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停的钟摆

来源 :公共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知为何,“瞬息间”这个词让我习惯地联想到20世纪
  七八十年代,南京中央商场塔楼上锈蚀的大钟——当时几乎每
  座城市的广场、车站或标志性建筑上都安装了这样的报时钟;
  由于年久失修,它们的指针无一例外均处于静止状态。这是有
  关停滞、溃散的现实的一个绝妙的隐喻,钟摆停止的那一秒变
  成了时代的刻度,仿佛瞬间被凝固,过去和未来耽留在无限和
  严肃的延宕中。而当指针被再次拨动,钟摆重新恢复其匀速运
  动,我们似乎就遭遇了一个有关时间概念的悖谬,一道不断“诞
  生和流产”(德勒兹)的裂隙——从虚幻或观照的角度看,时间
  并不是我们身处的社会变迁,恰恰是停止不动的指针。
  在罗凡的绘画中,疏离、断裂、彼此各异、无法缀连的瞬
  间,不仅暗示了一种多重焦点的精神史观,一个时间的乌托邦,
  也暗示了一种认知世界的基本框架及心灵特征。假如我们把中
  央商场悬停的钟摆看作这位南京艺术家的成长经历和艺术背景,
  那么其中就潜伏着一条有关他绘画的隐秘线索。
  明显的,这条脉络起始于罗凡早前绘画中的奇珍异兽和各
  种日常人物。作为“有童年的最后一代”,他自述儿时几乎看遍
  了“区文化馆的图书室关于动物的书,每天像寻宝一样期待新
  的物种出现”。迥异于特殊的政治气候和集体氛围。对个人记
  忆和自我趣味的倚重无疑是新一代画家的共同标识,并在经验
  范畴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而罗凡期待的“物种”
  如同草蛇灰线,不仅暗示了繁殖、演进、变化、灭绝等时间主题,
  也预告了他最初对图像的认知——有关于此的想象、阐释和破
  译,就像考古学家面对古代遗址的分析和再想象,而追索的正
  是记忆在画布的留存。就如“瞬息”这个词一样带有的呼吸意
  味,罗凡的自述也提醒我们,在时间纬度之外还附着了感知和
  心理投射的痕迹,也即他在展览访谈中描述的“短暂的生命脉动”
  和“情感的温度”。
  以罗凡新近的个人展览“瞬息间”为界,我们可以粗略地
  把他迄今为止的创作分为两个阶段。在70后艺术家中,罗凡的
  绘画经历有着一定特殊性:一方面他接受过系统、严格的学院
  训练,另一方面他又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从版画到油画的转
  换一一这个转换不单意味着媒介和语言的变化以及日常实践和
  视阀的扩展,也包含了对绘画本体性的思考,正如他谦逊、诚
  实的描述,“我只是用了油性材料在布上进行实验”。而他在国
  内外参加的诸多艺术驻留项目,提供了更多的参照和可能性,
  让他不断锤炼和验证自己结构画面的能力,专注于对绘画语言
  的探索,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带来某种“影响的焦虑”。
  在此意义上,“瞬息间”可以视为一个意外的结纽,一只突
  然停擺的钟。在此之前,罗凡的作品始终处于一个矛盾、彼此
  冲突的框架。这种冲突部分来自材料和媒介,更多则源于想象、
  虚构和个人记忆在并置之后的牵扯;各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粗
  犷的笔触在画布上不断堆叠,使画面在紧张中趋于饱和——这
  或许正是罗凡一直所寻找的,由安静和狂暴两种截然不同的力
  量构筑的精神维度。这种客观描绘同样包含了画家的自我写照,
  一个昔日在艺术学院备受器重的好学生走上了叛逆和寻我之路。
  他涂抹的画笔似乎叠合了疯狂乱转的指针,试图借此挣脱固化
  了的观念和个人经验局限,逐渐转向审美层面的自由表达。
  显然,以《作品》为总题的一系列小画就构成了“瞬息间”
  的一个注脚。如人们熟知的那样,巨大的转变往往是借助无数小
  型试验来逐步完成的。最明显的变化是,画布上汹涌的闸门突然
  收窄,题材和内容被尽可能简化,罗凡甚至取消了叙事和观念层
  面的表达,而是通过诉之于肌理、笔触和颜料,转向对观看机制
  的探讨。从《接触3》《接触4》等作品中不难发现,熟悉的珍
  禽走兽和动植物似乎被他放到了解剖用的放大镜下,变成了抽象
  的底纹或肌理,类似于水母、藻类、树木年轮、建筑藻井或织毯
  纹样,徘徊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在经验和想象的底层不停地折返。
  对此,罗凡做了如下解释:他过去习惯从“具象中追求抽象意味,
  一种跨越图像本身的心理暗示成分。现在的作品则是看似抽象的
  具象……这种虚拟的图像是对未来的一种想象”。
  无论从具象到抽象,还是从抽象到具象,看似同样游离和
  模糊了两者的边界,但“瞬息间”并非简单的物理回旋、钟摆
  的一次循环往复,而是跟随变换了的视角,以抽象的肌理和编
