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设计中的绿色植物保护技术应用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angming9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植物保护的任务也将越来越繁重和艰巨,维护生态平衡、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生物间的协调共存是植树造林、园林绿化的根本宗旨。在园林绿化系列工作中,园林设计决定着植物配置、植物种群结构等事项,这些对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都有直接关系。因而,在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园林植保因素。种植设计是源头,要把植保因素放在设计的重要位置,以防患于未然。不科学的设计,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病虫滋生严重。在不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中,往往会造成园林生态失衡、苗木生长失调及病虫害发生严重。科学合理的园林设计,应从城市园林生态系统总体出发,依据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发展的环境要求,抓住影响植物病虫害消长的主要生态因子,营造有利于园林植物和病虫害天敌、不利于病虫害孽生繁衍的生态条件,提高园林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保护问题分析技术应用
  1、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绿化格局的调整改变了原有有害生物的结构
   园林植物是城市建筑物、道路之间互相联系并使之成为一体的纽带。国外园林风格不断传入我国,植物配置和种植方式更加多变,如疏林草地、规则绿化等,打破了我国传统园林格局。园林植物种类、数量以及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改变了城市中原有有害生物的种类、结构和危害。如今,蛀干害虫和生态性植干病害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主要病虫害。
  1.2、绿化植物的不合理配置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先决条件
   害虫与寄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协同进化关系,可以说植物一栽下去就决定了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不合理的种植结构是病虫害严重发生的源头。
  1.3、园林植物检疫环节薄弱,外来病虫猖獗
   随着国际间植物交流的频繁,侵入型害虫不断传入我国,而我们当地天敌尚不能马上跟踪适应,这些自然控制因素的丧失使侵入型害虫比我国本地害虫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1.4、城市生态恶化为病虫害的发生开启了方便之门
   城市环境是由人工建造起来的特殊生态系统,地上部分往往是空气污染严重、光照条件不佳、人为破坏频发;地下部分往往是土壤坚实、透气性差、土质低劣、缺肥少水、生长空间狭窄,这些直接导致了有害生物的大发生。当某种生态因子达到灾变程度,养护管理又长期相当不力时,生态平衡将被打破,园林植物病虫害就暴发成灾,发展成为自然生物灾害。
  1.5、气候异常促使城市园林病虫害大发生
   在城市恶劣的生态环境下,园林植物生长势极弱,这时气候方面的因素则变成决定性影响因子。
  2、在进行园林设计绿化时,应采取以下技术
  2.1、大力推广应用本土化树种
   植物材料的选择应以植物区系分布规律为理论基础,以本土树种为重点,以适应城市生态环境,如抗干旱,耗水少,耐瘠薄和土实,抗污染,抗冻害,抗病虫,耐粗放管理等7个方面为树种选择的首要标准。城市园林是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高度干扰,在选择植物种类时,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本土树种的应用。所谓本土树种,是指原产于当地或通过长期驯化的树种,证明其已非常适合当地环境条件。本土树种是长期演变中形成的地域性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搞逆性,搞旱、抗寒、抗热、抗病虫害、抗污染,管理粗放,养护成本较低,同时,本土树种还具有丰富的林相和季相变化,可以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景观。
   因此,部分城市在绿化过程中,忽视甚至避而不用本土树种,转而追求一些不适应当地环境的外来树种,且不加论证盲目引种,虽然在园林景观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新引进的植物往往不适应环境变化,表现出生长不良,对病虫害抗性较弱等性状,给养护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有时还会传入一些检疫性病虫害,在引种地暴发流行,如松材线虫病,美洲斑潜蝇、美国白蛾等,都是随着外来引种植物传入,给我国造成重大损失。
  2.2增加园林内植物的品种,更好的体现物种的多样性
   根据生态学上“种类多样性导致群落稳定性”原理,要使城市园林生态稳定、协调发展,提高对病虫害的自我调控能力,维持城市的生态平衡,就必须丰富植物品种,体现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避免有害生物的入侵。只有多类物种才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也只有多样性的物种,才能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
