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请艺术家教的心理调查及分析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揭示家长为幼儿选择艺术家教的心理状态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质化研究的方法,对当今社会中“艺术家教热”现象进行探究。结果显示。家长为幼儿请艺术家教的影响因素涉及个人、社会和文化三方面;他们请艺术家教的目的有希望孩子受到更好的早期教育,发展孩子的特长、个性,保证孩子足够的学习时间,等等。
  [关键词]家长;幼儿;家教热;艺术家教;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8)11-0053-04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人们普遍认识到艺术教育对开发幼儿潜能和培养幼儿情感的重要性,因此艺术教育越来越受到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普遍重视,各类幼儿艺术兴趣班雨后春笋般兴起,如舞蹈班、器乐班、绘画班、书法班、声乐班等,许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纷纷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艺术兴趣班,希望孩子有一技之长。以上海为例,大大小小的才艺培训班非常多,基本每个学前儿童都会学习至少一门才艺,有的多达四五门。调查显示,仅上海就有钢琴琴童10万名,且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加。目前,一种新的艺术教育形式已逐渐进入主流,许多艺术家教中介通过网络媒体等方式进行大肆宣传,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花费更多的钱请具有艺术专业特长的教师上门,对幼儿进行一对一的艺术教育。
  本研究试图从家长为幼儿请艺术家教的影响因素、请艺术家教的目的及期望等维度出发,对家长为幼儿请艺术家教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以引起有关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关注。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由于笔者正好担任了南京市四名幼儿的艺术启蒙家教,所以笔者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与这四名幼儿的母亲(以下分别以A、B、C、D来表示)进行交流,获取第一手资料,了解家长为幼儿选择艺术家教的真实心理状态。这四名幼儿的母亲是参与教养幼儿的主要家庭成员,通常都是她们与笔者联系,并陪同幼儿学习。
  笔者事先列好访谈提纲,在课后对幼儿的母亲进行即时性的正式访谈。主要采用半开放型的访谈形式,每次访谈的时间为20-40分钟不等。访谈提纲如下:
  1 孩子对艺术感兴趣吗?(音乐或美术)
  2 你为什么想让孩子学艺术?(主要是钢琴、电子琴和美术)
  3 为什么选择请家教,而不是参加幼儿园的兴趣班?
  4 对家教老师有哪些要求?
  5 你觉得孩子目前有哪些不足?
  6 你希望孩子通过上课得到哪些提高?
  笔者采用扎根理论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扎根理论是一种从下往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即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寻找反映现象的核心概念,然后通过概念之间的联系建构相关的理论。
  访谈后,笔者立即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将所有资料按其本身所呈现的状态进行登录。在开放式登录之后,再采用类属分析的方式,依据访谈问题进行归类,搜索出一些主要的本土概念;并对具有相似性的概念进行二级编码;最终根据本研究涉及的三个维度,对这些类属概念进行三级编码,并在由浅入深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归纳出家长为幼儿请艺术家教的心理状态。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家长为幼儿请艺术家教的影响因素
  1 个人因素
  (1)儿童自身的兴趣
  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是对他进行教育的前提。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关心某种事物或积极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和动力源泉。对于儿童来说,能否在艺术活动中有效地获得知识和技能,关键看他们对艺术活动是否有兴趣。从访谈结果来看,四位家长都较为关注孩子自身的兴趣,并以此为导向替幼儿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当被问到“孩子对艺术感兴趣吗”时,家长普遍能够说出子女在音乐或美术领域所表现出的兴趣。
  A:“很喜欢唱歌,平时也爱涂涂画画,幼儿园老师教了什么儿歌,回来之后能唱得出。(面带微笑,很自豪)”
  B:“能够唱幼儿园里学到的儿歌和歌曲。并且有的时候蛮愿意唱的。”
  C:“孩子很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好。”
  笔者分析发现,多数家长表面上重视孩子的兴趣,却没有意识到幼儿的兴趣受心理发展的影响,表现出极其广泛、分散的特点。事实上,幼儿认知水平较低、意志力较弱,他们的兴趣极不稳定,容易发生转移。因此,他们是否真的对艺术活动感兴趣,是否真的能够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家长要通过不断观察才能作出判断。
  (2)家长的兴趣或经历
