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些基金在6000点的高位不但没有提示风险,还大肆营销,为己之利拼命扩大规模,导致多少排队申购的基民损失惨重。
它曾经给人带来过财富的极速体验,让你一年就实现财富翻番。
它曾经给人无限遐想,大批不知基金为何物的人,喊着“要发财买基金”口号,到银行排队抢购。
一切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迅速破灭了。
2008年,基金平均亏损50%左右的事实给人们上了理财普及第一课:基金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包赚不赔”,高收益总伴随着高风险!
爱恨交织,这词适合形容曾经赚过钱的老基民感受。2008年留给新基民的,更多的是心中永远的伤痛。
2008,踏进了基金这道门,却远远看不到财富的魂。
基金损失惨重
“谈谈基金?一直亏啊,我很长时间没看账户了。”“赔死了。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记者做稿子时,在工商银行北京万寿路一网点随机采访两位基民时得到的回答。
上证指数2008年一路狂泻,与之相应的是基金净值的大幅缩水。截至2008年12月23日,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为51.5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47.20%,友邦华泰红利ETF损失最大,亏损达到66.03%,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泰达荷银成长基金也亏损了31.38%。
曾经被人热烈追捧的指数型基金,是2008年的大输家。前两年牛市中,各类指数快速攀升,买了指数基金的基民大多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指数大跌,各类指数基金首当其冲。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3日,当年跌幅榜前20位的基金中,有14只是指数基金。指数型基金跌幅榜前三位分别是友邦华泰红利ETF、华夏上证50ETF和大成300。华夏上证50ETF亏损63.58%,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大成300的跌幅为63.06%,在所有基金中排行倒数第四。另外,华安上证180ETF和嘉实300、易方达50、融通巨潮和博时裕富的跌幅都超过了62%。
股票型基金中亏损比较严重的,基本都是长期保持高仓位的积极风格基金。截至2008年12月23日,大摩基础亏损65.66%,仅次于友邦华泰红利ETF,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保德信量化2008年以来亏损63.03%,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五,长城久泰亏损61.79%,中邮优选亏损59.42%,华富成长亏损58.37%,中邮成长亏损58.26%,均进入基金亏损榜前20的行列。
更让人关注的是,明星基金成批坠落。2007年排名前十的基金,除了华夏大盘精选,2008年少有表现出色的。2007年收益亚军中邮优选2008年表现糟糕,反倒成了亏损最大的20只基金中的一只,令人唏嘘。
尽管全年亏损的统计数据只有等基金年报出炉后才能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对基金投资者来说,是痛苦的一年。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前三季度,基金就已经一共亏损了约1.4万亿元。
QDII出海受挫
回顾2008年基金市场,不得不说QDII。
基金QDII在2007年发行时,曾经受到基民的疯狂追捧。不过,现在没买到多少QDII的基民可能还在暗自庆幸:幸亏当时认购没全部买到。当时上投亚太优势和南方全球精选等QDII都遭遇超额认购,最后只能按比例配置,大约4万元才能认购到1万元。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3日,2007年出海的4只QDII基金的2008年以来平均跌幅为47.36%,跌幅最大的亚太优势为56.98%,嘉实海外亏损49.26%,排名第二,南方全球亏损43.86%,华夏全球亏损最小,损失为39.35%。
如今国人已经明白,“赚外国人的钱”并不容易。因此,基金QDII在去年三季度遭遇了大面积的赎回。业内人士预计,赎回潮在四季度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四季度QDII曾经迎来一轮反弹,部分基民有可能乘机赎回。
发行遭遇冰点
“那时候人们是排队买基金,新基金认购有些人怕买不着,还提前几个钟头来排队了。有位老太太甚至用大袋子装了100多万现金来买基金。”兴业银行北京一营业部的赵先生接受采访时说。
2007年下半年,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基金迎来了最疯狂的购买潮。大量不知道基金为何物的市民,在朋友的口口传播下,蜂拥至银行买基金。对此,记者也记忆犹新。直至2007年年底市场已经开始跌了,不少人都还以为基金包赚不赔,净值肯定不会低于1元。
物极必反。与2007年基金募集动辄上百亿相比,2008年的基金发行市场落人冰点。由于股票一跌再跌,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人们购买基金的热情也一落千丈。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虽然2008年以来新基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00只,远超2006年的89只和2007年的58只,但是平均募集份额仅有18亿份,低于2006年47亿份和2007年的100亿份,甚至低于开放式基金历史上平均募集份额最低的2003年的22亿份。很多基金甚至到了基金成立最底限2亿份附近,面临难以成立的困境,不得不自我认购一部分,并发动员工购买基金。
还有一项数据很有意思:2007年成立的58只基金,有21只基金仅用1天募集完毕,平均募集的期限为8~10天。而2008年发行的基金,只有华夏策略精选一日募集成功,有不少基金延长募集期,最长募集期是61天,平均募集时间为32~52天,是2007年的4倍。
基金大面积亏损,伤害了投资人。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无奈地说:“基金亏了这么多,投资人的信心都被亏没了,他们哪里还有心思买基金?”
