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20世纪70年代起,校本课程这一名词逐渐被人们所认知。校本课程,即为使得自上而下的传统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变成学校独特的授课方案,即为校本化。对语文校本课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教版 校本课程 建议
校本课程即为国家或地区统一制定的教学课程的地方化,随着世界各国对教学课程的关注,面对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必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使授课效果更加契合人才培养需求是每一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为例,针对初中校本课程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对各位同仁的进步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一、加深传统知识普及
随着各个国家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向整个世界宣扬,才能使这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当今初中生也将是未来整个中国的主人,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势在必得。例如,在教师讲解初中语文课程时,若涉及传统文化,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每周开设一门自由阅读课,每节课阅读的主题各不相同。比如,人教版七语下第二单元的《黄河颂》这篇课文,我就在自由阅读课中以“抗战精神”这一主题来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每个同学在这段时间里,都积极主动的自主阅读,有的同学将自己喜欢或感动的摘抄下来,有的同学会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随手记下来。之后请同学们自由上台发言。这时,一个学生说:“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毛主席的那句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通过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长征中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另一个同学说,“让我最震撼的就是董存瑞以身犯险炸暗堡的故事,是怎样的奉献和爱国精神指引着他不怕以牺牲为代价而抗战到底,这不仅仅是勇敢无畏就足够解释了,由此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所有不甘欺侮的面目。”通过短短的校本课程阅读课,不仅学习了知识,还传播了传统知识。
二、适当增加对世界文化的传播
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在校本课程的改革中,适当增加对各种文化知识的摄入,往往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校本课程规划中,根据课本授课情况,适当增加文化交流课,如原人教版七语下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我首先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自己整理世界文化知识或者新闻动态,寻找的材料没有限制。到了上课时,固定人员进行发言。到了上课的时候,第一个上台的学生说:“本周我总结的是美国传统文化。在我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一直鼓励孩子勇敢,自立,当孩子过了18岁或者是高中毕业,他们就会陆续离开家庭自己奋斗。虽然我并不认为这就完全正确,但相对于我国有些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我更认为尽早让孩子独立能使得孩子更早的适应社会。”第二个上台的学生说:“我在查阅作者资料时,发现了莫泊桑原来是福楼拜的学生,而且知道了关于福楼拜写作的故事,很受启发:有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摞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他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福楼拜严谨的写作态度。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写作精神,多改!”等等。学生就按照这样的流程上台发言,最终由教师总结发言:“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发言非常精彩。那你们感觉自己收获怎样呢?”同学们以激昂的斗志予以肯定的回答。通过对各国文化的摄入,无疑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地区文化底蕴的深化
校本课程最为重要的内涵,就是对本地区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将国家既定课程进行创新,变成所谓的校本课程,就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架构特色。例如,本地区的初中学校有历经百余年的教学年限,其在语言能力上的强化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创新地区化时,可增加即时创作这一节课的讲授。人教版七语下中有一个作文指导课——“说真话,抒真情”,我在授课时,首先读一段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深深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专心致志的思考创作,最后轮流上台发言,从日常的小细节出发,细心描绘了父母的关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鼓励了同学们的表现。通过即时创作,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写作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校本课程是教育改革场景下的必然产物,如何在初中普及教育中因地制宜,改善课程设计,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必须钻研的事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对中学语文教程的校本课程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春鸿.农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探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
关键词:初中语文 人教版 校本课程 建议
校本课程即为国家或地区统一制定的教学课程的地方化,随着世界各国对教学课程的关注,面对日新月异的快速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必然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使授课效果更加契合人才培养需求是每一名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接下来,本文将以人教版语文为例,针对初中校本课程进行探讨分析,希望能对各位同仁的进步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一、加深传统知识普及
随着各个国家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只有将本国的传统文化向整个世界宣扬,才能使这个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当今初中生也将是未来整个中国的主人,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势在必得。例如,在教师讲解初中语文课程时,若涉及传统文化,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每周开设一门自由阅读课,每节课阅读的主题各不相同。比如,人教版七语下第二单元的《黄河颂》这篇课文,我就在自由阅读课中以“抗战精神”这一主题来让学生阅读相关书籍资料,每个同学在这段时间里,都积极主动的自主阅读,有的同学将自己喜欢或感动的摘抄下来,有的同学会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感受随手记下来。之后请同学们自由上台发言。这时,一个学生说:“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毛主席的那句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通过这首诗,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长征中战士不怕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另一个同学说,“让我最震撼的就是董存瑞以身犯险炸暗堡的故事,是怎样的奉献和爱国精神指引着他不怕以牺牲为代价而抗战到底,这不仅仅是勇敢无畏就足够解释了,由此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所有不甘欺侮的面目。”通过短短的校本课程阅读课,不仅学习了知识,还传播了传统知识。
二、适当增加对世界文化的传播
每个国家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文化底蕴,我们要以正确的眼光去看待。在校本课程的改革中,适当增加对各种文化知识的摄入,往往起到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教师在初中语文的校本课程规划中,根据课本授课情况,适当增加文化交流课,如原人教版七语下第十四课《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篇课文,我首先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自己整理世界文化知识或者新闻动态,寻找的材料没有限制。到了上课时,固定人员进行发言。到了上课的时候,第一个上台的学生说:“本周我总结的是美国传统文化。在我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美國的家庭教育中,父母会一直鼓励孩子勇敢,自立,当孩子过了18岁或者是高中毕业,他们就会陆续离开家庭自己奋斗。虽然我并不认为这就完全正确,但相对于我国有些家长溺爱孩子的现象,我更认为尽早让孩子独立能使得孩子更早的适应社会。”第二个上台的学生说:“我在查阅作者资料时,发现了莫泊桑原来是福楼拜的学生,而且知道了关于福楼拜写作的故事,很受启发:有一天,莫泊桑带着一篇新作去请教福楼拜。他看到福楼拜桌上放着厚厚一摞文稿,翻开一看,却见每页上都只写了一行,其余九行都是空白。莫泊桑不解地问:‘先生,您这样写,不是太浪费稿纸了吗?’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早已养成这种习惯,一张十行的稿纸上,只写第一行,其他九行是留着修改用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就可以窥见福楼拜严谨的写作态度。我也要学习他的这种写作精神,多改!”等等。学生就按照这样的流程上台发言,最终由教师总结发言:“同学们,你们今天的发言非常精彩。那你们感觉自己收获怎样呢?”同学们以激昂的斗志予以肯定的回答。通过对各国文化的摄入,无疑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地区文化底蕴的深化
校本课程最为重要的内涵,就是对本地区文化的重视与传承。将国家既定课程进行创新,变成所谓的校本课程,就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区的文化底蕴和知识架构特色。例如,本地区的初中学校有历经百余年的教学年限,其在语言能力上的强化具有很强的优势。因此,教师在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创新地区化时,可增加即时创作这一节课的讲授。人教版七语下中有一个作文指导课——“说真话,抒真情”,我在授课时,首先读一段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念,今日尔应知。’同学们,你们听过这首诗吗?这是白居易的一首诗,深深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疼爱之情。接下来的时间里,同学们专心致志的思考创作,最后轮流上台发言,从日常的小细节出发,细心描绘了父母的关爱。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鼓励了同学们的表现。通过即时创作,激发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写作创新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校本课程是教育改革场景下的必然产物,如何在初中普及教育中因地制宜,改善课程设计,培养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师必须钻研的事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对中学语文教程的校本课程创新提供一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彭春鸿.农村初中语文校本课程探微[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