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歌激荡的烽火岁月

来源 :文史春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ifeiz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来,抗战红色老歌随着纪念活动的开展火热全国,再次唱响大江南北,譬如《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壮士》《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等等,让人们回忆起抗战中战火纷飞的岁月,回忆起新四军、八路军与日本侵略者斗智斗勇顽强拼搏的飒爽英姿,光辉形象,特别是那首《在太行山上》,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八路军在太行山艰苦卓绝,不怕困难、不畏牺牲的抗战英雄事迹,深深地鼓舞了中华人民的抗日决心,增强了民族抗战斗志,令人难以忘怀。
  以写抗战歌词著称的词作者桂涛声,创作的《在太行山上》《歌八百壮士》《点兵曲》《做棉衣》等多首歌词,大多由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谱曲,首唱于太行山,后传唱于新四军与八路军中,并火热全国,成为非常重要的鼓舞人民士气的抗战歌曲。当年朱德总司令曾亲自抄录《在太行山上》的歌词随身携带学唱,并要求战士们都要会唱《在太行山上》。如今,桂涛声已经去世近40年,但是他的历史事迹、他的作品仍一直鼓舞着我们奋发向上,
  桂涛声,字仰之,小名浩然、阿桂,大名翘然,曾化名吴璧,涛声是他的笔名。桂涛声1901年出生于云南沾益卡郎村一个回民家庭,两岁时父亲去世。他1914年进阿文小学(今黎山小学)读书,1916年进西平小学读高小,由于学习成绩好,于1919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进入预科七班就读,并得到著名教育家谢显琳和中国音乐家沈心工的悉心教导,渐渐显露出音乐天赋,并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与进步青年结成兴趣小组,秘密阅读进步书刊。
  1923年8月,桂涛声考入云南省立美术学校绘画科,后同李国柱、毕昌杰、向镇清等人秘密发动云南省立一中进步青年学生组织了“云南青年努力会”,传阅宣传新文化运动的刊物《滇潮》,秘密阅读《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反杜林论》等马克思主义书籍,并认识了聂耳。1926年,北京发生“三。一八”惨案,具有进步思想的桂涛声与艾思奇、张克诚、畢昌杰等爱国学生愤然走上街头,开展声援抗议活动,公开揭露、抨击军阀政权,作为“学运”骨干分子,被国民政府下令缉拿未遂而开除学籍。于是,桂涛声为避风头,只得只身返回曲靖。就在这时,设在曲靖的云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扩大办学规模,公开招聘青年教师,桂涛声凭着一幅写意水墨画通过面试考核,被聘为美术教员,但不久却因在元旦欢庆会上演出反封建进步话剧《中国魂》,被校方视为“大逆不道”而解聘。
  尽管如此,寒风终究挡不住春天的到来,挫折也阻挠不了一个人要求上进的脚步。1928年4月,桂涛声毅然离家赴昆探索革命真理,经好友丁升堂(时任广东韶关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参谋处参谋长)介绍而投笔从戎参军,担任第十六军参谋处上尉书记。目睹国民党军队肆意杀害无辜老百姓,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使桂涛声坚定了信仰马列主义的革命人生观。不久,部队转到湖南,桂涛声经中共地下党组织考察,由地下党员吴登云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式走上革命道路。
  桂涛声一直在中共领导下于国民党军中开展地下工作,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坚持战斗。1931年,桂涛声按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借第十六军军官团赴广州与广州军官团合并之机,秘密取道香港转乘游轮到上海参加清理“立三路线”学习。不料在学习期间被特务跟踪,于5月15日深夜在住所与袁也烈一同被捕。为了不让中共党组织的秘密泄露,两人双双报了假名,袁也烈化名袁映吾,桂涛声化名吴璧。在狱中,桂涛声意志坚定,顽强抗争,敌人虽没有搜到有用的证据,却仍将他判刑,直到1934年10月才从提篮桥监狱出狱。没想到他的名字被特务列入“共匪”名单呈交上海国民党工部,不久又被再次投入监狱。但是敌人也拿拒不承认的桂涛声没有办法,直到1935年10月,只好令他写了一份“弃商就农”的志愿书后释放。
  获得自由的桂涛声多方奔走,仍没能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为谋生计,1936年桂涛声报考“上海回教堂理事会”书记员被录用。后经友人推荐,桂涛声被读书出版社经理黄洛峰聘为编辑,与胡绳、高士奇、艾思奇等一同工作,由此结识了李公朴、郑易里、柳浞等人,也是从这个时候起,他开始使用笔名“涛声”发表作品。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激起全民抗战,爱国知识分子也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随着北平、天津的失陷,山西成了抗日的前沿阵地,为宣传抗日救亡,爱国民主人士李公朴准备到山西劳军。桂涛声得知这一消息,便请黄洛峰向李公朴代为推荐,得到同意。8月10日,桂涛声、柳浞、周巍峙一同跟随李公朴前往山西太原劳军,9月3日,在太原见到了周恩来和彭雪枫。劳军途中,桂涛声目睹了战士们在冰天雪地里单衣薄衫、短裤露膝与日本侵略者英勇作战,社会各界积极捐款、捐物送到前线支援抗日,民众自发拿出家里的棉被拆做棉衣支援前线作战的八路军。情感所触,无限感动,于是提笔写了一首小诗《做棉衣》。这首诗被胡绳刊于他主编的《救中国》杂志,后来冼星海见到此诗,极为赞赏,便谱了曲,很快在武汉老百姓中传唱开来。