  在访谈中,笔者还发现有的家长为孩子请艺术家教是由于自身的兴趣或经历。
  A:“我以前学过钢琴,家里有钢琴,现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去外面学,所以想请老师教自己的同时,也顺带教孩子。”
  D:“我蛮喜欢弹钢琴,孩子有时能在边上听听,希望她能够继续学下去。”
  不少家长自己曾经学过或对某种艺术活动感兴趣,他们就寄希望于下一代,期盼子女能够替他们完成心愿。父母对子女有所期待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不考虑孩子的兴趣,很可能使他们产生厌学、逆反心理。
  2 社会因素
  (1)社会风气和他人影响
  和以往的调查结果不同,本调查发现当今家长在为孩子选择教育内容时更为理智。访谈中只有一位家长表示,为孩子请艺术家教主要受社会风气的影响。
  C:“幼儿园里其他孩子都在学各种艺术特长,我的孩子算是学得少的,所以就想让他再学一下钢琴。”
  此外,家长为孩子选择艺术家教还受到他人影响,包括亲朋好友建议、幼儿园教师推荐等。
  C:“主要是听A的介绍,听说你教得蛮好的。”
  D:“我的孩子所在的寄宿制幼儿园没有开设艺术方面的兴趣班,老师建议我们请家教。”
  (2)有利于社会交往
  访谈发现,家长在重视幼儿智能发展的同时,希望通过艺术教育来发展子女的社会交往能力。
  A:“多了一个兴趣爱好。以后在社会上与人交往就多了一种沟通的方式。(说到这里,表情有点激动,似乎自己也有这样的经历)志趣相投的话,朋友圈子也会逐渐扩大。”
  幼儿艺术教育的本义就是让每个幼儿在其艺术天性的引领下,在教师适当的帮助下,按他自己的能力水平,在各种艺术活动中大胆、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他对周围世界与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并从中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从而实现艺术教育促进幼儿形成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通过艺术教育参与社会生活,幼儿不仅能从艺术活动的内容中学会如何与别人进行最初的社会交流,建立亲子关系、同伴关系、长幼关系,而且还会慢慢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愿望、情感和态度,从而顺应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按照社会行为规范自己的行动。
  3 文化因素
  (1)性别角色
  有些父母在为幼儿选择艺术家教时,还受到 性别角色的影响。
  B:“我们只是希望他暂时学一些音乐,并不希望他以后搞音乐,而且男生弹电子琴好像也不太好。”
  D:“女孩子多学一点音乐蛮好的。”
  所谓性别角色,即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所要求于男女两性的行为模式,其中包括活动和兴趣的差异、社会性特征的差异、象征性性格的差异等。许多传统思想认为,某些艺术类别更适合男性或女性。比如,音乐和美术似乎应该属于女孩的兴趣范畴。这些传统文化思想最终导致很多家长形成性别成见。
  (2)价值取向
  功利教育是教育的一大误区。家长往往愿意花大把的金钱、时间和精力让孩子学这学那,各种技能“考级热”持续高温不退。
  C:“可能比较功利吧,希望孩子能在各方面都比较出色,在美术方面他还不错,幼儿园老师还让他去考级,而且是考二级。家教的话,可能成效更显著吧。”
  国家确定等级分明的艺术水平标准,目的在于通过考级来提高全民艺术素养。然而考级延续至今。已经和初衷背道而驰,许多孩子为了考级而考级,不仅抹杀了考级的积极作用与意义,而且使原本属于素质教育范畴的艺术教育被“应试化”了。
  
  (二)家长请艺术家教的目的
  1 让孩子受到好的早期教育
  古谚云:“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实施良好的家庭教育,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随着这些教育理念的不断渗透,家长现在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
  A:“有些家长确实觉得孩子这么早请家教有点夸张,不过各人的观点不同,我觉得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家庭教师就相当于他的启蒙老师,对孩子来说影响应该很大!让他学钢琴不是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什么钢琴家,也不指望他考级什么的,只是希望培养他这方面的兴趣,不希望艺术方面成为他的弱势。”
  C:“我的孩子刚刚开始学,对于启蒙教育来说,还是重视一点的好。”
  2 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
  由于遗传、环境的差异,每个儿童都存在不同于别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特别是个性特点。[4]访谈发现,家长喜欢请艺术教师上门,主要是希望教师能够针对孩子的性格特点,采用适合孩子的教学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A:“因为孩子太小,而家教比较有针对性。能够根据孩子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形式对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有效教学。”
  B:“家教当然要比幼儿园好。能更具有针对性,能根据孩子兴趣的转变随时变化。这样比较好。”
  3 节省时间和精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核心家庭日益普及,繁忙的工作使许多年轻父母没有太多时间与孩子交流,更不用说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但他们又不希望因自己忙而耽误孩子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机会,因此,通常会选择聘请家教这种折中的方式。
