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原电池教学活动中,由于电子看不到、摸不着,令学生感觉深奥、枯燥、乏味,导致相关的电极反应等重点内容难以攻破。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形象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攻克学习难点的斗志。
一、教学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布置任务。
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自制水果电池准备参加比赛,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分工,搜索相关资料,准备材料制作并初步完成实验报告等。
第二阶段:学生探索研究。
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制作出各色各样的水果电池,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定信心。
第三阶段:教师课堂指导,学生展示探索成果。
实践表明,此任务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导致展示环节不能如期进行,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索研究。教师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学生对水果电池装置是否能产生电流的怀疑,教师建议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有些水果电池有电流,并能确定电流的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运用电流表做大量的尝试,逐渐发现只有选用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作电极才能产生电流。新的发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互相学习,每位学生都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
其次,引导学生讨论连接在水果电池上的二极管为何还不发光?是线路不对?还是电力不足?通过排查,终于发现了在电路正确的前提下,把两、三个以上的水果电池串联起来才能使二极管发光。关键问题终于解决了。学生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
第四阶段:整理归纳。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教师利用计算机播放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因及电子移动的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原理、电极反应、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选用依据等理论知识,最后,各小组交流,分享成果。
第五阶段:课后拓展。
教师要求学生再接再厉,每小组自定题目、内容,出版一份有关常用电池的种类、结构特点、用途、价格及报废处理方法等内容的手抄报或电子报,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为学生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学会运用科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对本学期的11个化学实验,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水果电池实验是本学期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100%的学生能理解化学能的存在,并知道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有25.5%的学生能正确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应等重点、难点内容。
除以上所述的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以外,学生还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并学会处理与同伴的合作关系。
当然,探究学习与传统的教法相比,有耗时长、所需人力、物力投入多,且短期效果不显著等特点。如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精心设计教案,周密安排时间;并为学生准备导线、发光二极管等材料,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等等。而在课程结束时只有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完全领悟原电池的原理,其余大部分学生只是感受到新奇、好玩,只能参考同伴的结论,个别学生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写的是:“水果电池是靠果汁的酸性发电的”如此欠准确的结论,说明这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探究学习法还是不可被否定的,因为人类的探索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纠正错误的过程,暂时欠准确实属正常。
三、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该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鉴于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校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所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员工作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和所有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
第二,课前辅导工作要恰当,不仅要启发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在课前探究过程中,因为不能解决二极管不能发光的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放弃研究。倘若教师能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个别小组获得成功,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相信效果更好。
第三,需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5.5%的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原理,其余74.5%的学生都有表述错误的情况,说明本次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分析、归纳、整理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今后需要重点关注,才能取得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自制水果电池,形象地将电能转化为光能,不仅解决了上述难题,而且激发了学生攻克学习难点的斗志。
一、教学设计及具体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教师布置任务。
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自制水果电池准备参加比赛,要求学生自由分组、分工,搜索相关资料,准备材料制作并初步完成实验报告等。
第二阶段:学生探索研究。
学生利用两周的课余时间制作出各色各样的水果电池,教师给予适当的辅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坚定信心。
第三阶段:教师课堂指导,学生展示探索成果。
实践表明,此任务难度较大,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导致展示环节不能如期进行,学生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继续进行探索研究。教师的指导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学生对水果电池装置是否能产生电流的怀疑,教师建议学生使用电流表测量,测量结果显示有些水果电池有电流,并能确定电流的方向和电池的正、负极。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运用电流表做大量的尝试,逐渐发现只有选用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材料作电极才能产生电流。新的发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互相学习,每位学生都成功地制作了一个水果电池。
其次,引导学生讨论连接在水果电池上的二极管为何还不发光?是线路不对?还是电力不足?通过排查,终于发现了在电路正确的前提下,把两、三个以上的水果电池串联起来才能使二极管发光。关键问题终于解决了。学生从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体验。
第四阶段:整理归纳。
学生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报告,教师利用计算机播放模拟原电池工作原理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原电池中电流产生的原因及电子移动的情况,要求学生在实验报告中总结原电池的定义、原理、电极反应、电极材料及电解质的选用依据等理论知识,最后,各小组交流,分享成果。
第五阶段:课后拓展。
教师要求学生再接再厉,每小组自定题目、内容,出版一份有关常用电池的种类、结构特点、用途、价格及报废处理方法等内容的手抄报或电子报,促使学生扩大知识面,为学生架起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学会运用科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并积极参与环保行动。
二、教学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上述的教学设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对本学期的11个化学实验,有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水果电池实验是本学期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有100%的学生能理解化学能的存在,并知道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有25.5%的学生能正确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及电极反应等重点、难点内容。
除以上所述的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以外,学生还学会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态度,增强自信心并学会处理与同伴的合作关系。
当然,探究学习与传统的教法相比,有耗时长、所需人力、物力投入多,且短期效果不显著等特点。如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前一个多月开始精心设计教案,周密安排时间;并为学生准备导线、发光二极管等材料,还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等等。而在课程结束时只有部分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完全领悟原电池的原理,其余大部分学生只是感受到新奇、好玩,只能参考同伴的结论,个别学生在期末考试的试卷上写的是:“水果电池是靠果汁的酸性发电的”如此欠准确的结论,说明这部分学生并未真正理解原电池的原理。尽管如此,笔者认为探究学习法还是不可被否定的,因为人类的探索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真理、纠正错误的过程,暂时欠准确实属正常。
三、教学反思
笔者认为,该教学设计有以下三个方面需要改进:
第一,鉴于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我校探究性学习的氛围尚未形成,所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员工作需要学校领导重视和所有教师长期的共同努力。
第二,课前辅导工作要恰当,不仅要启发学生,还要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在课前探究过程中,因为不能解决二极管不能发光的问题,导致学生失去信心,放弃研究。倘若教师能及时发现并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使个别小组获得成功,激励其他学生继续努力,相信效果更好。
第三,需适当引导学生提高分析、归纳、整理的能力。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显示,仅有25.5%的学生明确原电池的原理,其余74.5%的学生都有表述错误的情况,说明本次探究学习的关键环节——分析、归纳、整理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所以今后需要重点关注,才能取得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
(责任编辑 廖银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