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心灵的空洞如何填补?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h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老人养老不缺钱,不愁吃不愁穿,惟独缺少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在热闹繁华的城市,老人们心灵的空洞该如何填补?
  
  现状1
  儿女,能给老人多少心灵的慰藉?
  深圳市一项对老人空巢家庭的调查显示,这些家庭的子女每星期能够多次去探望老人的,仅占空巢家庭户数的31.9%,每星期、每月能有一次去探望老人的分别占42%和22%。
  深圳市政协委员原丽萍表示,这表明,有高达64%的空巢家庭的子女,探望老人的次数,远远达不到老年人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所需的最低时间要求。
  原丽萍说,在深圳,社会竞争很激烈,城市家庭的养老功能在弱化。子女虽与老人共同居住或同居一地,但是由于他们在家庭角色中,担负着上要养老、下要养小的双重责任,同时面临着生活负担大、经济压力重、时间紧张和精力有限等现实困难和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照顾到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给予充分的精神慰藉。
  60多岁的退休老人王老师也是空巢家庭的一员。自从6年前老伴去世后,她就一个人居住。儿子和媳妇,还有孙子,在另外一处居住。虽然儿孙们也常来看望,对她也很好,但是更多的时候,是老人一个人面对四壁,独守寂寞空虚。
  “有时候我想,要是有个女儿就好了,女儿可以陪我说说话,这是儿子做不到的。我的养老金不少,但是总是觉得这样下去我的心理会出问题,就想进养老院,多一些伙伴。没想到养老院排着长队,住进去还不知等到哪年哪月。”
  住不进养老院的空巢老人有精神慰藉的困扰,住进养老院的老人又如何呢?在南山区颐老院,住着180多位老人。老人的子女要么在国外,要么在深圳奔波忙碌,一个月来一两次电话,碰上老人耳朵不好,或者口齿不清,慰藉的效果可想而知。即使是亲自来探望,也就是送点水果之类的,心理沟通少,一般待1个小时就走了。
  在这家颐老院工作的社工小谢说,有一位90多岁的老人,身体也还健康,几个子女多在国外,只有一个儿子在深圳,联系都不多。老人与其他老人来往也少,时常就会听到老人一个人在那里念叨着孩子。可见老人的心灵多么需要有人来安慰。
  最近3年来,国内先后发生了几起老人打官司要求儿女进行精神安抚的事件:哈尔滨一位71岁的老人要求法院判儿子必须每周探望自己一次,天津一位79岁的老母亲要求法院判5个子女轮流探望自己。老人告儿女,主张精神赡养权,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悲哀。
  
  现状2
  寻找另一半,老人的心思有谁知?
  老人的精神需要比较复杂。“陪老人聊聊天,那是满足老人低层次的精神需求;而老人更深层次的精神需求,是儿女永远无法代替的,比如感情的需求。”担任着几家征婚网站顾问的深圳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心理学博士杨青对记者表示。
  在这些征婚网站上,有许多老人征婚。64岁的赵连香(化名)是东北人,知识分子,离异独居,吃穿不愁,工资也不错,儿女也很孝顺,但是她并不快乐,因为她感到缺少一个能够沟通交流的老伴。
  赵连香对杨青博士说,她要找的另一半,必须要有大学学历才行,文化程度差别不大,地域差别也不要大,文化习俗比较一致,这样相伴走过人生的最后一程。
  “虽然儿女对老人很亲近,很尊重,但是依然代替不了另一半。”杨青说,寻找另一半,可以冲淡老人孤独寂寞的感觉,为人生注入一些新的活力,让他们感受到生命力的存在,这是一种对死亡的本能反抗。
  尽管社会观念不断在进步,然而在老人再婚的事情上,很多儿女始终无法坦然面对。在南山区颐老院,曾经有这么一对老人,都已经八九十岁了,一个会弹,一个会唱,是这里的文艺活跃分子,时间久了两人就好上了,而且结婚了。没想到这件事遭到双方子女的强烈反对。特别是老太太的子女一方,从来不把已经结婚的两个老人看成是一个家庭,每次来探望老太太,都不理睬老先生,带老太太出去吃饭,也不叫上他。后来老先生在郁闷中过世了,老太太睹物思人,很快就离开了颐老院。
  即使是两位老人双双健在的,有时候也会出现老人“婚外情”的问题。某报前不久报道的老人“婚外情”问题,就记录了几单这样的案例。一朝退休,儿女不在身边,两个老人整天你看我我看你,不久老头就出轨了,网恋啦,私奔啦,同居啦,等等,都出来了。
  接手过多起老人“婚外情”案的民间调查人士郑凡就此表示,老人退休了,自己的孩子都忙于各自的家庭和事业,很容易处于一种“单位不重视,家里被忽略”的“被遗忘”的角色地位,内心会感到十分的孤寂。这时候他们也需要一些发泄或是排放的方式。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由老年人这种心理而引发的“婚外情”也是因为他们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变化没有得到子女的足够重视所导致。“事实上,老年人的‘婚外情’需求更多是精神安抚而非生理的满足。”
  
  现状3
  社会,能否让老人真正快乐起来?
