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微电影的“微盘点”

来源 :数码影像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e83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2014年的中国微电影创作,激情仍在,势头不减,创作尚处于上升通道之中。具体表现在:微电影作品数量剧增,网站投入大幅增长,各种评奖活动缤纷登场,掀起一轮又一轮的“吸睛”风暴。与此同时,微电影在风光无限的背后潜伏着重重危机:原创力疲态日显,精品力作寥寥无几;市场营销黯淡无光。
  这是最好的年代,新技术带来了无限可能,且在不断制造新的可能、不断满足愿望的同时,自身也得到极大的发展;这也是最坏的年代,不断增加的新渠道消解了人们的注意力,在病毒式营销陷阱中挣扎求生的微电影也不可避免地蹈入不断低俗、不断沦陷的循环怪圈。
  类型多元,数量剧增,草根原创生机不减
  微电影具有超短放映、超小投资规模、超短制作周期的“基因”,因而把电影从“高大上”的艺术巅峰拉到了地面,一下子成为门槛最低的草根艺术。据北京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中国西部国际电影节和万峰林国际微电影节以及五个影视协会的统计,参加微电影评比的投稿数量,以20%的速度递增,有的高校将本科的毕业论文改为毕业影片,在高校和年轻人中有产生了一大批微电影创作人员。
  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微电影题材呈现与浮躁时代相匹配的创作激情,原创力量的自发性、弥散性,就像一股山涧溪流,汨汨滔滔,喧喧嚷嚷,泥沙俱下,呈喷涌之势,不择地而出,充满生命的原始律动,充满人生的原色和生活的呼吸感,成为人生百态的原始记录和当下社会的生动镜鉴。
  题材雷同,形式单一,创新疲态显现无遗
  在微电影呈现勃勃生机的同时,质量并没有随着数量的增加而得以改观。植根于“网生代”的微电影在草根的创作者手里,变得空前的简单、快捷、碎片、速食,甚至连电影的所谓奇观性、体验性都变得无足轻重,欲望的释放和情感的抚慰成为共同的宣泄点。
  微电影的关键在于其视频的微小,所以它的故事性、观赏性尤其是创意性更显得重要。可是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量5分钟、10分钟以下的短片,几乎没有原创性;没有剧本随意拍一个自娱自乐的桥段,模仿大片情节自导自演:最多的就是校园爱情浪漫曲。笔者粗略估算一下,在2014年观看的4000多部微电影中,这样的视频几乎占了90%以上。这些作品内容欠缺,故事平淡,拍摄随意,伦理虚无,缺乏现实批判力,也缺少人性穿透力,没有深刻的思想,没有对人生的思考,缺少艺术的追求和文化的建设性,沦为自嗨娱人的“玩意儿”,甚至被批评者嘲作“荷尔蒙驱动”的结果。而娱乐一旦陷入愚乐,受到观众的抛弃是迟早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说,微电影的观众、微电影的市场、微电影生产、微电影文化的成熟,还处于成长的烦恼之中,离成熟还有待时日。
  制作粗糙,自娱自乐,传播缺少拿云手段
  微电影的自发性特征决定了对其进行水平测评的困难,而微电影节是观察微电影制作水平的一个直接的窗口。从国内几大微电影看来,总体质量堪忧。很多作品没有挣脱“小我”的圈囿:自我调侃、情感玩弄、情伤治愈、滑稽噱头、黄色插曲、猎艳炫耀、屌丝逆袭……不一而足,成为草根聊以自慰的文化快餐。而与内容苍白相适应的是制作的粗糙,没有最差,只有更差。有的甚至在几十部中都找不到一部“像样”的作品。特别是剧情类微电影,出现明显的短板。有鉴于此,必须指出的是,微电影作为新兴的网络快餐文化,在叙事结构上应以线性为主,故事的情节、主题思想在短时间内较为清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不需要观众花过多的经历及过高的智商进行解读,同时在线性叙事结构中压缩故事的发生和结局,重点呈现故事的发展和高潮。而与线性叙事背道而驰的非线性叙事包含了故事的零散性、时空的错乱性、人物关系的复杂性、清洁发展的多轨性。不宜作为微电影叙事的主要样式。
  我们不排斥微电影的“火爆”,也鼓励更多视频爱好者拍摄、制作微电影,但是这样大面积才“草根”作品,与时代的要求相距甚远。没有传播力的微电影怎么能够在网络上形成一种电影文化呢?毕竟,高级的艺术还是存在门槛的。
  商业介入,活动频仍,市场隐现大制作背影
  与此同时,精明的商家日益重视微电影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优势,他们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引发的巨大变革将会持续出现,社会化媒体在给品牌营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深层次考验着品牌的自适应能力。技术和营销已经不是商业竞争的最大瓶颈,互联网与生俱来的破坏性创造力,已经开始向价值创造环节进行渗透,对品牌生产、销售乃至整个品牌营销模式进行颠覆,品牌营销思路需要借此重构。
  有鉴于此,商家中的捷足者开始在微电影领域加大投入,以精美的文化包装“包裹”其商业形象和市场产品,长剧集、大卡司、大投入的微电影力作在排名居前的视频网站上频频出现,这些作品极大地提升了微电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品位。
  视频泛滥,监管乏力,网络审查存有“盲区”
  网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带动了微电影的迅猛增长。网络强大的上载功能使得网络上传成为举手之劳,微电影在网络视频上的播放形成了“随心所欲”和“放任自流”的态势,一些内容不健康的视频开始充斥网络。尽管2013年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但是如果监管不严,这些淫秽色情、暴力恐怖、虚假谣言的微电影就会长期存留在网络上,甚至会有多人转载。
