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土壤pH被认为是影响AOA和AOB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而最近发现的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也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推测pH可能也是影响全程氨氧化细菌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选取酸性红壤和中性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 clade A和clade B的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水稻土的Comammox clade A amoA基因的丰度比中性水稻土高了 2个数量级(P<0.05),酸性水稻土
【机 构】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 40071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pH被认为是影响AOA和AOB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而最近发现的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也在土壤中广泛分布,推测pH可能也是影响全程氨氧化细菌生态位分化的重要因子.选取酸性红壤和中性紫色土发育的水稻土,采用荧光定量PCR及克隆测序技术,分析了全程氨氧化细菌Comammox Nitrospira clade A和clade B的丰度和群落组成.结果表明,酸性水稻土的Comammox clade A amoA基因的丰度比中性水稻土高了 2个数量级(P<0.05),酸性水稻土的Comammox clade B的丰度也显著高于中性水稻土(P<0.05);酸性水稻土中Comammox clade A amoA基因的丰度比clade B高60倍,而中性水稻土中Comammox clade A和clade B amoA基因的丰度比约为2,这些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Comammox Nitrospira丰度的重要因子.克隆测序的结果发现中性水稻土中的Comammox均属于clade A,主要隶属于Nitrospira inopinata类群;而未能检测到属于 clade B 的序列.酸性水稻土中的 Comammox clade A 主要由 Nitrospira inopinata和Nitrospira nitrosa 类群组成,clade B主要与土壤中发现的未培养的细菌克隆(FN395328)密切相关,结果表明Comammox Nitrospira的群落结构也受pH的显著影响.综上,pH对土壤全程氨氧化细菌的丰度及群落结构组成有显著影响,是影响其生态位分化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
其他文献
针对典型北方碱性镉和铅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开展土壤钝化与低积累农作物协同修复田间试验,以方解石作为主量钝化材料,分别复配少量熟石灰、沸石粉和生物炭形成组配钝化剂.研究在CL(方解石+熟石灰)、CZ(方解石+沸石)、CB(方解石+生物炭)和CLZB(方解石+熟石灰+沸石+生物炭)不同组配条件下,对土壤理化性质、重金属Cd和Pb生物有效性的影响,以及对低积累玉米产量和植株(茎叶和籽粒)重金属Cd和P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施用钝化剂均能保障玉米正常生长,小幅提升玉米千粒重与玉米产量.②不同方解石基组配钝化剂处
近年来关于碳排放研究的内容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提出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战略目标,因此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基于涡度相关法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区域典型稻田生长季的CO2和CH4通量进行监测分析,结果发现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分蘖期开始出现负值,抽穗期降到最低,通量平均值为-3.33μmol·(m2·s)-1.CH4通量与CO2通量趋势大致相反,先增加后减少,在分蘖期和拔节期迅猛上升,孕穗期从峰值降到低谷,通量平均值为0.11μmol·(m2·s)-1,
为探明伯克氏菌Y4(Burkholderia sp.Y4)对镉(Cd)胁迫下水稻幼苗的生长和Cd吸收积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水稻低Cd积累品种湘早籼24(X24)和高Cd积累品种T优705(T705)为材料,通过水稻种子萌发和幼苗试验,利用非损伤微测技术和原子吸收等检测方法,研究外源施加伯克氏菌Y4对Cd胁迫下水稻生长和毒性损伤的影响及其抑制水稻Cd吸收积累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伯克氏菌Y4可以缓解Cd对水稻生长的抑制作用,使种子发芽势提高13.8%,此外,接种菌株Y4后7 d,水稻幼根和幼芽长度分别增
开展了连续2 a(2019~2020年)的田间试验,通过设置不施肥(CK)、农户习惯施肥(CF)、二次追肥(TT)和有机肥替代20%化肥(OF)这4个处理,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施肥对稻田CH4和N2O排放的影响,并综合水稻产量和综合温室效应(GWP)对单位水稻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进行分析,探讨长江中下游典型水稻种植区增产减排的施肥方式.结果表明:①与CK相比,两年间各施肥处理均降低了 CH4排放,降幅为14.6%~25.1%;增加了 N2O排放,增幅为610%~1 836%;②与CF相比,
合流制管网溢流(Combined Sewer Overflows,CSOs)是我国城镇地表水环境日益突出的瞬时污染源,明确其重要污染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的组分和来源对CSOs污染控制具有导向性意义.本研究以北运河上游沙河水库流域为对象,连续采集CSOs过程的样品,通过峰值法、特征参数法和平行因子法等解析CSOs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发现CSOs中DOM主要有类色氨酸(S、T)、类富里酸(A)和类酪氨酸(D),代表内源输入的类色氨酸(S、T)和类酪
咸水长期灌溉会增加土壤盐分,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利影响,改变土壤细菌的多样性.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微环境,进而影响土壤酶活性和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试验设置淡水(FW,0.35 dS·m-1)和咸水(SW,8.04 dS·m-1)两种灌溉水盐度,在每个灌溉水盐度下秸秆用量分别为0 kg·hm-2和6 000 kg·hm-2(分别用FWST和SWST表示).结果表明,与淡水灌溉相比,咸水灌溉显著增加土壤盐分、容重、全碳和速效磷含量,但是速效钾含量明显下降.在咸水灌溉下,秸秆还田可显著增加土壤全碳、全氮、速效钾
通过分析松花江典型植被(芦苇、白杨、松江柳和修氏苔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差异,辨识不同类型植被修复受损滨岸带生境的潜力,为松花江受损滨岸带生境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使用Illumina MiSeq PE300二代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松花江下游滨岸带的4种典型植被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进行测序,分析不同植被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芦苇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的Ace、Chao1和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白杨(P<0.05),与松江柳和修氏苔草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不显
提出了“再生水水源补给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构建及管护技术体系”,并在圆明园开展了推广应用,设计建设了近70 hm2再生水水源补给城市河湖水生态系统构建及管护示范区.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改善水体景观、水质及水生态状况:浊度明显降低,示范区浊度大多小于3NTU(饮用水浊度国家标准1NTU),感官效果明显优于修复前;总磷平均去除率超过70%,总氮平均去除率超过80%,CODcr浓度由Ⅴ类降至Ⅲ类,水质综合指标可以达到湖库Ⅲ类标准;水生态健康状况进一步提升,可以达到清水水源补给水体水生态健康状况水平.该技术具有节
在北运河源头区沙河水库选取4个典型溢流排口进行合流制溢流污染监测,分析沙河水库附近管网溢流水量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TBD再生水厂尚未建成运行,沙河水库周边管网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0.5~3 mm降雨即可导致溢流发生,溢流水量与场次降雨量呈正相关,同时也受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多种因素作用;溢流污染水平与排口性质以及管网收集区域具有直接联系,截污干管溢流排口是重点防控对象,其汛期COD、NH3-N、TN、TP平均浓度分别超地表水Ⅴ类标准6.77、8.35、14.36、7.73倍;不同场次降雨中汛期初期
利用简便的方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海藻酸钠/锆@钙(SA/Zr@Ca)水凝胶材料,采用SEM、XRD对该材料进行了表征,并通过拟合吸附等温模型及吸附动力学模型,结合XPS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对磷酸盐吸附的性能和机理.结果表明,该材料为非晶态的无定型材料.在溶液初始pH为2~7时,SA/Zr@Ca对磷酸盐(以PO43-计)的吸附量均大于60 mg·g-1,pH=2时,吸附性能最佳(124.23 mg·g-1).HCO3-、SO42-和NO3-对SA/Zr@Ca水凝胶吸附磷酸盐的影响不大,其中,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