  B:“平时上班比较忙,没那么多精力带他去上课,老师到家里来,我们自己也轻松一点。”
  D:“女儿在寄宿制幼儿园,每个星期就双休日回来,而我又较忙,所以还是请家教方便一些。”
  
  (三)家长希望达到的效果
  1 培养艺术兴趣
  当被问及“希望通过家教达到什么样的成效”时,家长普遍表示,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为主要目标。此外,家长还希望孩子能够多少懂一点乐理知识,在乐感、音高上得到提高,掌握相应的演奏技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希望孩子能够学到一些乐理知识,会弹一些曲子,最好能够弹一些孩子比较熟悉的,培养艺术方面的兴趣为主,”
  C:“主要是希望他能够掌握初步的弹奏技巧,懂一些乐理知识。”
  D:“主要希望他学些音乐知识。在他的乐感啊、唱歌什么的方面会有所提高。我不指望他成为什么音乐家,只要他在这方面不比别人差就行。”
  2 改变性格
  在访谈过程中,笔者还发现,有的家长已经关注到孩子的整体全面发展,以前被忽视的性格特征也被纳入了教育范畴。
  B:“我的孩子太调皮,性子太急躁。有时候凶起来还会用东西丢人。希望能够让他学学电子琴,锻炼他的定力,改变他急躁的性格。”
  可见,有的家长已意识到可以通过艺术教育来改善孩子的性格特征。的确,幼儿期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艺术活动对幼儿人格和谐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有利于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和消极情绪的疏导,有助于幼儿意志品质和开朗性格的发展。
  
  (四)其他方面的问题
  本研究最初计划从以上三个维度来呈现家长请艺术家教的心理状况,但是实际访谈发现了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家长在选择艺术教师时,最看重的是“耐心”和“懂得孩子心理”。其次是“会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学”以及“教得好,有成效”,对教师的技能技巧反倒不是最关注。
  A:“在艺术方面的技能倒不是很在乎的。”
  B:“懂得如何教孩子,艺术方面的技能技巧也需要一点,但不是太强调,教三岁的孩子,技巧高低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方法。”
  此外,家长对子女进行评价也较为全面,基本上会从性格、社会性发展以及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进行客观评价。
其他文献
“我不喜欢写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成了目前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低下的最主要的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很难共处。因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活力
农nón$历lì五wǔ月yuè初chū五wǔ,是shì我wǒ国$uó民mín间jiān的de传chuán统tǒn$节jié日rì——端duān午wǔ节jié。端午又称端五、端阳,包粽子、赛龙舟是常chá
期刊
星期一早上的升旗仪式,骄阳似火,小朋友们个个满头大汗。我正在队伍中巡视,一只小手轻轻地从背后拉了我一下,我回过头,关切地问:“怎么啦?”只见陶家鑫小朋友一边擦汗一边说:
小学教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作者署名后括号内为期数一页码)变水头大流里标准装置系统的数值分析 ””””””””‘”“””””·”“’‘”’‘””””·……“·…“·········……赵学
TQM、PLM、ERP、CRM、SCM、5S、6 σ……这似乎是一个管理时尚泛滥的年代,在你还没弄明白这些莫名其妙的字母组合的含义的时候,新的管理方法又来了。在全球化的产业外包的趋
多吃鱼头真的会更聪明吗?  鱼头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美味,其中含有的鱼油富含多种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DHA。人体自身不能合成DHA,只能从食物中获取。DHA对神经细胞,特别是对轴突生长、神经网络的形成极其有益,有利于大脑发育和脑细胞的活化。另外鱼头中含有的卵磷脂经代谢后可生成胆碱,胆碱经过进一步的反应,能生成乙酰胆碱。乙酰胆碱是主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它可以增强人的记忆、思维、分析能力,可以起到维持、提高
在倡导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广大教师越发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课后作业却不被许多教师重视,作业的布置随意没有侧重点
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既有联系,又有转折。因此探索初高中化学课学习方法的衔接具有极强的实用意义,对高一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系统地掌握化学课的特点培养化学学科思维
读了《海伦·凯勒》这本书,我感到,生活本身并不残酷,只要你有远大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就会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这本书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