“赚钱效应”使大量市民变成基民,但是当账户上的资产不断缩水时,投资人对基金的感情变得尤其复杂。
债基大行其道
股票方向基金哀鸿遍野,在2007年被人笑话的债券型基金却风景独好。由于债券基金没有什么风险,大量厌恶风险的投资人选择了债基。
在作为风向标的新基金发行上,债基的热度明显高于股票基金,募集的份额也更高。2008年成立的股票方向基金共62只,平均募集份额10.5亿份,债券型基金共35只,平均募集份额却达到了32亿份。2008年年初发行的华夏希望债券一举募集到90多亿份,随后发行的交银施罗德增利基金更是达到100亿份以上,成为2008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
债券基金没有让它的追捧者失望。受宏观经济减速,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政策等刺激,债券型基金收益率上涨。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23日,债券型基金平均上涨了8.09%,独领风骚。其中,有6只债券基金的收益超过10%,中信双利的收益率达到12.06%,排名第一,国泰债券A以11.72%的收益率排名第二,华夏债券以11.71%的收益率排名第三。
基金,你的眼里只有钱吗
2008年的大跌,让基金的许多问题浮出了水面。除了高仓位赌排名、不顾基民利益等典型做法之外,最让一些基民生气的是一些基金在6000点的高位不但没有提示风险,还大快”、“1元基金不会赔钱”,不少基金公司投其所好,纷纷在拆分时用“1元基金更便宜”的宣传语误导基民。在营销手段的帮助下,随着拆分次数的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最为典型的是广发聚丰,这只基金刚在2007年9月中旬拆分过一次,时隔一个月它再度拆分,最终份额规模从当年三季度末的152.5亿份增加到年底的384亿份,资产规模也由170亿元增加到404亿元。
高位套牢!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目前亏损最严重的就是2007年年底入市的那批基民。
“基金规模越大,管理费就越高。一些基金不顾后果扩大规模赚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在他看来,有些基金明明已经知道市场风险很大了,但是为了利益,依然在2007年年底大搞营销,使投资者利益受损。
不少人也发出“基金,你的眼里只有钱”的批评。
日前《华夏时报》一篇《基金经理熊市年薪仍超200万》的报道,更是将这种情绪推上了顶峰。报道一出,马上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基民的跟帖都特别生气:“我们赔了那么多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却依然在吃香的喝辣的。凭什么?”“基金有没有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难道,基金的眼里只有钱?”
在基民财富大缩水的同时,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的现状已备受诟病。
2008教会了基金什么
基金在2008年严重亏损的背后,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就是成就了基民的知识普及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太过惨烈,并且是以牺牲基民利益实现的。
基金公司还在为自己辩解,解释说不少基金最低60%股票仓位的限制之下,基金想不亏钱不大可能。可是基金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了吗?
投资人把钱交给基金,就是因为相信基金公司会遵守公募财富管理的价值观,帮大家当好“管家”。事实却让基民们心冷:基金不但辜负了基民的信任,集体看错行情,那些“高位大做营销”、“争排名不惜冒险”的做法更是严重损害了基民利益。基民,还能凭什么相信基金?
