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是将学生培养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要紧跟国家政策,加强教学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继续完成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艰巨的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由此可见,自动化专业在较长时期内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高职教育做好自动化相关教学改革是对适应国家产业政策发展的必然要求,高职教育应以此为导向,凸显自身的办学特色。
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紧跟社会步伐,纷纷对高职自动化专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是其改革的内容和深度还远远不足。普遍来看,高职院校关于自动化专业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不但要注意一些客观社会环境的制约,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术产品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例如车辆等自动控制系统的量身设计与管理维护、工厂等电气控制系统和装备的管理维护、大中型工业电子设备、公共领域等的电子监控设备、家用电器等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各领域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来进行控制的设备等,这些自动化产品的大量涌现和更新发展为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为高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因而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课内外教学计划的目标。
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摆脱传统束缚,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此目标结合市场需求重新规划课程结构体系,重视实验教学及专业软件工具的运用。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懂基本理论的学生,他们更期望的是学生能到岗到位,直接上手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教学培养应注重对基本专业设备的规范和标准使用、对网络工程及软件的开发、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国际通用语言的基本掌握等,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个人素质,确保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来自各高中学校里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偏向于就读本科学校,而西方国家的高职生源却十分丰富,他们中的半数以上有过不同程度的职业经历,学校在招生要求上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或专业实践基础对于自身学习和学校教育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我国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训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教学所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水平,教师无法进行只管教学,观察学习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进度,也是做好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所在。
三、专兼职教师配合教学
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高职院校配备的师资力量应该以“双师”型为主,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直接到校任教,较为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避免纯理论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纷纷从外部引进兼职教师,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方面,专任教师要承担自动化专业理论课、基础课及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兼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优势,将自身的企业经验应用到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去,主要负责学生的实验课程、实训指导以及专业实习指导等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动化专业应用的直接经验指导,提升教学的应用性。只有将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细致分工才能优化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只有通过二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扬长避短,确保高职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校内外实训双管齐下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受到经费及社会支持的限制,学生实习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硬件设施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想效果;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动手的机会少。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务必要将产、学、研三者相结合,发展校企合作,将自动化专业相关企业引入学校,积极开发校内外合作机会。
引入校企合作,做好校内外实训工作,一是要建设好校内基本实训室,模拟工厂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操作和观察的自动化生产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亲身参与其中,基本掌握专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二是同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到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好地将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生到自动化生产设备等一线去实习,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自动化专业技术和发展动向,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专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将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其教学改革需要院校及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关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专业的外部成长环境,以此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改革经验,完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一套专业教育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势田[J].职教研究,2000,(12).
[2]徐梅.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01).
[3]孙霞,马立修.关于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
[4]唐春霞,等.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初探[J].企业家天地,2007,(6).
[5]刘玉宾,杜广朝.突出高职特色-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
作者简介:
刘彦超(1971.12~),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工学硕士,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就当前情况来看,各大高职院校紧跟社会步伐,纷纷对高职自动化专业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教学改革,但是其改革的内容和深度还远远不足。普遍来看,高职院校关于自动化专业所进行的教学改革,不但要注意一些客观社会环境的制约,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匹配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动化技术领域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术产品也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应用与推广,例如车辆等自动控制系统的量身设计与管理维护、工厂等电气控制系统和装备的管理维护、大中型工业电子设备、公共领域等的电子监控设备、家用电器等自动化设备的管理维护,以及各领域通过应用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来进行控制的设备等,这些自动化产品的大量涌现和更新发展为自动化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这就为高职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和机会。因而高职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以企业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人才,将企业的用人标准作为课内外教学计划的目标。
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摆脱传统束缚,将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围绕此目标结合市场需求重新规划课程结构体系,重视实验教学及专业软件工具的运用。企业需要的不仅是懂基本理论的学生,他们更期望的是学生能到岗到位,直接上手并具备较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教学培养应注重对基本专业设备的规范和标准使用、对网络工程及软件的开发、专业实践能力以及国际通用语言的基本掌握等,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和个人素质,确保学校教学目标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
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是来自各高中学校里成绩较为落后的学生,成绩较好的学生都偏向于就读本科学校,而西方国家的高职生源却十分丰富,他们中的半数以上有过不同程度的职业经历,学校在招生要求上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工作经验,学生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或专业实践基础对于自身学习和学校教育都会发挥积极的作用。基于我国高职学生的基本特点,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课程学习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实训教学,提升教学的效果。
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高职院校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相对不足。一方面是由于电气自动化教学所需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在极大程度上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教学设备落后,跟不上社会发展水平,教师无法进行只管教学,观察学习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因而,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和进度,也是做好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所在。
三、专兼职教师配合教学
从高职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出发,高职院校配备的师资力量应该以“双师”型为主,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是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后直接到校任教,较为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为避免纯理论教学,大部分高职院校纷纷从外部引进兼职教师,形成“双师”型教学团队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一方面,专任教师要承担自动化专业理论课、基础课及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打好专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兼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实践优势,将自身的企业经验应用到自动化专业教学中去,主要负责学生的实验课程、实训指导以及专业实习指导等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自动化专业应用的直接经验指导,提升教学的应用性。只有将专兼职教师的教学任务进行细致分工才能优化学生的专业学习,也只有通过二者的密切配合才能扬长避短,确保高职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四、校内外实训双管齐下
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而言,我国高职教育大发展受到经费及社会支持的限制,学生实习的效果往往差强人意;由于硬件设施和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验教学也难以达到预想效果;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限制,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自主发言动手的机会少。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高职教育务必要将产、学、研三者相结合,发展校企合作,将自动化专业相关企业引入学校,积极开发校内外合作机会。
引入校企合作,做好校内外实训工作,一是要建设好校内基本实训室,模拟工厂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切实可操作和观察的自动化生产环境,让学生在校内学习过程中亲身参与其中,基本掌握专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二是同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到自动化专业相关的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学会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更好地将自动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融会贯通。学生到自动化生产设备等一线去实习,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和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自动化专业技术和发展动向,也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拓宽了渠道。
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的教学改革不是能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职院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必须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将专兼职教师教学相结合,将校内外实训教学相结合。其教学改革需要院校及专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主动地关心、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专业的外部成长环境,以此来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不断总结改革经验,完善改革措施,逐步建立一套专业教育体系,为企业和社会培养真正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杰.当前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走势田[J].职教研究,2000,(12).
[2]徐梅.高职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1,(01).
[3]孙霞,马立修.关于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
[4]唐春霞,等.高职高专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初探[J].企业家天地,2007,(6).
[5]刘玉宾,杜广朝.突出高职特色-深化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5).
作者简介:
刘彦超(1971.12~),男,内蒙古包头市人,工学硕士,单位: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