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mes09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适合陕西省三原县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方法]在三原县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结果]组合药剂拌种处理能使小麦苗齐、苗壮,较对照农艺性状优良;进行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的麦田,即实施组合药剂拌种、春季及时喷施除草剂进行麦田除草、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开展小麦病虫“一喷三防”,均有显著的病虫防效和增产率;以小麦抽穗率达60%~70%时实施第1次,隔7 d后实施第2次“一喷三防”的防虫、防病、增产效果更显著。[结论]试验结果为三原县小麦生产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小麦病虫草害;全生育期;综合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5-121-03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ZHANG Yao, HAN Xiaoyan, SHI Junhui et al (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Sanyu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Center, Sanyuan, Shaanxi 713800)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integrate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in Sanyuan. [Method]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and demonstration of disease pest and weed for wheat during whole growth period were carried out in Sanyuan County. [Result] Using combined agents to treat seed was helpful for the growth of seedlings, and agronomic traits of treatmen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The integrated control experiment field got significant controlling effects against disease and pest and yieldincreasing rate, that was seeds were treated by combined agents; herbicide was sprayed in spring; “onespraying and threecontrolling” technology of disease and pests were carried out from heading to filling stage. The “onespraying and threecontrolling” technology was carried out firstly when the heading rate reached 60%-70%, and applied secondly in seven days, good disease and pests controlling effect and yieldincreasing effect were go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duction of wheat in Sanyuan County.
  Key words Wheat disease pest and weed; Whole growth period; Integrated control
  為了展示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综合防治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引导广大群众开展大面积小麦病虫综合防治工作,形成一套经济、有效、适合陕西省三原县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全生育期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提高全县防治技术水平,笔者开展了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试验示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6%戊唑醇SC(苗根净)、60%吡虫啉FS(大攻略)、70.5%二甲·唑草酮WP(大惠农)、7.5%氯氟·吡虫啉WP、30%己唑醇WP、20%苯肽胺酸AS均由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生产;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由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36%奔腾WP由江苏苏州福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生产;40%己唑醇SC由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生产;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由陕西西安澳新农化学有限公司生产;98%磷酸二氢钾晶体。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陕西省三原县渠岸镇惠家村。该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灌溉方便,常年小麦中后期病虫发生程度中等以上。试验地面积3.33 hm2,试验田肥力、墒情、管理等栽培条件均匀一致,小麦品种为“衡观35”,播期为10月10日,播量为 180 kg/hm2。播前统一用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3月11日统一喷施70.5%二甲·唑草酮进行麦田除草;4月15日开展第1次小麦病虫“一喷三防”,到5月14日进行最后一次小麦病虫“一喷三防”。试验地灌溉2次。
  1.3 试验设计 试验地在小麦播前药剂拌种、苗期化学除草、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进行病虫“一喷三防”。试验设7个药剂处理,外加农民自防和空白对照共9个处理,各处理不设重复,顺序排列。除空白对照区和农民自防区面积为0.27 hm2外,其余各处理面积均为0.40 hm2,农民自防区由农民自主进行病虫害防治,对照区在小麦整个生育期不使用任何药剂防治。各处理施药时期及次数见表1。   1.4 调查内容及方法