  一般意义上的理解,赡养通常是家庭的义务、儿女的义务。但是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龄人口急剧增多,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不再单纯是家庭的问题。
  “精神赡养既是家庭义务,也是社会义务。”杨青表示,深圳和外地养老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不同,就是老人退休后不是居住在单位大院里,而是散居在各个小区里。老人们来自全国各地,操着不同口音,彼此陌生,楼上楼下都不认识,老人的孤独感更强。这是家庭解决不了的养老问题。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韦斯将老年人的孤独分为情感性孤独和社会性孤独。情感性孤独是指缺乏家庭成员间的交流,社会性孤独是指缺乏朋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社会是陌生人的社会,又是年轻人主导的社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关爱是相对不足的。
  这就提出了社会对老人的精神供给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社区活动丰富不丰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老人的快乐程度。
  在著名的老人村莲花北村,老人们非常快乐。这里的社区活动非常丰富,老人们每天都把自己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合唱队、舞蹈队等一些由老人自发创办的团体,吸引了大批老人积极参与,身心都获得了健康。两年前从湖南怀化来深圳帮女儿带孩子的欧阳万秀说:“我就在这儿养老了,现在我整天想的都是娱乐,这里的老年生活太丰富了。”
  而在一些高档社区,小区不大,入住的人也不多,年轻人一天到晚见不到人。老年人除了带着孙子在小区里高级的游乐设施上玩耍之外,再也没有好的去处。“成天闷得发慌,老想着回老家。”在香蜜湖居住的周老对记者抱怨道。
  深圳市南山区桃源街道龙联社区的靳文全老人呼吁深圳给来深老人多一点关爱。靳老认为,深圳老人精神生活贫乏,是一个大问题。他们离开原来的工作单位和人际环境,住在高楼里,与外界很少来往交流。买菜、做饭、带孩子——“24小时钟点工”,生活单调、重复,有些人不敢外出,感觉像在“鸟笼一样”。
  
  解决之道
  “两个场所”都要让老人快乐
  老年生活,家庭是第一活动场所,社区包括养老院是第二活动场所。两个场所的精神供给的多少,决定了老年人的幸福指数的高低。
  “儿女要懂得老人的心理需求,学会观察老人的心理活动。”深圳康宁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刘仁刚博士表示,老人有特殊的心理需求,主要有:
  遗产心理——这种遗产不是财产,而是子孙。“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中国人传统的香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但是在深圳,年轻人要么不结婚,要么过于晚婚晚育,让老人抱不上孙子,老人当然不快乐。
  落叶归根心理——来深养老的老人,总是觉得老家自在,想回老家,却又离不开在深的儿女;在深圳退休的老人,也想回老家养老,但是老家已经不是那个老家,物是人非,弄得两处徘徊,“无根可归”。
  刘仁刚指出,在这些心理作用下,老人会时不时表现出焦虑的情绪和奇怪的行为,儿女们要好好思考一下深圳特色下的老人心理,不要轻易否定、责备老人的不良情绪和不当行为,多一些细心的观察,多一些耐心的沟通,老人就会多一些轻松,多一些幸福。
  “让老年人真正幸福起来,仅靠家庭是不够的。”深圳市政协委员张伟建表示,政府和社区要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要兴建适合老年人居住和活动的活动中心,社区要建立一些老年人自娱自乐的组织,还可以培育社区和义工队伍关注老年人的生活等等,从而营造一个全社会都来尊老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
其他文献
长春市78岁的收藏家赵庆祥先生再次赴景德镇购买了20余件当代陶瓷精品,准备在即将建立的“赵氏陶瓷艺术收藏馆”展出。   赵庆祥先生于1954年中专毕业后进入长春市百货公司工作,后任建设商场经理。他的收藏起点在1973年,早期重点收藏日本瓷器——因日本瓷器价格较低,三元五元就能买到一件。他经常逛长春东天街旧物市场,寻找日本瓷器。至上世纪80年代,他共收藏40多件日本瓷器,包括一套书 “九谷庄三” 款
期刊
玉米,曾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食,不过随着精米白面越来越多,玉米渐渐被人忽略了。实际上,常把玉米当做主食,对人体很有益处。  德国研究表明,在包括以白面和大米为原料的所有主食中,玉米的营养价值最高。尤其是其维生素含量,是稻米、小麦的5—10倍。玉米还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维A、镁、硒、维E和脂肪酸。其中,维E有促进细胞分裂、延缓衰老、防止皮肤病变的功能,还能减轻动脉硬化和脑功能衰退。  