  织方法,从个人的、日常经验的、情绪的捕捉,转向对绘画本
  质的思考——而“瞬息间”似乎完整地还原了他在转折期的思
  考过程,在多个向度上进行了冷静探讨。例如《接触1》和《接
  触2》用色块和光线塑造的虚拟空间,光束作为异质的力量既打
  破了画布本身的平静,又赋予其冲突的张力和体积感;这种虚
  拟感使画布在承载力量的同时,不得不向观看寻求帮助,希望
  借助视觉的内在逻辑来构建新的叙述规则。而《接触6》探讨空   间的视角既像俯瞰又像仰视,画面似乎在眩晕的失衡中移向右
  侧,在左侧露出平面扭曲的阴影,画布不再成为参照,画框也
  不再成为限定,而视觉可以自由地穿梭于平面和空间之间。
  “瞬息间”的理念性架构延续了罗凡以往对色彩、形状、线
  条的感知相掌控,却不再满足于平面运动,以及无限重复带来
  的轻逸和琐碎的快感。他力图用更精确的结构在含混中建立明
  晰和秩序,这种努力并非以弱化材料自身的张力为前提,而是
  强调具象的几何图形和结晶质,也即沃林格所说的“视觉的结
  晶化”,来脱离时间性和任意性,进入纯粹的知觉创造。正如罗
  凡此前坚持的。色彩对于线条的优先权,以及用混合替代色调
  分割,“瞬息间”在表现手法上延续了他对力量的渴求,只是在
  用色上更为冷静和纯化,服膺于严格、精确的结构要求。如此,
  顏色和线条不再作为所谓“绘画性”的指标,而获得了材料自
  身的意识和生命力,更加安静、内敛,引而不发——他对力量
  的外化追求变为内在的精神探寻,并赋予画面一种流动的幻觉,
  一种尖锐的、近乎痛苦的轻快。
  对叙事元素的放弃和视角变换带来的图像扭曲,背后隐藏
  的正是时间概念的怀疑。这种怀疑自然是矛盾的,必须以更为
  开放的语境为参照。“瞬息”固然不是均质化的、流动的时间单元,
  但这只“薛定谔的猫”却非常切近绘画的内在特质:画布的肌理、
  尺寸和凝固的张力,使得时间蕴含于永恒的“停顿”中。从绘
  画过程看,一层层累积、叠加和覆盖的颜料,不断增厚的画布,
  油性材料的滴淌和凝固,同样构成了二律悖反——而罗凡目前
  采用的依旧是版画套色方式,如同多重时间的叠合与同构,依
  赖的正是严谨的结构和几何分割。而他强调的笔触和痕迹就类
  似德勒兹的“褶子”,一个没有内聚性的漩涡,表征生成、游牧、
  流动、共振等一切运动和变化。
  我理解的“看似抽象的具象”,就是一种具象消解之后的重
  构,一种对即兴、碎片化叙述和因果关系断裂的客观描述,以
  及由此展开的日常实践——紧张如希区柯克电影里的大本钟;
  那悬停的钟摆在我们脑海里依旧走着,在幸运的时刻它就像吃
  角子老虎机,瞬间归还时间中蓄存的所有金币。
其他文献
2007年启动的上海浦江华侨城十  年公共艺术计划已历时十年,该计划由  黄专策划,OCAT和上海浦江华侨城  主办,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支持。  2017年11月11日,新的一輪十年公共  艺术计划启动。该计划在前期已奠定的  学术传统中持续生长,继续不断推动中  国公共艺术的学术发展和实践创新。新  计划将以“生长力”为方法,包含“公其  时间艺术创作计划”。公共艺术家系列  个案研究”“生
期刊
甘焕英,女,中共党员,70岁,199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湖北省徒步专业委员会委员,并兼徒步专委会文艺副部长理事,我是一名中共党员,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我从事党的教育工作50余年,我毕业于武汉市师范大学英语系专业,退休前一直在中学任英语教师,退休后任青山老年大学时装模特形体老师直到现在,18年的时装模特教学,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尝到了酸、甜、苦、辣的各种味道,没法教育別人,最后只好改变自己,才走到
期刊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更新领域一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读、误解和误区,代之而来的实践或偏离城市更新的应有之义,或造成许许多多难以弥补的建设性破坏。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是2015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的中方主策展人,本届城市空间艺术季以“城市更新”为主题,笔者就城市更新的系列话题对伍江教授进行了深度访谈,试图通过权威的视角来解读“城市更新”的科学内涵。  城市更新、旧城改造、历史地块更新,棚户区改造、风貌
期刊