  1.4.1 秋苗期调查。调查各处理小麦出苗情况,高度、叶色浓绿度等农艺性状及病虫发生情况,与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调查方法:小麦播后第10、15天调查小麦出苗情况,每小区测量200株植株高度计算平均值,以及调查5个1 m行长统计出苗数,计算平均相对出苗率等农艺性状。
  1.4.2 返青拔节前期调查。调查麦田杂草株数,与常规化除药剂、空白对照比较分析。调查方法: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1 m2,调查药前及药后所有杂草种类株数。
  1.4.3 抽穗扬花期调查。调查麦田各类病害。调查方法: 采取对角线5点取样法,每点取20株固定并作标记,白粉病仅调查上3叶病情,麦蚜调查全株蚜量。施药前及施药后10 d分别调查白粉病病叶数、严重度和蚜虫量,计算病情指数、百穗蚜量,以病指或虫口减退率计算防治效果。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调查总叶数×最高级值)]×100
  白粉病防治效果=1-(空白对照药前病指×药剂处理药后病指)/(空白对照药后病指×药剂处理药前病指)×100%[1]
  蚜虫校正防效=(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對照区虫口减退率)/(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杂草株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杂草数-处理区杂草数)/空白对照区杂草数×100%
  杂草鲜重防效=(对照区杂草鲜重-处理区杂草鲜重)/ 对照区杂草鲜重×100%
  1.4.4 小麦成熟期调查。小麦蜡熟期调查各药剂试验小区、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小麦穗数和穗粒数;小麦收获期在各个处理区分别采3个1 m2样点全部麦穗带回晾晒,单打单收,称取各处理平均千粒重,最后分析比较各处理产量[2]。
  2 结果与分析
  2.1 秋苗期
  2.1.1 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由于试验地是秸秆还田,所以播种后当天浇了压茬水,在播种后10和15 d分别调查出苗情况。由表2可知,在播种后10 d,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出苗率达到61.00%,空白对照区小麦出苗率为52.00%,比空白对照高出17.30%,可见组合药剂拌种能有效缩短小麦出苗时间。在播后15 d,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出苗率达到95.00%,空白对照区小麦出苗率为89.00%,比空白对照高出6.70%,可见组合药剂拌种能显著提高小麦田间出苗率。从田间目测看,拌种后,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叶较宽。
  2.1.2 对小麦生长的影响。通过对试验区小麦苗情调查(播后100 d),观察发现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的小麦苗长势较对照优良,根系发达,分蘖增加,组合药剂拌种处理的小麦平均单株株高、单株根长、单株次生根、单株分蘖数分别为17.05 cm、9.80 cm、5.6.00条、3.2.00个,分别比空白对照增加1.89 cm、1.84 cm、2.0.00条和1.5.00个;分别比空白对照高出12.50%、23.12%、55.56%和88.23%(表3),说明组合药剂拌种能够明显促进小麦茎杆和根的伸长、小麦的分蘖和侧根的萌发。
  2.1.3 控制小麦病虫害的发生。通过对秋苗期病虫害调查,未发现病害和虫害。可见,药剂拌种能有效防治地下害虫,控制小麦锈病、白粉病等病害发生[3]。
  2.2 返青拔节期前麦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70.5%二甲·唑草酮能有效防除当地以播娘蒿、婆婆纳、猪殃殃、荠菜等为主的阔叶类杂草,效果理想(表4)。
  2.3 抽穗扬花期至小麦灌浆期麦田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小麦生长中后期是各种病虫害发生危害高峰期,也是防治的关键时期,适时开展小麦病虫“一喷三防”,能起到防虫、防病、防倒伏、增加千粒重的效果[4-5]。根据试验地的实际情况,其他病虫害零星发生,试验主要调查了小麦蚜虫、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表5)。
  2.3.1 对小麦蚜虫的防效。“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次数对麦穗蚜均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90%以上,校正防效均在98%以上,尤以处理4对麦穗蚜的防效最高,达98.3%,校正防效达到99.7%;农民自防田防效达90.3% ,校正防效达98.2%。
  2.3.2 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一喷三防”不同施药时期、不同施药次数对小麦白粉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防效均在70%以上,且都高于农民自防田,尤以处理4的防效最好,达到75.1%,农民自防田防效为70.1%。
  2.4 成熟期测产结果 通过全生育期综合防控,即进行药剂拌种、麦田化学除草及中后期病虫“一喷三防”后,小麦产量均有显著提高,平均增产925.35 kg/hm2,平均增产率为13.55%,尤以处理4增产效果最显著,增产率达到18.08%(表5)。
  3 结论
  使用6%戊唑醇+60%吡虫啉+海岛素拌种处理,能促进小麦提前出苗,提高小麦发芽率,使麦苗植株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叶片肥厚、分蘖增多、长势健壮,农艺性状优良。
  进行全生育期综合防控的麦田,即实施组合药剂拌种,返青-拔节期前喷施除草剂,抽穗-灌浆期的不同时期实施病虫“一喷三防”的麦田,均有显著防效和增产效果;以抽穗率达到60%~70%时实施第1次,间隔7 d后实施第2次“一喷三防”防治的麦田防虫、防病、增产效果更显著,可在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43卷15期 张 耀等 小麦全生育期病虫草害综合防控试验示范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永林,石立明,张俊义,等.30%己唑醇悬浮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报告[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5):32-33.
  [2] 翟国英,阚青松,崔栗,等.河北省小麦“一喷三防”的主要做法及成效[J]. 中国植保导刊,2013,33(11):83-84.
  [3] 文家富,王刚云,陈光华,等.不同药剂组合对小麦“一喷三防”效果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9):14-16.
  [4] 耿军,李兴惠,袁新柱.论小麦“一喷三防”与农民增收[J].陕西农业科学,2011,57(5):129-130.
