离过婚的寡妇。婚后她生了六个孩子——却没有一个是吉姆佩尔的;每晚他都被妻子赶到面包房去睡觉,偶尔回去了一次却发现妻子旁边躺了一个男人——但不是他。面对种种羞辱,他却并不在乎,“我认识到我又在受人愚弄了。但话说回来,这样我又损失了什么呢”。“既然做了这么个人,又能有什么法子呢?上帝给了我这双肩膀,同时也给了我如此深重的负担”。虽然邻居和妻子的所作所为使吉姆佩尔受尽了屈辱,但他仍然选择了宽恕和原谅:“我还是决心永远相信别人对我讲的话。即使不相信,又会给我带来什么好处呢。今天你不相信你老婆,明天你就会不相信上帝。”傻瓜和智者的区别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从吉姆佩尔的话里我们能很清晰地分辨出谁才是傻瓜,谁又是智者。那些自以为聪明,处处占便宜的人在吉姆佩尔的眼中才是傻瓜,而他的妻子,一生都在欺骗他,使他名声扫地,在她临死的时候吉姆佩尔却说她是他最忠诚的妻子,认为妻子的一生就是因为欺骗他而有意义。
  在无数次被欺骗捉弄之后,吉姆佩尔在恶魔的引诱下决定报复伤害他的人。而就在他决定采取行动的时候却梦见了那个一直欺骗他的人——他的妻子。也许在他的内心深处,妻子的不忠带给他的伤害比那些邻居给他的伤害要大得多,他终于喊出了他的心里话:“这一切全都怪你。”妻子却回答:“你这傻瓜!只是因为我骗人作假,难道一切就成了假的吗?其实我没有骗到任何人,只不过骗了我自己。我为此付出了一切。”可见在吉姆佩尔的潜意识里,他不愿意报复那些伤害过他的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妻子的出现只不过是吉姆佩尔经历内心挣扎后为自己找到的出路。最终,在上帝与恶魔的较量中,他还是选择了听从上帝的指引,放弃自己的复仇。
  在犹太人的生活中,上帝是他们所有行为的指导者。在他们的眼中,上帝的启示是至高无上的。他们相信所有的善行都会在死后得到上帝的奖赏,而拉比就是上帝在这个世界的代言人。所以每当吉姆佩尔有烦恼时,他都会到拉比那里寻求帮助。拉比告诉他:“圣书里说,一生为傻强于一时做恶。你不是傻瓜,他们才是傻瓜。使邻人蒙受羞辱,他自己将失去天堂。”这句话也可以说是吉姆佩尔的人生信条。被人当作傻瓜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损失,可要是因为别人说自己傻就去实施报复才是真的傻。
  在选择了放弃报复之后,吉姆佩尔离开了给过自己很多伤害的故乡,对世事越发有了自己的见解,“我听到了许许多多的谎言和虚假之事。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明白世界上其实并没有什么谎言。现实之中没有真正发生过的事只有晚上在梦里才能遇见。这个人遇不到的事,那个人就会遇到;今天遇不到的事,明天就会遇到;明年遇不到的事情,再过一百年就会遇到。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小说的结尾具有典型的宗教主义色彩。吉姆佩尔在将死之时常常梦到妻子。虽然过去她是个善于撒谎的人,可是现在因为受到上帝的教导和感化,她“容光焕发,一双眼睛像圣徒的眼睛一样熠熠闪光。她能回答我所有的疑问,并且结果都是对的”。“我哭着求她说:‘让我和你在一起吧。’她就安慰我,告诉我要有耐心。这日子也不会太远了”。“时间一到,我会高高兴兴地动身。那里的一切都将会是真的;那里没有纠纷,没有嘲弄,没有欺骗。赞美上帝:在那里,连吉姆佩尔也不会受到欺骗”。吉姆佩尔的一生可谓伤痕累累,虽然他从不埋怨,始终坚信上帝(Savior)会是他最终的救赎。如《圣经》中所说,虔诚的信徒在苦难中是没有埋怨的,相信苦难发生总有其美旨的。表面上看似失败,其实是一种得胜。作者在小说中对吉姆佩尔及他所代表的民族深表同情。吉姆佩尔的一生可以说就是犹太民族的缩影:一生流离不定,受尽伤痛折磨,却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而这一切忍耐都是为了能够生存和复兴。作者借吉姆佩尔之口嘲笑那些鄙视、取乐于甚至妄图消灭犹太民族的人。
  
