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独撰《地震》论文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sheng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朕临揽六十年,读书阅事务体验至理。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致。程子曰:凡地动只是气动,盖积土之气不能纯一,秘郁已久,其势不得不奋。老子所谓地无以宁,恐将发,此地之所以动也。阴迫而动于下,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广者千里而遥,近者百十里而止。适当其始发处,甚至落瓦倒垣,裂地败宇,而方幅之内,递以近远而差。其发始于一处,旁及四隅,凡在东西南北者,皆知其所自也……”
  公元1721年(康熙六十年),当67岁高龄的康熙皇帝在一个静寂的夜晚意兴勃发地写下这篇关于地震的论文时,他或许未曾想到,作为天子,自己的生命之火行将熄灭,一年后即撒手人寰。
  这篇短短534字的文章,在冷静的分析与说理背后,跳动着康熙亢奋的情感与曲折的人生经历。当后人评论康熙皇帝以深厚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天文地理知识阐述自己的地震理论,开创国君撰写科技论文的先河时,或许只有康熙本人知道,康熙十八年(1679年)那场京师大地震带给他的内心震撼。
  亲历大地震
  1679年注定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大旱至夏, 七月才开始见雨。老百姓还没来得及在上苍恩赐的雨露下获得喘息的机会,一场巨大的灾难便突如其来。
  这一天是9月2日,北京城刚刚入秋的日子。太皇太后的义女、离开皇宫九年的四格格孔四贞突然回到了紫禁城。久别重逢,康熙显得非常高兴,他搀扶着年迈的太皇太后孝庄来到皇后赫舍里氏的储秀宫里,畅叙别后之情。
  正说话间,宫外隐隐传来隆隆之声,随着太监们的惊叫声,储秀宫的门窗开始作响, 大殿四角的宫灯左右摇晃,人也站不稳了,紫禁城里一片惊叫慌乱之声。太皇太后连忙喝命众人保持冷静,并在嫔妃们的簇拥下跌跌撞撞地来到门外空地上。
  大地像醉汉一样在摇晃,宫殿的梁柱随之咯咯吱吱地响了起来, 天空中扬起了漫天黄尘。太皇太后合掌闭目, 口中念念有词, 皇妃们个个惊恐万分,只有康熙不动声色, 他仰视着苍天,进入沉思。
  与此同时, 北京城内大街小巷房屋坍塌。宣武、德胜、崇文、广安等城门倒塌,城墙坍毁,大学士勒德洪被砸压致伤,内阁学士王敷政被砸死,原任总理河道工部尚书王光裕一家四十三口全部死于地震,其他文物官员及其他死者甚众……
  “天人感应”
  让康熙无法释怀的是,此次地震还造成紫禁城中养心殿、永寿宫、乾清宫、慈宁宫、武英殿等宫殿遭到不同程度的损毁。
  熟读历史的康熙知道,紫禁城从永乐皇帝建成开始一直到康熙年间,只经历过两次大的地震并遭受破坏,一次发生在明代万历年间,另一次发生在明代天启年间。万历和天启都是清人眼中的“亡国之君”,而素来以明主自居、秉承天命的康熙,面对着坍塌损毁的紫禁城,不禁仰天长叹,内心恐惧:难道这真的是上苍的惩罚?难道这是对朝廷行政腐败的警示?难道大清的政权会毁于一旦?
