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真情实感,也是减负

来源 :读书文摘(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事多年语文教学,我们都知道作文在中考语文试题整卷中所占的比分大,说是占了语文的“半壁江山”不为过。
  关键词:真情实感;肩负;语文
  作文成绩的高低決定着中考语文的成败,因而多年来一直受到语文老师和考生的重视。
  但是我们时常发现考生考场作文内容,编故事的现象很多,且这些故事总是在印象中似曾听过见过。更有甚的是,还有不少考生的文章从谋篇布局,到词语的运用,甚至开头结尾都如出一辙。按理说,即使是同写一个作文题,不同的考生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认识应当不同的,然而,那些文章却是模式化的语言集合。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
  原来这些考生在初中毕业前的临考阶段,他们接受过大体相似的强化训练,写哪类文章,老师都有明确的要求,如写议论文,其要求是:开头要开门见山提出论点,字数要控制在60个左右:接下来要在第二、三段确定分论点,第一个分论点要从正面论述,第二个分论点要从反面论述,每段字数要控制在于50字左右。最后一段要提出希望或发出号召,字数在内20个左右。如写记叙文,要能够“嫁接”,内容要写正面的、积极的,在结尾的议论与抒情中,要往崇高,光明方面升华、提高……考生和他们的老师在揣测怎样才能搏得评卷老师的欢心,在研究怎样才能获高分的门径。于是,考生们如愿以偿。结论明确不过:造假制假成全了这些考生,使他们获得了迈进重点高中的通行证。我们并不否认这些考生确实具有一定的组织与运用语言的基本功,但令人悲哀的是他们在写这类应试作文的同时,也失去了自己的个性,正如有人所云,这是一种“人文价值、人文底蕴的流失”。
  我们要提倡在写作中如何张扬自己的个性,最常听到一句话是“写真情实感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作文要表达真情实感,让学生写真话、实话、心理话。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宗旨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使学生的习作有了生命力。
  所谓“真情”指的就是作者真实的情感。《我的老师》中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现了蔡老师是最使“我”难忘的老师,抒发了对温柔慈爱的蔡老师的挚爱、感激和怀念之情。课文前半部分写了五件小事,写出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的真挚感情,在此基础上,作者写了“我”对蔡老师的依恋:默默地看老师写字,放假前与老师难分难舍,暑假中感到时间漫长,甚至梦中寻找老师。最后,文章以“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可惜我没上完初小,就转到县立五小上学去了,从此,我和蔡老师分别了”,寥寥数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真实的爱师之情。再如《背影》中,散文家朱自清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表现了在特定的家境、心境下的慈父孝子之间的相爱相怜,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把父子之间的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来,喜怒哀乐这种人之常情,如果能用笔将它们表现出来,就会使文章充满真情。
  所谓“实感”,就是指作者真实的生活感受。如初中语文自读课本《这不是一颗流星》,作者在结尾处写道:“我原以为,孩子天真淳朴的念头会像流星一样转瞬即逝,现在我明白,这绝不是一颗流星,而是一颗心,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这种生活感受,正是作者有感于大人们的感情像流星一样,孩子们的“这颗心比大人们更真诚更纯洁。”含蓄地对大人有所批评,同时又表达了一种愿望,大人们应该保持一种赤子之心,让社会充满友爱、充满温暖。
  显然,说自己想说的话,离不开真情和实感,喜怒哀乐人皆有之,但仅有这种人人皆有的真情还不够,因为这种真情,只是具备了生活经验,要写好文章,还必须有自己对这种生活经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感觉,臧克家在一篇谈写作的文章中说过这样一句话:“生活知识和对生活知识的感受,是写作者最基本、最重要的两条。”这就告诉我们言为心声,说自己想说的话,也包含了要把“情”和“感”结合起来的意思。
  那学生如何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呢?首先要写真人真事,亲身经历;其次要通过鲜活细节来表现人物形象;再在就是结构紧凑,对比鲜明;还要运用形象化的议论使感情升华,使主题突出。这样学生才会把自己心里想说的想写的真实展现出来。亲身的经历、鲜活的人物、真实的情感就会有感染力和生命力。我们应让作文让脱去浮华的外衣,化绚丽为平淡,让作文走向本色,走向生活,走向心灵,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中蕴涵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
  但在对学生评价体制还不完善的当下,写真情实感受,却有许多禁忌。这些禁忌,是近于应试的老师们苦心孤诣地设计出来的,应考的学生装要放弃自己的“真”,去适应“假”,不啻是一种痛苦。换一种说法,就是自己想说的想写的不敢说,不能写:而不想说,不想写的又不能不说不能不写。可以说,这在作文中不写真情实感受,也是一种应该减掉的负担。
  减负的呼声不是停了,愈来愈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早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减负的许多环节中,考试,尤其是选拔性考试的导向性实在是太重要了。许多教育专家、媒体上已经出台颇有张力的措施,作为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更要大力提倡写真情实感,才更有利于造就新世纪的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科技发展,信息载体由纸质向电子材料转变,这将导致办公模式随之改变,企业档案部门的功能也将发生变化。企业档案部门将由档案管理向综合信息部门发展。文件生命周期理论解释了信息的活动规律,而电子产品为信息内容的发展提供了介质,从而使得企业档案部门向综合信息服务部门转变。构建企业信息平台愈加重要,本文式析企业信息平台构建的具体设想。  关键词:档案资源;企业信息平台;信息化;数字化  大数据时代
