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重视两种能力的培养

来源 :金色年华·学校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ha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缺乏对生活感知能力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为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生活;让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作文。同时,增加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加强文体写作训练。
  关键词:学生 写作 问题
  
  叶圣陶曾经说:“国文教学却不在成绩优秀还是平常,而在成绩到底有没有。”近年来,人们对语文教育的批评逐渐尖锐,且比较集中在写作教学方面。也因为此,近年来有更多的语文教学研究者把研究目光投向写作教学,但其研究内容几乎都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作文的写作过程;二是各种体式作文的写作要领。
  笔者认为,学生写作中更值得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而这恰恰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学生对生活的感知能力
  
  教师在作文课上经常发现,不少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满脸无奈,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完成作文,只得“硬写”。其结果是:写出的文章空话连篇,讲的是别人的话,表达的是别人的情感。对这一问题,许多教师的解释是:学生生活面过于狭窄,缺乏生活。
  这种说法有失偏颇。试问;学每一天过的不是生活又是什么?学生在学校与同学、教师交往是生活;在家里与家长、亲人交往是生活;通过书刊、广播、电视等媒体获取一些间接的生活经验,也是生活。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采的。
  近年来,中考、高考作文题的命题很多采用话题作文形式,其出发点之一就是使考生“有话可说”。从这一点来说,命题本身针对的就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因此,无论从学生生活的丰富性还是作文命题的要求来分析,都没有理由把学生“不懂得要写什么(无话可说)”归咎于“学生生活面过于狭窄,缺乏生活”。说到底,学生写作文无话可说不是因为缺乏生活,而是因为缺乏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大家都知道,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没有生活就不能写作。但是,有了生活,未必就能写作。因为写进文章里的生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生活,而是经作者感知化了的生活,是经作者体验过的生活,它融入了作者的感受、体验、情感。用文艺理论家孙绍振的话讲,作为学生写作对象的生活“不是你所见的一切现象,而是被你的心灵同化了的,成为你心灵一部分的,和那些最精彩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学生写作文)与其说贴近生活,还不如说,贴近自我……贴近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换句话讲,只有生活被感知化了,才能成为写作的对象。如果学生对生活不会感知,写作自然没有了对象,就必然出现“不懂得要写什么”的情形。
  要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积极参与生活。学生只有把目光投向生活,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才能不断撞击其心灵,其心里灵深处才能不断建起色彩斑斓的火花,火花中有爱有恨、有喜有忧、有怜悯有同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书报、影视中看到的东西常思考、常体会;引导学生写生活日记,记录生活中的所所所闻,表达感受与体会;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或影视的观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得与感悟。这样,学生才能不断提高对生活的感知力。就写作而言,这种感知力越敏锐越好,越独特越好。
  其次,要让学生多写贴近生活的作文。让学生写他们眼前的或经历的生活,容易激发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写作冲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作文教学中提倡最多的写作方式就是观察作文。写观察作文也就是写贴近生活的作文。这种贴近生活的写作,能使学生有“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和“创造的精神”。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生活,教师还可以创设家的情镜。例如:教师要让学生写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两篇相关的报道,把学生引入那种激荡人心的、充满亲情的情境,促使其感知自身的生活并进行写作。
  