   园林设计配置植物时应尽量多选用一些植物种类,同时要兼顾各种植物品种类型,如增加地被植物种类,增加开花灌木等蜜源植物种类和数量,这些植物会给病虫害天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能充分发挥生态调控作用,从而防止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将园林模拟成自然生态群落,还应充分考虑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的生态交互性,兼顾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尽量减少以人的暂时需求为中心,片面种植物单一植物的现象,尽力避免因植物搭配不当而破坏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让各种类型的植物,各展风姿,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实践证明:只有物种多样性才有生态稳定性,只有植物生态系统稳定,才能对病虫害有较强的抵抗力。一些城市大批量单一种植杨树、国槐,杨树舟蛾类食叶害虫和槐树天牛类蛀干害虫危害就比较严重。
  2.3建立复层植物群落结构
   建立丰富的复层植物群落结构有助于生物多样性的实现。单一的草坪与乔木、灌木、复层群落结构不仅种类有差异,而且在生态效益上也有着显著的差异。草坪在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消噪吸尘等方面远不及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并且大量消耗城市水资源、养护管理费用很大。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能够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产出比草坪高数倍乃至数十倍的生态经济效益。乔木能改善群落内部环境,为中、下层植物的生长创造较好的小生态环境;小乔木或者大灌木等中层树可以充当低层屏障,既可挡风,又能增添视觉景观;下层灌木或地被可以丰富林下景致,保持水土,弥补地形不足。同时复层结构群落能形成多样的小生态环境,为动物、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配置的群落应可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小兽类,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
   群落组合不是简单的乔、灌、藤本、地被的组合,应从自然界或城市原有且较稳定的植物群落中去寻找健康、稳定的组合,再结合生态学和园林美学原理,建立适合城市生态系统的人工植物那种落。同时根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要因地制宜,乔、灌、藤、草、花并重,在空间上高低错落,在结构上协调有序,建立丰富多彩、层相繁杂的植物景观群落。这对病虫害的孽生蔓延与传播扩散有着机械阻隔作用,同时还有利于鸟类、蜘蛛等天敌动物及其他有益生物的生存繁衍,因此對植物病虫害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如果仅注重观赏和休闲需要,热衷于栽培整齐划一的植物,植物种类、年龄、层级趋向一致,极易出现水土流失、地力衰退等生态恶果,也容易发生火灾和病虫害问题。大面积栽植冷季型禾本类草坪,会诱使一些农田迁飞性害虫如蝗虫等经常大量地进入城市草坪。
  2.4、加强养护管理,减少有害生物的发生
   加强养护管理就是人为地调整适合目的植物生长,而不适合有害生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使目的植物能健康、茁壮地生长,有害生物很难侵入,也不能大量繁殖,对目的植物构成威胁。从根本上解决植物衰退病这一难题。
  2.5、从规划设计着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
   从尊重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出发进行园林规划设计,遵循生物共生、循环、竞争的原则,以乔木为主,实行乔、灌、藤、花、草多种植物合理混配的林荫型绿化,造成一个和谐、有序、稳定的园林植物群落,形成一个多品种、多层次、互促共存、遮阴效果好的复层种植结构。北方冬季景观随季节的更替而发生变化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大可不必一味追求完美的绿色,去与自然规律进行无谓的抗争。
  2.6、应用最新科研成果,保护环境,使有害生物的控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在城市园林植物保护中,应该把促进植物体内、体表以及周围环境中有益生物增长、调整生态和微生态环境这样一种生态防治手段纳入到控制园林植物中有害生物的措施中去,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廉价、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3、结束语
  生态园林的植物配置,离不开生态学和美学,园林本身就是一门交叉的学科,涉及许多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因此,园林要与农业、林业、水产养殖等行业,互相依存、共同发展。生态园林不能是绿色植物的堆积,不能是简单的返朴归真,而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的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我们还要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园林的精髓,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的艺术手法,把生态学理论与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创造一个生态协调稳定、景观优美的游憩地,极大地改善、丰富、调节人们的精神生活。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提出了现代住宅设计要求跟进时代的步伐,在高速发展的科技下应当树立新型的设计理念,还要具有超前的设计概念,不至于短期的过时淘汰。住宅设计还应当具有艺术的观赏性和以人为本的实用性,力求创造完美和时尚的都市建筑。  关键词: 超前性;外立面设计;功能分区  0引言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之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廳,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
