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近年来,我们大胆进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一、努力创设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教学气氛
积极开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善于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索,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
课堂上的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个性差异,都是一名拥有丰富创新、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成员。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他们才会感想、敢说、敢做,干于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创设平等、自信的课堂气氛,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體察学生的心理、心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尊重信任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而要善于发掘其闪光点,引导他们努力向上,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沟通感情,加强交流,教学相长,而且能使教师与学生增强彼此信任,切实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思维。
(一)突破从众心理,培养创新精神
从众心理指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一个学生长期受这种心理的影响,那么他永远不会有独创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力,使学生敢于冒尖,敢于争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对学生新奇的、片面的独特见解,不能冷嘲热讽,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性。首先要肯定其独创精神,然后因势利导,让其明白错误所在,树立正确观点。
(二)鼓励学生多问、勤问
质疑是创新的萌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善于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世界。要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案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应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自主解答,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答案。
(三)创设学生说的天地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说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说出自己的疑惑,说出感受心得,这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领悟教材的能力。要适时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正确的观点要予以肯定,错误的观点要引导分辨,并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四)积极引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分析问题,学会发散思维,如对“嫦娥奔月”神话在今天实现的原因,可引导学生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科技和人才保障、民族精神力量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拓宽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能力,光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尤其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要善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创新。一般地说,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阔视野、长知识,从而在立体式教学过程中,再多中感官并用条件下,提高思维效果,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积极拓宽课堂教学,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整个环境和事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校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活动体会。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及时收看“新闻联播”和阅读市政报刊,开展“热点评论”让学生在对新闻热点的捕捉中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收获的喜悦中深化和巩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学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教师更应兢兢业业,探索研究。我们要自觉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育创新,走一条创新之路,多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
一、努力创设激励学生创新能力发挥的教学气氛
积极开展“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善于通过角色转换,使学生由被动学习、消极应付,变为主动求知、积极探索,这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迫切要求。
课堂上的每个学生,不论成绩好坏、个性差异,都是一名拥有丰富创新、潜能、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成员。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着、参与者,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这样,他们才会感想、敢说、敢做,干于与众不同,别具一格。
创设平等、自信的课堂气氛,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體察学生的心理、心境,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好所求,理解学生的所作所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有尊重信任学生,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而要善于发掘其闪光点,引导他们努力向上,唤起他们成功的欲望。
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不仅有利于沟通感情,加强交流,教学相长,而且能使教师与学生增强彼此信任,切实保证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才有利于学生产生创新的思维火花。为此,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开拓学生思维。
(一)突破从众心理,培养创新精神
从众心理指遇到问题不能独立思考。一个学生长期受这种心理的影响,那么他永远不会有独创意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氛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只有激发了学生的个人潜力,使学生敢于冒尖,敢于争先,才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独创精神。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对学生新奇的、片面的独特见解,不能冷嘲热讽,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性。首先要肯定其独创精神,然后因势利导,让其明白错误所在,树立正确观点。
(二)鼓励学生多问、勤问
质疑是创新的萌芽。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应善于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为此,在教学中要彻底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模式,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世界。要善于通过典型事例、案例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应正确地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自主解答,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其答案。
(三)创设学生说的天地
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积极启发、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并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重要问题的认识和看法,说出教材的重点、难点,说出自己的疑惑,说出感受心得,这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领悟教材的能力。要适时指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正确的观点要予以肯定,错误的观点要引导分辨,并及时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四)积极引导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有利于创新。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立体分析问题,学会发散思维,如对“嫦娥奔月”神话在今天实现的原因,可引导学生从我国综合国力增强、有科技和人才保障、民族精神力量的推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二、拓宽课堂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创新能力,光凭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尤其思想品德课教学更要善于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中创新。一般地说,学生在实践中更容易发现问题,更容易解决问题。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经风雨、见世面、阔视野、长知识,从而在立体式教学过程中,再多中感官并用条件下,提高思维效果,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和发展。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不仅仅是靠课堂教学完成的,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我们必须积极拓宽课堂教学,善于利用“课堂教学之外的整个环境和事件”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一)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校外实践活动,并让学生撰写调查报告或活动体会。
(二)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动脑动手,培养学生创造性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组织学生及时收看“新闻联播”和阅读市政报刊,开展“热点评论”让学生在对新闻热点的捕捉中锻炼敏锐的洞察力和责任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收获的喜悦中深化和巩固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是激发学生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创新实践的过程。学生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教师更应兢兢业业,探索研究。我们要自觉增强创新意识,积极进行教育创新,走一条创新之路,多为国家建设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