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相助古瓷淘沙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ou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东中山人,1962年毕业於北京大学物理系,後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工作。1982年到港发展,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工作。通过业餘进修,1990年取得香港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即任教於香港城市大学至2009年退休。从实验到理论至今二十多年,他将热释光方法发展及应用於鉴定古陶瓷年代,取得了卓越的成绩,成为该领域考古年代科学鉴定方面的权威之一。
  鉴定古瓷的热释光
  在一般人的眼里,考古是历史工作者工作之一,属文科;物质射线是物理学的研究领域,属理科。梁宝鎏博士的工作卻能把两者结合、各取所长,於考古界、物理学界开业界先河。从繁花迷眼、良莠不齐的众多古陶瓷中去伪存真,成为古陶瓷年代科学鉴定的权威。
  眼下,他正用稍为激动的声音、小心翼翼演示为何用热释光测量仪能夠鉴定古陶瓷:“泥土里面含有很微量的放射性物质及晶体物质,前者不断发射各种高能射线,後者不断吸收及储存射线的能量。而泥土经历高温烧製成为陶瓷时,会把之前晶体储存的能量释放乾净;陶瓷烧製成品时,晶体储存的能量便重新储蓄——因此今天从陶瓷取样晶体测出的能量就能推算出它的经历时间,也就是该陶瓷的年龄了。”
  热释光测试由英国牛津大学开发於六十年代後期,後来牛顿考古实验室将之发展並应用於陶瓷製品的断代,虽然使用该法缺点是需要提取样品,测试古陶瓷也存在10%至30%的误差,但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良,该法已公认为今天最常用的陶瓷科学鉴定方法之一。
  热释光测试法对古玩行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古玩行业的投资、交易、鉴赏都有涉及。今日,古物的价值被不断挖掘的同时,也产生不少见利忘义的不法产业链,从精心仿製、用古建筑周围土壤包裹伪造的高等仿品,到批量生产、经硫一类化学物质熏染的低劣赝品,手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古董鉴定家只能通过自身储备的历史文化知识,及天长日久的从业经验,並以接近吹毛求疵的态度用肉眼观察,方能窥探究竟。市场也因此难以得到规范,行业标凖仍起伏不定,甚至出现对同一件古董,一位鉴定家说真但另一位鉴定家认为是假的局面。
  要分辨那些可以以假乱真的“傑作”,不仅需要鉴定家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也要公正权威的科学方式。梁宝鎏博士运用物理原理,为古陶瓷的鉴定提供了很大的便捷。二十几年的工作中,他鉴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古陶瓷器件已有三千多件,以及一些国家考古队数百件出土陶瓷片,他在城大主持的”古陶瓷科学鉴定中心” 亦获香港质量保证局(HKQAA) 颁发国际认可证书ISO9001:2000。造型独特的唐三彩、温润如玉的青花瓷……全都在热释光测量仪的检测中穿越历史的风尘,显现千百年前的印记。
  “上海博物馆的热释光鉴定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每年我都跟该馆合作。”为了研究古陶瓷科学鉴定的工作,梁宝鎏博士经常与考古界、学术机构进行合作,如上海博物馆热释光考古实验室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高能所、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色列Tel-Aviv大学等有关机构。
  屡获荣誉的事业
  2009年3月,古陶瓷研究国际交流会上的一位专业报刊人员曾经评价梁宝鎏博士:“在鉴定的权威人士、权威机构中,一个是英国的牛津鉴定公司,一个就是梁宝鎏博士主持的鉴定中心。”即肯定其取得的成绩是可与国外权威机构並肩。自1991年“古陶瓷热释光鉴定法”被他引进城市大学至今,无数机构、收藏家、商人、学者纷纷上门諮询,数千文物通过仪器的检测、身份得以定案。