  这天下午,康熙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宫中召见了时任左都御史魏象枢,两人密谈了很长的时间,魏象枢一度伤心落泪。但具体的密谈内容,康熙没有公布,直到二十多年后,在相关人员都已不在人世后,康熙帝才向朝廷公布了他们密谈的内容,原来,魏象枢在地震后提出“天人感应”说,劝康熙帝调整朝政。魏象枢认为,皇宫发生地震是由于人事导致,请求康熙帝遵照历史上的做法,诛杀大臣以弥天灾,具体而言,是杀掉当时把持朝政的明珠和索额图。
  地震真的是“天人感应”吗?明珠与索额图真的是罪魁祸首吗?康熙思索良久,终于于地震后的第三天发布“罪己诏”进行自省:“朕薄德寡识,愆尤实多。遘此地震大变,中夜抚膺自思,如临冰渊,兢惕悚惶,益加修省……”他一口气列举出六种官员害民的行为,强调了整治吏治的严厉态度,同时带着太子和贵族们离开皇宫,住进帐篷内,处理公务,赈恤灾民,并“率诸王、文武官员诣天坛祈祷”,消弭灾难。
  祸不单行。京师大地震的阴云还未散去,年底又发生了一件让康熙帝非常不安的事情,十二月初三日,太和殿焚于大火。康熙在惊恐之余再度将此次火灾视为天意,并与人事行政联系起来。他在上谕中说:“朕心惶惧,莫究所由。”表示一定要“朝朝夕惕,答上天仁爱之心”。
  从怀疑到否定
  尽管如此,康熙对魏象枢的“天人感应”说还是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他没有像汉武帝那样遇到灾难时杀大臣以谢天,明珠和索额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依然影响着当时的朝政,后人议论至此,不由感叹康熙的天纵英明。
  真正让康熙从怀疑走向否定的,是他在位时多次地震的经历和外国传教士南怀仁“气动说”的影响。作为中国历史上经历地震次数最多的帝王,切身的经历使康熙帝开始从科学的角度对大地震做出解释。他终于否定了“天人感应”,并坚决反对有人利用“天人感应”的邪说破坏社会稳定。他研读了南怀仁的“气动说”,最终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地震理论。
  在《地震》一文中,康熙阐述了地震成因及震源深度与地震烈度的关系:“深则震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虽大而所及者近”;并指出地震地区分布的不平衡:“西北地方,数十年内,每有震动,而江浙绝无”;同时还对余震有了一定的认识:“既震之后,积气已发,断无再大震之理”…… 他在集中梳理、高度总结中国传统地震学说的基础上,自觉地将西方传自希腊的“气动说”吸纳到中国古代的“阴阳说”中,成为我国近代以前最具影响力的会通中西的地震学说。
其他文献
一、前言甲醇和混合碳四是醚化反应的主要原料,它们含有微量的金属阳离子,这些金属阳离子能使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中毒而失活。所以测定甲醇、混合碳四和阳离子交换树脂中
从施行《廉洁自律准则》和《党纪处分条例》,到出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党内法规制度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管党治党的笼子越扎越密,全面从严的信号越来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
2000过度会计专业技校术资格考试定于2000年5月20日、21日举行,扫了指导广大考生复习应考,经研究,现将2000注目的会计资格考试命题依据、题型、题量、评分原则、答题要求等有关事基予以公布。请各
在铁黄颗粒表面吸附硅或磷的化合物,可以提高经还原、氧化后所得γ-Fe_2O_3的矫顽力。用D.T.A、X射线衍射、电子显微镜和微区电子衍射等手段研究了这一现象。考虚到铁黄的结
8月3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全国主持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扩大)会议。会议强调,要不折不扣、坚定坚决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落到实处,政
著者的文章《论电视文化之一》,主要从宏观角度探讨了电视所给予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与改造。而本文则以电视广告为例,具体剖析其社会功能,以期进一步说明电视文化是在怎样
贵刊1999年第8期,发表了江信奎同志的《介绍一种新型记帐凭证汇总表》一文。文中介绍的新型记帐凭证汇总表在实际运用中能把差错控制在登帐前,使帐册保持美观清秀。笔者认为:
相传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人在山中采到一块被矿石包着的宝石,那时候叫做玉璞。他便拿去献给楚厉王,但昏君不识宝玉,他让玉匠看,玉匠说只是一块
一、会计准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发展为一国发展之根本。古人谓之经济学乃经国济世之大学,其理甚明。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会计之演进源远流长,而今蔚然已成经济学
一些被委派到单位或企业 (以下统称单位 )的会计有一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在生活上 ,单位对他们以客相待 ,在工作中同样也拿他们当“客人”,一些本属于会计职责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