  三、结语
  
  如他身后所代表的民族一样,作为犹太人,吉姆佩尔显示了他对上帝的绝对的服从,以及在痛苦面前隐忍和克制的精神。在经历了重重浩劫之后,犹太人始终没有怨天尤人,屈服于命运;对于那些给了他们屈辱和磨难的人,他们也选择了宽容而不是仇恨。据说,仅有两个民族使用“愿你平安”来作为问候语的——犹太民族就是其中之一。试问哪一个民族能有这样的胸怀和大度。
  辛格被称为是“最会讲故事的作家”。如他的名字所示(Singer,意为“歌者”),他是一个真正的犹太人灵魂的歌者。他说他写那么多犹太人的故事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是说意第绪语的犹太人,而是对他们的爱、背叛、希望和失望感兴趣。他为犹太民族所写的“歌”不完全是对他的民族的同情,更是对犹太精神的颂扬。他曾经说:“事实上肉体和痛苦是同义词。如果选择了邪恶而得不到惩罚,选择了正义而得不到酬报,那怎么可能还有什么自由选择呢?在所有这一切苦难的后面,是上帝无限的仁慈。”撇开他的叙事中浓浓的民族情结和宗教氛围,他在《傻瓜吉姆佩尔》中使用的“黑色幽默”让我们在落泪的同时,也对他所代表的民族深感同情且满怀希望。
  
  参考文献:
  [1][日]手岛佑郎.犹太人为什么优秀.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傅晓微.上帝是谁:辛格创作及其对中国文坛的影响.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对设计美学教学方法的研究,选用五个教学训练题目将设计美学的一些原理、法则和设计风格等知识融会其中,形成“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全面、深刻感受设计美学丰富的内涵和运用于设计实践的重要性,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关键词: 《设计美学》 教学方法 “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一、前言  大学培养的人才应具有三种能力:非凡的自学能力;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抉择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高职高专作为我国大学教育的主体,担任着培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任务,既要培养学生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又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文章从高职高专的教学实际出发,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从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作用角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高职高专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教学实效性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关
期刊
摘 要: 对杭州市农民工语言使用状况的调查表明,由于社会环境和交际对象的变化,城市农民工大多实现了语言转型,由单语人或潜在的双语人转变为现实的双语者,部分甚至是多语者,表现出高度一致的语言行为变化和主流化的语言认同态度,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语言接触与语言认同有四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 农民工 语言接触 语言行为 语言认同    一、前言  农民工是伴随我国社会城市化进程而出现的一个数量庞大、不
期刊
摘 要: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中级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状况,所以,中职学校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语文实践能力 兴趣 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虽说语文教学教无定法,但也要讲法,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要围绕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一目标。对于中职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情态系统与模糊语言学的理论为依据,采取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一文。同时,对其情态的模糊性作了进一步探析。  关键词: 情态 模糊性 情态动词 “Big Myths about Copyright”    1.引言  情态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说话人对一个状态的认知上、情感上和意愿上的态度。情态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语法范
期刊
摘 要: 作者首先就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材与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多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引用自己在教学中遇到过的众多个案详细地介绍和论证了“运用‘评改’策略,优化作文教学”的实施步骤和具体策略。  关键词: 作文教学 “评分”策略 具体运用 反思    作文是一种集生活阅历、品德修养、认识能力、创造才华、语言表达于一体的综合活动,是检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形式。因此作文教学既是整
期刊
摘 要: 世界图景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总和,是一个世界观的基础。语言是世界图景主要的表达手段,语言世界图景是指该语言民族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在语言中的集中体现。了解Иван隐含的语言世界图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熟悉俄罗斯语言和文化。  关键词: 世界图景 语言世界图景 Иван    一、世界图景    世界图景(картина мира)作为一个专门术语,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物理学研究领域,德国
期刊
摘 要: 研究诗词要从景观意象入手,意象作为诗词意境的构成单位,在文学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意象是主观情意与客观物象结合的产物,表现在内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反映在外则为具体的客观物象。本文试图从景观意象的几种代表性建构类型上加以探讨,并对其深层意义进行概要分析,揭示其所反映的人生意蕴和内涵。  关键词: 唐宋诗词 景观意象 人生意蕴    中国是诗词的国度,唐宋两朝在中国诗词的历史上拥有无可比拟的辉
期刊
摘 要: 《传习录中·答陆原静书》集中体现了王阳明良知学说,主要包括:良知的基本内涵——良知是心之本体;良知具有即体即用、整体性、知善知恶三个特点;恢复良知本体要依靠“此心存乎天理,而无一毫人欲之私”的作圣之功;心之本体——良知本身不动,但心落实到现实中的“照心”和“妄心”则有动静之分——“照心非动,妄心动也”。  关键词: 《答陆原静书》 良知 作圣之功 动静    《答陆原静书》是《传习录·中
期刊
摘 要: 本文从文化批评的角度进入《心灵史》的文本,注重分析揭示作者张承志本人的情感世界和文本内潜藏的哲理性,讨论了《心灵史》所昭示的那种情感和信仰的皈依方式与方向所面临的尴尬困境,并兼论其深意的挖掘对现世的提醒与启发。  关键词: 张承志 《心灵史》 家园 异乡人 否定    文学作为艺术的一种,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可称之为艺术文化。不同作家的不同文化取向或文化理想主要决定着文学作品负载不同的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