  “1991年开始研究热释光三四年後,1994年我们就用该法服务社会。”日夜不断的研究、工作,梁宝鎏博士实验室的仪器也更新两代,他成为目前国内研究该领域最为年长的专家之一:“幹了这行约20年,许多考古学者、收藏家、古董商找我帮忙。”
  大学中的研究,常伴随大批论文成文,梁宝鎏博士也不例外,他或与合作者一起发表论文二百多篇,其中约一百八十篇关於研究古陶瓷方面:包括热释光方法和用陶瓷成分的微量元素含量作产地及年代的鉴定等(各佔一半般数量左右)方面。而论文发表於内地、国外等著名刊物,可见梁宝鎏博士的研究成果分量之重。
  “除了研究之外,我也参加了国内、国际很多学术会议。”梁宝鎏博士勤奋钻研、朝幹夕惕,虽年已古稀,卻仍抱着学无止境的精神,求学态度令人敬佩。早年,尚未进行鉴定古陶瓷的他也在业界屡创佳绩、建树颇丰。
  1967年,梁宝鎏博士在北京天文台工作时便参与成功研製“十六面天线射电干涉仪”,荣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1982年前,他提出类星体超光速模型等十多篇天文方面的论文,发表在《中国科学》、《天文学报》、《天体物理学报》、《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等有关天文专业杂誌上。1987年至1989年在香港浸会大学任助教、 攻读港大博士期间,他连续两年获“尤德爵士奖学基金奖”。
  上世纪90年代初,梁宝鎏博士与广州中山医学院合作,研究头髪微量元素和疾病的关係,定期(半年内同一组病人三次)取病人头发进行成分分析研究,跟踪观察,以此观察病人身体在康复中头髪微妙的变化。头髪微量元素和多种疾病的关係方面在《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等国内外杂誌亦发表了十多篇文章。
  此後,梁博士更把该分析法用於古陶瓷的鉴定方面,形成了综合全面、严谨、深入、细緻的研究作风。他解释微量元素鉴定古陶瓷的原理是用高能粒子或射线激发这些古陶瓷表面的原子,获取受激原子发出不同能量的X射线谱,进而得到瓷器表面的微量元素分佈。
  据悉,微量元素犹如人的指纹一样,因不同的物体各自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排列和结构,古陶瓷表面的微量元素可达到一、二十种之多,能提供丰富的信息,犹如指纹。如果把这些古陶瓷的“指纹”与已知来源的样本之数据分析比较,便可确定古瓷的出产地和大致出产时间。
  一个统一的陶瓷标凖样和统一的测量规范又是必不可少的。不过由於中国地域广大, 窑口多不胜数, 生产陶瓷历史也有数千年之长, 要採集足夠地区和年代的参考样本已是非常艰巨且长期的工作; 同时必然涉及到不同机构,也面临需要用不同种类的测量仪器配合不同工作人员操作等繁复的问题;梁宝鎏博士虽然在这些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文章也有七八十篇, 但仍未能用此法作公开的鉴定服务。目前国内许多机构都在开展此项研究,除了对特定窑口, 年代的产品外,在研究不断取得成果时,他也保守认为,该法真正能被广泛认可的公开鉴定服务还需有一段时间。   心繫燕园的善舞者
  作为一个学者,梁宝鎏博士从学习到工作都与高等学府有所交集,无论是他到港工作的浸会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还是他曾经就读的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在北京大学的校园里,他度过了六年的青春时光,至今仍记忆深刻。
  1956年,在广州华师附中毕业的梁宝鎏博士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经过六年的学习,取得学士学位。之後他就职於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大半生学习、工作都在北京。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於父母居住香港,梁宝鎏博士得以移民香江,他对大学思念也随着南迁而愈发浓烈。