期刊
摘要:在建筑设计中设计师要重视结构的地位,正确了解各种结构形式的基本力学特点以及材料对结构的影响等一些重要的结构概念,设计作品时灵活地运用结构概念,使设计更加完善合理。  关键词:建筑设计基本受力结构设计  一、建筑设计中结构概念的地位  结构是建筑物的基本受力骨架,无论工业建筑、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或某些特种建筑物的结构,都必须承受结构自重、外部荷载作用(活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地震作用等)、变形
期刊
摘 要:建筑结构设计是个系统的,全面的工作。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作为设计人员,要掌握结构设计的过程,保证设计结构的安全,还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本文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进行结构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进行阐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过程注意事项   1前言:  结构设计简而言之就是用结构语言来表达建筑师及其它专业工程师所要表达的东西。用基础,墙,柱
期刊
摘要: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今后住户的装修、日常使用与维护将产生重要影响。现结合本人在住宅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经验与体会,谈谈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些特点。  关键词:住宅建筑 给排水设计 水表 管道敷设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住宅条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条件的改善不单表现在面积的扩大,更重要的是功能的转变。要实现这种功能的转变,在一
期刊
摘要: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景观审美要求也不断提高。城市道路的景观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又能符合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同时还能体现城市的特色,这成为了人们关注的新课题。本文以生态园6号路为例,阐述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及道路景观设计的策略思路。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  1工程概况  生态园6号路位于石排西部,生态园石排片区以
期刊
摘要:结合碳纤维布加固PC空心板的受力特点及破坏模式,以非线性有限元理论为基础,对碳纤维布加固PC空心板受力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不同碳纤维布粘贴方式对空心板受力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碳纤维布加固;非线性有限元方法  1 概 述  碳纤维布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加固工程的一种新型材料。与传统加固方法相比,碳纤维布加固技术具有[1]:①高强高效;②耐腐蚀性能及耐久性;③加固构件自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的发展趋势,重点探讨了梁式转换层结构设计的要点,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 梁式转换层 结构设计  1.转换层结构的概括  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建筑物的功能不再单一,如公寓、旅馆、办公楼等均在建筑物下部设置商店、银行、公共大厅、会议中心、停车场等需要较大跨度的公共空间。建筑物功能的改变要求建筑结构形式的改变,而上、下结构形式的变化,就需要一个转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作者的施工经验,介绍了目前混凝土结构工程加固施工中所遇到的加固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并对如何进行方案优选提出一些看法。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优选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在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加固方案。  一、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发现建设地铁交通的必要性。它与城市经济和规划建设有着相辅相承的关系。但地铁交通一直以来是属于隧道结构及交通专业领域研究的问题,建筑设计经常处于边缘地带,探索地铁交通设计中的建筑设计,对建筑师在新时期的创作,更有预见作用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论述了杭州地铁1号线城站站的总平面、防火设计。  关键词:杭州地铁建筑设计防火设计  1工程概况  1.1 车站站位  根据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智能建筑概念的分析,建筑设计与智能建筑的关系的探讨,阐述智能建筑工程不是单指建筑电气智能化系统工程,还应涉及相关专业和领域。智能建筑与建筑设计是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的。  关键词:智能建筑;标准;设计;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我国目前公认的定义为:“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