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一轮生物课程改革是转变学生学习生物课程方式的一个突破点.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教师应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改革;教学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较强的生物学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切实寓新课程理念于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中真正彰显新课程理念.
  一、发掘学生思考潜能,提高探究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是我国古代教育学家的精辟论述.心理学认为:思——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宋代张陆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学生强烈的释疑解惑的欲望是他们积极思考的潜在动力,由存在疑问到解释疑问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进行认真思考、深入探究、综合分析、严谨推理,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这对增长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重要作用,是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所无法替代的.笔者在教学高中必修模块2第3章第1节《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的时候,就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实验中包括有两个小实验,笔者只给学生说明了科学家当时的探究思路、欲解决的问题,以及选择使用菌体的具体因素和相关的背景资料,例如,66岁的艾弗里的实验不令人信服的原因是没有把蛋白质和DNA分开单独观察其作用,只有在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硫,而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笔者如此做的目的是为学生后面发现问题作好铺垫.然后,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这个实验,并且暗示他们这个实验里面存在有问题.谁能把它找出来,可以讨论.稍后学生提出了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首个实验离心分离后沉淀物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二是其后的实验离心分离后上清液的放射性为何很低,而非没有?三是为何首个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全是蓝色,而其后实验得到的沉淀物(DNA)却蓝红兼备?四是为何离心分离后T2噬菌体颗粒比较轻,而被感染的大肠杆菌却比较重?看到学生能提出这么多的有深度的问题,我大喜过望,因为这充分说明他们认真观察、思考和分析了.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释疑了.有人认为,教师释疑时要力求讲“全面、透彻、详细”,使学生心知肚明.我以为这对学生学习是无益的.一位优秀的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会学,让学生自己去知识的海洋邀游.真所谓“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见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释疑的过程要结合教学的双方实际,而且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长期坚持这样的以兴趣激发疑问,再巧妙地解释疑问的教学方式和训练,一定会强化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
  二、拓展学生创造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
  拓展高中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我认为探索就是一种很好的创造性学习.探究的真正目的不仅仅在于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知识,还在于让学生学会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让他们渐渐地形成良好的探究态度、探究方法和思维品质.
  高中必修模块2第6章第2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这一部分知识,教师如果纯粹地按照教材讲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学生的理解和记忆都必定是很表浅的,即使记住了,也只是“囫囵吞枣”.为了使学生认识与理解基因工程技术,我是这样设计处理的:1.首先重温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的方法与过程.传统育种方法一般只能在同种生物中进行,而难以将一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移植到另一种生物上.有何方法能够实现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打破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定向改造生物性状?一连串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有的学生想出了“植物嫁接”2.嫁接后植物所生长的果实和接穗亲本的性状完全是一样的,然而假如只要物种的某个优点,而非全部的时候又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去讨论,他们想出诸如基因杂交、基因嫁接、基因剪接、基因转移等方法.学生想到了这些,至此我的教学目的也就实现了.因为这表明学生己领悟到了科学家们当时为什么要创造基因工程这个技术和他们想解决什么问题.在此基础上,我再要求学生进行假设、设计,怎样来完成这个基因的“嫁接”技术.他们即使讲述得不是很完美,但也会想出很多方法.当学生急切地想知道正确答案的时候,我再让他们认真阅读课本上的基因工程操作基本步骤示意图,并且与学生共同总结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剪(剪取目的基因)一拼(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一导(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一检(目的基因和蛋白质的检测),这时学生的记忆会更加深刻.我认为这样处理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大胆假设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科学运用类比方法,帮助理解知识要点
  许多的知识点都很抽象,很多的生理过程无法用肉眼观察,这是高中生物的一个特点,学生因此无法形成具体直观的经验.所以对于很多抽象的知识教师需要将其转化成形象的或与学生生活贴近的知识来讲解,这就需要运用类比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高中模块一第四章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中“主动运输”的知识点时,就利用一个学生很常见的事例去进行类比:当我们来到河边要到对岸时,需要船工用船渡过对岸的情境.其中,河相当于膜.船相当于载体,我们必须付钱相当于能量.这样一类比,学生对主动运输的过程及特点有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然后进一步分析主动运输需要载体需要消耗能量和逆浓度梯度的跨膜运输方式.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用到类比这种教学方法.效果非常好.学生从中也掌握了当遇到抽象知识运用类比来帮助理解的办法.
  总之,充分地利用生物课堂有效地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解决好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安宜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八年级时,学生开始系统地接触和学习物理课程.实验作为构成物理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师应该高度重视,精心安排教学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在初中物理
大多数教师认为,高中的课堂时间十分宝贵,课堂教学应当用来讲解知识点,关注学生不能充分掌握的要点,就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习题的讲解,将数学练习安排在学生的课后学习中。由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不高,无法达到任课教师的理想效果。所以,任课教师需要重新考虑学生习题练习的安排。本文将针对高中数学如何合理安排习题练习展开讨论:  一、课堂关注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高中数学的重点、难点非常多,有些知
组成细胞的元素及化合物的综合判断方法主要有:'集合法'确定物质之间的关系、'表格法'对比糖类与脂质、'表格法'比较蛋白质与核酸。这类问题在具体
期刊
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形式及结构变化规律的学科,其结论的得出及知识的呈现均离不开实验这一重要的载体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来讲,其抽象性及递进性往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现象、理解规律,不少教师都非常注重教学内容中的开放性实验教学,而如何正确地进行这一知识板块的教学活动并最大程度地发挥其教学价值,应当成为每位化学教师所深思的问题。  一、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学习方式的改革,要彻底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发展的能力.教学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移.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
高中物理复习时间约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高三的一轮、二轮复习是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查漏补缺,在提升认识、提高能力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高考物理卷题目灵活多变,与前沿
摘要:“学讲模式”就是学生学进去、讲出来的一种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课堂上展示出来,课后交流.根据高中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该模式可作为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的一种基本理念,易达到培养学生高中生物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学讲模式;目标;小组合作  新课改的今天教学模式百家争鸣,但都离不开“要充分调动和利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有机化学中,醇类物质与酚类物质均属烃的含氧衍生物,它们的官能团均为羟基“—OH”。  一、初识醇与酚  醇,是羟基连接到饱和碳原子上的一类物质,其代表是乙醇(CH3CH2OH),是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俗称酒精。酒精是纯净物,酒精溶液才是混合物),与水任意地混溶,易挥发,可燃烧。  酚,是羟基直接连到了芳环碳原子上的一类物质,其代表是苯酚(OH),俗称石炭酸,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无色晶体。常温下苯酚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理解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成绩的提高起着基础性的决定作用。我们这里所说的数学理解性学习主要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理解数学知识,如数学概念、原理、定理等及其适用范围和条件,这是知识层面上的;其二是建立良好的数学观念,理解数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和发展状况,用数学去感知和理解生活和世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程度除了个人本身的悟性高低之外,教师的引导和教学策略对其有较大的影响。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学的指导,它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理念.同时它明确规定了教学目标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包括“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