  1989年,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成立,梁宝鎏博士作为该会创会理事至今,秉承校友会的口号:“植根香江,情繫燕园”,团结香港各地的北大校友。“目前北大有很多人在香港工作、读书,会里註册就有五六百人。因为国内来香港深造的大学生、研究生不少出自北大、清华那种高等学府,所以校友将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关心、团结他们。”由於他各方面的努力,2001年,北京大学校友会还将其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校友”。得到此项荣誉,梁宝鎏博士再接再厉,2004年,校友会需要购置会所,他带头垫支经费、让所需的手续落定。一年後,梁宝鎏博士出任北大香港校友会会长一职,新官上任,他又如北大提倡校训“创新”一词,改革会制:“建会时我当理事,看到会里很多职务是连任的,因此我上任後就提议改会章,规定会长最多可做两届,这样能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管理工作。”说到做到的梁宝鎏博士以身作则,连任两届会长後便退居二线。此外,梁宝鎏博士还积极回报远在首都的母校,他支持校友会助学委员会发展为香港北大助学基金会,受惠无数学子。
  研究室外的梁宝鎏博士还是运动能手,以前他热衷篮球,还曾任北大篮球队队长,中科院篮球队队长, 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1996年工作穏定後,他的业餘兴趣转向交谊舞、国标舞,现在一周一两次,和心爱的太太携手於舞池上酣畅淋漓展示舞步,另有一番惬意。
  “舞蹈要求上场要有架势,不能只摆姿势,动作要正规,每一步都要按照教材严格做到……”从刚才示范用热释光技术鉴定古陶瓷到现在灵活表现舞蹈动作,梁宝鎏博士从工作和爱好中都迸发出幸福的光芒:“我还去了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参覌;一级一级地向上考取了几个国际著名舞蹈教师协会的最高级证书。舞蹈能让人保持身体健康,还能保持心情的愉悦。”
  无论是研究物理,还是社会服务,以及爱好舞蹈,梁宝鎏博士表现出的除了专业、严谨,还有许多令人钦佩的品质,不过最为光辉的还是他以学无止境的心态服务社会。试想,要是求学之人能保持这种精神,那当代数以万计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是否又能创造一个新的时代?
  【梁宝鎏博士,梁宝鎏古陶瓷科学鉴定中心有限公司总监、曾任北京大学香港校友会会长、中国高等院校香港校友会联合会副主席、北京大学优秀校友、香港城市大学物理及材料科学系博士、副教授、特约教授、加入了中国考古学会、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中国科技考古学会、中国材料研究会、国际有机生物科学家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兼任陕西科技大学荣誉教授,广东省文物鉴定站特聘研究员,香港辐射管理局认可顾问、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高级会员、英国国际舞蹈教师协会院士、英国国际舞蹈教师联盟高级院士、香港国际专业舞蹈体育总会院士及赛手评审委员、评判、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社交舞註册导师。】
其他文献
锺月明是一名心繫家乡发展,关注家乡教育的热心人士。他早年在香港奋斗,主要经营各种家用电器,七十年代一举成为香港冷气行业的代表人物之一。长期以来,他参与家乡的教育工作,特别是为花都本地及外来工子弟提供免费的艺术教育,为这些平时难以接触到艺术熏陶的学子们,带来了一片纯净的艺术天空,同时为花都旗新村带来了一种健康积极、阳光向上的文化氛围。他的这份无私奉献的情怀感动了大家,因此获颁了“突出贡献奖”,亦受到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3年1月11日,由国家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新台址隆重举行。各主办单位的主要领导出席了颁奖典礼,並为获得首届“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的十位个人和一个集体颁奖。  获奖者来自世界五大洲,代表了不同的文化领域,每一位都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代表性人物。他
期刊