  《做棉衣》的歌词是:“秋风起,秋风凉,民族战士上战场,民族战士上战场。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收复失地保家乡!秋风起,秋风凉,千百勇士上前方,千百勇士上前方。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中华民族放光芒!秋风起,秋风凉,多少英雄守四方,多少英雄守四方。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杀东洋,杀东洋,杀东洋,把它赶下鸭绿江!秋风起,秋风凉,雁门关內雪万丈,爱国男儿举刀枪。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守国防,守国防,守国防,明早会师黑龙江!秋风起,秋风凉,平型关外云飞扬,千百大军杀虎狼。我们在后方,多做几件棉衣裳,帮助他们夺沈阳,夺沈阳,夺沈阳,中华民族快解放!”这首歌大大激发了人民群众支援八路军的激情,鼓舞了将士勇杀侵略者的豪劲。桂涛声与冼星海,两位音乐人就这样因歌词和谱曲相识,默契配合,唱响了振聋发聩的抗战战歌。
  “八·一三”淞沪会战中,日军突破大场防线,企图切断闸北、江湾中国军队后路,10月26日,谢晋元副团长和杨瑞符营长率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一营官兵,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在敌人的重重包围下视死如归、浴血奋战4昼夜,击毙日军200多人、伤者无数,我军仅阵亡9人、伤20多人,创造了一次抗战中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极大地鼓舞和提振了中国军人的士气,打出了国威。战斗期间一个童子军小姑娘杨慧敏,代表上海商会,携带慰劳品和国旗,冒着炮火冲过火线、渡过苏州河,送人四行仓库,表达全市人民的崇高敬意。   桂涛声被“/乙百壮士”的血拼精神感动,写下著名的《歌八百壮士》歌词:“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四方都是炮火,四方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飘荡……八百壮士一条心,十万强敌不敢当。我们的行动伟烈,我们的气节豪壮!
  同胞们起来,同胞们起来,快快上战场,拿八百壮士做榜样,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这首歌由夏之秋谱曲,歌词豪迈,起到了极强的凝聚人心、提振士气作用,后来武汉《大公报》还为此发表社论说:“‘中国不会亡’,提得好!祖国正处于危急存亡之秋,这一口号甚得人心,唱出了四万万同胞的心声!”该歌发表于当时的《战歌》刊物,后来又成为《歌八百壮士》电影主题歌。
  太行山上奇峰俊秀、绝壁耸峙、峡谷纵横、万峰耸立、山高林密,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8年4月,桂涛声、冼星海和洪荒等人来到太行山,组建了抗日儿童文工团。目睹这里抗日烽火熊熊燃烧,八路军英勇抗战,产生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百姓们踊跃参军,热火朝天地支援前线,事迹场景催人泪下,桂涛声无限感动,在王莽岭写下了著名的《在太行山上》歌词:“红日照遍了东方,自由之神在纵情歌唱!看吧!千山万壑,铁壁铜墙,抗日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气焰千万丈。听吧!母親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歌词写出来后,经冼星海谱曲,周恩来先试唱后,拍板确定在武汉歌咏大会上演唱。朱德总司令听到后,十分喜欢,赞赏有加,亲自抄录下来随身携带学唱,不仅要求机关干部都要会唱,而且要求战士们都要会唱《在太行山上》。
  2005年,歌曲《在太行山上》人选为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及山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八路军》《在太行山上》主题歌。2009年,中国国际广播电视台华语环球广播的《中国之窗》节目中,以《跨越历史的音符》为题,向世界介绍了桂涛声创作的这首《在太行山上》。可以说这首歌已经化作了民族的血脉,“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奏响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换句话说,“太行山”已经成了中华民族全民抗战的隐喻和象征。
  抗战胜利后,桂涛声先在上海复兴中学教书,后转到上海市育才中学任教,兼任上海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1971年退休,1977年辞去音协领导职务,1982年12月16日于上海去世。如今,桂涛声先生虽然已离开我们近40年,但是他创作的抗战歌词,极富代表性的刻画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抗击侵略者的先进形象,永垂千古,激励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潮流中奋勇前进!