“我担心,一旦净值回升到1元左右,基金将出现大面积的赎回潮。一些人从此再也不买基金。”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总监比别人有更多的“远忧”。他这种担心其实也是多数业内人士的共同担忧。
投资人很容易将公募基金的要求与私募进行比较。2008年,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在维护投资人利益上,就比前三个季度就亏损1.4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好得多。
据国金证券统计,34只具有完整统计期间(2008.1.1~11.30)的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为亏损34.82%,难能可贵的是,重庆国投·金中和、中国龙精选、深国投·星石1~3期、深国投·武当1期等6只产品,在没有对冲市场风险工具的背景下依然取得正收益。
总结私募基金在今年市场调整及反弹阶段的表现,国金证券认为,“控制风险”及“操作灵活”是私募基金取得相对较好业绩的利器。过去11个月,私募基金在市场深幅下跌的1、3、6、8、10等月份均很好回避了市场风险,而随着市场风险基本释放后,市场阶段性机会及结构性机会的增加,部分私募基金也凭借规模优势下的灵活操作,适当分享了反弹收益。
公募基金虽然有“天然缺陷”,比如受限股票仓位,比如规模过于庞大难以调头,但是不是能克服这些缺陷呢?比如规模过于庞大,是不是克制一下别搞过度营销呢?比如股票仓位,是否可以像部分新基金那样设计得更加灵活?
在大幅亏损之后,基金公司已经纷纷道歉,也有基金公司用实际来减少投资人的损失。2008年6月24日,博时基金公司宣布,由于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单位净值低于其约定的价值增长线,已按照契约暂停收取管理费。虽然博时价值每天少收管理费约88万元,但此举却在基民中赢得了广泛认同。
仅仅道歉是不够的,如何从根本上维护基民利益,为基民着想,恐怕是基金公司需要多考虑一下的。否则。基民只会用脚投票。
它曾经给人带来过财富的极速体验,让你一年就实现财富翻番。
它曾经给人无限遐想,大批不知基金为何物的人,喊着“要发财买基金”口号,到银行排队抢购。
一切像美丽的肥皂泡一样迅速破灭了。
2008年,基金平均亏损50%左右的事实给人们上了理财普及第一课:基金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包赚不赔”,高收益总伴随着高风险!
爱恨交织,这词适合形容曾经赚过钱的老基民感受。2008年留给新基民的,更多的是心中永远的伤痛。
2008,踏进了基金这道门,却远远看不到财富的魂。
基金损失惨重
“谈谈基金?一直亏啊,我很长时间没看账户了。”“赔死了。没什么好说的。”
这是记者做稿子时,在工商银行北京万寿路一网点随机采访两位基民时得到的回答。
上证指数2008年一路狂泻,与之相应的是基金净值的大幅缩水。截至2008年12月23日,股票型基金平均跌幅为51.57%,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下跌47.20%,友邦华泰红利ETF损失最大,亏损达到66.03%,最好的股票型基金泰达荷银成长基金也亏损了31.38%。
曾经被人热烈追捧的指数型基金,是2008年的大输家。前两年牛市中,各类指数快速攀升,买了指数基金的基民大多赚得盆满钵满。2008年指数大跌,各类指数基金首当其冲。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3日,当年跌幅榜前20位的基金中,有14只是指数基金。指数型基金跌幅榜前三位分别是友邦华泰红利ETF、华夏上证50ETF和大成300。华夏上证50ETF亏损63.58%,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三,大成300的跌幅为63.06%,在所有基金中排行倒数第四。另外,华安上证180ETF和嘉实300、易方达50、融通巨潮和博时裕富的跌幅都超过了62%。
