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抗凝物二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ww0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加深对狼疮抗凝物所致凝血异常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狼疮抗凝物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指标、诊治经过及转归,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和讨论。

结果

例1,女,31岁,因月经量多4年入院;PT、APTT延长,血浆蝰蛇毒时间(dRVVT)筛选试验(LA1) 195.5 s,确诊试验(LA2) 57.4 s, LA1/LA2=3.4,抗心磷脂抗体IgG阳性,凝血因子Ⅱ、Ⅷ、Ⅸ、Ⅺ、Ⅻ活性下降(经稀释后均恢复正常),抗核抗体1∶1 000阳性(均质型核仁型),抗双链DNA阳性;诊断:凝血功能异常(狼疮抗凝物),结缔组织病;予以糖皮质激素、白芍总苷及对症治疗,凝血功能恢复。例2,女,59岁,因齿龈出血、血尿1个月入院;dRVVT试验LA1/LA2=2.0,凝血因子Ⅱ活性13%,凝血因子Ⅶ、Ⅷ、Ⅸ、Ⅺ、Ⅻ活性均下降(稀释后凝血因子Ⅱ活性8%,其他凝血因子活性恢复正常);抗核抗体1∶1 000阳性(胞质颗粒型),ENA抗体谱均阴性;诊断: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应用甲泼尼龙40 mg/d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并间断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出血症状改善,凝血因子Ⅱ活性仍低于正常,仍有关节血肿反复发作。

结论

狼疮抗凝物所致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诊断依赖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治疗包括控制出血和治疗原发病。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HBV/HCV重叠感染者和HCV感染者的疗效及病毒学应答情况。方法HBV/HCV重叠感染者16例,HCV感染者32例。比较Peg IFNα-2a联合RBV治疗后,两组疗效及病毒学应答率、生物化学应答率。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期刊
期刊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EBV感染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31日单中心736例行allo-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EBV血症、临床诊断的EBV相关疾病(EBV病)及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736例患者中男302例,女434例,中位年龄31(2~62)岁,其中181例患者发生EBV感染,总
期刊
目的评估由高三尖杉酯碱(HHT)、阿糖胞苷(Ara-C)与阿柔比星(Acla)组成的HAA方案作为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挽救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复发难治性AML患者采用HAA作为诱导化疗方案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统计完全缓解(CR)率,用Kaplan-Meier法分析3年总生存(OS)和无复发生存(RFS)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亚组间比较。结果64例患者总C
期刊
目的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成人初治重症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48例初治重症ITP患者,男26例,女22例,中位年龄45(20~69)岁,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给予大剂量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rhTPO(15 000 U/d×14 d)方案及大剂量地塞米松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
目的评价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或去甲氧柔红霉素(HAD/HAI)方案诱导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长期疗效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观察HAD/HAI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初治143例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总生存(OS)及无复发生存(RFS)率,分析WHO 2008标准诊断分型、遗传学预后分组及初始WBC等因素对患者OS、RFS率的影响,评估中剂量阿糖胞苷(MD-Ara-C)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ABL激酶区突变患者的临床、分子遗传学特征和生存情况,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突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8月检出ABL激酶区突变Ph+ ALL患者初诊阶段的临床、分子遗传学特征及突变分布、预后,并比较allo-HSCT联合不同类型TKI的疗效。结果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