其他文献
在桂林一个繁华的街角,一栋颇具桂北民居风格的两层小楼,坐东向西,白墙黑门,静静地伫立在中山北路14号。左侧门额上悬着“万祥醩坊”的横匾,右侧挂着“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的竖牌,一个用来掩护它曾经的“秘密”,一个用来标明它现今的“身份”。推门进去,一楼的后院仿佛仍能看到周恩来、叶剑英、李克农等革命家运筹帷幄、指导秘密战线斗争的匆忙身影,秘密电台室里似乎还能听到直通延安的红色电波在“嘀嘀嗒嗒”作响,
期刊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以来,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已经走过100年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光荣的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和人民100年的奋斗、求索、开拓、创新,换来今天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的确来之不易。  我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认识,是从两首雄壮的歌曲和中国邮政发行的几张纪念邮票开始的。孩童时代的记忆是挥之不去的。20世纪60
期刊
20世纪30年代,在江西两年的中共苏区中央局曾驻扎水丰县龙冈近3个月,党史研究者对这段历史关注不多,笔者多方收集资料,对中共苏区中央局领导的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和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扩充了许多翔实资料,完善了这段珍贵的历史。决议打破敌人“围剿”  1930年7月10日,共产国际正式电告中共中央,传达斯大林“请在苏区成立有权威的中央局”的重要指示。为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于8月26日、10月3日、
期刊
抗战期间,桂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气候,成为了著名的文化城,当时这里聚集了大批进步文化人士,他们为抗战鼓与呼,有力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现代著名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在这里奋战了多年,进行了桂剧改革,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  特殊渊源  欧阳予倩,1889年5月12日出生于湖南浏阳。其实,欧阳予倩与桂林很有渊源,早在1910年,他就曾经在桂林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欧阳予倩的祖父在桂林当知府,他
期刊
1947年3月29日晚,太行山涉县沙河村一间普通平房内,晋冀鲁豫军区通讯三处副处长王士光、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台长常振玉、播音员余鸣久等人正守在电台旁,焦急地等待着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播音,因为中共中央将一项艰巨的任务交到了他们身上。  艰巨的接替任务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于1940年12月30日开始第一次正式播音:“铛……铛……铛……刚才最后一响是上海时间19点整,延安新华广播电台XNCR现在开始播音,
期刊
今年4月初到钦州工作不久,看到一份材料中涉及钦州籍的两位民族英雄的表述:“刘永福、冯子材……”,我认为两人的排序颠倒了,我对历史还是有些了解的,对刘永福、冯子材的事迹也很熟悉,本着做学问要锲而不舍的精神,我多方问询,但始终都没有得到一个明确、权威而令人信服的答案。总的说来,在钦州“刘冯”的叫法已是约定俗成,起因基本归结到田汉的一句诗“论人应不失刘冯”上。  一  1962年4月20日至22日,著名
期刊
方志敏,江西上饶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浙赣省省委书记、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1934年12月,方志敏率红十军团北上抗日,遭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伏击,他令军团参谋长粟裕率主力突围,自己断后,苦战13天,弹尽粮绝,不幸被俘,囚禁在南昌国民党驻赣绥靖公署看守所。1935年8月6日英勇就义,时年36岁。  方志敏身陷囹圄,斗志不减,在被监禁于南昌的日子里,他克
期刊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者的战机开始不断空袭南京。此后,在近4个月的时间里,处于劣势的中国空军,勇敢顽强地与来犯日机展开了殊死搏斗。南京的天幕上,几乎天天上演着血与火的悲歌。  空军健儿血战碧空  “八,一三”事变次日,上海市长俞鸿钧以特急电向南京军事委员会报告日军将轰炸南京的消息。果然,8月15日,日本海军第一联合航空队的木更津航空队,以台湾为基地,出动了27架新式的96式陆上攻击
期刊
中国工农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后,1937年至1947年,中共中央进驻延安的10年时间里,毛泽东常常夜以继日地工作。在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峥嵘岁月中,毛泽东始终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心系群众,留下了许多难忘的往事。  不搞领导优待  1937年1月10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保安,1月13日到达延安。刚到延安时,延安的有关部门为毛泽东挑选了两匹马以方便他出行,其中一匹小青马个头虽不大,力气却
期刊
2019年9月17日,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了表彰在新中国建设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已故著名核物理專家、有“中国氢弹之父”美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于敏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这是对于敏一生为祖国“两弹一星”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的充分肯定和最高褒奖。  寒门之子发奋苦读 业精于勤学有所成  于敏,1926年8月出生在河北省宁河县芦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