  [5] 文耀东.小麦病虫害识别与防治[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建立肌卫星细胞和肌内前体脂肪细胞的共培养体系。[方法]用10 μg/ml INS、1 μmol/L DEX和115 ng/ml IBMX对北京油鸡肌肉SV细胞进行诱导后,通过油红染色法、细胞免疫学鉴定及关键基因的表达对诱导的SV细胞进行分析。[结果]油红O脂肪染色法鉴定结果表明,诱导后的细胞红色脂质密度较高,说明SV细胞经过诱导后含有更多的前体脂肪细胞。通过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细
期刊
摘要 [目的]确定不同部位嫩芽外植体与植物生长素及天然提取物诱导辣木不定芽的分化能力及不定根生长的最佳条件。[方法]选择优良辣木主枝嫩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嫩芽中部茎段诱导、增殖、生根等进行研究。[结果]不同部位的嫩芽是影响辣木诱导和增殖最关键的因素,嫩芽诱导效果:中部>下端>上端,辣木诱导最适宜培养基是MS+6BA 0.5 mg/L+马铃薯水汁20 g/L +蔗糖25 g/L,诱导
期刊
摘要  从湘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桤木人工林的林分经营现状、湘西地区森林蔬菜资源特征、退耕还林地发展森林蔬菜存在的问题出发,就湘西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桤木人工林发展森林蔬菜的可行性作一些探讨。结果表明:只要合理的林分抚育,科学规划,逐步推进,强化管理,并且加大宣传和加强产学研合作,在退耕还林桤木人工林发展森林蔬菜是可行的,能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为林农和地区政府创造收益。  关键词 森林蔬菜;退耕还林;
期刊
摘要 水蛭(蚂蝗)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其唾腺分泌的水蛭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手术和心血管疾病治疗,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与经济价值。水蛭肠道微生物与水蛭的消化、营养、免疫和抗菌等功能密切相关,也可能与水蛭素的分泌有关。对水蛭肠道微生物的研究方法、菌群组成及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水蛭肠道微生物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理论和方法参考,为推动水蛭养殖业发展和扩展水蛭和水蛭素的医学应用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光照时间对崂山奶山羊泌乳量及乳成分的影响。[方法]选择体重、胎次、产奶量、产羔日期相近,健康泌乳高峰期崂山奶山羊母羊12只,随机分成3组,每组4只。采用人工光照的方式,使奶山羊每天的光照时间分别由自然光照的10 h增加到13 h和16 h。通过试验测定了崂山奶山羊的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并分析了经济效益。[结果]当光照时间为13 h时,试验羊的产奶量均显著高于10 h和16
期刊
摘要 优化了杂色鲍原代细胞的培养条件,并利用原代细胞进行了RNAi和外源基因表达。结果表明,较高的渗透压对血淋巴细胞培养起重要作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血淋巴细胞更利于其生长。原代细胞培养至第5天,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50 μg MyD88 dsRNA,能够显著降低MyD88 mRNA的表达。pEGFPN1转染培养5 d的鳃细胞,5 d后可以检测到绿色荧光。该研究表明可以成功培养杂色鲍血和鳃原代细胞,
期刊
摘要  通过对近年来热处理木材材色变化的研究,总结出了热处理引发木材材色变化的机理,阐述了热处理过程中处理设备和处理条件、处理温度和时间、木材内部抽提物等因素对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分析了热处理带来的木材材色变化对木制品加工和物理性能检测的意义,最后提出了木材热处理后关于颜色变化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材色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热处理;木材材色;材色变化;温度  中图分类号 S781.7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采用新鲜浓缩湿菌体、冷冻干燥菌粉和海藻酸钠微胶囊包埋的不同加工方式,将植物乳杆菌CCFM8661作为添加剂加入到颗粒饲料中,进行混合、制粒试验,探究其对益生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操作对3种不同益生菌添加方式下的活性影响不显著,而制粒操作后新鲜浓缩湿菌体组存活率为5.98%,冻干菌粉组存活率为2.56%,海藻酸钠包埋益生菌组存活率为24.01%。将3种不同益生菌添加方式的饲料与制粒后进行
期刊
摘要  利用山东寿光1961~2013年逐月日照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MK突变检验、Mo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了寿光日照变化特征及其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53年寿光市年、季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年与秋季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突变,冬春季在80年代发生突变,年、季日照时数存在着明显的年际与年代际尺度的周期性变化;日照时数的减少及连阴天日数的增加造成日光温室作物减产,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温室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固定化双孢菇漆酶对萘酚绿B的脱色效果。[方法]利用固定化的双孢菇漆酶对萘酚绿B进行脱色,研究了温度、萘酚绿B浓度、固定化漆酶用量、酸根离子以及金属离子对脱色效果的影响。[结果]当脱色温度为40 ℃,脱色时间为4 h,萘酚绿B浓度为60 mg/L时,脱色率可以达到96.6%。酸根离子中PO3-4、CO2-3、Cl-对脱色率有抑制效果,金属离子中Cu2+、Mg2+对脱色率有促进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