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王蓉蓉(1991—),女,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张荣花(1989—),女,汉族,山西吕梁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与成长,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开始服务于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许多福利院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服务进入到福利院内服务孤残儿童或者以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吸纳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到福利院的工作体系内,更好的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作者作为实习社会工作者进入到WH市的社会(儿童)福利院内,在院内社工督导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服务,亲身体会身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福利院中能做些什么,看到与社工入驻前福利院内的服务相比有什么优势。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孤残儿童;福利院;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许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社会化会是奠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价值观以及人格的基础。人很多的人格特质是在儿童时期和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但是在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很多都是出生以后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疾被父母所遗弃的,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这些孩子最早的社会化来自于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与沟通,社会工作者在促进这些孤残儿童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帮助院内的孤残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个案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协助孤残儿童完成早期的社会化,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福利院里的儿童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缓解同辈群体之间的矛盾,运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协助院内的儿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同时,院内的孤残儿童与同龄孩子相比有着其特殊性:因为从小被父母遗弃,安全感较弱,对别人缺乏信任,而且缺乏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常常通过很多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引起他人的关注。社会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所服务的对象的每个人的不同的心理,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服务对象开展服务,纠正他们存在的一些偏差行为,帮助他们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将以本人在WH市作为一名实习社会工作者所看到的福利院内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所开展的一些服务的情况做详细的介绍,以及从中看到社会工作者在福利事业中所能做些什么,相对于传统的福利院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优势做一些探讨。
一、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及服务对象情况概述
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打造幸福家园”的宗旨对院内的孤残儿童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能更好的为院内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WH市政府投资新建福利院,新建的福利院是国家民政部首批蓝天计划资助项目,全院供养的孤残儿童、弃婴、及成年孤儿共计一百多人,这些福利院供养的孤残儿童大多是刚出生由于肢体残疾等天生缺陷而被父母遗弃以后被福利院纳入院内供养的孤残儿童。因为福利院供养对象多为脑瘫行动障碍者,福利院对婴幼儿养护的工作进行了细化。健康和轻度残疾的孩子分别就读于中学、小学、幼儿园,入学儿童均安排专车专人接送。同时与本市的几所大学合作,这些大学派出幼教老师、社会工作者来福利院开设了多种课程,培养了福利院内儿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为孩子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公开招聘社会工作者入驻福利院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服务;也通过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拓展肢体康复、言语康复力度等多方面的举措,保证院内的康复工作能持续开展。通过参观、爱心回报、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成年孤儿的生活,对其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一些问题
(一)自我标签化与标签他人
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内的儿童残疾的程度不同,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自我标签自己为残疾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同时,有一部分残疾程度较轻的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念书,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环境中被别人贴上残疾的标签,回到院内与院内的同辈群体相处中会将在学校别人给他们贴的标签拿去贴周围的儿童,自我标签以及标签他人对他们的情绪、心理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二)人际交往与沟通障碍
福利院内的这些孩子存在其特殊性,由于从小被父母遗弃,安全感较弱,对别人缺乏信任,而且缺乏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常常通过很多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交往和沟通上欠缺一定的方法,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不断的训练这些孩子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缓解沟通与交流的障碍,使他们的人际交往朝向健康发展。
(三)污名化的影响,院内孩子缺乏正能量引导
院内的孩子存在一个污名建构的过程,他们受到群体污名化的影响,不利于他们建立自信的心理,同时,相互间的交流的障碍以及一些消极情绪对自身以及他人的影响,缺乏一些正能量的引导。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输入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引导他们去除污名化对其的影响,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孤残儿童的抗逆力,引导他们朝着向阳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孤残儿童人际交往与人格特质的培养