摘 要:在经济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和供给侧改革的多重压力,煤炭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经受着巨大的考验。在此情况下,做好工会扶贫帮困工作,对于凝聚人心,共渡难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做好工会扶贫帮困工作的要点,分析了当前工会组织扶贫帮困工作需破解的几个难题,并对做好工会扶贫帮困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工会;扶贫帮困;思考  当前,煤炭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困难职工扶贫帮困工作矛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当前我们的教学方式以及方法都得到了一定的完善。在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翻转课堂的教學模式也已经逐渐被诸多教师所重视,并且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多模”翻转课堂。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多模”;翻转课堂  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说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颠覆性,给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学习以及思考的空间。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翻转教学模式
摘 要: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语。成语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体现。在现阶段,科学技术和信息传递方式的重大改变,使得成语或其他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影响,作为传承文化的主体,广大青少年学生对成语的自主学习意识逐渐降低,缺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感,这种情况使得成语教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那么如何对高中语文的成语教学进行改革,才能较好达到既能充实
摘 要:彝文典籍《勒俄特依》是一部宏伟的文化遗产,主要流传于彝语北部方言区。在彝族民间以活态的口头文本与稳定的书面文本双重形式传承与传播。其富含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内涵,对彝族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分析史诗的文本版本类型,对深入解读彝文典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版本学视角,分析彝文典籍《勒俄特依》的口头演述版本、书面文献版本、外文文献版本等。  关键词:勒俄特依;口传版本;书面版本;外文文献  一
摘 要:国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对学生传授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达到培养学生文化传承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目的。国学教育曾一度在我国的教育史上发光发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文化先驱,当由于我国之前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使得其在教育历史上一度衰落。但在现代的知识时代,由于一些近代思想教育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使人们重新认识了其价值,对于中国传统思想产生了新的认同,国学教育在教育的舞台上又重绽光彩。本文首先研究了国
摘 要:临床护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性内容即五官科护理学,五官科护理学主要包含了口腔科、咽喉科、鼻科、眼科和耳科的护理知识,由于五官科护理学涉及的知识范围较广,相关内容具有整体性强的热点,因而在教学实践中课程任务量较大。五官科护理学知识丰富,知识体系抽象且繁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压力大、记忆和理解难度也较大,可综合应用情境教学法,简化学生的学习程序,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对情境教学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小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机械死板的课堂理论教学并不能够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应该与实际相结合,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让数学与生活同行。教师应该结合相关的生活案例教学,以此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时的空洞无味。本文主要从小学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苏教版小数教材,对小学数学的生活化教学进行
摘 要:鉴于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本文对深度学习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深度学习的概念及深度学习的发展历程;然后总结了深度学习算法在不同数据处理中的最新应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可以看到:深度学习在不同应用领域都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仍存在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如无标记数据的特征学习、网络模型规模与训练速度精度之间的权衡、与其他方法的融合等。  关键词:深度学习;研究综述;应用  一、深度学习的概念 
朗诵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在岁月的洗礼中,一次次打动着听者的心,激荡着闻者的情,传递着诵者的意。然而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也不乏诸如“形式单一”的批评,诗人瞿永明更是直言不讳:“朗诵,千人一调。”  艺术是需要创新与发展的,这条道路并不是一片坦途,一路上有言论的荆棘、有自我的怀疑、更有创意的枯竭。艺术的新生,往往需要数代人的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庆幸的是,在朗诵界,有一些默默为之付出的赤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