  正在低俗,正在沦陷,正在重生的微电影也许与所有草根艺术的成长一样,总是要经过一个从“野蛮生长”到“治理整顿”再到“科学发展”的阶段。因此,2015年中国的微电影如果能静心定神、从编剧、摄像、导演、制作上痛下功夫、深耕细作,使中国的微电影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入正轨,中国微电影的未来还是值得期待的。
  责编/王晶
其他文献
对纪录片的某种热爱激励我创立了iDOCS,这是一项在中国还从未有人尝试过的挑战。2009、2010和2011年的三届成功举办使iDOCS的想法得以梦想成真,而2014年她再次启航。立足于当下,我愿借此时机回顾过去并展望未来。  起初,iDOCS的创立应是一件偶发事件,或者说是机遇使然。当时我正在为手头做的一部纪录片满世界寻求资助,忽然看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电影节(IDFA)为纪录片制作和推广发放专
期刊
计算机和人脑相比具有超强的计算速度和记忆能力,人们称计算机为电脑,电脑灯,顾名思义,就是内部含有计算机芯片的灯具。电脑灯集多种动态灯光照明效果于一体,因而也称之为电脑效果灯,其中,电脑图案灯最具有代表性,它几乎涵盖了电脑灯的所有功能,其它电脑灯,只是电脑图案灯的某一部分功能或者是为了某一特殊功能而设计的,只要了解了电脑图案灯的常用功能和使用,就能基本掌握整个电脑灯了。本文将对电脑灯的常用功能,并从
期刊
在《东方云裳》中,云锦织造大师郭俊认为云锦不是日用品,而是一种精神享受;云锦的织造需要织造者手眼心合一,用心体会,用手表现。而同样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著名时装设计师劳伦斯·许则说:“每一件美丽的礼服后面都是我们的汗水和泪水。”  对于纪录片的态度,本片的导演李玉恰好与二位大师有异曲同工之妙,“纪录片的创作和云锦及时尚都是由从业者的热情所支撑的,需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在一针一线和每一个镜头里寻求卓越和
期刊
八月初的—次机会,我采访到了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的纪录片导演邢川,刚从海南拍摄完纪录片回来的他皮肤被晒得黝黑,那个下午,笔者静静听这样一位已是而立之年的“少年人”,口述一段关于少年和追梦的故事。  邢川  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新视听组编导、摄影。热爱影像,并致力于让更多的爱好者加入到影像表达的团体中来。  主要参与作品:  大型历史纪录片:《北京》  大型文献纪录片:《人民大会堂》  系列微纪录片:《
期刊
纪录片拍摄关系:“当你对他们敞开,他们也会对你敞开并对你信任。”  《爱不止息》的拍摄制作达三年时间,拍摄到的素材仅50个小时。因为对于导演艾格尼丝来说,整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并不仅仅在于影片的拍摄制作,而是与主角亲近起来,建立非常强劲的连结,让他们在镜头面前呈现最真实的自己。所以,很多时间艾格尼丝并不是在举着机器拍摄,而是倾听和对话。也因此,最终我们在影片中才得以看到老人们如此自然地过生活,
期刊
这部影片的最初版本叫《铁娘子和她的照相馆》,那是还在读大三的塔玛尔初识照相馆主人米里亚姆时拍摄的20分钟的短片。其后,随着塔玛尔与米里亚姆关系的日益亲厚,这个让无数人产生共鸣的纪录片才呈现在观众面前。  “是这个故事选择了我”  最初的作品完成后,塔玛尔又去照相馆看望米里亚姆,当她看到米里亚姆与她的孙子本相处时有趣的状态,她突然意识到真正的拍摄应该还没有开始。在取得二人同意后,她继续拍摄了四年才把
期刊
早在2011年,全球第一部使用手机拍摄的电影《橄榄》就已经在北美上映,导演胡曼·哈利利使用一台诺基亚N8手机配合庞大的转换附件在手机前端转接了35mm电影镜头完成全片拍摄。必须要承认的是,这项壮举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手机视频再也不是的大众消遣工具和商家卖弄的噱头,追逐高像素、高分辨率的手机厂商也似乎看到了手机视频的广阔前景。从这以后,用手机拍摄视频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甚至还成立了专门的手机视频电影节鼓
期刊
我的藏族朋友——才让  2010年8月在北外学习德语时,我有幸认识来自青海的藏族青年,才让。断续而深入的交流,得以建立彼此信任,我们成了知交。常常,我画饼充饥般描述着我的电影梦,他语重心长地讲诉他祖辈上广庞大家族的往事。  通过生活中长期的接触与交流,我渐渐了解个特殊族群的某些层面,并对他们的信仰、信念,他们对生活、宗教与神圣事物的态度、禀赋、内心深处的力量,产生了巨大好奇。  2012年春节期间
期刊
Q:现场主持人  A:各纪录片主创(由于材料为同声传译录音,无法准确判断由哪位导演讲述时,采用“A”代替。)  Q:国际纪录片制作现状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大家都比较关心如何卖出片子维持生活。在座的各位来自不同国家,背景广泛,从市场方面来讲比较多样:有些容易集资,有些则没有。作为电影工作者,在座既有已经制作了20部电影的达人也有刚出道的电影新人。  是什么使你觉得该关注点会最终发展为纪录片?对于当
期刊
关于电影《智取威虎山》的纪录片分为上下两部——《打虎上山》和《踏雪而行》,这两部可以独立来看,但是合在一起更完整。这两部纪录片在优酷首播仅一周时间,点击率达到一千多万次。我们要感谢朋友们的信任和支持,感谢大家对一部作品的诚意。长久以来,我们的关注点一直放在人身上,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电影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这两部纪录片是献给这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英雄,也让我们去思考,今天,我们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