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处于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这些儿童如果能与集体、院内老师和同辈群体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便会感到被人接受,感到安全、温暖,对福利院的归属感增强,性格会更开朗,兴趣爱好会更广泛,有助于其健康发展;也能在福利院内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环境,有利于孤残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特质。然而,在这些儿童中,一些儿童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存在同辈间群体污名化的现象,针对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加强这些儿童对福利院的集体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宿感,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同时通过小组与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慢慢缓解一些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以及促进在院内在人际沟通上存在障碍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工作者运用澄清的方式帮助一些儿童去除污名化的一些认识,增强这些儿童的信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己标签化和标签别人的现象,建立起同辈群体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下面是一次小组活动的活动内容: (一)“神秘的圣诞老人”:目的是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活跃气氛,同时还可以训练组员之间的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深化组员间的认识;
(二)“甜心:每人有10颗巧克力,每送出一颗,向对方说出你欣赏他/她的一样优点”,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学会表达对组员的欣赏;
(三)“请你为我做件事”:目的是让小朋友们体验施与受的感受,促进人际关系的觉察,培养小伙伴之间互助合作的态度;
(四)采取澄清的方式,对院内孩子自我标签“残疾人”和标签院内孩子“残疾人”的行为进行澄清,减少标签化的情况的发生,增强组员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组内成员间的社会支持。
在开展每一项活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到每一个人的状态以及性格等,在开展活动中了解到有的孩子比较活跃、比较喜欢分享,也有的孩子比较的沉默,有的孩子在表达能力上稍显的差一些,其中一些是我们需要开展个案辅导帮助的对象。在每个活动结束的时候都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也能学到一些正能量的品质。社会工作者要总结了每个孩子的表现以及通过引导儿童让每个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的方式来检查每个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东西。
四、进行个案辅导,帮助服务对象增能及挖掘其潜能
小组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在活动中发现需要个案服务的对象以后,通过了解这个服务对象的资料以及以往成长的一些经历,决定对其开展个案工作辅导。吴某,6岁,出生后由于肢体残疾被父母遗弃后被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纳入院内供养至今,主要问题有表达能力较差,沟通技巧相对缺乏,很多时候无法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别人的评价,性格比较偏内向,在接受新事物的接受上较慢,平时评价别人总是倾向于告状等,而且受污名化的影响,自身身上太多消极的东西,需要更多正能量的东西加以引导,帮其去除污名化的影响,积极、健康的成长。对其开展个案工作辅导是希望能帮助这个孩子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改变和提高,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引导其发展,帮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通过会谈的过程促进服务对象习得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掌握一些表达对别人评价的积极的词汇,让其能够在在别人做出相应好的行为的时候能够用习得的词汇夸奖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帮助他学习在公共场合如何表达自己。该个案辅导为期两个月,每周开展三次辅导活动,从最开始的我和他聊他身边小朋友的表现好的地方他的无从表达,到快结案的时候他能用一些我所传授给他的正能量的一些词汇去评价他身边的几位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并且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鼓励他积极的评价自己,让他自己看到他自己身上的优点,减少了他标签他人的不好的习惯,并且其再次出现负能量的状态时及时澄清与引导,让他明白那些负能量不利于其自己的成长,并引导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改进;而且在辅导中也引导和教他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在结案回顾的时候,他已经能比较顺利的做一个自我介绍。他的人际交流障碍有所缓解,心理状态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五、社会工作者为孤残儿童送去一抹阳光
社会工作者进入到福利体系中,较之传统的福利院的管理模式,有着其自身的优势,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的技巧,能更多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关心和疏导。较之传统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社会工作者秉持着平等对待服务对象的方式,采取去标签化的服务方式,提供应有的关心和帮助,对行为有偏差的行为及时矫正。从优势视角的角度而不是问题视角的角度去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同时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和个案工作方法协助儿童顺利的进行初步的社会化的过程,帮助儿童在遇到人际沟通障碍时及时的疏导,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去成长。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能做的有很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希望社会工作者能通过参与到福利体系中,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服务社会的这些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一抹阳光,社会工作者参与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努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參考文献:
[1] 陆士桢,任伟,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
[2] 张红霞.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面临的问题[J].社会福利,2003.
[3] 朱孔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
[4] 李吉.优势视角下的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237.