陈启祥先生是爱旅乐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年青时攻读产品设计並从事有创新意念的工作。由於对事物有不同的審美眼光,加上習以为常的創新工作,他把產品設計的成功元素融入了旅遊媒体内,为访港旅客提供一个函盖了印刷及数码制式的、可读及可用性高图文合一的媒体平台。他开启了新的事业之路,创造出新型媒体產品。从一个传统的创业中,发掘出无限商机的同时,也为香港促进旅遊消费二十年。  创业,经验的积蓄  将城
期刊
郭昌能先生是一位医疗行业的积极推动者与坚定奉献者。作为澳门註册医学检验师,他以专业服务大众,数十载坚守岗位,见证着这个行业的发展与变化,同时也身体力行地推动着这个行业的提升与进步。担纲澳门诊疗技术员协会会长,他与一众同仁竭诚奉献,合力促使着诊疗行业走向专业化,迈向国际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他以汗水与智慧凝聚升华。这是一位爱国爱澳的专业人士,执念赤子深情,诚意守望着行业的美好明天。  【郭昌能先生
期刊
邝启涛博士是一名资深教育家,桃李芬芳、教泽绵长,奉献教育事业近半个世纪,是香港教育界少有的、直至六十六岁才退休的津贴学校校长,拥有赫赫功绩,曾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同时,他是一名极其热爱艺术的文雅之士,退休之后花大量的时间挥毫泼墨,无论是其创新的中西合璧式国画,还是虚实结合、姿意洒脱的草书,抑或吟诗作对、欢歌一曲,都是他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求知若渴,大智若愚”——秉承如此追求态度的他,
期刊
吴天赐先生的人生态度是“要做,就做到最好”,不管是学生时代,抑或创业时期,不管是闯荡商海,抑或服务社会,都是如此。严以律己的自我要求,让他无惧困难和挑战,实现目标,屡创高峰。宽以待人的处世风格,让他热心积德、从善,帮助他人,广受好评。君子为而不爭,可以说,他是付出为荣的佼佼者,又是奉献为怀的表表者。如今的他,已年过八旬,但依然肩扛数十项社团的职衔,每日,不是忙於出席活动,就是忙於筹划或主持会务工作
期刊
李志宏先生是澳门户外康乐体育会理事长。他喜爱休閒和运动,以及与马术、高尔夫、网球並称“四大贵族运动”的海钓,因为这项爱好富有乐趣、还能锻炼身体。一名优秀的海钓爱好者,需要具备丰富的海钓知识,以及熟练攀爬、登山、航海、游泳等技能,还要有负重行走的能力。目前,李志宏先生,正在致力於国内海钓运动的发展。  【李志宏先生,中山人,上世纪七十年代到澳门发展。八十年代加入澳门公务员队伍,现任社会福利部门工作,
期刊
杨焯光先生在工作上报道着自己喜爱的文艺新闻;生活中,实现了他热衷的文艺爱好。种种爱好,组成了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楚汉爭锋,对弈乐趣尽显;落笔挥毫,笔墨之韻生花。高曲一调,岭南乐韻绕樑。文艺,源於生活,又会作用於生活,从一份份精心编排的《澳门文娱周报》中,便可看出两者的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多彩斑斓的世界。  【杨焯光先生,《澳门文娱周报》社长,曾於华南业餘文艺大学书法函授班学习。  现任澳门艺林
期刊
刘英烈先生是“当代中华老人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获得者。年少求学之路,断断续续,艰苦不已,仍不失求学之志,打下书法基础。六十八岁时,定居香港,专攻书法,行笔时,提按顿挫、点画交织,呈现出来的是一件美妙的佳作,屡次获奖,荣誉满身。如今,年近九十的他,耳聪目明,身体健硕,依旧笔耕不辍。来港二十年,开班授徒十九载,桃李满天下,春节时义务为街坊书写春联,翰墨留香,名誉香江。  初试牛刀 一举成名  1993
期刊
2013年1月9日,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佈《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11年发佈中国大学排行榜。榜单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3中国大学排行榜600强榜首,连续6年蝉联中国大学第一,清华大学屈居第二,复旦大学名列第三,浙江大学位居第四,上海交通大学排名第五。报告首次发佈中国一流大学城市排行榜,北京、上海和香港居前三,是两岸四地综合竞爭力与核心软实力最强的城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