8月8日,东京奥运会落下帷幕。中国奥运代表团共斩获38金32银18铜,追平在伦敦奥运会上取得的境外参赛最好成绩。在奥运赛场上,中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超越自我的精神一次次为国人带来荣耀与感动,一次次为中国体育书写新的传奇。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广大体育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以‘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
期刊
一、严守党纪,加强党性学习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黄海燕同志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理论学习、联系群众和遵纪守法等各方面都较好地发挥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党员作风、获得了一系列优异的成绩,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海燕同志坚持学习党的各项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模范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为人民、为党、为
期刊
我是一名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2009年我从公务员岗位退休后,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怀揣“六十而立”的人生抱负发挥余热,曾面临诸多选择。但最终走上了从事社会公益活动和关注关爱老龄群体之路。从2011年起,正式涉足老年教育。一直担任江汉区老年大学公寓分校校长。长期从事老年学、老年心理与学习、老化研究、银发产业研究,长期从事高龄老人的教学,对养老现状及发展趋势有较深入研究,参与过百万字的人社部岗位技能培训
期刊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进房间,我却并未感受到任何暖意。  冰冷刺骨的寒风吹碎了玻璃,玻璃碴儿顺着风落在了被子上。  我想起来被单与床单已经有一个月没洗,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换  掉廉价的“外套”,即使它们是这座城市的“基本劳动力”,但  是仍旧无可奈何。  换掉“外套”后,我的房间最终呈现了一丝红色,推开黄  色的门,蓝蓝的天空让我感到不安。我開始怀疑公交车是否会  按时到来,毕竟规则是可以改变的。此刻
期刊
我熱爱党的事业,也热爱我的工作。  我是一位中医艾灸师,也是中医文化的传承者,在当前伟大祖国复兴的特殊时刻,我为我能亲身传承祖国国学文化,感到很自豪。多年来,我跑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投资100多万元,带动团队活跃在全国十几个省及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等多个国家,传承中华的中医文化。以实际行动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构建健康中国2030”的号召,并承载起这个光荣而伟大的使命。不管是偏远的山区还是
期刊
黔东南州国际国内公共关系协会共产党员夏克勤同志,在协会党支部的领导和书记黄明光的带领下,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坚决服从组织安排管理,积极参加党支部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学习党课,党史,重走长征路,在黄明光书记带领下,积极参于履行社会职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向企业宣传党的扶贫政策,阐述参于脱贫攻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动员企业家们主动投入到所在地方的脱贫攻坚事业中去,发挥自身优势,产业邦扶,带动群众致富,
期刊
由上海市城市雕塑委员会主办,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于2015年9月拉开帷幕。首届艺术季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以“文化兴市,艺术建城”为理念,旨在打造具有“国际性、公众性、实践性”的城市空间艺术品牌活动,促进上海城市的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推动城市更新工作的开展。近日,  《公共艺术》杂志就相关问题
期刊