张荣花(1989—),女,汉族,山西吕梁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方向:社会工作。
摘 要:随着社会工作专业的不断发展与成长,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指导下开始服务于更多的领域和更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许多福利院通过政府购买社会工作的服务进入到福利院内服务孤残儿童或者以事业单位招考的方式吸纳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进入到福利院的工作体系内,更好的为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本文作者作为实习社会工作者进入到WH市的社会(儿童)福利院内,在院内社工督导的指导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服务,亲身体会身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在福利院中能做些什么,看到与社工入驻前福利院内的服务相比有什么优势。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孤残儿童;福利院;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许多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的社会化会是奠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方式、价值观以及人格的基础。人很多的人格特质是在儿童时期和父母的互动中形成的,但是在福利院中的孤残儿童很多都是出生以后由于自己身体的残疾被父母所遗弃的,与同龄的其他孩子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这些孩子最早的社会化来自于与同辈群体的交流与沟通,社会工作者在促进这些孤残儿童的社会化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帮助院内的孤残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中的个案和小组相结合的方式,协助孤残儿童完成早期的社会化,培养他们的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福利院里的儿童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缓解同辈群体之间的矛盾,运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协助院内的儿童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方式。同时,院内的孤残儿童与同龄孩子相比有着其特殊性:因为从小被父母遗弃,安全感较弱,对别人缺乏信任,而且缺乏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常常通过很多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来引起他人的关注。社会工作者要充分了解所服务的对象的每个人的不同的心理,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些服务对象开展服务,纠正他们存在的一些偏差行为,帮助他们健康的发展。下面我将以本人在WH市作为一名实习社会工作者所看到的福利院内儿童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此所开展的一些服务的情况做详细的介绍,以及从中看到社会工作者在福利事业中所能做些什么,相对于传统的福利院的管理模式存在的一些优势做一些探讨。
一、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及服务对象情况概述
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打造幸福家园”的宗旨对院内的孤残儿童尽可能提供优质的服务。为了能更好的为院内孤残儿童提供更好的服务,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WH市政府投资新建福利院,新建的福利院是国家民政部首批蓝天计划资助项目,全院供养的孤残儿童、弃婴、及成年孤儿共计一百多人,这些福利院供养的孤残儿童大多是刚出生由于肢体残疾等天生缺陷而被父母遗弃以后被福利院纳入院内供养的孤残儿童。因为福利院供养对象多为脑瘫行动障碍者,福利院对婴幼儿养护的工作进行了细化。健康和轻度残疾的孩子分别就读于中学、小学、幼儿园,入学儿童均安排专车专人接送。同时与本市的几所大学合作,这些大学派出幼教老师、社会工作者来福利院开设了多种课程,培养了福利院内儿童的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对外交际能力以及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为孩子融入社会奠定基础;同时,也通过公开招聘社会工作者入驻福利院为院内的孤残儿童提供服务;也通过专业人才培养,大力拓展肢体康复、言语康复力度等多方面的举措,保证院内的康复工作能持续开展。通过参观、爱心回报、社会实践等方式丰富成年孤儿的生活,对其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注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
二、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孤残儿童的一些问题
(一)自我标签化与标签他人
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院内的儿童残疾的程度不同,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容易自我标签自己为残疾人,产生负面的情绪;同时,有一部分残疾程度较轻的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念书,在小学和中学的学习环境中被别人贴上残疾的标签,回到院内与院内的同辈群体相处中会将在学校别人给他们贴的标签拿去贴周围的儿童,自我标签以及标签他人对他们的情绪、心理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发展。
(二)人际交往与沟通障碍
福利院内的这些孩子存在其特殊性,由于从小被父母遗弃,安全感较弱,对别人缺乏信任,而且缺乏与他人相处的技巧和表达情绪的方式,所以常常通过很多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人际交往和沟通上欠缺一定的方法,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不断的训练这些孩子的人际交往的能力,缓解沟通与交流的障碍,使他们的人际交往朝向健康发展。
(三)污名化的影响,院内孩子缺乏正能量引导
院内的孩子存在一个污名建构的过程,他们受到群体污名化的影响,不利于他们建立自信的心理,同时,相互间的交流的障碍以及一些消极情绪对自身以及他人的影响,缺乏一些正能量的引导。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输入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引导他们去除污名化对其的影响,培养其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提高孤残儿童的抗逆力,引导他们朝着向阳的方向发展。
三、开展小组活动,促进孤残儿童人际交往与人格特质的培养
