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教师要从教材中发现美、鉴赏美,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美,在游戏中体会美,从而培养起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语文是一门智育活动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思想性。这些特点和性质中,工具性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应该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生活中、文本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对美的认识,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美育方法,使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逐步在平凡的生活中具备欣赏力和创造力。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语文教学,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美。在讲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现美,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就会轻松自在地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如此,从小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哪怕再平凡的生活,也不可能会缺少美。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中鉴赏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既具有内容美,又具有形式美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美的文章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情操,形式美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文质兼美的文章,使文章相得益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在朗读中感受美
从课文中发现了美,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美,从而欣赏美。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受,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指导学生正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读得通顺、流畅,速度适中,也就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只有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感情,才能从读中感受美。同时,还要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同情、讽刺、赞扬等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句子、段落间的停顿。通过停顿,体现出标点符号的作用来。把文章中表现的快乐、悲痛、执着、沉重等不同的情绪挖掘出来。在读中要读出轻重,把句子中强调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悲凉的句子读得轻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课文内容的美。
积极肯定的情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对那些胆子较小的学生,亲切地鼓励:“努力!加油!你能行!”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真好!”以示表扬。
四、在游戏中体会美
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审美活动。课文表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游戏。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扮演一下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等,能感受课文中的美,同时可通过语言、行为展现自己所理解的美。
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所学课文的反思,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形成是非观念,培养高尚情操。尤其要指导学生对一些腐朽思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运用语言的表达时激浊扬清,挥斥方遒,写下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友情观等,把写作过程当作是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当作灵魂净化的过程。美育又称为情感教育,当前语文教学呼唤情感,而情感是需要培养的。
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
参考文献:
曹廷华,许自强.美育与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美育
语文是一门智育活动学科,它既具有工具性,又富有思想性。这些特点和性质中,工具性是最主要、最基本的,应该把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听话、说话的语文能力。因此,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教材中、生活中、文本中的美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通过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情趣和自由活泼的个性,充分发展学生对美的认识,使他们具有发现美、欣赏美、展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美育方法,使学生在美好的环境中成长,逐步在平凡的生活中具备欣赏力和创造力。
一、从教材中发现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美育材料十分丰富。语文教学,教师往往以讲授为媒介,以作业成果为最终目的。殊不知,运用情感因素在调动學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引导学生从教材中发现美。在讲一篇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发现美,生活与课堂相结合,就会增强学生的学习乐趣,就会轻松自在地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不仅如此,从小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哪怕再平凡的生活,也不可能会缺少美。教学中,教师首先进入角色,把自己的真实情感酣畅淋漓地抒发出来,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在教学中鉴赏美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教学活动。因此,情境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能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既具有内容美,又具有形式美的各种体裁的文章。内容美的文章能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情操,形式美使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文质兼美的文章,使文章相得益彰,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在朗读中感受美
从课文中发现了美,就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挖掘美,从而欣赏美。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受,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指导学生正确地读,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读得通顺、流畅,速度适中,也就做到了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深入体会课文,只有对课文内容有正确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感情,才能从读中感受美。同时,还要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如同情、讽刺、赞扬等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词语、句子、段落间的停顿。通过停顿,体现出标点符号的作用来。把文章中表现的快乐、悲痛、执着、沉重等不同的情绪挖掘出来。在读中要读出轻重,把句子中强调的词语读得重一些,响一些,悲凉的句子读得轻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课文内容的美。
积极肯定的情感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得到发展,学生的思维才能更加活跃。对那些胆子较小的学生,亲切地鼓励:“努力!加油!你能行!”每当学生回答正确时,及时地说一声“真好!”以示表扬。
四、在游戏中体会美
游戏是一种很有趣的审美活动。课文表演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游戏。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参与到课文创设的情境中,扮演一下课文中描写的人物等,能感受课文中的美,同时可通过语言、行为展现自己所理解的美。
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主要体现在对所学课文的反思,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记录下来。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写作教学中适当地渗透人生观、世界观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形成是非观念,培养高尚情操。尤其要指导学生对一些腐朽思想有正确的认识,从而在运用语言的表达时激浊扬清,挥斥方遒,写下正确的幸福观、苦乐观、友情观等,把写作过程当作是道德情趣高尚化的过程,当作灵魂净化的过程。美育又称为情感教育,当前语文教学呼唤情感,而情感是需要培养的。
要热爱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因为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仔细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教师应该有一双善于发现学生“美”的眼睛,留心学生某一方面的优点、亮点,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要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张扬。
参考文献:
曹廷华,许自强.美育与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