股票型基金中亏损比较严重的,基本都是长期保持高仓位的积极风格基金。截至2008年12月23日,大摩基础亏损65.66%,仅次于友邦华泰红利ETF,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二,保德信量化2008年以来亏损63.03%,在所有基金中排名倒数第五,长城久泰亏损61.79%,中邮优选亏损59.42%,华富成长亏损58.37%,中邮成长亏损58.26%,均进入基金亏损榜前20的行列。
更让人关注的是,明星基金成批坠落。2007年排名前十的基金,除了华夏大盘精选,2008年少有表现出色的。2007年收益亚军中邮优选2008年表现糟糕,反倒成了亏损最大的20只基金中的一只,令人唏嘘。
尽管全年亏损的统计数据只有等基金年报出炉后才能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2008年对基金投资者来说,是痛苦的一年。统计数据显示,仅仅前三季度,基金就已经一共亏损了约1.4万亿元。
QDII出海受挫
回顾2008年基金市场,不得不说QDII。
基金QDII在2007年发行时,曾经受到基民的疯狂追捧。不过,现在没买到多少QDII的基民可能还在暗自庆幸:幸亏当时认购没全部买到。当时上投亚太优势和南方全球精选等QDII都遭遇超额认购,最后只能按比例配置,大约4万元才能认购到1万元。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截至2008年12月23日,2007年出海的4只QDII基金的2008年以来平均跌幅为47.36%,跌幅最大的亚太优势为56.98%,嘉实海外亏损49.26%,排名第二,南方全球亏损43.86%,华夏全球亏损最小,损失为39.35%。
如今国人已经明白,“赚外国人的钱”并不容易。因此,基金QDII在去年三季度遭遇了大面积的赎回。业内人士预计,赎回潮在四季度可能更为严重,因为四季度QDII曾经迎来一轮反弹,部分基民有可能乘机赎回。
发行遭遇冰点
“那时候人们是排队买基金,新基金认购有些人怕买不着,还提前几个钟头来排队了。有位老太太甚至用大袋子装了100多万现金来买基金。”兴业银行北京一营业部的赵先生接受采访时说。
2007年下半年,在赚钱效应的刺激下,基金迎来了最疯狂的购买潮。大量不知道基金为何物的市民,在朋友的口口传播下,蜂拥至银行买基金。对此,记者也记忆犹新。直至2007年年底市场已经开始跌了,不少人都还以为基金包赚不赔,净值肯定不会低于1元。
物极必反。与2007年基金募集动辄上百亿相比,2008年的基金发行市场落人冰点。由于股票一跌再跌,基金净值大幅缩水,人们购买基金的热情也一落千丈。
据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虽然2008年以来新基金达到了创纪录的100只,远超2006年的89只和2007年的58只,但是平均募集份额仅有18亿份,低于2006年47亿份和2007年的100亿份,甚至低于开放式基金历史上平均募集份额最低的2003年的22亿份。很多基金甚至到了基金成立最底限2亿份附近,面临难以成立的困境,不得不自我认购一部分,并发动员工购买基金。
还有一项数据很有意思:2007年成立的58只基金,有21只基金仅用1天募集完毕,平均募集的期限为8~10天。而2008年发行的基金,只有华夏策略精选一日募集成功,有不少基金延长募集期,最长募集期是61天,平均募集时间为32~52天,是2007年的4倍。
基金大面积亏损,伤害了投资人。
一位基金业内人士无奈地说:“基金亏了这么多,投资人的信心都被亏没了,他们哪里还有心思买基金?”