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处于一种渴求交往的心理发展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他们心理正常发展和具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的必然要求。这些儿童如果能与集体、院内老师和同辈群体保持良好的人际交往,便会感到被人接受,感到安全、温暖,对福利院的归属感增强,性格会更开朗,兴趣爱好会更广泛,有助于其健康发展;也能在福利院内形成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环境,有利于孤残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特质。然而,在这些儿童中,一些儿童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还存在一定的障碍,同时存在同辈间群体污名化的现象,针对儿童存在的这些问题,通过小组工作的形式,加强这些儿童对福利院的集体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宿感,让他们能感受到温暖;同时通过小组与个案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慢慢缓解一些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增强自信心和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以及促进在院内在人际沟通上存在障碍的孩子与其他孩子的沟通与交流;在小组活动中工作者运用澄清的方式帮助一些儿童去除污名化的一些认识,增强这些儿童的信心,帮助他们消除自己标签化和标签别人的现象,建立起同辈群体间的社会支持网络。下面是一次小组活动的活动内容: (一)“神秘的圣诞老人”:目的是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活跃气氛,同时还可以训练组员之间的协调和团队合作能力,深化组员间的认识;
(二)“甜心:每人有10颗巧克力,每送出一颗,向对方说出你欣赏他/她的一样优点”,目的是让小朋友们学会表达对组员的欣赏;
(三)“请你为我做件事”:目的是让小朋友们体验施与受的感受,促进人际关系的觉察,培养小伙伴之间互助合作的态度;
(四)采取澄清的方式,对院内孩子自我标签“残疾人”和标签院内孩子“残疾人”的行为进行澄清,减少标签化的情况的发生,增强组员自身的自信心以及组内成员间的社会支持。
在开展每一项活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要注意到每一个人的状态以及性格等,在开展活动中了解到有的孩子比较活跃、比较喜欢分享,也有的孩子比较的沉默,有的孩子在表达能力上稍显的差一些,其中一些是我们需要开展个案辅导帮助的对象。在每个活动结束的时候都进行一个简短的总结,希望孩子们在活动中也能学到一些正能量的品质。社会工作者要总结了每个孩子的表现以及通过引导儿童让每个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自评的方式来检查每个孩子在这个活动中学到的东西。
四、进行个案辅导,帮助服务对象增能及挖掘其潜能
小组工作结束以后针对在活动中发现需要个案服务的对象以后,通过了解这个服务对象的资料以及以往成长的一些经历,决定对其开展个案工作辅导。吴某,6岁,出生后由于肢体残疾被父母遗弃后被WH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纳入院内供养至今,主要问题有表达能力较差,沟通技巧相对缺乏,很多时候无法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对别人的评价,性格比较偏内向,在接受新事物的接受上较慢,平时评价别人总是倾向于告状等,而且受污名化的影响,自身身上太多消极的东西,需要更多正能量的东西加以引导,帮其去除污名化的影响,积极、健康的成长。对其开展个案工作辅导是希望能帮助这个孩子在表达能力上有所改变和提高,多一些正能量的东西引导其发展,帮助其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通过会谈的过程促进服务对象习得一些人际沟通的技巧,掌握一些表达对别人评价的积极的词汇,让其能够在在别人做出相应好的行为的时候能够用习得的词汇夸奖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同时帮助他学习在公共场合如何表达自己。该个案辅导为期两个月,每周开展三次辅导活动,从最开始的我和他聊他身边小朋友的表现好的地方他的无从表达,到快结案的时候他能用一些我所传授给他的正能量的一些词汇去评价他身边的几位小朋友身上的优点,并且在辅导的过程中我鼓励他积极的评价自己,让他自己看到他自己身上的优点,减少了他标签他人的不好的习惯,并且其再次出现负能量的状态时及时澄清与引导,让他明白那些负能量不利于其自己的成长,并引导他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改进;而且在辅导中也引导和教他做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在结案回顾的时候,他已经能比较顺利的做一个自我介绍。他的人际交流障碍有所缓解,心理状态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
五、社会工作者为孤残儿童送去一抹阳光
社会工作者进入到福利体系中,较之传统的福利院的管理模式,有着其自身的优势,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的技巧,能更多对服务对象提供心理上的关心和疏导。较之传统的管理者的管理方式,社会工作者秉持着平等对待服务对象的方式,采取去标签化的服务方式,提供应有的关心和帮助,对行为有偏差的行为及时矫正。从优势视角的角度而不是问题视角的角度去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同时可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小组和个案工作方法协助儿童顺利的进行初步的社会化的过程,帮助儿童在遇到人际沟通障碍时及时的疏导,引导其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去成长。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弱势群体上能做的有很多,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希望社会工作者能通过参与到福利体系中,用自己的绵薄之力服务社会的这些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一抹阳光,社会工作者参与孤残儿童的救助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努力。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參考文献:
[1] 陆士桢,任伟,常晶晶.儿童社会工作[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9).
[2] 张红霞.当前我国儿童福利机构面临的问题[J].社会福利,2003.
[3] 朱孔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孤残儿童家庭寄养探析——以上海市儿童福利院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
[4] 李吉.优势视角下的福利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3,(2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