  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写作,简单地说,就是用“语言”把“学生”表达出来。在实际写作中,有些学生虽然对生活有了感知,但很难把“感知化”了的生活变成书面形式,也即我们常说的“不懂得怎么写作”。
  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众多,如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心理因素等。但从语言本身看,主要有两个: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
  1.语言积累
  语言表达是写作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最重要的能力。欠缺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很难把问题说清楚、讲准确。语言表达要建立在语言积累的基础之上,没有丰厚的语言积累就不可能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问题在于,大家都知道语言积累对语言表达具有决定性作用,但在实践中又往往忽视它。
  在阅读教学中,忽视语言积累的现象普遍存在。没了语言材料的积累,阅读教学就会被架空,从而直接影响到学生写作时的语言表达。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阅读中的语言积累,也要重视学生写作过程中的语言积累。要让学生多写作,把阅读中学到的或听来的词汇、句子尽可能多地用到写作中去,是语言积累越来越丰厚。
  2.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能力主要建立在一定得语言积累的基础上并通过写作时间逐渐形成。语言教学中的“听”“说”“读”“写”学习对提高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但要切实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必须通过写作实践。
   福建师范大学藩新和教授曾说:“在写作中,没有什么抽象的语感,所谓的语感都是在特定文体中的语感。”藩教授所说的“语感”就是语言直觉,就是写作中的一种近似本能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这也是前面所讲的经过反复的语言实践而逐渐形成的语言表达能力)。他的话实际强调的是:写作中的“语感”是不可能脱离“文体感”而存在的。
  我们不难理解,不同文体写作所使用的语言是不同的。事实上,不同问题的区分在很大程度上依据的是文章的语言表达。我们不能用诗的语言写小说,也不能用小说的语言去写诗。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提高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最理想的途径是文体写作训练。
  总之,要提高学生写作中的语言表达能力,一方面要高度重视语言积累,另一方面务必大力开展文体写作能力训练。
其他文献
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只见他走上讲台,不慌不忙地从地上的箱子里拿出一只大公鸡。  陶先生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大公鸡只叫不吃。如何才能让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就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只见先生轻轻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几步,大公鸡自己开始吃起来。这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
期刊
摘 要: 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创新的动态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教育的“再创造”,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真正促进学生在日后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本文就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数学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创新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加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
期刊
摘 要:语文教育工作者,只有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倾听学生的见解,并能及时对话沟通,就能培养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学生 语文学习 培养兴趣 语文世界    长期以来,缺乏学习语文兴趣、学习效率低下一直成为困扰语文教学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不少语文教师将语文教育局限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之中,而很少关注学生人格的完善和生命的发展。因此, 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学生人文精
期刊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数学教学不是靠给学生"加压",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产生学习的推动力。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教师联系数学知识,抓住"热点、活点、趣点",正确引导,"点穴"到位,挖掘开发教学知识的趣源,在教学中实施"趣教",通过创造性的劳动,营造和谐宽松,情深趣浓,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课堂氛围,使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达到和谐统一,用数学本身的
期刊
一、高二文科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文科班学生的构成  与大多数学校一样,我校高中学生在懵懂的高一年级结束后就进行了文理分班。一部分对理科很感兴趣并且基础比较扎实的同学如愿进入了理科班;而很大的另一部分同学则进入了文科班。就我校实际而言,进入文科班的同学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类:一类是的确对文科非常感兴趣并且有能力和信心把它学好的同学,这部分学生不到总人数的四分之一;一类是在文科和理科之间摇
期刊
一、文言文教学的误区     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在学生方面却异化成为令人头痛的紧箍咒。“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充斥在文言文教学的课堂中: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说到那里算那里;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不重视文章自身特点,用同一种模式组织教学……
期刊
高中的信息技术是一门很特别的课程,做为会考必考学科,又不是高考科目,但随意信息技术在社会中越来越普及,学生对该学科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大多采取积极的态度来对待,那么如何搞好本学科的教学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培养兴趣,吃透基本概念  有人说“兴趣是智慧的源泉”,我觉得很有道理。在教学中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要学好一门学科,兴趣起着关键的作用,这一点不可否认。当然学好基本概念相当于打好
期刊
摘 要:如何在语文课中指导学生审美呢?作为语文老师,必须在教学意识上解决两个问题,其一是审美的内容,冀教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题材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审美对象,因此,在备课中和教学中,教师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乃至美的结构,从内容到形式进行美的探求。其二是遵循学生审美规律的问题。学生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的。这种认识的规律反映在审美活动中,是从理
期刊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特别是初中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培养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尤为重要。目前我们的实验课的内容、形式与学科结合较好,但是不是能很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所了解却又非完全已知、能够引起思考的东西,而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有些还是教师曾演示过的,很容易流于重复与枯燥。为保证实验正常进行,教师准备得较多较细,学
期刊
体育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体育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妨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课堂问题行为具有普遍性,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模式和方法予以关注的同时,对课堂教学管理尤其是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一、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一)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  大量的课堂问题行为是由学生自身的因素引起的。研究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