“赚钱效应”使大量市民变成基民,但是当账户上的资产不断缩水时,投资人对基金的感情变得尤其复杂。
债基大行其道
股票方向基金哀鸿遍野,在2007年被人笑话的债券型基金却风景独好。由于债券基金没有什么风险,大量厌恶风险的投资人选择了债基。
在作为风向标的新基金发行上,债基的热度明显高于股票基金,募集的份额也更高。2008年成立的股票方向基金共62只,平均募集份额10.5亿份,债券型基金共35只,平均募集份额却达到了32亿份。2008年年初发行的华夏希望债券一举募集到90多亿份,随后发行的交银施罗德增利基金更是达到100亿份以上,成为2008年发行规模最大的基金。
债券基金没有让它的追捧者失望。受宏观经济减速,通货膨胀率显著下降,央行下调存贷款利率政策等刺激,债券型基金收益率上涨。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截至2008年12月23日,债券型基金平均上涨了8.09%,独领风骚。其中,有6只债券基金的收益超过10%,中信双利的收益率达到12.06%,排名第一,国泰债券A以11.72%的收益率排名第二,华夏债券以11.71%的收益率排名第三。
基金,你的眼里只有钱吗
2008年的大跌,让基金的许多问题浮出了水面。除了高仓位赌排名、不顾基民利益等典型做法之外,最让一些基民生气的是一些基金在6000点的高位不但没有提示风险,还大快”、“1元基金不会赔钱”,不少基金公司投其所好,纷纷在拆分时用“1元基金更便宜”的宣传语误导基民。在营销手段的帮助下,随着拆分次数的增加,基金规模不断扩大。最为典型的是广发聚丰,这只基金刚在2007年9月中旬拆分过一次,时隔一个月它再度拆分,最终份额规模从当年三季度末的152.5亿份增加到年底的384亿份,资产规模也由170亿元增加到404亿元。
高位套牢!一位基金分析师指出,目前亏损最严重的就是2007年年底入市的那批基民。
“基金规模越大,管理费就越高。一些基金不顾后果扩大规模赚钱,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一位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说。在他看来,有些基金明明已经知道市场风险很大了,但是为了利益,依然在2007年年底大搞营销,使投资者利益受损。
不少人也发出“基金,你的眼里只有钱”的批评。
日前《华夏时报》一篇《基金经理熊市年薪仍超200万》的报道,更是将这种情绪推上了顶峰。报道一出,马上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不少基民的跟帖都特别生气:“我们赔了那么多钱,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却依然在吃香的喝辣的。凭什么?”“基金有没有把持有人利益放在首位?”“难道,基金的眼里只有钱?”
在基民财富大缩水的同时,基金公司却“旱涝保收”的现状已备受诟病。
2008教会了基金什么
基金在2008年严重亏损的背后,如果说还有一点“成绩”的话,那就是成就了基民的知识普及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太过惨烈,并且是以牺牲基民利益实现的。
基金公司还在为自己辩解,解释说不少基金最低60%股票仓位的限制之下,基金想不亏钱不大可能。可是基金也需要扪心自问一下:你们将持有人的利益放在首位了吗?
投资人把钱交给基金,就是因为相信基金公司会遵守公募财富管理的价值观,帮大家当好“管家”。事实却让基民们心冷:基金不但辜负了基民的信任,集体看错行情,那些“高位大做营销”、“争排名不惜冒险”的做法更是严重损害了基民利益。基民,还能凭什么相信基金?
“我担心,一旦净值回升到1元左右,基金将出现大面积的赎回潮。一些人从此再也不买基金。”一家基金公司的销售总监比别人有更多的“远忧”。他这种担心其实也是多数业内人士的共同担忧。
投资人很容易将公募基金的要求与私募进行比较。2008年,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在维护投资人利益上,就比前三个季度就亏损1.4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好得多。
据国金证券统计,34只具有完整统计期间(2008.1.1~11.30)的证券投资类私募基金产品平均收益率为亏损34.82%,难能可贵的是,重庆国投·金中和、中国龙精选、深国投·星石1~3期、深国投·武当1期等6只产品,在没有对冲市场风险工具的背景下依然取得正收益。
总结私募基金在今年市场调整及反弹阶段的表现,国金证券认为,“控制风险”及“操作灵活”是私募基金取得相对较好业绩的利器。过去11个月,私募基金在市场深幅下跌的1、3、6、8、10等月份均很好回避了市场风险,而随着市场风险基本释放后,市场阶段性机会及结构性机会的增加,部分私募基金也凭借规模优势下的灵活操作,适当分享了反弹收益。
公募基金虽然有“天然缺陷”,比如受限股票仓位,比如规模过于庞大难以调头,但是不是能克服这些缺陷呢?比如规模过于庞大,是不是克制一下别搞过度营销呢?比如股票仓位,是否可以像部分新基金那样设计得更加灵活?
在大幅亏损之后,基金公司已经纷纷道歉,也有基金公司用实际来减少投资人的损失。2008年6月24日,博时基金公司宣布,由于博时价值增长基金单位净值低于其约定的价值增长线,已按照契约暂停收取管理费。虽然博时价值每天少收管理费约88万元,但此举却在基民中赢得了广泛认同。
仅仅道歉是不够的,如何从根本上维护基民利益,为基民着想,恐怕是基金公司需要多考虑一下的。否则。基民只会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