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是我国小学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同时又是教育领域中的基础部分,对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因此很有必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高度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束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而无法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这也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学情况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也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32-01
问题情境也属于情境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因而该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且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因而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創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环节的束缚,教师的问题情境仅是单一的问答,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因此无法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其常常应用自己创设的问题将学生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轨道,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处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问题情境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很有必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可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结合一定理论依据,具体包含几点:一方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在情境融入中产生的情绪。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设计问题,结合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2]。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习惯性应用同一个问题给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但学生个体之间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不同难度的层次问题,尽可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此也能发挥问题情境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也能降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意突出这一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如此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
2.针对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与所教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如此学生才能在情境中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辅助教学。
3.挑战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提高问题的难度才能让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具有相关的难度,如此才能提高问题的挑战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1.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大都比较贪玩,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但很多学生对故事毫无抵抗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融入数学故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感情[3]。比如说在学习“打折”问题时笔者结合了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刚上一年级的明明想买一台电脑,便于查找学习资料或做作业,他跟他爸爸说了之后他爸爸很快就答应了,但是要他到电脑城去问一问自己喜欢的电脑价格,并对比哪家价格合理。他去了第一个电脑城后营业员告诉他电脑可以打八折,之后他又去了第二个商城营业员告诉他可以优惠20%。这时他没主意了,也不知道买哪家的电脑更划算。他回家后将这些信息跟爸爸说了,爸爸却说‘两家的优惠价是一样的,如果买的是同一个品牌可以随便选一家购买,价格是一样的。’他听了之后特别纳闷,为什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迫切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因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2.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由于年级不同,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难易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以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习到的经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以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假设周末我们要陪父母去超市购物,现在要买一瓶5块钱的汽水,若我们给收银员20元,那么收银员应找回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了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学科提供良好的基础。
3.融入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4]。由于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其认知世界主要是通过游戏,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以教学“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接龙的放松给学生设计了“倍数游戏”,即按照座位的顺序让学生报数,若遇到3的倍数时不准说话,而是通过拍手示意。若学生念错或者是没有拍手则要接受惩罚。如此,学生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也能集中注意力分析数字,灵活掌握了3倍数的特点,提高其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近年来创设问题情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遵循一定的情境创设原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实现创设游戏问题情境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兴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91.
[2]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9.
[3]李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18(14).
[4]胡建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8(3).
【关键词】小学数学 问题情境 有效性 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5-0132-01
问题情境也属于情境教学模式中的一种,该模式的应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因而该教学模式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且被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利于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1]。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推动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因而可知教师在教学中很有必要創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一、创设问题情境的依据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逻辑思维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理念与教学环节的束缚,教师的问题情境仅是单一的问答,因而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学习的情况。因此无法形成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与意识。此外,教师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其常常应用自己创设的问题将学生思维限制在一定的轨道,对学生思维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处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这样的问题情境并不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很有必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这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结合现代教育理念可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结合一定理论依据,具体包含几点:一方面,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就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在情境融入中产生的情绪。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设计问题,结合趣味的问题引导学生,让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心理特点[2]。另一方面,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符合。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是很多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习惯性应用同一个问题给学生提出统一的要求,但学生个体之间对数学知识的积累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其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同。这也就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尊重学生的差异,利用不同难度的层次问题,尽可能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如此也能发挥问题情境的效果。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趣味性原则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情境也能降低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要注意突出这一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如此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目标。
2.针对性原则
不同年级的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特点也是不同的,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问题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与所教课程的内容紧密相连,如此学生才能在情境中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创设科学的问题情境辅助教学。
3.挑战性原则
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只有提高问题的难度才能让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时具有相关的难度,如此才能提高问题的挑战性,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
1.结合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大都比较贪玩,很多学生都不愿意学习,但很多学生对故事毫无抵抗力。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融入数学故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的年龄特点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此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引发学生的感情[3]。比如说在学习“打折”问题时笔者结合了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刚上一年级的明明想买一台电脑,便于查找学习资料或做作业,他跟他爸爸说了之后他爸爸很快就答应了,但是要他到电脑城去问一问自己喜欢的电脑价格,并对比哪家价格合理。他去了第一个电脑城后营业员告诉他电脑可以打八折,之后他又去了第二个商城营业员告诉他可以优惠20%。这时他没主意了,也不知道买哪家的电脑更划算。他回家后将这些信息跟爸爸说了,爸爸却说‘两家的优惠价是一样的,如果买的是同一个品牌可以随便选一家购买,价格是一样的。’他听了之后特别纳闷,为什么?同学们能不能说说是怎么一回事?”通过这样的课堂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都迫切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因而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
2.创设真实问题情境
由于年级不同,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难易程度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学科,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也是重要的前提。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以此为基础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列举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以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学习到的经验,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以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他们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假设周末我们要陪父母去超市购物,现在要买一瓶5块钱的汽水,若我们给收银员20元,那么收银员应找回多少元?”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了真实的情境学生在学习中更容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同时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学科提供良好的基础。
3.融入趣味游戏创设问题情境
游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产物[4]。由于小学生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其认知世界主要是通过游戏,因此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可以结合趣味性的游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主动性。以教学“因数与倍数”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结合了接龙的放松给学生设计了“倍数游戏”,即按照座位的顺序让学生报数,若遇到3的倍数时不准说话,而是通过拍手示意。若学生念错或者是没有拍手则要接受惩罚。如此,学生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也能集中注意力分析数字,灵活掌握了3倍数的特点,提高其理解能力。
结束语
综上,近年来创设问题情境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结合教材内容,遵循一定的情境创设原则,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实现创设游戏问题情境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胡兴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7(5):90-91.
[2]姜夫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4(1):49.
[3]李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18(14).
[4]胡建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新课程(中),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