期刊
“儿子”给妈来信   亲生女儿好无奈  老人们为啥这么信任那些推销人员,甘愿掏出养老钱买回一堆并无多大用处的假药和保健品?  夏娟展示了一封自称小王的推销人员写给母亲的信。信共有两页,手写,不仅字迹工整,而且字里行间处处透着“温情”:  “你们作为老前辈,教给小王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小王作为你们的孩子,用所学的知识和前辈们共同交流健康的理念。”  “小王为老人家身患疾病而痛苦落泪,为老人家给小王煮
期刊
排骨  含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钙,能使皮肤润泽光滑。  味甘咸、性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对于消除疲劳、预防贫血、补中益气有良好的效果。  红枣  原产于中国北部,味甘甜,对于贫血、失眠、胃酸过多等症状都有改善的效果,因含有脂肪、蛋白质、糖、果酸等多种营养素,还有止咳、利尿、养胃健脾、增强体力的功效,多吃红枣可使脸色红润有光采。  绿豆  属于碱性植物,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
期刊
朋友,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个县市吗?你能说出其中任何一个县市的沿革、风物、景观及有代表性的谚语、歌谣吗?  88岁的邵祝安能够如数家珍般地侃侃而谈。2001年,年近八旬的邵祝安奉献出凝结着70多年心血的《神州风采》,这部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万字大型资料书,被誉为中国地方志小百科全书。2007年,列入国家艺术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的《中国谚语集成(天津卷)》和《中国歌谣集成(天津卷)》出版,为此,他提供了
期刊
金广为是长春客车厂的退休人员,5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讨得一枚德国邮票,从此与德国邮票结下了不解之缘,被誉为德国集邮界的“中国大使”。如今,金老先生虽已退休多年,仍然为“中国大使”的美称增光添彩,为中德两国的集邮事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地摊拾得“宝中宝”  1956年,金广为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在长春铁路中学读书。一天课余,他在长春市邮局外面的地摊邮市闲逛,当时兜里总共有父母给的一角零花钱
期刊
一位退休在家的老机关干部,一年内被骗8次,被骗走近3万元,小到“短命电话卡”、无法使用的电视信号接收器;大到危及生命的假药消渴降糖胶囊,价值万元的玉石床垫、饮水机。   为何骗子屡屡把目光投向老年人群体并屡屡得逞?    骗小钱:电话卡,接收器……  家住芝罘区毓西路的孙庆军(化名)老人这几天再度遭遇骗局。一天早上,孙大爷到锁厂市场买菜,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在这里摆摊,叫卖一种电视信号接收器。围着
期刊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它位于南疆塔里木盆地中心,整个沙漠东西长约1000余公里,南北宽约400多公里,总面积33.7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沙漠,仅次于非洲撒哈拉大沙漠,是全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昆仑山下的于田县,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尽管岁月已流逝了50多年,但这段往事依然印刻在新疆各族人民的心中:这就是库尔班·吐鲁
期刊
“这双手要打开成45度,撑得太开或小一点都不行,总共要做10次。”近日上午,在咸阳秦都区苏家堡村2组,104岁老人赵科亭冲记者说道。“天气凉,出来练功要把厚外套穿上!”赵科亭的儿媳冯青贤一边说一边为老人扣纽扣。冯青贤说,老人脾气好,平时生活有规律、饮食粗茶淡饭、喜欢练香功。  104岁的赵科亭生活起居十分有规律,精神矍铄、健康状况良好、思路清晰,不仅生活能够自理,有时还逛街,平时很少生病,不需要太
期刊
当我们指责老年人轻易成为“免费体验”的牺牲品时,我们是否也需要反思,我们这个城市,给予老年人足够的关注了吗?我们做儿女的,给予老年人应该享受的亲情了吗?  为何“免费体验”瞅准老年人?公交站点上演这样一幕:几辆公交车陆续靠站,一下子下来16位老人。原来,这些老年人全部是去参加“免费体验”的。有公交车司机表示,很多老人为了赶上“免费体验”活动,越是上班高峰点,越是去挤公交车,浑然不怕摔伤或挤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